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
《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 2)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 其二) ( 3)惊风乱 芙蓉水,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4)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 ( 5)爱人者, 。(孟子 离娄下) 答案:( 1)虽九死其犹未悔( 2)画船听雨眠( 3)密雨余侵薜荔墙( 4)一一风荷举( 5)人恒爱之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 “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 ”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2、 ” 孟子对曰: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孟子 梁惠王下) 【小题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齐宣王伐燕取胜,十分得意,孟子并未附和,提出自己对 “取胜 ”的见解。 B 孟子以武王文王为例,说明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 ”是可行之的。 C孟子有言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此意与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基本相同。 D此选段体现孟子的民本思想,君王之所以为王是因为他得
3、到民众的信任与支持。 【小题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孟子是怎么看待战争的。( 4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孟子不是一概反对战争,他强调战争要符合人民的利益。他还认为战争取胜不是靠天意,而是决定民心的向背。 【小题 1】以武王文王为例说明取他国之土要看民众的态度。 【小题 2】略 请简述葛朗台家 “梳妆匣 ”引起的家庭风波。( 5分)(不超过 100分) 答案: 欧也妮母女在欣赏查理离开赠给欧也妮的梳妆匣; 葛朗台一看见金匣子就猛扑上去,举刀要撬下匣子上的金子; 欧也妮央求父亲不要损坏匣子,葛朗台无动于衷; 欧也妮拿起一把刀子以死相挟; 母亲被吓晕过去,葛朗台才放弃动金匣子。
4、孟子说的 “浩然之气 ”是怎样养成的?( 3分) 答案: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义而产生的。集义养气,要持之以恒,做每一件事都合乎义。这样才能养成浩然之气。 用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欣赏方法,屈原 湘夫人的主旨是什么?( 4分) 答案:通过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表现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 “小团圆媳妇之死 ”揭示了什么?( 3分) 答案:揭示了小城人的麻木、残忍和愚昧。 /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和戕害。 /揭示了国民性中的愚昧、落后、精神麻木。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校( jio)样妻孥( n)园囿( yu)稗( bi)官野史 B朝觐
5、( jn)誊( tng)写鞭挞( d)强( qing)词夺理 C亟( q)待勖( x)勉伛偻( l)斗斛( h)之禄 D 聒( gu)噪缫 ( so)丝商贾( g)谆( zhn)谆教诲 答案: D 请从下列名著情节中,选出表述不当的两项( )( ) A秦可卿去世,王熙风被贾珍请来协理宁国府,她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束。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 B曹操依蔡瑁建议训练水军后,周瑜暗窥曹军水寨,大惊 “此深得水军之妙也! ”欲除蔡瑁
6、、张允。此时恰逢蒋干为邀功,主动往江东去说降。周瑜在群英会上醉酒后不慎泄露机密,被蒋干偷了蔡瑁、张允私通东吴的书信。曹操大怒之下杀了蔡、张二人,后悔不已。 C 1957年的冬天,王琦瑶与严师母、毛毛娘舅、萨沙这四个人只关心零食、衣服,说着 “最最闲来无事的闲话 ”,做着一些简单的游戏, “挑棚棚 ”“九连环 ”“七巧板 ”,他们暂时忘却一切浮云世事,体味这种精雕细琢的人生的快乐。 D年仅十二岁的小团员媳妇,因为性格直率,被婆婆打出了毛 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话,决定用装满滚烫开水的大缸,当众给小团圆媳妇洗澡。洗澡时,周围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小团圆媳妇被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几天后终于死去。
7、 E葛朗台的兄弟破产后自杀,把儿子托给葛朗台监护。葛朗台虽为弟弟的死感到痛惜,但不愿把查理这个包袱背在身上,他打算立刻把查理打发到印度去。当天夜里,他决定花点钱挽回亡弟的名誉,以博得 “有义气的哥哥 ”的好名声。 答案: BE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译:(如果)是真的,我哥哥有如 此美好的品德反而使他的儿子短命吗?你这样纯洁聪明却不能承受先人的恩泽吗? B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译:种植树木要像培育子女一样,(栽好后)置于一旁要便丢弃一样,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可保全而能按照它的本性自然生长了。 C官命促
8、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防,遂而鸡豚。 译:官府命令催促你们耕田,勉励你们播种,督促你们收割。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纺好你的们的线。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 D然吾 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译:然而我住在乡里,看到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布命令,像很可怜的样子,但最后却给百姓造成了灾祸。 答案: D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何为而在吾侧也? A如不 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 B理,非吾业也。 C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D惟兄嫂是依。 答案: D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窥伺辅弼形单影只众口烁金 B气馁虔诚
9、出类拔萃侧隐之心 C讫今诋毁风度翩翩珠联璧合 D联袂舟辑直截了当流连忘返 答案: D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因 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陕西林业厅向公众致歉 巨大的楼体 LED不断地 着圣诞祝福的画面,全场流光溢彩,缤纷斑斓。 眼下 ,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 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A轻率变幻耸人听闻 B草率变幻耸人听闻 C轻率变换骇人听闻 D草率变换骇人听闻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 。 , 。 , ,成为我们今天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 诗歌一直和中
10、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 关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 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不断 中国诗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 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漫长的岁月中 A B C D 答案: B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传记的种类很多,有纪实性传记,有自传、人物小传、回忆录、传记小说等。萧红的鲁迅传就是一篇回忆录,用一些印象的片段回放,凸显鲁迅形象;欧文的达尔文传是小说化的传记,在史实的基础上有些合理的推测与想象。 B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 “柳河东 ”。又曾任柳州刺史,也称 “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 “古文运动 ”。种树郭橐驼传是
11、寓言体的传记。 C温庭筠,因其才思敏捷时号 “温八叉 ”。词风浓艳,词藻华丽,是婉约派词人之鼻祖,对晚唐五代词和宋词影响很大。诗与李商隐其名,时称 “温李 ”。 D长恨歌是当代女性作家王安忆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一个女人四十年的生活和命运,来表达一个城市的沧桑嬗变,以及作者对这种嬗变的哀伤。 答案: C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省所怙(依靠)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停止)既然已,勿动勿虑(通 “矣 ”) B冀其成立(希望)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就)比得软脚病(近来) C故病且怠(穷困)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 “馐 ”)幸其成(宠爱) D其又何尤(特别) 能顺木之天以
12、致其性焉尔(尽) 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 答案: A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然 他植者则不然病瘘,隆然伏行 B以 使者妄称以应之耳摇其本以观者疏密 C其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D且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吾小人辍飧饔以劳使者,且不得暇 答案: B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A甚善,名我固当 B早实以蕃 C驼业种树 D独乐乐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911 题。 如何看待文学的网络时代 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迅速侵入文学领域。当我们的作家和学者还在
13、寻找对策和命名权的时候, “网络文学 ”这个大而化之的名称突然登堂入室,并且暴得大名。 文学的网络时代是否会导致作家群体的消失?作家在文学的纸媒时代中无疑是文学的最重要因素,甚至具有无上的权威, “作家中心论 ”既使文学得到充分发展,也导致了文学的重名不重实,因而中国文学史上也不断出现后世作者假借前世著名作家之名创作文学作品的现象。而在文学的网络时代,作家的权威性不断受到质疑,作家不再具有神圣的光环,而在网络上仅仅以 “写手 ”的身份出现, “写手 ”的身份是多重性的,他们可能不再是专职的文学创作者,而有可能是教师、工人、公务员或从事其他各种职业;他们大多数时候是化名 (网名 )的,有时甚至是
14、 “无名 ”的,由于 不受 “名 ”的局限而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创造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这个群体可能在不久的未来逐渐显示出巨大潜力,他们将不再需要专业的培养机制来催生,也可能不再需要专业的机构予以养护,他们将诞生于民间、生活于民间并且服务于民间。文学在网络时代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文学,仅仅是作者、作品和读者等文学要素在网络时代的地位和形态发生了变化而已。 文学并不是仅仅指那些写在纸上的语言艺术,文学的本性不在于纸张这种传播媒介,而在于用语言来虚构文学形象,以此来传递情感并达到审美状态。也就是说,文学不会在网络时代中消亡,但是文学会 变化为各种不同的存在形式,甚至在博客、论坛、网络聊天和网络游
15、戏等网络形式中也存在着文学的元素。有时甚至直接可以成为文学,例如博客中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具备精妙的语言艺术,传递了创 作者的真情实感,并且蕴含了形而上的审美思考:虽然这些作品有时是真人真事,并未以语言虚构文学形象,但是他们塑造的形象更加真实、表达的情感更加真切、蕴含的形而上思考更加具有审美价值,因而毫无疑问地应当被纳入文学范畴。 此外,文学从 “孔门四科 ”之一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最后与西方的文学含义接轨,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文学的内涵和 外延也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文学在网络时代出现各种不同的变化也将成为必然,我们也不必因其变化而断定文学的消亡。 由此观之,网络时代的文学不可能消亡
16、,但是在文学要素和表现形式等问题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才是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应该关注的核心,而不是仅仅纠缠于虚空的 “网络文学 ”概念、或者纠结于缥缈的文学消亡论。只有如此,才能推进网络时代的文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小题 1】下列关于 “网络时代的文学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 分) ( ) A “网络文学 ”这个名称是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并且迅速侵 入文学领域后出现的。 B文学发展至网络时代,作者的权威地位逐渐被取消,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每个人即可以是读者,也可以是作者。 C网络时代的作家群体具有巨大潜力,他们从专职的文学创作,走向民间、生活于民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福建省 福州 中高 下学 期末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