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 T 10345.2-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第2部分:设计、建造、试验、标记与文件编制.pdf
《SB T 10345.2-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第2部分:设计、建造、试验、标记与文件编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B T 10345.2-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第2部分:设计、建造、试验、标记与文件编制.pdf(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200 J 73 备案号:98489851-2002 SB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B/T 10345.1,_ 10345.4-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一安全和环境要求Refrigerating systems and heat pump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2001-12-26发布中国商业联合会2002-04-01实施发布目录SB/T 10345.1-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一一安全和环境要求第1部分:基本要求、定义、分类和选择原则-SB/T 10345.2-2001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第2部分:设计、建造、试
2、验、标记与文件编制.30SB/T 10345. 3-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一一安全和环境要求第3部分:安装地点和人身保护.49SB/T 10345.4-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一一安全和环境要求第4部分:操作、维护、检修和回收.60本国前言本标准是根据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第182技术委员会(TC182)(简称CEN/TC182)制订的EN378-1、2、3、七(1999/2000)制冷系统和热泵一安全和环境要求4个部分组成的欧洲标准修改转化为行业标准。本标准内容涉及到制冷系统和热泵对人身和财产有关的安全运行,对环境保护,特别是防止制冷剂扩散给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列出了严
3、格的条款要求,是当今制冷空调行业中在制冷系统和热泵范畴内较为详尽和完善的一个基础标准。我们依据修改转化的原则,保留了原版本的主要内容,仅对少部分内容,如定义条款中与我国己制订和正在审批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有重复的条款,以及条款提法上与我国国情不符的陈述,作了必要的删减。本标准由国家国内贸易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德胜、俞炳丰、高强。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l.L. -L. 目IJJ:I 本欧洲标准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技术委员会CEN/TC182制冷系统:安全
4、和环境要求拟订,其秘书处由德国工业标准(DIN)负责。本欧洲标准由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委托CEN拟订,并且支持欧洲规范97/23/EC的基本要求。注1:应当注意本标准在出版时并不满足规范97/23/EC中的所有某本安全要求。注2:本欧洲标准已被建议包含在欧洲规范98/392/EEC(设备规范)的管托中。由于该管托是在技术委员会同意本标准交付正式投票之后并且为避免出版进一步推迟,本标准将在出版之后立即按照设备规范的最新版本进行复审。本标准替代EN378-1994 0 本标准是由下列四部分组成:第1部分:基本要求、定义、分类和选择原则:第2部分:设计、建造、试验、标记和文件编制:第3部分:
5、安装地点和人身保护:第4部分:操作、维护、检修和回收。SBrr 10345.2-2001 目;欠l 范围.312 概述323 压力要求.324 管路.335 阀和保护器.376 试验和投入运行.417 标记.438 文件编制44附录A(标准的附录)装置的外观检查项目.46附录B(标准的附录外观检查项目.46附录c(标准的附录)运行中的检查.47附录D(标准的附录腐蚀检贯.4830 备案号:9849-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制冷系统和热泵一一安全和环境要求第2部分:设计、建造、试验、标记与文件编制Refrigerating systems and heat pumps-Safety an
6、d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Part2: Design,constraction,testing,marking and documentation SB.厅10345.2-2001eqv EN 378一2:20001 范围1. 1 本标准用于制冷系统、部件、材料与管路的设计和制作。指明了试验、投入运行、标记和文件编制方面的要求。1. 2 本标准的某些条款和子条款不适用于其制冷剂充灌量达下列数据而运行的单元机组系统和整体系统:L1组制冷剂10.0kg;L2组制冷剂2.5kg;L3组制冷剂1.Okg。这些条款是z第4章:5.4.3.1; 5.4.3.3; 5.5;
7、6. 1. 1; 6. 1. 2; 6.2; 6.3; 6.4.3.2; 6.4.3.3; 6.4.3.4; 6.5.1; 6.5.2; 6.5.3; 6.5.6; 7. 1. 2; 7.3。注:其它条款和子条款可适用或不可适用,视具体情况,需把系统详情与本标准中的内容结合起来考虑,然后明确是否适用。1. 3 某些条款和子条款不适用于在现场建造的、且制冷剂充灌量达下列数据的制冷系统:L1组制冷剂2.5kg,L2组制冷剂1.5kg, L3组制冷剂1.Okg。这些条款是:4.5.2.2和第8章。1. 4 一些单元机组系统和整体式系统的高压侧和低压侧分别有规定的最大允许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若装置组装
8、后不能将高压侧与低压侧隔离,则可以进行任何进一步的试验,但此试验压力不能超过低压侧的允许压力。对于批量生产中特殊等级或类型的器具,本标准包含的某些试验只能被作为典型试验。中国商业联合会2001-12-26批准2002-04-01实施31 SB厅10345.2-20012 概述2.1 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危害制冷系统和部件的设计与制作必须强调消除对人员、财产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2. 2 制冷剂充灌量制冷系统的设计方法必须使制冷剂充灌量在合理可用的前提下尽量少。2. 3 能耗制冷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必须保证在可预见和合理的运行条件下其能耗尽量低。2.4 维护、使用和试验制冷系统所配用的设备必须有利于
9、维护、满足使用和试验需要。2.5 材料建造材料和烙焊、硬奸焊材料必须适于承受可预见的机械应力、热应力和化学应力。这些材料必须具有对含有不纯物或杂质的制冷剂和制冷剂-油混合物以及传热介质保持稳定。3 压力要求3. 1 压力要求3. 1. 1 制冷剂回路所有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必须保证永久密封,并承受运行、停机、运输过程中会出现的热应力、物理和化学应力所形成的压力。3. 1. 2 最大允许压力(ps)最大允许压力的确定必须考虑F列因素:a)环境温度:b)不凝性气体形成的可能性:c)任何减压阀的设置:d)化霜方法:e)用途(如冷却或加热); f)太阳辐射:g)污墙。允许压力的最小值必须由表l给出的最低规
10、定设计温度确定,该温度可确定制冷剂饱和压力。表1规定的设计温度环境温度主主32C 运43C采用风冷式冷凝器的高压侧55C 63C 采用水冷式或蒸发式冷J疑器的高压侧43C 43C 低压侧32C 43C 在热气化霜或逆循环运行时,蒸发器会经受高压,则必须采用高压侧规定温度。注1:对于高压侧,规定温度可认为是运行过程中会出现的最大值。该温度高于压缩机关机(停机)期间的温度。对于低压侧或中间压力侧,采用压缩机停机期间会出现的温度所对应的压力计算值是能满足要求的。这些温度是最低温度,因此若最大允许压力低于这些最低温度所对应的制冷剂饱和压力,则系统不再32 SB厅10345.2-2001按最大允许压力进
11、行设计。注2:采用规定温度不总是得出系统内饱和制冷剂压力的结果,例如充灌量有限的系统或在临界温度或高于I临界温度下工作的系统。注3:系统可再分成几个部分(如低压侧和高压佣的,对于每一部分,可能存在不同的最大允许压力。注4:系统(或部分系统)正常运行时的压力会比最大允许压力低。注5:气体脉动能导致过度应力。注6:对于非共沸制冷剂,设计压力是其露点压力。3. 1. 3 部件设计压力每部件的设计压力不得低于系统或部分系统的最大允许压力。3. 1. 4 与最大允许压力有关的压力3. 1. 4. 1 系统和l部件的设计必须满足表2给出的压力关系。表2各种压力与最大允许压力(P.)的关系设计压力二l.OX
12、Ps 强度试验压力按照现有标准,见本表注密封性试验压力主主1.OXPs 限压器(有释放器)设定压力主主O.9XPs限压器(无释放器)设定压力运1.OXPs 泄压器设定压力1. OXPs 减压阀额定书t;放斥力运1.1 X Ps 3. 1. 4. 2 单元机组系统和整体系统对于单元机组系统和整体系统,若其制冷剂充灌:L1组制J令剂不超过2.5kg,L2组制冷剂不超过1.5kg , L3组制冷剂不超过1.Okg,而且无法将其低压侧与高压侧隔离,只要高压侧部件己经过预试验(见6.3)则整个系统的试验压力可以是低压侧的最大允许压力。4 管路4. 1 概述4. 1. 1 制冷剂循环制冷剂循环的所有管路必
13、须符合现有标准的要求,其设计制造和装配必须保证密封和承受运行、停机、运输过程中会出现的热应力、物理和化学应力所形成的压力和温度。材料、壁厚、抗拉强度、延展性、防腐蚀性、成型加工方法与试验方法均必须适于所用的制冷剂以及承受可能出现的压力和应力。4. 1. 2 系统内的液锤制冷系统中管路的设计和装配J5.保证在产生液锤(水力冲击)时不损坏系统。4. 1. 3 防护装置、管路和配件防护装置、管路和配件必须尽可能地防止产生不利环境的影响。4. 1. 4 长管道对民;管道的膨胀与收缩必须采取预防措施。33 SBrr 10345.2-2001 4. 1. 5 柔性管元件必须防止它们受到机械损伤、扭矩和其它
14、应力。4. 2 管道连接4.2.1 连接的设计必须保证它们不会被外部的结冰损坏。连接必须适合于管道、管道材料、压力、温度和流体。变径管的连接只能采用工厂制造的缩径管接头。搭锁式和推动式接头只能用于整体系统部件的连接。注1:与可拆卸接头比较,优先采用不可拆卸连接。注2:与扩口型、螺纹型或压缩型连接比较,特别在会出现振动的地方,优先采用法兰连接方法。注3:不推荐搭锁式和推动式连接。注4:建议在隔热层内管道上的可拆卸连接有永久标记。4.2.2 不可拆卸连接4.2.2.1对于不可拆卸连接,必须采用软轩焊、熔焊或硬奸焊。在任何熔焊或硬轩焊过程中应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焊或将杂质除去的方法。4.2.2.2 软奸
15、焊软奸焊不得用于管道连接、管道组装以及配件与管道装在一起的地方。4.2.2.3 熔焊选择熔焊工艺时,必须考虑操作温度,连接的材料和焊条的成份。用于对焊的配件必须与管路材料相容。涂层(如镀铮)管道采用熔焊时,连接区的表面涂层必须完全除去。熔焊连接必须加以恰当保护。4.2.2.4硬轩焊硬轩焊不得用于氨管道,除非已经证明材料具有相容性。注:若适用性己被证明,则可采用其它的不可拆卸连接。4.2.3 可拆卸连接4.2.3.1 法兰连接法兰连接的设置必须使连接部件能被拆除,并保证管道的变形最小。注1:对于铜管道,优先采用标准化法兰盘。对于铜管则优先采用带有倒翻焊接短管的标准化松套法兰盘。注2:连接应足够坚
16、固耐用,以避免产生密封垫爆裂的危险。优先采用带有坡口和舌状物,或凸口与凹座的法兰盘。应采用给定预应力的谨慎措施,防止低温操作引起的螺栓受力过大。4.2.3.2 扩口连接扩口接头不得用于膨胀阀的连接。能用其它类型接头的地方,必须避免采用扩口接头。扩口连接用管只能是退火管,且限用于外径不超过19mm和外径不小于9mm的铜管或铝管。注1:制作扩口接头时,必须小心谨慎,确保扩口的正确尺寸以及拧紧螺帽所用力矩不会过大。连接之前应对螺纹面和滑动面进行润滑。注意不要对已被硬化的管子进行扩口。4.2.3.3 螺纹锥形管螺纹锥形管只能用于控制和指示装置与部件的连接。锥形管配件的结构必须坚固有效。4.2.3.4螺
17、纹连接螺纹连接及配件只能限用于:a)液体管路:最大内径为32mm;34 SB厅10345.2-2001b)蒸气管路:最大内径为40mm。带有可变形金属环的螺纹连接只限用于外径为88删的管道。4. 3 管路的布置4. 3. 1 管道布置必须要考虑每根管子的位置、管内流体的流动状态(两相流动,部分负荷的供油操作)、冷凝过程、热膨胀、振动和检查通路。注:管道必须按其尺寸和使用的质量加以支撑。推荐管路支撑的最大间距示于表3和表4之中。表3铜管支撑最大间距的推荐值外径(mm) 间距(m) 1522软管2254中硬管2 5467中硬管3 -一一一一一一一表4钢管支撑最大间距的推荐值公称直径(DN) 间距(
18、m) 1525 l 3250 3 6580 3.5 lOO 175 4 200350 6 400450 7.5 必须采取措施避免过度的振动或脉动。特别注意防止噪声或振动直接传到或传过支撑结构。4. 3. 2 系统中的液锤制冷系统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必须保证在产生液锤(水力冲击)时不损坏系统。注:由于管道内制冷剂的突然减速引起的液锤,以及紧接着的冲击波,能用下列方法防止,如:a)在靠近膨胀间处安装电磁间:b)在靠近蒸发器处的化霜热气道路中安装电磁阀;c)接到电磁阀的旁通管预先充满液体:d)安装减速操作阀。4. 3. 3 位置管道周围的空隙必须足以进行常规维护、管道连接处的检查和、泄漏的修理。必须防1
19、:机器间或围护物外部管道的意外损坏o4.3.4 腐蚀的防护钢质管道和部件尤其是在敷设隔热层之前必须采用防锈涂层。4.4 管线4.4.1 为安全和环境保护,对管线的设置必须考虑下列事项:a)对人员不得存在危险,如撤离时的自由通道和进入处不得受阻。在采用L2组或L3组制冷剂的场合,对非操作人员易进入的地方不得有可拆卸的连接和阀门。35 SB厅10345.2-2001b)必须采用管道隔热的方法将热管道和热源隔开。c)管道设计必须尽可能地实用,以减少制冷剂充灌量和压力损失。4.4.2 风管或通风井内的管道当制冷剂管道与作其它用途的风管共处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损坏。通风道或
20、空调风道内不得装有制冷剂管道。管道不得设在升降井、小型升降送货机或装有运动物体的其它坚井中。4. 4. 3 位置具有可拆卸接头的管道不得设在公用门厅、走廊、楼梯间、楼梯平台、进出口处,也不得连到上述位置无防护的风管或通风井内。管道中无可拆卸接头、阀或控制件,并能防止意外损坏的管道例外。安装在公用门厅、楼梯间或走廊里的管道必须在距地板2.2m以上。4. 4. 4 可燃或有毒制冷剂必须设有可燃或有毒制冷剂管道的风管通风,并能排到安全的地方,以防止发生泄漏蒸气积聚造成危险。4.4.5 可拆卸连接的检查所有可拆卸连接必须易于就近检查。4. 5 特殊管道4. 5. 1 用于连接测量、控制和安全器件的管道
21、用于连接测量、控制和安全器件的管道,包括柔性管,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允许压力,其安装位置尽量减少振动和腐蚀。注1:连接处应位于管子的上部,以避免小口径连接管内脏物引起的堵塞。注2:不推荐铜管用于测量、控制和安全装置的连接。4. 5. 2 泄放管道与排放管道4.5.2.1 泄放管道与排放管道上的切断器件在系统正常运行时不应动作,因此必须禁止非操作人员的操作。4.5.2.2 特殊要求a)泄油管道在泄油管道中,必须在快速关闭阀的前方安装一个水平方向的关闭阀,或者配装一个具有两种功能的阀。b)油和制冷剂的排放利用系统中的压缩机或外部的抽空装置能把系统中的制冷剂或油转移到系统内集液器或系统外的集液器
22、。制冷系统必须具有必要的切断器或连接附属设备。利用关闭阀可以及时阻止制冷剂从系统中排放,且无制冷剂向大气散失。c)排放管道的安装泄压器、安全阀和熔塞排放管道的安装必须不构成对使用人员和财产造成危害。注1:制冷剂可通过合适的方法扩散到空气之中,或者排放到具有足够吸收能力的物质之中,但不能进入其他建筑物的空气中。注2:A、B、C类场所,只要人员不受液体制冷剂的危害,对于Ll组制冷剂的充灌量少于5B/T10345. 1 附录B规定极限,该制冷剂可以扩散到室内。36 d)独立的排放管道必须为高压侧和低压侧的泄压器提供独立的排放管道。e)法兰堵板正常运行期间不使用的管道必须配装法兰堵板。SB厅10345
23、.2-20015 阀和保护器5.1 制冷系统中所用的阀必须符合我国对有关制冷阀门的要求。5. 1. 1 隔离阀制冷系统必须装有足够的隔离阀,以尽量减少危险及其在检修或维护过程中的制冷剂损失。5. 1. 2手动阀基本操作条件下需用的手动阀必须配装一手动轮或操作手柄。5. 1. 3非授权人员的操作系统运行时不操作的阀,应设计成能防止非操作人员操作的可能,其防护措施可以采用帽盖、套盒、闭锁,它们只能由操作人员利用工具打开。对于应急阀,工具必须就近放置,并必须防止误用。5. 1. 4 防止流通用以隔离的阀必须防止其关闭时的双向流通。5. 1. 5加盖阀加盖阀的设计必须使盖内可能存在的制冷剂压力一旦盖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B 10345.2 2001 制冷系统 安全 环境 要求 部分 设计 建造 试验 标记 文件 编制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93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