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云南省巍山县庙街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云南省巍山县庙街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云南省巍山县庙街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云南省巍山县庙街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演员在台上击鼓表演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观众听到的击鼓声是由鼓面振动发出的 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C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 D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耳朵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响度跟振幅有关,响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A.观众听到的击鼓声是由鼓面振动发出的 ,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 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振幅有关,响度越
2、大振幅越大。不合题意; C.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响度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不合题意; D.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耳朵的,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空气传入耳朵的,不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声现象的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个特性是响度、音调和音色。注意它们和什么有关。 室内温度为 20 ,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渎数随时间的变化( ) 答案: C 试题分析 :室内温度为 20 ,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
3、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蒸发要吸热,导致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等温度计玻璃泡上的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又恢复到室温的温度。所以选 C。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蒸发吸热。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液体在蒸发时要吸热,导致温度降低。 为宣传 “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的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 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 36km/h的速度前行,小王以 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 0.6km。则(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 :我们先把三个人的运动的速度大小的单
4、位统一。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行,合 10m/s;小王以 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 0.6km,速度是 10m/s。所以三人速度一样大。故选 D。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速度大小的比较。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速度单位的进制。即 1m/s =3.6km/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吃冰棍解热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冬天人呼出的 “白气 ”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 B 试题分析 : A.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不合题意; B.夏天吃冰棍解热是熔化现象,需
5、要吸热;符合题意; C.冬天人呼出的 “白气 ”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不合题意;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不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现象。其中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 在爆破技术中,导火线燃烧速度是 2cm/s,人跑动的速度是 5m/s,若点燃后人能跑到 150m以外的安全区,则引火线的长度至少为( ) A 0.75m B 0.06m C 0.075m D 0.6m 答案: D 试题分析 :在爆破技术中,导火线燃烧所用的时间和人能跑到 150m以外的安全区所用的时间是相
6、同的。人跑动的速度是 5m/s,若点燃后人能跑到 150m以外的安全区,所 用的时间是 t=150m/5m/s=30s;导火线燃烧所用的时间和人能跑到150m以外的安全区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则引火线的长度至少为s=2cm/s*30s=0.6m。故选 D。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速度的计算。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在爆破技术中,导火线燃烧所用的时间和人能跑到 150m以外的安全区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利用导火线燃烧速度是 2cm/s,人跑动的速度是 5m/s,进行计算。 小妮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记录的数据分别是: 7.50cm、 7.51cm、7.53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A 7.50
7、cm B 7.51cm C 7.513cm D 7.52cm 答案: B 试题分析 :在长度的测量中,我们要精确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根据该同学所测量的三个数据,求平均值可知物体的长度是 7.513cm,根据要精确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物体的长度是 7.51cm。故选 B。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长度的测量。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在长度的测量中,我们要精确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在行驶的列车上,细心的妈妈叫自己的小孩 “别动 ”,这个 “别动 ”的参照物是( ) A铁路边的树木 B小孩的座位 C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D铁轨
8、 答案: B 试题分析 :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行驶的列车上,细心的妈妈叫自己的小孩 “别动 ”,小孩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和小孩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这个 “别动 ”的参照物是小孩的座位。故选 B。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机械运动。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跟所选的参照物有关。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 和参照物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分子在不停运动 B乌云遮住月亮 C树木在不断生长 D气温上升 答案: B 试题分析 :我们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A.分子在不停
9、运动 不合题意; B.乌云遮住月亮 符合题意; C.树木在不断生长 不合题意; D.气温上升 不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机械运动的概念。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机械运动的概念。注意分子的运动不是物体的运动。 填空题 单位换算: 72km/h= m/s, 15m/s= km/h。 答案:, 54。 试题分析 :1 m/s=3.6 km/h,所以 72km/h=(72/3.6) m/s =20m/s, 15m/s=15 3.6 km/h =54km/h。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速度的单位换算。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速度单位的进制,即 1 m/s=3.6 km/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云南省 巍山县庙街镇八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