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盐城市东台许河镇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盐城市东台许河镇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盐城市东台许河镇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盐城市东台许河镇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小华在学习了 “声是什么 ”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 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D声具有能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产生的条件,以及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前传播,声音也具有能量,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跟温度和压强有关。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 不合题意; 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不合题意;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符合题意; D.声具有能量 不合题意
2、;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了解。 如图是一手压电筒,按压手柄,塑料齿轮带动线圈内磁性飞轮高速旋转,使灯泡发光下图中与这一过程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可制成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手压电筒按压手柄,产生电流使灯泡发光,说明塑料齿轮带动线圈内磁性飞轮高速旋转,将机械能转化成了电能,发生了电磁感应现 象。 题中四个装置中: A、说明发生了电磁感应现象; B、说明电流产生磁场; C、说明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匝数的关系; D、说明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磁感应现
3、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正确分析手压电筒的原理及各装置表明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所示,把螺线管沿东两方向水平悬挂起来,然后给导线通电,会发生的现象是( ) A通电螺线管仍保持静止不动 B通电螺线管能在任意位置静止 C通电螺线管转动,直至 B端指向南, A端指向北 D通电螺线管转动,直至 A端指向南, B端指向北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磁极,磁铁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而发生偏转,由地磁场的方向可得螺线管最终的静止方向。由安培定则知,螺线管左侧为 N 极,右侧为 S极,由于螺线管处在地磁场中,则 N 极会受到地磁场 S极的吸引而转向北,即 A端指向北。
4、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通电螺线管的极性的判断。 点评:地磁场的磁极恰和地理上的南北极相反,即地理北极为地磁场的南( S)极。 小明采用图示的电路,研究 “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关系 ”,他分别用 5和 10的电阻做两次实验,当完成第一次实验后,小明将 A、 B两点间的电阻 R由 10更换为 5,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应该 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B将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 D更换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 答案: C 试题分析:研究 “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关系 ”,当完成第一次实验后,小明将 A、 B两点间的电阻 R由 10更换为 5,假设产生不移动滑动变阻器的
5、滑片,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跟电阻成正比,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会变小,但是在此题中要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一定的,要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就要使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所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故选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研究 “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关系 ”实验。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电压不变。 如果加在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 6V升高到 10V,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变化了 0.1 A,则该电阻的电功率变化了( ) A 0.4 W B 1.6 W C 4.0W D 3.4 W 答案: B 试题分析:电阻大小不变,已知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和电流的变化,根据公式可求
6、电阻的大小,根据公式 可知该电阻的电功率变化。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电阻保持不变,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6V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该电阻的电功率为 , 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10V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 ,该电阻的电功率为, 电流变化 ,所以 R=40, 所以该电阻的电功率变化了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功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电功率和电流以及电阻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重点是求电阻的阻值,这也是本题的难点。 在 “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的活动中,小明发现分别使 5g的酒精和 5g的碎纸片充分燃 烧后,被它们加热的各 100g、 25 的水的温度分别上
7、升到 80 和 45 ,这说明 A燃烧酒精总比燃烧碎纸片放出的热量多 B酒精含有的热量比碎纸片大得多 C酒精的内能比碎纸片内能大得多 D酒精的热值比碎纸片的热值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燃料的热值是指 1kg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燃料;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反映了燃料燃烧时产生热量方面的不同。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 5g的酒精和 5g的碎纸片充分燃烧后,产生的热量被水吸收,水升温不同,反映了酒精产生的热较多;说明酒精的热值比碎纸片的热值大; 故 ABC 错误; D正 确;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热值。 点评:深入理解热值的概念(燃料的一种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AB为
8、粗细均匀的长为 L的电阻丝,以 AB上各点对 A点的电压 U为纵坐标,各点离 A点的距离 x为横坐标,则 U随 x变化的图线应为( )答案: B 试题分析: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导体越长,电阻越大,串联电路中的电压 U与电阻成正比,电阻越大,电压越大。各点离 B点的距离 x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 AB上的各点对 B点的电压 U就越大,所以 U与 x成正比,图象应该是 B的图象;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压跟电阻的关系。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和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及图象规律进行分析求解。 如图所示, 根铁棒在水平拉力 F的作用下,以 O 点为转轴,由竖直位置逆时针匀
9、速转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动力 F与动力臂 L的大小变化是( ) A F增大, L增大 B F减小, L减小 C F增大, L减小 D F减小, L增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或 F1L1=F2L2);杠杆的支点如图所示,动力为 F,阻力为杠杆的重力,分别画出杠杆在竖直、水平两位置的阻力 G的力臂 L2、动力 F的力臂 L1,阻力 G不变,分析 L2和 L1的变化,从而判断出动力 F的变化。( 1)当杠杆竖直时,动力 F、阻力 G、动力臂 L1、阻力臂 L2如下图所示: 由于重力的方向也竖直向下,因此重力的作用线穿过支点,因此阻力臂 L2 为零;动
10、力臂为整个杠杆的长度,如图中 L1所示; ( 2)当杠杆被拉到水平位置时,动力 F、阻力 G、动力臂 L1、阻力臂 L2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见,阻力臂变成了 L2,变大了;动力水平,动力作用线穿过支点,动力臂 L1为零 ( 3)杠杆由竖直被拉到水平时,阻力不变,阻力臂增大,动力臂减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因此动力增大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平衡。 点评:此类题目解答关键在于认为杠杆在转动的过程中是平衡的,然后分析杠杆从一个位置变化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中力臂是否变化,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对动力的变化做出判断。 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
11、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 ) 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说明甲车是向南运动的,所以选项 B、 D不符合题意;若乙车向北运动,则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不可能看到乙车向南运动,所以选项 C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物体的运动。 点评:本题的突破口在于首先通过 “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
12、”确定甲车是向南运动的,然后通过 “乘客看到乙车向南运动 ”判断出乙车向南运动且比甲车的运动速度大。 正午时,太阳光直射在水平地面,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透镜的焦距是 ( ) A 5cm B 10cm C 15cm D 30cm 答案: B 试题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在距透镜 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已过焦点会
13、聚的光斑。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 ,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已过焦点一半时的,则 15cm是焦距和一半的焦距的和,即焦距是 10cm。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焦距的求法。 点评:考查了凸透镜焦距的求法,太阳光经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此题的光斑不是凸透镜的焦点,可以要结合几何知识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室内游泳池上方离水面 6m处有一盏灯,从池 边看到灯在水中的倒影正好贴在池底上,则池中水的实际深度应 ( ) A小于 6m B等于 6m C大于 6m D无法判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游泳池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是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
14、于光的折射,人看到的池底比真实位置变浅。由于水面是平面镜,灯离水面 6m,水中灯的像离水面也是 6m,而人看到的池底是折射形成的虚像,比真实的池底偏高,由题意可知池底的像离水面 6m,所以池底离水面的距离大于 6m。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和折射。 点评:本题是光的反射和折射成像综合在一起 的,不要误以为看到的池底就是真实的物体位置,其实是折射形成的变高的像。 今年 2月 19日我市普降大雪,为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种做法( ) A降低雪水的凝固点,使雪水不易凝固 B使积雪的温度升高到 0 而开始熔化 C提升积雪的凝固点,有利于积雪的熔化 D将积雪与盐水混
15、合成温度是 0 盐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参入时熔点降低。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相当于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晶体的熔点。 点评:明确晶体熔点高低的影响因素是解决该题的关键,属于一道基础题。 实验题 ( 5分)在探究 “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关系 ”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两烧瓶 A、 B中煤油质量相等,两只温度计的示数相同,电阻丝的阻值 R1R2 (1)烧瓶中不装水而装煤油是因为水的比
16、热容较 (选填 “大 ”或 “小 ”)开关接在干路中,是为了控制 相同 (2)闭合开关后,发现 A中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较慢,则 A中电阻丝放出的热量比B中放出的热量 (选填 “多 ”或 “少 ”)由此得出结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电阻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 (选填 “多 ”或 “少 ”)。 (3)电烘箱高温和低温两挡的调节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 的长度来实现的,由上述实验可知:低温挡接入电路的电阻丝比高温挡要 (选填 “长 ”或 “短 ”)一些 答案:( 1)大 通 电时间 ( 2)少 少 ( 3)长 试题分析: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温度变化越明显越好,应从煤油和水两者的物
17、理特性进行选择;为了控制 R1和 R2通电时间的相同,将开关接在干路。实验时,电流通过电阻丝做功,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产生的热量,被煤油吸收,煤油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反应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哪个温度上升得快哪个放出的热量就多。由题目可知 “两烧瓶 A、 B中煤油质量相等 ”“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 ”,只有电阻阻值的大小影响了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由 “低温档 ”可知其温度上升的慢,说明消耗电能转化为 内能,产生的热量少,从而可知电流通过电阻丝做功少,根据 ,可得出结论。因煤油比水具有较小的比热容,故用煤油比用水更容易看出温度的变化;为了能更准确地控制 R1和 R2通电时
18、间的相同,将开关接在干路上。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做功,产生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大小来判断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发现 B中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较快则说明 B中电阻丝放出的热量比 A中放出的热量多;由题目可知 “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 ”,只有电阻丝的阻值 R1 R2所以可得出结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电阻越大, 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少。根据 ,可知为了节省电能接入电路中的总电阻要大,从而使电能转化为内能较少,产生的热量较少,温度较低。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焦耳定律、并联电路的电压
19、关系的了解和掌握,综合性强,属于中考必考的探究实验题型近几年对实验过程及实验原理的考查要多于对实验结论的考查,故在实验中要注重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 8分)小明按右图所示电路图做 “测量灯泡的电功率 ”的实验。实验室可提供下列器材 A电流表 B电压表 C滑动变阻器 R(阻值 0 20) D电阻为 5的待测灯泡 L(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E电源 E(电压 4.5V并保持不变) F开关 S及导线若干 (1)根据电路图和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可判断出:实验时通过灯泡的最小电流为 A;加在灯泡两端的最大电压为 V; (2)若小明所选电压表的量程为 0 3V、电流表的量程为 0 0.6A,实验要求测量时电表的
20、读数至少为满刻度的三分之一,则测出的灯泡的功率范围只能是 (3)小明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进行实验,由于电路中某一处有故障,当闭合开关时电压表无示数,为查出电路故障,小明 进一步观察并检查电路当检查到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及其连接都完好时,小明结合前面的现察,就可判断出电路的故障: ( A)如果小明观察到 ,则故障是 ; ( B)如果小明观察到 ,则故障是 (4)排除故障后,小明继续进行实验,在对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时,他设计了如下表格你认为这张表格的设计是 (选填 “正确 ”或 “错误 ”)的 答案:( 1) 0.18 4.5 ( 2) 0.2W-1.8W ( 3) A 电流表无示数
21、,滑动变阻器断路(或灯泡断路) B 电流表有示数,灯泡短路 ( 4)错误 试题分析:在电源电 压一定时,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右端时,电路电阻最大,电路电流最小。当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左端时只有灯泡接在电源上,灯泡电压与电源电压相等。当电流表为满量程的 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 P=I2RL即可求出电路中灯泡的最小功率; 当电压表示数等于 3V时,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并结合电流表的最大值判断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然后根据 P=UI即可灯泡的最大功率。灯泡两端电压增大,电流增大,功率增大,设计功率的平均值是错误的。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测量灯泡的电功率。 点评:本题考查了灯泡两端最大电压、电流中最小电流、
22、求灯泡功率、 分析实验记录表格设计是否合理、求灯泡功率的范围,这是实验的常考内容,一定要掌握。 ( 4分)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敏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质量 /g 升温 10 所 需要时间 /s 升温 20 所 需要时间 /s 升温 30 所 需要时间 /s 沙子 30 64 89 124 水 30 96 163 220 ( 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选填 “大于 ”或 “小于 ”)沙子吸收的热量; ( 2)如果加热相同时间,质
23、量相等的水和沙子,(选填 “水 ”或 “沙子 ”)升高的温度更高; ( 3)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 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 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答案:( 1)大于( 2)沙子( 3) A 试题分析: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分析表格中的数 据,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用的时间即可判断所吸热热量的多少。据( 1)能判断出水的吸热能力的大小,故进而能判断出哪种物质温度升高的快。利用水的比热容最大的特点,逐个分析该题中的各个选项即可判断。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盐城市 东台 许河镇 九年级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