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重庆市重庆一中上学期高一月考语文卷.doc
《2010年重庆市重庆一中上学期高一月考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重庆市重庆一中上学期高一月考语文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重庆市重庆一中上学期高一月考语文卷 其他 古诗文默写 ( 1) , ,谁主沉浮? (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 3)它飘过,像梦一般的, 。 ( 4)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5)诗歌中,深情之美无处不在:是李商隐关于爱情的 声赞美, “春蚕到死丝方尽, ”;是孟郊临行前母亲的一针一线, “临行密密缝,_”;是苏轼中秋月夜的美好祝愿, “但愿人长久,_”;是龚自珍看到落花时的由衷抒怀, “_,化作春泥更护花 ”。 答案: 文学常识填空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左传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 而作。 答案:春秋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
2、是 A廖廓( lao)笙箫( shn)督亢( hn)挥斥方遒( qi) B长蒿( o)峥嵘( rn)逶迤( wi)百舸争流( ) C忤视( w)颓圮( q) 目( chn)切齿拊心( f) D萧瑟( s)奇葩( p)扼腕( )嘉言懿行( y) 答案: D 下列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想,这正是艺术和哲学的分界线,或者说,艺术只是通向哲学的阶梯。 在佛教哲学的源头,那儿没有壁画、没有雕塑,只有佛的脚印图和菩提树。 按佛教的本义,万有假合,色即是空,佛教本无偶像,亦无造物,一切皆是无始无终,无际无涯的因缘。 那么满壁生辉的壁画,那种唯有 “见佛成性 ”所感悟的,不可形诸语言文字的境界,竟能千古
3、凝壁、万世不朽,不是有悖于 “如风吹云散,妄息心空 ”的佛家哲理吗? 而刹那万变,总归无常。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 组是 A学校最近组织了许多迎新活动,很多同学蠢蠢欲动,希望能够一展身手。 B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被他们那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C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 “猎杀者 ”,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D蔚蓝水世界 中国古代早有 “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 ”的说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理念催生了这个蓝色 “方盒子 ”。 “水立方 ”的阴柔秀美,与一旁阳刚壮美的 “鸟巢 ”相形见绌。 答案: B 下列各
4、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市场规律对房价能否起到调控作用,是不是只有国家出台政策才能调控房价,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B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分序厅、八个民主党派分展厅和影视播放厅等几部分组成。展示了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光辉历程。 C日本政府应当迅速改变错误做法,使中日关系回到正确轨道上来,这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和平、合作的世界潮流。 D近来,许多地方出现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下列各题。 夹竹桃(季羡林)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
5、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 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
6、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 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 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
7、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 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
8、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 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们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 “万塔之城 ”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
9、,用 “雨后春笋 ”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 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 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的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兄弟)的友谊。在 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
10、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小题 1】请分析文章第 段划线句语言运用的特点。( 4分) 【小题 2】作者爱夹竹桃,是因为它有很多 “妙处 ”,结合全文概括这些 “妙处 ”。( 6分) 【小题 3】文章多处使用了衬托的手法,找出两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6分) 【小题 4】文章第 段谈到夹竹桃是 “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全文是如何围绕这句话展开的?请梳理文章的思路。( 6分
11、) 答案: 【小题 1】( 1)句式整齐,使语言具有整饬之美;( 2) “嘟噜 ”一词的使用,具象而传神地写出花的繁盛和生命力;( 3)口语的使用使文章语言平易风趣。 【小题 2】 让人享受到家的温暖和亲切; 给人带来快乐,奇妙有趣。 生命力顽强,有韧性。 引起童年的幻想。 见证了 “我 ”的成长。 见证中缅人民友谊。 【小题 3】( 1)以院内诸花衬托夹竹桃。院内诸花虽美不胜收,却开开落落,衬托夹竹桃从春到秋,长开不败的 韧性。 ( 2)以他乡的夹竹桃衬托家乡的夹竹桃,表达自己对家乡夹竹桃(或 “家乡 ”)的留恋。 ( 3)以蒲甘古城的荒寒衬托夹竹桃旺盛的生命力,赞美中缅人民的友谊。 【小题
12、 4】( 1)先回忆故乡城市的夹竹桃使人宾至如归 ;( 2)再写到家中夹竹桃与院子里的花,赞美夹竹桃的生命力;( 3)然后写月光下的夹竹桃带给作者的幻想使人沉醉;( 4)最后写夹竹桃见证了中缅友谊。 【小题 1】答出两点得 4分 【小题 2】答出四点得 6分 【小题 3】答出两点得 6分 【小题 4】答出 4点得满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 荆轲怒,叱太子曰: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重庆市 重庆 一中 上学 期高一 月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