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省福安一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福建省福安一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福建省福安一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福建省福安一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A 望 / 城 隅 骖 / 蜚 声文坛牵 强 / 强 词夺理 B熟 稔 / 荏 苒 潦 水 / 春色 撩 人奢 靡 / 所向披 靡 C廊 庑 / 芜 杂唠 叨 / 叨 陪鲤对涤 纶 / 羽扇 纶 巾 D梁 枋 / 牌 坊 绣 闼 / 大张 挞 伐 椽 笔 / 逸兴 遄 飞 答案: C 下列诗句是某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 A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 B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王勃滕王阁序) D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怎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答案: C 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 “不消 ”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 “绿肥红瘦 ”中, “绿 ”“红 ”分别代替叶和花, “肥 ”“瘦 ”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
3、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答案: D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骈文是一种和散文相对的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它的最 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即所谓 “骈偶 ”(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B词,最初称 “曲子词 ”,是配乐的,后来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又称“诗余 ”或 “长短句 ”。词都有乐调,叫词牌。每一种词牌在段数、句数、每句字数、韵律、句式、声律方面均有严格规定。根据词中某一句的字数、声律,便可推知它属于什么词牌。 C在我国文学
4、史上,常有作家并称的情况,如李贺和杜牧被称为 “小李杜 ”,苏东坡和辛稼轩被称为 “苏辛 ”。宋词有两种主要的艺术风格。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易安和幼安分别指李清照和辛弃疾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 “赋 ”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答案: C 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 A滕王阁序这篇序文,实际是一篇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
5、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 C游褒禅山记这篇游记重点不在描写山川景物,而在于对游览经历等等理性思考,重在因事说理。作者认为做学问,要 “有志 ”、要 “尽吾志 ”、要 “深思而慎取之 ”。 D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明为 “小竹楼记 ”,实则抒写的是作者的情怀、志趣。他虽处逆境,仕途坎坷,却仍能保持一份恬然、从容的心境,显示了一种了高洁、自尊的品格,正如竹所代表的君子那样 “柔而不屈 ”。 答案: A 选出句式与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不相同的一项( ) A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B戍卒叫,函谷举 C有碑仆道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答案: B
6、选出划线字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 ) A以其乃华山之 阳 (北面)名之也 幸 (希望)后之人与我同志 谬 (弄错)其传而莫能 名 (说清楚)者,何可胜 道 (说)也哉 B其下 平旷 (平坦空旷),有泉 侧 (从旁边)出 不得 极 (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夫游之乐也 闾阎 扑 (满)地,钟鸣鼎食之家 C火尚足以 明 (明亮)也 披 (披着)绣闼,俯雕甍 北海虽 赊 ,扶摇可接 赊:远 D 第 (只)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幽阒辽 椋 豢 u具(具体)状 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是 与 (语气词),有如上帝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句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
7、 1)每逢深秋时节, 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 2)远眺群山环抱, 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 跟着退化。 B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C这份报告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D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
8、药,所以食用水果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针,就必须深入基层,必须做仔细的调查,必须改变 目无全牛 的工作作风。 B 90后对服装首饰的搭配让人惊讶,他们对于各种流行时尚,不是 依样画葫芦 ,而是根据个性需求随意修改。 C初春时节的江南,已是嫩草青青,应时的花儿也悄悄绽放,真是 春意阑珊 ,让人陶醉。 D去年美国国内航班,平均每天大约有一万件行李丢失,航空公司对此的解释是, 惨淡经营 ,人手不足。 答案: B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舸舰迷津云销雨霁逦迤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9、 B眼花 乱杳无音信骇瞩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C沧海一粟仓皇北顾驰骛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D层峦耸翠趋之若鹜涨腻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化苦旅名篇夜雨诗意,完成小题。 几年前我在庐山旅行的时候,常常能在荒岭草径边看到房屋的废墟,断壁残垣显示出它们曾经是一座座精雅别墅的所在,而不是当地山民的居舍。不知是哪些富有的雅士诗兴突发,要在这儿离群索居,独享自然。然而,最终他们都没有久住,我想多半是因为无法消受荒山夜雨时可怖的氛围。但毫无疑问,此间的诗意却是无与伦比的充沛。 去年我遇到一位美国教授,闲谈间竟也提到了夜雨。教授说,他也深深迷恋着这种诗意,所以特意在城郊的山顶造了一间考究
10、的白木房子,只要有夜雨袭来,他就立即驾车上山。 他邀请我到他的白木房子里住几天,我至今未去,但完全能想象,他对夜雨的领受与我的感悟大为逆反。苦旅的狼狈不见了,荒寂的恐怖不见了,只是在紧张生活的空闲,读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的轻松和潇洒。 在这里,我们显然遇到了一个美学上的麻烦。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与艰难相伴随,当现代交通工具和营造手段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涩味,其间的诗意也就走 向浮薄。我至今还无法适应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加上火车、汽车和高压电线,尽管我对这种文明本身毫无推拒之意。去一趟四川恨不得能买到当天的飞机票,但家里挂的却要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 “蜀山行旅图
11、 ”。在灯光灿烂的现代都市街道上驾车遇雨,实在是谈不上多少诗意的,只有一次在一个海滨,天色已晚,瓢泼大雨就像把我们的车摔进了大瀑布的中心,司机完全认不得路了,一路慌乱地在水帘和夜幕间转悠,事后倒觉得有了点诗意,原因也许正是碰到了自然所给予的艰难。 在与自然周旋的漫漫长途中,有时自然的暴力会把人完全吞没,如地震,如海啸, 如泥石流,人一时还很难从中提取出美。人至少要在有可能与自然对峙的时候才会酿造美。在这种对峙中,有时人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例如汽车、电灯、柏油路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松快愉悦的美;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十分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那就会产生峻厉、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衬托
12、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此显得格外动人心魄。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日新月异,但这种终极性的体验却有永久价值。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历史上一切真正懂艺术的人总会着迷于这种美学形态,而希腊悲剧乃至种种原始艺术总是成为人 类不衰的审美热点。过于整饬、圆熟的审美格局反射了人对自然的战胜状态和凌驾状态,可以让人产生一种方便感和舒坦感,却无法对应出一种生命考验。因此,欧洲启蒙主义的大师们不赞成法国古典主义的大一统,不赞成把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艺术生活都处理成凡尔赛宫园林一般的规整。他们呼唤危崖、怒海、莽林,呼唤与之相对应的生命状态。这便是他们心中的诗意,狄德罗甚至直捷地说,人类生活越是精雅
13、,文明就越缺少诗意。难道是他们在抵拒现代吗?不,他们是启蒙者,分明启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现代。现代,本不是一种文质彬彬的搭建,而是人类的原始创造力的发 展。 因此,再现代的人也愿意一再地在 “蜀山行旅图 ”中把延绵千年的生命力重温一遍,愿意一再地品味苦涩的夜雨,然后踩着泥泞走向未来。 【小题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 ) ( ) (4分 ) A开头通过对比作者与教授对夜雨诗意的不同体会,引出本文的题旨。 B所谓 “美学上的麻烦 ”指的是容易使人产生困惑的美学难题。 C作者欣赏 “蜀山行旅图 ”的诗意并不意味着对现代交通工具的推拒。 D作者认为人们对方便和舒适的追求是与审美体验背道
14、而驰的。 E、欧洲的启蒙主义大师们对凡尔赛宫园林的规整并不持肯定的 态度。 【小题 2】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阐述了哪两种美? (2分 ) 【小题 3】有人认为, “现代 ”是没有诗意的文明阶段。本文作者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请加以说明。 (4分 ) 答案: 【小题 1】 DE 【小题 1】人在与自然对峙中,如果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则会产生一种松快愉悦的美;而当人与自然的较量势均力敌,则会产生一种悲剧美。 【小题 1】不同意。因为作者认为现代是人类的生命力和原始创造力的发展;人类仍然会在与自然的较量中产生具有诗意的体验。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古代名句,完成小题。 (11分 ) 善学者,假
15、人之长 以补其短。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今日乌合,明日兽散。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古之善为国者,信赏而必罚,道德而齐礼。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贵人而贱已,先人而后己。 举直错 (同 “措 ”)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友直,友谅 (诚实 ),友多闻,益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题 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 )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小题 2】上列古代名句中的 9句,它们的内容可分为 三类。请在方框内填上类别,在横 线上填写与之相关的句子序号。 (3分 ) 关于
16、口口的,有 ; 关于口口的,有 ; 关于交友的,有 _ 【小题 3】从下列名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对这一名句的体会。 (80字左右 )(5分 )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贵人而贱已,先人而后己。 答案: 【小题 1】法律,是用来禁止百姓做坏事使他们走向善行远离罪行的 【小题 1】学习、治国、 【小题 1】略,理解正确,重在体会,语言通顺即可。 【小题 1】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才能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 【小题 2】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要理解每句话的含义,然后才能分类。 【小题 3】此
17、题要求学生能够翻译所选句子,然后再分析其道理,结合道理谈自己的体会。 文化经典阅读( 3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 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 (1)管仲,吾其被发左衽 (2)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 (3)也,自经 (4)于沟渎 (5)而莫之知也。 ” 子曰: “君子贞而不谅。 ” 【注释】 (1)微:无,没有。 2)被发左衽:被,同 “披 ”。衽,衣襟。 “被发左衽 ”是当时的夷狄之俗。 (3)谅:遵守信用。这里指小节小信。 (4)自经:上吊自杀。(5)渎:小沟渠。 下面对选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福建省 福安 中高 一年级 第二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