2011届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三学情调研考试语文卷.doc
《2011届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三学情调研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三学情调研考试语文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三学情调研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惟草木之零落兮, _。(屈原离骚)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荀子劝学) ( 3)桃李不言, _。(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 ( 4)同是天涯沦落人 , _。(白居易琵琶行) ( 5)胭脂泪 ,相留醉,几时重?!(李煜 乌夜啼) ( 6)哀吾生之须臾, _ _。(苏轼赤壁赋) ( 7)月,常常寄寓人们的相思之情。柳永 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抒发了与爱人别离后内心的凄凉之情;张九龄 望月怀远 “ , ”则叩动了天涯儿女的共同心弦,经久不息地响彻在中华大地。 答案:
2、( 1)恐美人之迟暮(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自成蹊( 4)相逢何必曾相识( 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6)羡长江之无穷(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选择题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 ) A角: jiao角落头角勾心斗角群雄角逐 B臭: chu臭氧乳臭臭名昭著遗臭万年 C横: hng横行横祸横生枝节横眉 怒目 D累: 1i拖累累计连篇累牍危如累卵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 A上海世博会异彩纷呈,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热情的人们趋之若鹜,纷纷涌人世博园,入园人数屡创新高。 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
3、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 “请 ” 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C林纾是一位 “有创作精神 ”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连原作中的幽默风味也能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有时甚至比原作更胜一筹。 D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引起了全社会的无比愤概与理性反思。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不言而喻,唐诗作为一部精神文化史 的结果,以及借助强盛的国 力 和至多的人才而崛起的高峰,使得我们对它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 “高峰分析 ”。李白 、杜甫 作为高峰中的高峰,对他们的研究,因而
4、也就成了 “双高峰分析 ”,其间的极端重要性也就不能不辨。高峰时代是某种精神文化发育得最充分、丰富、完整和精深的时代,作为时代标志的高峰 之高峰,则是该时代中最有才华内涵和形式创新能力的样本。双峰出现在盛唐,是中国文化史一大奇观。从漫长的时间维度着眼,往前,它意味着对以往一部诗史和文化史极其丰富深刻的接受;往后,它意味着对以后一部诗史和文化史的极其丰富深刻的被接受。 李杜诗学 是以生命体验为核心的。杜甫有两句广为人知的诗,一句是自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句是称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前一句中的 “神 ”字,并非所谓存在于彼岸世界的神,清人贺贻孙 诗笺认为 “神者,吾身之
5、气也 ”,它是内在于人的心灵的特殊生命体验,标志着这种诗学带有 浓郁的对生命世界的体验沟通的意味。前一句诗讲的是对诗史和文化史的广泛吸收,以及把这种吸收转化为诗的生命的情景。 “破 ”字,既是 “读破 ”,又是 “破蔽 ”。破蔽还真,使诗人在充沛的元气中滋养出旺盛的主体创造欲望,对现实、人生有深刻透视,对历史、宇宙有透辟参悟,纵笔所之,自有 “惊风雨 ”“泣鬼神 ”的力度。 这种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的诗学,体现了盛唐气象 。雄奇是李太白的绝招。太白写黄河,黄河的大小缓急竟是那么随心所欲,可以是 “咆哮万里出龙门 ”,可以是 “黄河如丝天际来 ”,在心理时空中任意擒纵伸缩,显示出创造主体的非凡
6、魄 力和气象。清人宋征璧抱真堂 诗话引舒章的话说: “大 字是(杜)工部的家畜。 ”杜甫比李白更加脚踏实地,但他也经常用天地、宇宙、乾坤、古今、万里、百年等词语,来包容自己的诗学魄力。 “江汉 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这里的乾坤已经把外在的世界加以内化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显示了心理时空的无限舒展和巨大的内涵。这些都是一个时代精神探索元气充沛的体现。 对李杜诗学的探讨,既以这两位诗人及其作品为关注的焦点,但其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往往超越了具体的诗人诗作,透视了一系列的精神文化现象和中国诗学的深层思维方式。双重高峰的研究,由于获得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的权威性的支持,它往往力图追求超越个别性而探讨普遍
7、性。 (选自杨义李杜诗学,有删改) 【小题 1】为什么说李杜诗学 “充盈着生命 ”、 “充溢着力度 ”?( 6分) 【小题 2】作者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述李杜诗学 “体现了盛唐气象 ”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 “双重高峰的研究 ”中 “双重高峰 ”的含义是什么?从全文 来看,作者认为 “双重高峰的研究 ”的意义是什么?( 6分) 答案: 【小题 1】李杜诗学带有浓郁的对生命世界的体验沟通的意味,故 “充盈着生命 ”;( 2分)对现实、人生有深刻透视,对历史、宇宙有透辟参悟,故 “充溢着力度 ”。 【小题 2】( 1)举例论证( 1分):列举李白 写黄河的诗句来表现李诗的
8、 “雄奇 ”(或:列举杜甫诗中常用的 “天地 ”等词语,引用诗句写杜诗的 “大 ”),体现盛唐气象 ;( 1分) ( 2)引用论证( 1分):引用 清人宋征璧 抱真堂诗话引舒章的话阐发杜诗体现的盛唐气象;( 1分) ( 3)比较论证( 1分):将李白 与杜甫进行比较,论述他们的诗学体现了元气充沛的盛唐气象。( 1分) 【小题 3】双重高峰:唐诗 是一座高峰,李白、杜甫是唐诗中的高峰。 “双重高峰 ”的研究的意义:它提供了高峰时代中最有才华内涵和形式创新能力的样本;双峰出现在盛唐,是中国 文化史 一大奇观(或:往前,它意味着 对以往一部诗史和文化史 极其丰富深刻的接受;往后,它意味着对以后一部诗
9、史和文化史的极其丰富深刻的被接受);它往往力图追求超越个别性而探讨普遍性(或:透视了一系列的精神文化现象和中国诗学的深层思维方式)。 【小题 1】 4分,每点 2分。 【小题 2】 6分 【小题 3】含义 4分,每点 2分。意义 4分。答对一点得 1分,答对两点得 2分,答对三点得 4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 成下列各题。 寒鸟 刘鸿伏 冷而犀利的风刮过天空。云层仿佛越积越厚的冰凌,凝重、灰暗,无有涯际。 土地里微微的暖气被树尖草梢的冰凌冻住,就如冻住一个季节。 一声叹息 ,起自渺远的空中。也许那不是叹息,是鸟翅划动空气时疲累的声音。 是啊,那翅声仿佛是一声叹息,从灰
10、暗的寒空滑落。一只鸟从远处现出飞的轮廓,如一片瑟瑟发抖的枯叶。一只鸟,又一只鸟 渐渐越聚越多,翅声越来越沉 ,不知名的小鸟,在天空密密地集结在一起,被风狂暴地推拥着、撕扯着,不辨东西。它们是一群疲累而且饥寒的鸟,漂泊在无路的天空,或停落在冰冷的大地。野草上一粒草籽或土地里冻住的一枚麦穗,都被空中饥饿的眼睛无限放大。 天空模糊了鸟影,风声湮没了鸟声。当高楼某个窗口的某个人偶然望见几乎遮住了半个天空的鸟群,蓦地吃了一惊:怎么会有这么多流浪的鸟啊,它们能到哪里去呢? 那么多的鸟,一阵阵地起落,鼓起勇气飞行。远处是结冰的河流,近处是白皑皑的丛林,天地之间只有风声。它们曾经飞过了流沙一样多的日子,飞过了
11、树叶一样多的城镇和村 舍。大地上没有巢,飞不动了,找一片树林和浅岗停落,互相挨挤着度过寒冷的黑夜。但树林外,是网罟;浅岗下,是猎枪。它们或许能挺过饥寒,但往往逃 不出陷阱。 谁也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我想有一些鸟儿,一定来自老家的某片某垛或炊烟下的 屋顶。而此时,它们在寂寞中飞行。冰雪满途时寻找温暖,饥饿时寻找 食物,它们是寒鸟,翅膀在天地间划出坚忍。也曾优雅地飞翔,快乐地追逐着花朵和流云。它们的啼鸣曾经是世间最悦耳的乐音。 南方,北方,寒冰 如铁,雪满山川。那是大片大片的寒鸟!像灰暗的云,被大风吹散又聚拢。它们分散时,让人几乎忽 视了它们的存在;聚拢时,人们感到了震惊。一些最羸弱的小鸟不断坠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江苏省 南京 师大附中 高三学 情调 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