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苏省重点中学高二5月质量检测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江苏省重点中学高二5月质量检测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江苏省重点中学高二5月质量检测语文卷(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江苏省重点中学高二 5月质量检测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组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扼 腕 莞 尔 炫 示 旋 风 俾 有所悟 稗 官野史 B机 杼 纾 难舟 楫 作 揖嘀 里嘟噜 嘀 咕不已 C 望 缭 乱 簇 新 蹙 额鼓鼓 囊囊 攘 臂高呼 D 谂 知熟 稔裨 益 睥 睨 喁喁 私语一 隅 之地 答案: B 与 “则芥 为 之舟 ”中的 “为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固知一死生 为 虚诞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为 C以五百岁 为 春 D君 为 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
2、句是( )( 3分) A任志强拿猪肉价和房价做对比: “2003年猪肉 5块钱一公斤,现在 15块钱一公斤,房 价自然也应涨两倍。 ”80%的网友对这种观点持否定态度, 不赞一词 。 B职场人士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得到领导的青睐和同事的认可;相反,那些身无长物 的年轻人则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C不管专家如何高调宣传 “蓝筹股显现罕见投资价值 ”,中国投资者都不买账,始终 无动于衷 ,股市依然 “跌跌不休 ”。 D随着光纤网络的普及,在不久的将来, “云计算 ”的广泛应用将会给我们带来 石破天 惊 的变化,彻底改变人类的信息生活。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
3、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再起,双方激烈的交战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已引起全球高度关注,巴以双方由冲突迈向和平再度被阴云笼罩。 B近日国际石油价格再次大幅上涨,截至上周末,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每桶 70美元以上。 C当然,淹没并不等于不存在,它们仍然存在于日常生活所触及不到的深处,成为每一个人无法逃避和无法面对的心灵暗流。 D为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把创业的门槛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限度。 答案: D 下列各项中不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3分) A夙遭闵凶其正色邪 B小知不及大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其翼若垂天之云见狱吏则头枪地 D
4、则仆偿前辱之责此小大之辩也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朱光潜的通达人生 郑涌 在北京大学我所认识的教授之中,朱先生是我接触最多,也是忘年相交最深的一个。碰到不少北大的老师,都说朱先生很勤奋,甚至是最勤奋的一个。对此,朱先生解释说,这种勤奋,并不是出于明白,而恰恰是出于自己的不明白;因为,有许多事情不明白而想尽快地搞明白 尽管如此,有些事情却始终未能搞明白。例如,关于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他说自己并不了解。但是,又不能等了解了再去生活。只能是边生活,边了解。 朱先生批评那种坐而论道, “不抓住每一顷刻在实现中的人生,而去追究过去的原因与未来的究竟 ”,做 “无穷追溯 ”的
5、倾向。 “这道理哲学家们 本应知道,而爱追究最初因和最后果的偏偏是这些哲学家们。 ”这是 “不通达 ”。他认为,应该恰恰相反,求诸抓得住的现在,而不是渺茫不可知的未来。 他在意流逝,但不悲观: “孔子看水,发过一个最深永的感叹,他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生本来就是流动的;就 逝 的一方面来看,不免令人想到毁灭与空虚 但是,这并不是有去无来,而是去的若不去,来的就不能来;生生不息,才能念念常新。 ” 朱先生在其处女作无言之美中,就已经提出了他对生活的根本看法。他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完美的,就因为它是不完美的。 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 。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便呆
6、板已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生活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 ” 生活中碰到麻烦和痛苦,这是免不了的,即便是在自己的家里,即便是出于爱。总体上,朱先生是很达观的,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很开。 在文人圈子里生活,又会有一些特别的麻烦,有那种无事生非,庸人自扰。对于这些,他是既反感又无奈,深感小鬼难缠。他回顾说,年轻的时候,自以为不问政治,就高人一等;但是 ,你想躲避是非纠纷,是非纠纷却非敲你的门不可。而事实上,最容易得罪人的,就是说真话、做实事,特别是做成功了点什么,有了一点名气,你就会引起
7、别人的注意,就容易成为靶子。 在那大张旗鼓的全国性的美学大辩论中,尽管朱先生已是 “千夫所指 ”,但他依然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也不轻易地接纳他认为并不正确的批评。他保持着他那坚持真理的读书人准则。他的精神追求是一以贯之的:不辜负世界的恢弘和人生的丰富,不勉强一切人都走一条路。 不仅如此,他还把这一点发展到了极致:他尽可能去发现批评他的人的优点。比如上世纪 80年代前期,他有一次曾 拿出一封信让我看。我感觉到这封信突出地表达了对朱先生的敬意。当时,朱先生正受到批判,心情很不好,常常吃不下饭,也不做事,两眼呆呆地望着窗外。朱先生忧心的是:我们民族的伤痛还没有从 “文革 ”的灾难中痊愈,怎么可以再往伤
8、口上撒盐呢?朱师母叫我常去陪他说说话。围绕着这封信,我们讨论了很多。尽管许多人都在声嘶力竭地对朱先生口诛笔伐;但是,主持批判的人对他仍不失尊敬。朱先生认为:由此可见他们的了不起;所以,被批判的人,气量可以大一点,不必有太多的抵触。 后来,我自己的岁数也在慢慢增大,经历也多了起来,我也看到了人生中的 悲剧的因素。我很想把自己的体会告诉朱先生,然而,这时他早已离开了我们。 【小题 1】开头的一段文字,与阐释朱光潜先生的 “通达人生 ”有什么关系?( 6分) 【小题 2】划线句子中的 “不完美 ”和 “完美 ”,其意义应该怎样理解?( 6分) 不完美: 完美: 【小题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阐释朱光潜
9、先生的 “通达 ”的?请分条概括。( 6 分) 答案: 【小题 1】 交代作者与朱先生接触多、相交深,使得后文阐释朱先生的 “通达人生 ”客观、真实; 陈述北大老师评说朱先生勤奋以及朱先生对其缘由的解释,隐含了朱先生人生的通达。( 6分) 【小题 1】不完美:生活中总是有许多的麻烦、痛苦等并不如意。 完美:不完美的生活能给人以希望、催人奋斗,并让人享受到奋斗后成功的快慰。 【小题 1】 对于人生:反对 “坐而论道 ”,能够理性地省视现在跟过去、未来之间的关系,把握现在;在意流逝,能够辩证地看待毁灭与新生。 对于生活:能够辩证地看待 “完美 ”以及 “不完美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很开。 对于人
10、际相处:说真话,做实事,坚持原则的同时,尽可能地发现批评他的人的优点。 【小题 1】开头的一段文字先交代作者与朱先生接触多、相交深,使得后文阐释朱先生的 “通达人生 ”客观、真实,它 的另一个作用是隐含了朱先生人生的通达。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不完美指生活中总是有许多的麻烦、痛苦等并不如意,完美指不完美的生活能给人以希望、催人奋斗,并让人享受到奋斗后成功的快慰。 【小题 1】作者阐释朱光潜先生的 “通达 ”,可以从对于人生、对于生活、对于人际相处三个角度答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汽车穿
11、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 。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 红柳呢 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窄窄的戈壁公
12、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 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 苇 !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 “芸芸众生 ”。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 。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
13、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 ,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 (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 )的地方,怎么会有苇
14、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 (不,哪怕是一点 )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 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 ,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15、 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 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午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 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 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 “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 ”,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
16、改一句: “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 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 (2011年第 3期散文选刊 ) 【小题 1】本文开头描写的沙漠有何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 【小题 2】同是弱者,水乡里的苇与荒漠中的苇各有什么不同 请作比较。 (6分 ) 【小题 3】请赏析第 段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4分 ) 【小题 4】在第 段中,作者把金克木的诗句 “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 ”改为 “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请探究作者改动的意图。 (6分 ) 答案: 【小题 1】单调(或荒凉、缺乏生机)、辽阔(茫茫)( 2分)。突出了
17、 “苇 ”生长环境的恶劣( 1分),为下文写荒漠中的 “苇 ”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生命力强)作铺垫( 1分)。 【小题 1】水乡里的苇:美丽、群居(或 繁茂)、生存条件好(或生存于一大片水域)、存活时间长(答出 3个给 3分)。荒漠中的苇:瘦削、缺少气势(或少伴,或稀稀落落)、生存环境恶劣(或生存于一小片水中)、存活时间短(答出 3个给 3分)。 【小题 1】运用比喻、拟人手法( 2分),形象地表现出柔弱的芦苇不停(或不分昼夜)地生长(或 “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 ”)的顽强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 “荒漠中的苇 ”的热爱之情( 2分)。 【小题 1】参考答案:一:金克木把生命比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江苏省 重点中学 质量 检测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