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0-2011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则按前 3题计分)( 6分) ( 1)潦水尽而寒潭清, 。 ,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 2)云销雨霁, 。 _ 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 3) _ _,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 4) ,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 5)夫天地者,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开琼筵以坐花,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答案:( 1)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 于上路。( 2)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 3)渔舟唱晚
2、,声断衡阳之浦。( 4)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 5)万物之逆旅也,飞羽觞而醉月。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每组都相同的一项是 A包庇 /刚愎斡旋 /龌龊反诘 /攻讦讳疾忌医 /污秽 B揶揄 /拜谒宽绰 /啜泣倔强 /攫取草菅人命 /缄默 C恣意 /浸渍倾轧 /札记召开 /肇事一丘之貉 /上颌 D蛰伏 /贬谪皓月 /桎梏轶事 /游弋瓜熟蒂落 /缔造 答案: A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 当的一组是( ) 读狄金森的诗, , , 。 。 。 而是这两位诗人都有若神助 他们的诗歌绝对不是狠下苦功拼命努力能写得出来的,这点上狄金森尤甚一筹 我不由自主想到李白 生活空间的狭窄与她诗
3、中所呈现的宏大气象和丰沛心灵,反差实在太强烈,叫人难于置信 倒不是两者的诗存在什么相似之处 这位终身未嫁的女诗人,一辈子生活在美国小镇, 30岁后几乎足不出户。她拒绝会见任何人,性情孤僻之极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关税下降,对明年本市家电市场的影响是喜是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B加大建设保障性住房,有效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已被确认为 2011年乃至“十二五 ”期间广东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 C中山大学自主招生广东省单考昨日结束。一些连日作战的考生赞其为 “最轻松考试 ”的原因是只考语数英三科,考试仅用三个小时造成的。 D作为一年一度的政治盛
4、会和民主参与的制度化平台,全国两会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答案: D 下列语段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抗日 ”成了时下影视、文学等艺术创作炙手可热的题材。我的 团长我的团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同时对人性的分析,鞭辟入里,震撼人心,让一群 “人渣 ”重燃斗志,变成勇于赴死之人。作者用讳莫如深的语言道出了今时今日的我们,尤其需要对未来抱有信心。 A炙手可热 B抑扬顿挫 C鞭辟入里 D讳莫如深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人淡如菊 ”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 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
5、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她 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 林徽因。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 如今, 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 犟,才华横溢
6、而心想事成。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且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她的 “月相 ”、 “成行的芦苇 ”、 “雪崩 ”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一夜成名: 21岁设计越战纪念碑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 1980年秋天,美 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林
7、璎,在大师云集的 1421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一个评委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在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 林璎一夜成名。曾经饱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之一,每年都有 400多 万人到此参观。 “记忆地图 ”:第五座纪念碑为环保而建 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她说:
8、“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东方建筑的兴趣就远胜于对欧洲建筑。 ” 从越战、民权到女权、印第安人,林璎为美国设计了 4座具有标志意义的纪念碑。第 5座纪念碑 “什么在消逝 空屋 ”是她自己的选题:环保。 “什么在消逝 空屋 ”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它被安置在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下展厅。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玻璃正对 地上的投影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有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象牙喙啄木鸟、有正在消融的北极上孤单的北极熊、有大西洋里变得越来越小的鳕鱼、还有已经灭绝的北美信鸽。 “什么在消逝 空屋 ”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每个
9、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或者是父辈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添加到这张 “地图 ”中 将 2050年时人类可能面临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绘制出一张属于未来的 “地图 ”。 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正如她所说,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 不是 “丢掉一些东西,又丢掉另一些东西。 ”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年 3月 18日,作者张红、李佳佳,有删改) 【小题 1】 “人淡如菊 ”是一种拒绝霸气的平和和执著,文章哪些具体方面体现了林璎 “人淡如菊 ”的特质? (4分 ) 【小题 2】 “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
10、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 ”从文中,你能够看出东方式审美对她有哪些影响呢? (5分 ) 【小题 3】文章中提到林璎的 “第 5座纪念碑 什么在消逝 空屋 ”,但紧接着又说 “什么在消逝 空屋 并不是一座建筑物 ”。 你觉得这矛盾吗?为什么? (6分 ) 答案: 【小题 1】平和:性情淡泊,单纯低调,朴实无华。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拒绝来者要求。( 2分)执著:个性倔强,坚持而有勇气。在越战纪念碑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或 “什么在消逝 空屋 ”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体现了林璎对环保事业的执著。)( 2分)(意思对即可
11、) 【小题 1】从兴趣爱好上看:东方建筑对林璎的影响就远胜于欧洲建筑对她的影响。从人物性格上看:为人单纯,有浓浓的书卷气。从作品特点上看:展现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浮夸的装饰。(答对 1点 2分,答对 2点 4分,答对 3点 5分。不一定要指出角度) 【小题 1】 不矛盾。 “什么在消逝 空屋 ”确实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 但是,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 “什么在消逝 空屋 ”是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也 “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 ”,因此,它也是一座纪念碑,存在人心中的纪念碑。
12、 它是林璎艺术生涯的又一丰碑,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答到 点给 6分,答到 点给 6分,答到 点给 4分,只答任意一点给 2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月到天心 林清玄 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差不多是摸黑的,平常时日,都是借着微明的天光,摸索着回家。偶尔有星星,就亮了很多,感觉到心里也有星星的光明。 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淀下来,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辉煌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 展出来。 乡下的月光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
13、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 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精灵。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真是好 ! 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着月亮、有着光明,那光明虽不如阳光温暖,却是清凉的,从头顶的发到脚尖的指甲都感受到月的清凉。 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 ,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我们在山顶,月在山顶;我们在江边,月在江中;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直到如今,童年看月的景象,以及月光下的乡村都还历历如绘。但对于月之随人却带着一些迷思,
14、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可以说它既是错觉,也是真实。由于我们知道月亮伴随我们时,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独一无二、光明湛然,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亮也是心中的月。在这个世界上,每 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这是为什么禅宗把直指人心称为 “指月 ”,指着天上的月教人看,见了月就应忘指;教化人心里都有月的光明,光明显现时就应舍弃教化。无非是标明了人心之月与天边之月是相应的、含容的,所以才说
15、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即使江水千条,条条里都有一轮明月。从前读过许多诵月的诗,有一些颇能说出 “心中之月 ”的境界,例如王阳明的蔽月出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 月更阔。 确实,如果我们能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不就在其中了吗?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来山就大于月亮了。还有一首是宋朝理学家邵雍写的清夜吟: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微细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有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
16、 所以回到自己,让自己光明吧 ! 【小题 1】简要分析文章以 “月到天心 ”为标题的作用。( 4分) 【小题 2】文章写的是月,为什 么要从摸黑回家写起?为什么要写星星?( 5分) 【小题 3】作者认为:只有心灵有明月,才有人生的永恒之美。对此,你有何感悟?( 6分) 答案: 【小题 1】 标题引自邵雍 清夜吟的第一句,给读者(人)一种 “清凉明净的意味 ”,体现了全文的意境(或使文章带有诗意)。 “月到天心 ”,既是 “月到天 ”,又是 “月到心 ”,暗示了本文 “心灵要有月般的光明 ”的主旨。(第 点 2分,指出引用 1分,点明意境 1分;第 点 2分,解释 1分,指出 “暗示主旨 ”1分
17、) 【小题 1】 从摸黑回家写起,能引出月亮为黑暗中的人和事物带来光明,甚至赋予它们自身的光明,从而突出月亮的价值。 写星星使人 “感觉到心里也有光明 ”,对下文写月亮使人 “心里就整个沉淀下来,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 ”起了衬托的作用,更突出月亮驱赶黑暗,为人们带来的光明(或突出月亮的价值)。(第 点 2分,指出 “引出月亮 ”1分,赋予月下的事物 “自身的光明 ”或突出月亮的价值 1分;第 点 3分(指出 “衬托作用 ”1分,分析 1分,语言表达 1分。) 【小题 1】示例 1:人的一生中难免要经历困境,要走出困境,也许需要别人的指引。但别人的帮助只是暂时的,要想永远地走出困境,关键在于能把
18、心眼放大,摆脱狭隘, 放眼世界,拥有心中之月,让自己光明起来,让自己坚强起来,这样,才能感受 “清凉明净 ”之美,实现人生价值,拥有永恒之美。 示例 2:经历黑暗才知道光明的价值,走出坎坷才会珍惜平坦,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摆脱内心的狭隘,宽容坦荡地面对世界,静下心来,感受 “清凉明净 ”之美,并寻找心中的光明,实现人生价值,拥有永恒之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 简不短与繁不烦 罗书华 诗以简法语言作为自己的本色语言,然而,简省绝不意味着简单。阿恩海姆说:“简化 在艺术领域里往往具有某种与 简单 相对立的另一种意思,它往往被看作是艺术品的一个 极重要的特征。当某件艺术品被誉为具有简化性时,人们总是指
19、这件作品把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结构中。由艺术概念的统一所导致的简化性,决不是与复杂性相对立的性质,只有当它掌握了世界的无限丰富性,而不是逃向贫乏和孤立时,才能显示出简化性的真正优点。 ”古代诗学的简省,就是这样一种包含了丰富与复杂的简省,它的价值不在其简,相反却在其简所带来的繁。 对于诗学简省的语言中包含了丰富与复杂,早在刘勰时就已发现,文心雕龙 物色曰: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 漉漉拟雨雪之状。皎日 列牵 谎郧罾恚徊尾钗秩簦 阶智钚危徊 陨僮芏啵 槊参抟乓印 袄肷 耍 喽 锩材丫。 手仨呈孀矗 谑轻隙胫 嗑郏 谵 夯 印
20、 绞 死鲈蚨 佳裕 侨死鲆 本湟病!刘勰认为,诗作的语言与辞赋的语言各有自己的特色,诗作简约而辞赋繁丽,然而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简省的诗学语言却并不见得比繁辞丽句差,毋宁说简约的诗句反而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灼灼 ”“依依 ”等词所表达的 “一言穷理 ”“两字穷形 ”“情貌无遗 ”的艺术境界,就是辞赋语言所难以企及的。 刘勰以为简省的语言可以少总多。在他看来,在 无限丰富的对象世界面前,语词其实相当有限,要用同样多的语词来对对象进行对应式的描摹根本没有可能,其结果只会造成词语的杂沓和堆积。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只有变换一种思维方式,将繁言变成简语,这样与对象相对应的可能性反而可以增大。 其实,从诗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2011 学年 广东省 梅州市 曾宪梓 中学 高二下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