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黑龙江哈尔滨松北区九年级升学调研测试(一)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黑龙江哈尔滨松北区九年级升学调研测试(一)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黑龙江哈尔滨松北区九年级升学调研测试(一)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黑龙江哈尔滨松北区九年级升学调研测试(一)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 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C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 D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耳朵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故 A正确; B、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故 B错误; C、距离越远,人感知的声音就越小,故 C错误; D、通常人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故 D错误 故选 A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点评:解
2、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声音的三大因素以及其决定条件,属于基础题。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两点间移动时,电流表示数范围为 1A到 2A之间,电压表示数范围为 6V到 9V之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源电压为 12V B定值电阻 R的阻值为 3 C电阻 R的功率变化了 9W D变阻器 R的最大阻值为 9 答案: D 试题分析: 电流表示数由 1A到 2A,表示电路电流增大 根据公式 UR=IR, I增大, UR也增大 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根据公式 UR 变 =U 总 -UR,一个恒定的数 U 总 减一个增大的数 UR,结果 UR 变 是减小的 故电压表示数是由
3、9V到 6V的过程 即当电流表示数为 1A时,电压表示数为 9V;当电流表示数为 2A时,电压表示数为 6V 设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R 当电路电流为 1A时,有: U 总 =1AR+9V 当电路电流为 2A时,有: U 总 =2AR+6V 电源电压 U 总 是恒定不变的 1AR+9V=2AR+6V 解得: R=3 U 总 =1AR+9V=1A3+9V=12V,所以 A、 B都对; 当电路中的电流是 1A时,电阻 R的功率为: 当电路中的电流是 2A时,电阻 R的功率为: 所以电阻 R变化的功率是 12W-3W=9W, C是正确的; 由于滑动变阻器是在两点间移动,所以题中使用的滑动变阻器不是放到阻
4、值最大处,所以不是 9。 考点:欧姆定律、电阻的串联、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点评:该题注重公式 U=IR及 U 总 =UR+UR 变 的数量关系变化的运用,即其中一个数量恒定不变,第二个量的变化必定引起第三个数量的变化。 关于图(甲)、(乙)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甲可以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 B甲实验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乙可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D乙实验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图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是发电机的原理图;乙图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5、是电动机的原理图。 考点:电动机的原理图、发电机的原理图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属于基础题。 如图所示,将标有 “12V 6W”的灯泡 L1和 “6V 6W”的灯泡 L2并联后,接在6V的电源上(忽略灯丝电阻的变化),则( ) A灯泡 L1比灯泡 L2亮 B两个灯泡都正常发光,一样亮 C L1灯的实际功率为 3W, L2灯的实际功率为 6W D电路的总功率为 7.5W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灯泡 L1的名牌标记是 “12V 6W”,所以灯泡 L1的电阻是: 灯泡 L2的电阻是: ,由于两灯泡是并联,所以两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 ,灯泡 1的实际电功率是
6、:灯泡 2的实际电功率是: ;电路的总功率是6W+1.5W=7.5W。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 点评:解决 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知道灯泡实际电功率的计算,属于中等难度。 如图所示电路,开关闭合时观察到: L1和 L2两灯均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 ) A L1断路 B L2断路 C电流表断路 D电流表短路 答案: A 试题分析:电路图如下: A 如果 L1断路,两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有示数此选项符合题意; B 如果 L2断路,两灯都不亮,电流表、电压表都无示数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如果电流表断路,两灯都不亮,电流表、电压表都无示
7、数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如果电流表短路,电流表无示数,灯泡发光,电压表有示数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点评:电路故障问题是电学考查的热点、难点,解决的一般方法是将各选项代入题目,根据出现的现象是否与题目叙述的现象一致,最终确定正确答案:。 小明用如图的电路探究影响金属丝电阻大小的因素他手边除了有电路中的器材外还有一根金属丝,则( ) A只能探究电阻与金属丝长度的关系 B只能探究电阻与金属丝横 截面积的关系 C电阻与金属丝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都能探究 D电阻与金属丝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都不能探究 答案: C 试题分析:将电阻丝的一段固定在 A端,然
8、后使 B在电阻丝上滑动,通过电流表的示数即可探究电阻与电阻丝长度的关系;将电阻丝的一半分别接入 A、 B两端,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再将电阻丝对折后接入 A、 B两端,同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通过比较电流的示数即可得出电阻与电阻丝横截面积的关系,故选 C 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下列是同学们在家庭实验室中 的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对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用圆珠笔芯制作的密度计,铜笔头向下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 B乙图是制作的水气压计,试管口的塞子要多打孔与大气相通 C丙图潜艇的制作原理是通过排水、吸水的方法改变其重力,实现沉与浮
9、 D丁图是一个冷热水混合淋浴器,它利用了伯努利原理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甲图中用圆珠笔芯制作的密度计,铜笔头向下,重心偏低,增加稳定性;故该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乙图是制作的水气压计,试管口的塞子要多打孔与大气相通,让大气压和瓶内气体压强之间没有压强差,就不能比较测量;故该项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C、丙图潜艇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一定,通过排水减小潜艇的重力,使重力小于浮力,潜艇就上浮;吸水时增加潜艇的重力,使重力大于浮力,潜艇就下沉;故该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丁图是一个冷热水混合淋浴器,冷水在水管里流动时压强变小,热水在压强的作用下与冷水混合的,它是利用了伯努利原理;
10、故该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重 心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加稳定性的方法一是降低重心,二是增大受力面积;气压计的制作原理必须是与大气压不能相通,让它们之间有压强差,便于比较测量;物体的沉浮取决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如图是用电热水壶烧水时的情景,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时能量的转化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的转化相同 B水沸腾时,继续通电,水的温度会升高 C壶口上方的 “白气 ”是由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烧水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 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是水蒸气对壶盖做功的结 果,因
11、此这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压缩燃料混合物对其做功,使气缸内的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因此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 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 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水沸腾时看到壶盖与壶口上方的 “白气 ”,这是水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 C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电热水壶烧水时消耗了电能,从而使水的温度升高获得了内能,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所以 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液化及液化现象、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
12、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B切苹果器的刀片做得较薄 C铁轨铺在枕木上 D “好奇 ”号火星车模型轮子大而宽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书包带子做的宽一些,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 B、切苹果器的刀片做得较薄,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符合题意; C、轨道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 D、好奇 ”号火星车模型轮子大而宽,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故
13、选 B 考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把遥控器对着墙壁照样能把电 视打开,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杯中的一枝花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水下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像是断了,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手影就是影子,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当光照到不透明物体时,在不透明物体的背后形成的黑暗的区域,就是手影;故本选项不符合题
14、意; D、潜望镜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光的三种现象: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光线 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如图,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不动,让风高速迎面吹来,通过放在车下测力
15、计(感应压力变化)的示数,可以研究汽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风高速吹来时,车相对地面静止,相对于空气运动 B风高速吹来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模型上方气压大,下方气压小 C车模设计成流线型,可以减小高速运动时空气的阻力 D这一事例体现了 “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汽车高速行驶时,由于汽车上面的空气流速大,所以压强小,汽车上下面会产生一个压强差,产生一个向上的支持力,所以汽车对测力计的压力减小, B错误;此题中让汽车不动,让空气流动,所以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考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运动与静止的
16、相对性,知道对于流体来说,流速大的地 方压强小。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冰化成水是固态变化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符合题意;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物态变化的定义,先确定物质的原有状态,再确定物质的后来的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 实验题 小文探究 “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实验装置如图甲。白色纸板竖放在水平镜面上, ON与镜面垂直。实验中收
17、集到一组实验证据如图乙。 ( 1)依据实验证据,可初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 2)为使实验结论更可靠,接下来的操作是: ( 3)在此实验中白色纸板的作用是 ;图乙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角度是 。 答案:( 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2)改变入射角,再收集两组(或两组以上)反射角和入射角 ( 3)显示光的路径; 84o 试题分析:此实验是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根据题意知,可得到初步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接下来 的操作是改变入射角,再收集两组(或两组以上)反射角和入射角;此实验中白色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路,图乙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角度是 48+48=96。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点评:解决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黑龙江 哈尔滨 北区 九年级 升学 调研 测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