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
《2010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惨象,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答案: ( 1)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 2)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 3)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 4分)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答案:( 1)以 为迟,认为 迟
2、( 2)渡河 ( 3)通 “背 ”,违背 ( 4)回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2分)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分) 答案:( 1)用匣子装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将它送出去,派遣使者把这些告诉大王。 ( 2)做大事不必考虑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 1) “函 ”“闻 ”1 分,句式 “拜送于庭 ”1 分。 ( 2) “顾 ”“辞 ”1 分,句意 1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感动是一种养分 何蔚 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 譬如看见果实坠地,从一棵树的手腕上,一枚青涩的苹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丁
3、地跳到地上,在尘土中灼下一道轻痕,打下一个水印,或者连一点儿蛛丝马迹也不曾留下,可就在这一瞬间,它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 譬如看见一只小鸟,在我的窗台上跳跃盼顾,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尔后又匆匆飞走。譬如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 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谨慎与肃穆庄严 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象的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也有时候,感动我的竟是一种细微、寻常得极容易
4、被人忽略的场景,正如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的残骸亦惨亦烈地向前移动,最终,它们几乎全部移进了我的内心,默化成一曲悲壮的挽歌和一场永久的仪式。 更有时候,感动我的仿佛什么也不是,也仅仅是事物的一粒元素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 有感动,我想我就会于不痛不痒中丢弃自己。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和一尾鱼,都那么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所有的生命几乎都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也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动双脚? 想一想,一朵花因为什么而鲜艳妩媚,一茎草因为什么而摇曳多姿,一湖水因为什么而清波漾溢,一尾鱼因为什么而跃出水面?
5、 许多时候,我就是这样不可抗拒地被一些极小的事物感动着,被极小的感动润泽着。只是,我好像从来没有留心将每一次感动的具体根由进行仔细的探究,一条一款地罗列起来,为诱发下一 次感动埋好伏笔。我想,谁如果真这么愚蠢地对待感动的话,那他就不可能拥有更多的感动了。感动是不能提前准备的,如同做梦一样,因此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对它做一番精彩的归纳、总结或者赏析。 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 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甚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于它们。而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亲人,也同样爱着、留意着、钟情着我。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谐友善、亲密真挚的联系,保持
6、着深层的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彼此间相互提醒、暗示,相互期许、关怀和给予。每次小小 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某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渍,每一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斩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 对于我,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对于感动,我则始终都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吮吸者,吸着母乳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与激情。 因此我敢说,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你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你也决不会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 的
7、发言权。 【小题 1】从文章前三段看,让作者感动的事物有什么特点?( 3分) 【小题 2】 “想一想 ,一朵花因为什么而鲜艳妩媚 ,一茎草因为什么而摇曳多姿 ,一湖水因为什么而清波荡漾 ,一尾鱼因为什么而跃出水面? ”这段话在语言表达上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此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5分) 【小题 3】通读全文,具体说说 “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 ”这句话的含义。( 4分) 答案: 【小题 1】感动作者的往往是一些细微、寻常的事物,常在不经意时出现( 1分);含蓄,无需言语明示( 1分);昭示了生命的内涵( 1分);负载了丰富的情感信息( 1分)。 【小题 1】运用排比和设问的手法( 1分)
8、,指出生活中细小的事物也有美,启发读者要发现其中拥有着的令人感动的特质( 2 分),学会感动,来涵养生命、滋润心灵,学会做人( 1分),激发读者热爱生活( 1分)。 【小题 1】 感动能够净化人的心灵; 感动能丰富人的内心; 感动能够让人有智慧和激情。 感动能够让人保持良知和天性 ”; 感动能使人保持做人的尊严。 【小题 1】一点 1分,答出 3点得满分,照抄原文得一半分。 【小题 1】意思对即可。 【小题 1】一点 1分,答出四点得满分,照抄原文得一半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15分 ) 【小题 1】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 (5分 ) A宝玉在冯紫
9、英家见到蒋玉菡,十分喜欢,得知他就是有名的小旦琪官后,更是高兴,即刻解下北静王送的茜罗香巾相赠,琪官也将玉 扇坠送给宝玉。 B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凤姐说: “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 树倒猢狲散 的俗语,岂不枉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建议 “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 ”还说不久家里有喜事。 C姑苏仁清巷的甄士隐是个乡宦,祖上是做官的,家底殷实,但禀性恬淡 ,不以功名为念,资助暂寄在葫芦庙里以卖字作文为生的贾雨村上京赶考。后来他女儿英莲被拐,葫芦庙失火殃及甄家,他又遭岳父欺诈数落,就跟随一跛足道人出家了。
10、 D宝玉挨打后,黛玉到怡红院看望。黛玉见到宝玉后说道: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 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 , 气噎喉堵,更觉厉害。 E海棠诗社,由探春发起。李纨自荐掌坛,李纨自号稻香老农,探春叫蕉下客,黛玉叫潇湘妃子,薛 宝钗叫蘅芜君,宝玉叫绛洞花主、富贵闲人 李纨出题,迎春限韵,各作咏白海棠七律一首。宝钗以 “含蓄浑厚 ”夺冠,黛玉以 “风流别致 ”居次。 【小题 2】简答题。 (l00字左右 )(5分 ) 阅读下面红楼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提出的问题。 “ 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 “蔷
11、 ”。 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 ” “里面的 ”和 “外面的 ”人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呢,请简述。 【小题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5分)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选自论语 里仁) ( 1)下列各项中,对论语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论语这一章中,孔子强调追求仁德的自我修养及其重要性,说明仁是君子须臾不可离的道德。 B一个有仁德修养的人,对贫贱也是不喜欢的,可是要用正当的方法致富,取得功名与地位
12、,摆脱贫贱,而不能走歪门邪道。 C一个有仁德修养的君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不能离开了仁,否则就没办法出名了。 D人们必须正确把握仁,以仁作为操守。吃饭的时候要遵循仁的准则,时间紧迫的时候,也不能失去仁而颓废、沮丧。 ( 2)孔子是怎样认识富贵与仁德的关系的?请简要阐述。( 3分) 答案: 【小题 1】 AD 【小题 1】是龄官和宝玉。( 1分)蔷薇架下,龄官手里拿着簪子痴痴划地,一面悄悄流泪,( 1分)蔷薇架外,宝玉痴痴随着簪子的起落,在手心里摹写,猜是 “蔷 ”字,心生同情。( 2分)一阵雨来,宝玉提醒她身上湿了,龄官却误当他是丫头,宝玉发现自己也淋湿了,便跑回怡红院。( 1分) 【小题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福建省 莆田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