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1786-2008 化学品.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方法.pdf
《GB T 21786-2008 化学品.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1786-2008 化学品.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 300; 11. 100 A 80 中华人民圭K./、GB 和国国家标准GB/T 21786-2008 化学品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方法Chemicals-Test method of bacterial reverse mutation 2008-05-12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09-01实施发布GB/ T 21786一2008剧昌本标准等同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测试指南No.471(1997年)(英文版。本标准作了以下编辑性修改:一一增加了范围部分;-一计量单位改成我国法定计量单位s一一删除了OECD的参考文
2、献部分.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t邓瑛、穆啸群、吴维皑、赵超英、龙再浩.I GBjT 21786-2008 OECD引言1.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应用需要氨基酸的鼠伤寒抄门氏菌(SalmonellaTy Phimurium)和大肠杆菌CEscherichia coli)菌株去检测由DNA的一个或数个碱基对的置换、增加或缺失造成的点突变。本试验的原理是检测试验株中存在的回复突变井恢复合成必需氨基酸的能力。发生
3、回复突变的细菌能在缺乏特定必需氨基酸的条件下生长,而亲代菌株则不能生长,故能检出。当营养缺陷型菌株在受试样品作用下发生回复突变后,即恢复了合成特定氨基酸的能力,因此可以在不含该氨基酸的培养基上形成菌落,而那些没有发生突变的菌株和突变菌株的亲代菌株则因无法合成特定氨基酸而不能在不含该氨基酸的培养基上形成菌落。2.点突变是人类的很多遗传性疾病的原因,而且,目前已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人和实验动物体细胞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点突变与肿瘤发生有关。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具有快速、经济和操作相对简便等优点。很多试验菌株还具有某些特征,使其对某类致突变物更加敏感,这些特征包括回复突变位点的应答性DNA序列、细胞对大分
4、子物质的通透性增高以及DNA修复系统的消除(缺失)或DNA易错修复增多等。通过特异性菌株获得的试验结果可为遗传毒性物质诱发的突变类型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己建立了包含大量不同结构化学物的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结果的数据库,可以从中得到所需资料,同时,还为测试不同理化性质的化学物(例如可对挥发性物质)建立了完善的方法。3.细菌恢复突变试验应用的是原核细胞,其在吸收、代谢、染色体结构、DNA修复过程等方面与哺乳动物细胞都有差别。且本试验是体外试验,一般需要加入外源性代谢活化系统。但外源性代谢活化系统不能完全模拟体内代谢条件,因此,本试验的结果不能为受试样品对哺乳动物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提供直接证据。4.细
5、菌回复突变试验通常作为遗传毒性初筛试验,尤其适用于对受试样品诱发点突变能力的检测。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很多在本试验中获得阳性结果的化学物在其他试验中也具有致突变活性。但也有一些致突变剂在本试验中(结果)为阴性的例子,本试验存在这种缺陷可能是由于检测终点的特殊性质、代谢活化过程不同以及生物利用度的差异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一些使本试验灵敏度增加的因素也会造成对致突变活性估计过高。5.细菌回复试验不适合评价某些类型的化学物,例如,具有较强杀菌作用的化合物(如某些抗生素)、认为或已知对哺乳动物细胞复制过程有特异性干扰作用的化合物(如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核昔酸类似物等),这些物质选用哺乳动物的致突变试验
6、更合适。6.尽管很多在本试验中获得阳性结果的化学品是哺乳动物的致癌物,但这种相关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与化学物的种类有关。还有一些致癌物不能用本试验检出,因为这些物质是通过其他的、非遗传致癌机制或受试菌株不具备(存在)的机制引发癌症的。E GB/ T 21786-2008 化学品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的范围、术语和定义、试验基本原则、试验方法、试验数据和报&.口。本标准适用于检测化学品(有杀菌作用的除外的致突变性。2 术语和定义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标准。2. 1 回复突变试验reverse mutation test 在鼠伤寒沙门氏菌Csalmonell
7、atyphimurium)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中检测需要氨基酸菌株(分别为组氨酸和色氨酸)的突变,以产生一株不依赖外界提供氨基酸的菌株。2.2 而基对置换突变荆base pair substitution mutagens 能够引起DNA碱基改变的物质。在回变试验中,这种改变可发生在原发突变位点,在细菌基因组中也可在第二位点发生突变。2.3 移码哭变Jframesbift mutagens 能够引起DNA中单个或多个碱基对的增加或缺失,继而改变了RNA的读码框的物质。3 试验基本原则3. 1 细菌悬液分别在加入或不加入外源性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与受试样品接触,在平皿掺入
8、试验中,将上述混合物与顶层琼脂充分混匀,迅速倾入底层琼脂平板最低营养琼脂)上。在预孵育试验中,先将细菌悬液与受试样品混合进行预孵育,然后再与顶层琼脂充分混匀,迅速倾人底层琼脂平板(最低营养琼脂)上。上述平皿培养2d3 d后,计数回复菌落数并与溶剂对照组的自发回复菌落数进行比较。3.2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有数种操作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平皿掺入法、预孵育法、震荡培养法和悬浮培养法等。还有用于检测气体或蒸气的改良方法。3.3 本标准所描述的主要是平皿掺入法和预孵育法。这两种方法在加入或不加入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都能进行。有些化学品用预孵育法更有效,包括短链脂族亚硝腊、二价金属、醒类、偶氮染料和重氮化合
9、物、千里光生物碱、烯丙基化合物和硝基化合物。在研究中还发现某些类别的化学品用标准的方法,如平皿掺入法和预孵育法并非总能检出阳性结果,这种情况应视作特例,并强烈建议采用其他替代试验程序进行检测.在文献中,已用替代方法对下列特例的致突变性进行了鉴定同时提供了所用试验程序的例子), 特例一般包括偶氮染料和重氮化合物,气态或挥发性物质和葡萄糖音等。对标准方法的改动应有科学依据。4 试验方法4. 1 试验准备4. 1. 1 细菌4.1. 1. 1 新鲜的细菌培养物应生长至指数生长晚期或稳定期早期细菌浓度约为10个/mL),生长已GB/T 21786-2008 达稳定期晚期的培养物不能使用.试验中所用的培
10、养物中的活菌滴度应较高.活菌滴度可根据细菌生长曲线的历史性对照数据确定,或在每次试验时通过滴片测定活菌数.4. 1. 1. 2 推荐的培养温度:37C。4.1. 1. 3 至少应用5种菌株,包括4个鼠伤寒沙门氏菌株(TA1535;TA1537或TA97a或TA97, TA98和TAIOO),对这些菌株的检测结果可靠且不同实验室之间有较好的重现性。这四种菌株在初始回复突变位点有GC碱基对,已知它们不能检测某些氧化型致突变物、DNA交联剂和脚类物质.检测这些物质应选用在初始回复突变位点有AT碱基对的大肠杆菌WP2菌株或鼠伤寒沙门氏菌TAI02菌株。因此,推荐的菌株组合方案如下:鼠伤寒抄门氏菌TA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1786 2008 化学品 细菌 回复突变 试验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