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 “生态文明建设 ”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使用洁净能源 B全面关停化工企业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D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虽然化工企业会造成一定的污染,但目前,化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能关停的。 考点:环境保护。 自然科学领域,对于 “物质 ”概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物质不灭理论说明物质不会转化 B物质用肉眼都能看得见,但构成物质的微粒,用肉眼都是看不见的 C物质是可变的,但物体在
2、静止状态下,构成物质的微粒是静止的 D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按一定规律构成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不灭理论说明物质是可以转化的,但在转化过程中是不会消失的, A 错;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用肉眼看见,如氧气、氢气等就看不见, B 错;构成物质的微粒不管宏观物质处于什么状态,都是在不停的运动的, C错。 考点:物质的构成、质量守恒定律。 关于 Cu与 Cu2+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量相差很大 B Cu2+和 Cu都是铜元素 C Cu2+和 Cu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D Cu2+得到 2个电子后能变为 Cu 答案: A 试题分析: Cu与 Cu2+相差了 2个电子,电子的质量很小, 1个电子的质量
3、约是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 1/1836倍,所以 Cu与 Cu2+的质量相差不大。 考点:原子,离子。 碳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 CO和 CO2。若测得 CO、 CO2和 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4,则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 10 B 30 C 50 D 70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 CO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12:16=3:4, 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12:32=3:8,假如混合气体中只有 CO和 N2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4%=32%,假如混合气体中只有 CO2和 N2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4% =64%,又因为混合气体中 CO2和 CO都存在,所以
4、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在32%64%之间。 考点:化学式的计算。 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 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 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反应的反应物中的氧气是单质, A错;四氧化三钴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不变的, B错;通过此反应,可以把有毒的一氧化碳转化成无毒的二氧化碳, C对;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错。 考点:单质,化
5、合物,质量守恒定律,环境保护。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鉴别的物质 鉴别的方法 A 蒸馏水和自来水 观察是否澄清透明 B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 纯水和矿泉水 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多少 D 二氧化碳和氧气 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答案: A 试题分析:蒸馏水和自来水都是无色澄清透明的,所以区分二者不能通过观察澄清透明的方法。 考点:物质的鉴别。 电解一定量的水,当某一电极上产生 5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A 2 5 ml B 5 ml C 10 ml D 15 ml 答案: AC 试题分析:在电解水的实验
6、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所以当产生的一种气体的体积为 5mL时,又没有说明该气体是什么气体,因此如果 5mL是氢气,则另一种气体是氧气,体积应为 2 5mL,如果 5mL是氧气,则另一种气体是氢气,其体积为 10mL。 考点:水的电解。 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一定条件下, SO2和 O2生成 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镁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C 8gCO 完全燃烧生成 8g CO2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 CO2和 H2O,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 A的说法不恰当;由于镁条燃烧后生成的氧化
7、镁有一部分以白烟的形式跑到了空气中,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对; 8g CO 完全燃烧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算出应该生成 12 6g二氧化碳, C错;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 CO2和H2O,只能推断出该物质中一定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错。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以上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X的值为 52 C 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 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4 1 答案: BD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不难确定出
8、反应物是 W的 O2,参加反应的它们的质量分别是 23g、 48g , H2O 和 CO2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质量分别是 27g和 44g ,所以 X的值是44g+8g=52g反应的表达式是 w+O2 H2O+CO2, B对, A错; H2O 中氢元素的质量: 27g 100%=3g, H2O 中氧元素的质量: 27g-3g=24g, CO2中碳元素的质量: 44g 100%=12g, CO2中氧元素的质量: 44g-12g=32g,由于3g+12g=15g23g,所以 W中含有氧元素, C错, W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3g:3g=4:1, D对。 考点:根据化学式的试算
9、,质量守恒定律。 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表是我国北方某市一年四季空气质量监测的平均数据。请你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可吸入颗粒物 (TSP) 氮氧化合物 (NO2等 ) 二氧化硫 (SO2) 空气质量级别 春季 88 40 44 夏季 67 33 36 秋季 90 46 54 冬季 98 69 60 ( 1)对该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 。 ( 2)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 。 ( 3)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答一点即可 ) ( 4)可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是 。 (答一点即可 ) 答案:( 1)可吸入颗粒物或 TSP ( 2)冬季 ( 3)冬季天气较冷,取暖所用煤的
10、量增大(合理叙述均给分) ( 4)用清洁燃烧或大量植树造林(合理叙述均给分) 试题分析:对比表中数据不难发现,可吸入颗粒物对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由于冬季天气较冷,取暖所用煤的量增大,植物净化空气的能力减弱,使得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的含量都比其他季节 偏高,所以冬季空气质量最差;避免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等有害粉尘和气体的产生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应该从改善使用燃料的类型,植树造林等方面进行思考。 考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 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质子带正电荷,一个质子带一个
11、单位的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核内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说明该粒子带上了正电荷,属于阳离子。 考点:原子的结构、离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它们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 。 考点: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化学式的写法。 科学研究证明:头发的成分能反应一个人的健康情况,健康人的头发每克含有的成分如下表: 铁 锌 铝 硼 质量 /毫克 130 167-172 5 7 这里的铁、锌、铝、硼是指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头
12、发分的组成比较复杂,其中的铁锌铝硼是分别指这些原子的总称,属于元素。 考点:元素。 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CO2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以上三变化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 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质子数为 25,相对原子质量为 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25 B 30 C 55 D 80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原子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考点:原子的结构。 2013年 “世界水
13、日 ”和 “中国水周 ”活动的宣传主题为 “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C任意排放工业废液,不会污染水体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答案: D 试题分析:为保护水资源,应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A错;利用沉降的方法,不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应用蒸馏或煮沸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 B错;工业废液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 C错。 考点:爱护水资源,硬水和软水的转化。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铁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
14、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D 是由铁原子构成的;B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考点:物质的构成。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过滤 D洗涤试管 答案: C 试题分析:过滤时就该用玻璃引流。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现 象 解 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 40L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C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后,分子的体积变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
15、因为分子受热后,分子间的间隔增大的原故。 考点:分子的特征。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雾,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雾是液体小珠滴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 考点: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 黄金是贵重金属。其性质稳定,应用广泛。有关金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为 276 B原子序数为 118 C中子数为 79 D相对原子质量为 197 0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一格中,
16、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它在数值上等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文字表示元素名称,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考点:元素周期表。 填空题 现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F G (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 , 。 (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 ( 3)若用 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则 可用装置选用 A、 F、 G,且各装置的管口连接顺序是: abcd,请在 F装置图内画出导管( “b”和 “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南京市 玄武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