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原子中绕核高速运转的是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核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高速运转的电子组成。 考点:原子的结构。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即可答题,是一道基础题。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 12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5,若电路中连接 “6V 3W”的灯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的位置在 A 点,可使其正常发光。若在电路中改接一个 “4V 2W”的灯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的位置在 B点,也可以使该灯泡正常发光,在这一过
2、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在 B点的右侧 B电压表的示数由 6V变为 4V C两种状态下电路的总功率相等 D两种状态下滑动变阻器的功率相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观察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电压。已知电源电压为 12V, P的位置在 A点时, “6V 3W”的灯泡正常发光,那么灯泡电压 U=6V,电压表示数为 6V,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UP=12V-6V=6V,灯泡电阻 RL=1.5,由串联电路分压规律 U 1 U 2 = R 1 R 2 ,可得此时滑动变阻器电阻 RA=1.5;当 P的位置在 B点时, “4V 2W”的灯泡正常发光,那么灯泡电压U=4V,滑动变
3、阻器两端电压 UP=12V-4V=8V,电压表示数为 8V,灯泡电阻RL=1,由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可得此时滑动变阻器电阻 RB=2,由以上分析知,电压表的示数由 6V变为 8V, B错误; RA=1.5小于 RB=2,所以 A 点在 B点的左侧, A 选项错误;两种状态下电路中的电流 I1=0.5A,, I2=0.5A,由 P=UI 知,电源电压不变,电流相等 ,两种状态下电路的总功率相等, C选项正确;由P=I2R知两种状态下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不同,电流相同,功率不相等。 考点:电路分析,电功率、电阻、电流、电压的计算 点评:利用已知条件进行电路分析,熟练利用欧姆定律及电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小华
4、用钓鱼杆钓起重为 15N 的鱼,如图所示, OA=0.4m, OB=2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的鱼杆费距离 B用的鱼杆是省力杠杆 C手对鱼杆拉力大小等于 75N D手对鱼杆拉力大小等于 3N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省距离;已知 F2=15N,OA=0.4m, OB=2m, 带入公式: F1 L1 = F2 L 2 考点:杠杆种类的判断、杠杆平衡的条件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杠杆平衡的条件,会用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判断杠杆种类,会熟练应用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计算。 个球,先后在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 A、 B、 C和 D中保持静止,情况如图所示。四个
5、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相同,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球在四种液体中的状态可知四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 A B C D 又由液体压强公式 P=g h知深度相同,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考点:浮沉条件、液体压强 点评:密度关系的浮沉条件、液体压强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右图是体重自动测试仪的工作原理,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重越大,体重示数计的示数越小 B体重示数计是用电流表改装成的 C体重测试仪电路由于缺少开关,始终处于通路 D体重测试仪所测体重越大,电路消耗电能越少 答案: B 试题分析:体重示数计串联在电路中,可知是由电流表改装, B正确。体重越大时,滑动
6、变阻器的电阻越小,由欧姆定律知电路中电流越大,即体重示数计的示数越大, A 错误 ;电路虽然没有开关,但是当体重测试台没有待测物体时,测试台下端置于滑动变阻器的绝缘层处,电路处于开路。 考点:电表的使用、动态电路分析 点评:掌握电表的使用及利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是解题关键。 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 “转换法 ”。下面是小红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四个研究实例,其中采取的方法与研究电路中是否有电流的方法相同的是 A通过测 100张纸的厚度来测 1张纸的厚度 B人们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认识分子的运动情况 C学习电压时,我们可
7、以通过对比水压来认识它 D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控制电阻 (电压 )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 (电阻 )的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中应用的是以多求少法; C选项中应用的是类比法; D选项中应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分子的运动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借助墨水的扩散可以认识分子运动的情况。 考点:物理学方法 点评:掌握并理解各种物理学研究方法是关键。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甲、乙都保持静止(吸盘自重忽略不计),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 压力与钩砝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与钩码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利用甲图的实验可
8、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D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答案: D 试题分析:平衡力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A选项中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不是平衡力; B选项中压力和重力是不同物体受到的力,也不是平衡力;甲图中,吸盘收到钩码拉力与收到的大气压力不是平衡力,无法估测大气压大小。乙图中可以根据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等于钩码对吸盘拉力粗测大气压。 考点:平衡力; 大气压的粗略测量。 点评:二力平衡条件、对物体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下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所示。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序号 液体 深度 /cm 橡
9、皮膜方向 压强计液面高度差/cm 1 水 3 朝上 2.8 2 6 朝上 5.8 3 9 朝上 8.4 A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B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C液体压强与橡皮薄腊方向的关系 D液体压强与压强计内液体高度的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同种液体,方向相同,深度不同,对应压强计液面高度差也不同,可知该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考点: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点评:控制变量法是解题的关键。 石墨烯又称单层墨,它仅由一层碳原子组成,具有许多奇特的属性,包括可以承受极强的拉力,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硬度最大,熔点超过 3000 等,这种高新材料有可能代替硅成为新的半导体材料。根据
10、石墨烯的特性,你认为石墨烯不能用来制成 A保温隔热材料 B坚韧的防弹衣 C发光二极管 D高压输电线 答案: A 试题分析:石墨烯导热性良好,故不能用来制成保温隔热材料;选 A。承受极强的拉力可以制成坚韧的防弹衣;可能代替硅成为新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制成发光二极管;优良的导电性可以制成高压输电线。 考点:材料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材料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知道材料的特性及需要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关于热量、热值、内能、分子的运动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0 的水一定比 80 的水含有的热量少 B酒精灯内的酒精用去一半后,酒精的热值不变 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大了锯条的内能
11、 D发生沙尘暴时 ,沙尘漫天浮动,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热量是内能的改变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热值是物质的属性,不随质量的变化而变化;锯条锯木板是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沙尘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值;分子动理论的知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内能、热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热值的理解,分子动理论的认识从分析内能和温度、状态的关系,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发生热传递的条件去判断。 下列估测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 10cm B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 0.8m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 500g
12、 D体育课中常用的实心球质量为 50g 答案: B 试题分析:乒乓球的直径约为 4cm,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 8g,体育课中常用的实心球质量大约 4000g。 考点:长度、质量的估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度、质量的估测,在学习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逐步培养自己的估测能力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以下现象与上述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 B寒冷的冬天,玻璃上结冰花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长了变小 D夏天喝冰镇饮料时,饮料瓶的外壁会出现一层小水珠 答案: C 试题分析:升华指的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灯丝变细是灯丝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与樟脑丸变小物态变化相同。酒精
13、变干是汽化,冰花是凝华,冰镇饮料瓶的外壁有水珠是液化现象。 考点: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态变化中的升华现象,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解题的关键。 实验题 某学习小组同学用图中光具座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 ( 1)他们按图组装各种器材后,点燃蜡烛后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 2)实验小组依次选取了不同的物距分别进行实验,同时记录下相关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如下表: (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 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 像; ( 4)如果将蜡烛移动到离凸透镜 15cm处,凸透镜所成的是 像; ( 5)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
14、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 “远离 ”或 “靠近 ”)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 6)实验时同学们发现,在观察光屏上清晰的烛焰像的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 光屏上的像向 移动。 ( 7)实验序号为 6、 7的两次实验观察像的方法是 。 答案:( 3)倒立缩小实( 4)倒立放大实( 5)靠近( 6)上( 7)眼睛与光屏在同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 试题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对应的成像特征,逐一印证。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注意观察当蜡烛变短时,像的位置越来越向上,
15、所以光屏上要想得到完整的像必须向上移动。成虚像时,是放大镜的效果,像和物体在同一侧。 考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实验过程 点评:考查较细,能系统的显现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了功率的概念后,静宇和同学们 想测一测自己上楼的功率,他们决定从一楼登上三楼,测出小组内每个同学的功率并看谁的功率最大 ( 1)测量原理(公式)是: 。 ( 2)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_。 ( 3)同学们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 ) A测出每个同学的质量或体重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 D测出每个同学上楼梯所用的时间 E算出每个同学上楼梯的功率 答案:( 1) ( 2)台秤 (或磅秤 )、刻度尺
16、(卷尺 )、秒表 (手表 )( 3) B 试题分析:测量功率,首先要想到功率公式,然后结合这个实验发现要测的物理量分别是体重、 1到 3楼楼梯高和时间,所以要选择测量体重的工具、较长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和较精确测量时间的工具。这里要用的功是 W=Gh 不是W=Fs , F我们没有办法测量, 所以不需要测量楼梯长度。 考点:对功率的理解 点评:理论结合实际,能充分将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 在探究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这一问题时,某小组针对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浸入深度或液体密度等因素进行探究。 (1)实验中从图 到图 、 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情况是 ,说明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 。
17、( 2)通过分析 两图,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 ,说明浮力大小和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 3)从图 到 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测说明图 中液体密度 (选填 “大于水 ”或 “小于水 ”)的密度。 答案:( 1)变小 排开液体的体积( 2) 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 3)小于 试题分析: 1:注意比较 读数变化和分析变化的原因,来自于浸入液面下的体积,液体对物体影响是与体积有关的,但是要注意类似海绵的物体,虽然浸入体积大,但是浮力变化也不明显 ,总结得出的影响因素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只是深度不同时测力计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与在液体中的深度没有关系。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时,测力计示数不同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
18、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考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点评:要注重探究的过程,通过分析得到结果。 在测定值电阻 Rx的阻值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已知为 R0。 ( a) ( 1)连线图( a)中有一处错误,只需改动一根线就可以使电路正确连接,请你在要改动的线上打 “”,并用笔画线画出正确的接法。 ( 2)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过程中发现:电流表有示数且示数随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而改变,电压表始终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 。(待测电阻 Rx完好) ( b) ( 3)由于发生( 2)中故障,需重新设计实验测 Rx的阻值(不增加实验器材)。 在下面方框中( b)画出你设计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南京市 鼓楼 中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