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广东省南海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课堂检测物理卷.doc
《2011-2012学年广东省南海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课堂检测物理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广东省南海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课堂检测物理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广东省南海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课堂检测物理卷 选择题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平面镜可以成实像 答案: A 用放大镜看报纸时,看到的清晰的字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 B 在放映电影时 ,电影机的镜头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 ,那么我们从银幕上将观察到 A放大的飞虫的像 B银幕上飞虫移动的方向与飞虫实际移动方向相反 C飞虫的黑影 D对银幕画面没有影响 ,但亮度减弱 答案: D 下列光路图能正确反映光线从空气斜
2、射入玻璃中的是 答案: A 当蜡烛距离凸透镜 10cm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把蜡烛移到距离透镜8cm处时,成的像 A一定是实像 B一定是虚像 C一定是放大的 D一定是缩小的 答案: C 某班同学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20cm B当 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 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0cm处移到 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答案: D 小刚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显
3、微镜有 5和 10两种,物镜有 10和 40两种,下列组合中,观察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A目镜 5,物镜 10 B目镜 10,物镜 10 C目镜 5,物镜 40 D目镜 10,物镜 40 答案: D 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照相,要使照片上的人像再小一些,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A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近一些 B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近一些 C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远一些 D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远一些 答案: B 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上有一座石桥,桥孔看上去是圆形的。当水面上升时,看到桥孔的形状是下图的 答案: B 目前光
4、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白色污染是最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都能造 成白色污染,形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 D.光沿直线传播 答案: A .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A 3m B 4m C 5m D 6m 答案: C 单选题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答案: D 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
5、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答案: B 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B上衣、裙子都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答案: A 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中的 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 答案: D 实验题 在利用光具座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时: (1)某同学只能在光屏下边缘看到一个残缺的像,则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如果不改变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只移动凸透镜,则应将凸透镜向 移动,才能使像移到屏的中央; (2)某同学将烛焰、凸透镜、
6、光屏如图所示放置时,在光屏上恰成一清晰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应在 cm范围,屏上像的性质为 、 的实像。 (3)现有甲、乙两个凸透镜,甲的焦距为 10cm,乙的焦距为 30cm,要在长度为100cm的光具座上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的实验,你认为应选 (甲 /乙 )凸透镜。你的理由是 。 答案:( 1)三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上 ( 2) 10 15 倒立 缩小 ( 3)甲 如果选用乙凸透镜,那么光具座的长度不够长 小明在课外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 ( 1)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 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
7、 2)小明想研究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此他利用自己的器材反复进行观察、实验,由此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A、像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有关; b、像的大小可能与小孔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 接着小明利用上图中的器材进行了实验,其中 A是不透明的挡板,中央开有透光的缝隙 , 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挡板缝隙长 /cm 实验次数 挡板与小孔的距离 /cm 像的大小 /cm 6 1 5 6 2 10 3 3 15 2 9 4 5 9 5 10 4.5 6 15 3 12 7 5 12 8 10 6 9 15 4 要验证猜想 a,应选择 实验的数据进行比较,可得出实验结论是: . ( 3)分析比较 1、 2、
8、 3(或 4、 5、 6,或 7、 8、 9)三次实验的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是: 。 ( 4)小明在进行实验评价时,发现受所用器材的限制,上述影响像的大小因素还缺少一项,它是 。小明对此因素进行了探究,为此对原有器材进行的改进方案是 , 具体探究步骤为 。 答案:( 1) D ( 2) 1、 4、 7 或 2、 5、 8(或 3、 6、 9 )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时,物体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 3)当物体大小一定时,物体倒小孔距离越大,所成的像越小。 ( 4)小孔到光屏的距离 用双筒制成可以移动的光屏 改变小孔到光屏的距离观察光屏上的像是否变化。 如图是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情景: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广东省 南海 中学 年级 第一 学期 课堂 检测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