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苏通大桥高强斜拉索材料 -镀锌钢丝,其各项指标技术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判断,斜拉索材料属于 A复合材料 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 C 试题分析:斜拉索材料的成分是镀锌钢丝,其成分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考点:化学与材料研制 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等质量的铁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B向 H2SO4和 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 C向 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D小苏打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等质量的
2、铁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时,铝的活动性强与铁,反应速度快。图像错误。 B、向 H2SO4和 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时: NaOH先和 H2SO4反应,此过程不产生沉淀。当:H2SO4反应完后,加入的 NaOH再与 MgSO4 反应生成 Mg( OH) 2沉淀。图像正确。 C、向 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 PH值会逐渐减小至无限接近与 7。图像不正确。 D、小苏打(碳酸氢钠)溶液 与稀盐酸混合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溶液质量减小。图像不正确。应选 B项。 考点:图像题 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装入
3、某溶液,按下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变浑浊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选项 A B C D 甲中固体 KOH Na2CO3 Zn CaCO3 乙中溶液 BaCl2 NaOH AgNO3 Ca(OH)2 答案: C 试题分析: “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说明甲中的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符合要求是: BCD三项。 “再关闭止水夹后,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变浑浊 ”, 这是由于甲中会继续产生气体,试管内压强增大,则进入乙
4、中的是甲中的液体。说明甲中此时的液体能与乙反应生成固体物质。符合要求的是 C项。 考点:酸碱盐的性质 现有 Fe、 CuO、 MgCl2、 Ca(OH)2、稀 H2SO4等五种物质,在常温下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 7个 B 6个 C 5个 D 4个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相关物质的性质可知,能发生的化学有: Fe可与稀 H2SO4发生反应(金属和酸)、 CuO 可与稀 H2SO4发生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 MgCl2可与 Ca(OH)2发生反应(盐和碱)、 Ca(OH)2可与稀 H2SO4发生反应(碱和酸)等四个反应。所以应选 D项。 考点:常见物质间的化学反应、酸碱盐的性质 根据
5、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氢氧化钠溶液中有 OH一 能与酸反应 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 OH一 也能与酸反应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A B C只有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氧化物昌指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此项错误。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
6、的饱和溶液。但它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所以此项错误。 碱和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碱 溶液中的 OH一 能与酸溶液中的 H+结合形成水。所以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 一 也能与酸反应。此项正确。 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此项错误。所以应选C项。 考点:氧化物、饱和溶液、中和反应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汽水和蔗糖水都属于溶液 B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在一定条件下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D某物质在 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汽水
7、和蔗糖水都符合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此项正确。 B、有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此项错误。C、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溶质的量、溶剂的量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此项正确。 D、某物质在 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在这个温度下,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题目中忽略了温度和溶剂。此项错误。 考点:溶液、溶解度、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 “侯氏制碱法 ”的重要反应下面是 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是作为沉
8、淀出现的,说明它在该条件下是难溶物,其溶解度很小。所以 A项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此项正确。 C:析出碳酸氢钠固体的溶液肯定是无法继续溶解碳酸氢钠,为其在该条件下的饱和溶液。此项正确。 D: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可作为氮肥。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A。 考点:纯碱的生产、溶解度、饱和溶解、化学肥料 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 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 乙 丙 B甲 丙 乙 C丙 甲 乙 D丙 乙 甲 答
9、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可知: “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 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 ”说明甲、丙的活动性比铜强,而乙的活动性比铜弱。 “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 ”说明甲、丙的活动性都排在氢前面,且甲的活动性要强于丙。结合上面两个实验,可说明其活动性顺序应为 B。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下图是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 pH,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用醋去除皮蛋的涩味 B厨房清洁剂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草木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西瓜的酸性比苹果的酸性强 答案: D 试 题
10、分析: A、醋是酸性的,可与皮蛋中显的涩味的碱性物质反应。此项正确。B、厨房清洁剂是碱性的,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此项正确。 C、草木灰的溶液是碱性的,可与酸反应而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此项正确。 D、西瓜的 PH值大于苹果的 PH值;所以其酸性比苹果的酸性要弱。此项错误。所以应选 D项。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度 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或名称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烧碱苛性钠碳酸钠 B熟石灰 消石灰生石灰 C小苏打纯碱碳酸氢钠 D消石灰熟石灰氢氧化钙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烧碱、火碱、苛性钠都是氢氧化钠的俗名; 碳酸钠的俗名是纯碱。此项不正确。 B、熟石灰、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生石灰
11、是氧化钙的俗名。此项不正确。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此项不正确。 D、消石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此项正确。 考点:常见物质的俗名 对比实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课本中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A铁钉锈蚀实验 B鉴别硬水与软水 C制作叶脉书签 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铁钉锈蚀实验 B、鉴别硬 水与软水 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三个实验都是需要进行对比才能得出结论的实验。 C、制作叶脉书签只需要将其制作出来即可,不需要进行对比实验。 考点:铁制品生锈的条件、鉴别硬水与软水、制作叶脉书签、燃烧的条件
12、 金属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保护金属资源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职责。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力开采矿物以保障金属材料的供用 B提高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率 C在金属制品上刷漆、涂油等防止金属腐蚀 D用特种塑料代替金属制造机器的零部件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大力开采矿物以保障金属材料的供用不符合保护金属资源的题意。 考点:金属的锈蚀及防护、金属的回收再利用 食品卫生与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 用石灰水保存鲜蛋 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香肠中加过量亚硝酸钠 蒸馒头时加入适量纯碱 为了让猪长得瘦,用 “瘦肉精 ”(一种含激素的饲料)饲养生猪。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13、 中的亚硝酸钠本身有毒; 中的瘦肉精含激素。二者均对人体有害。应选 D项。 考点:化学与健康 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称 11.5g氯化钠 C测溶液酸碱性 D熄灭酒精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此项正确。 B、称一定质量的固体时,应注意左物右码。图中将砝码和物质放反了是错误的。 C、测溶液液酸碱性时应用胶头滴管吸取待测液,并滴在 PH试纸上。图中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中是错误的。 D、熄灭酒精灯是应用灯帽盖灭,严禁吹来。此项错误。应选 A项。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
14、有机合成 材料的是 A纯棉毛巾 B塑料保鲜膜 C真丝围巾 D不锈钢锅 答案: B 试题分析:有机合成材料具有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等特点。 A、纯棉毛巾里主要含棉,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要求。 B、塑料保鲜膜是有机物,且是人工合成的材料,符合要求。 C、真丝围巾的主要成分为蚕丝,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要求。 D、不锈钢锅中的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要求。 考点:有机合成材料 填空题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 1) 时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填 “甲 ”或 “乙 ”)。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 4
15、)t2 时 ,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 实验过程中 ,B、 C、 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向 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 30 g甲固体的过程中 ,发现固体全部溶解 ,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 “全部溶解 ”的原因是 。 答案: )t1 2)乙 3)降温结 晶 (合理均可 ) 4)大于 5) B 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 ,使溶液温度升高 ,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知,二者在 t1 时溶解度相等,都为 65g。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东省 东营 九年级 上学 期期 调研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