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1788-2008 化学品.慢性毒性与致癌性联合试验方法.pdf
《GB T 21788-2008 化学品.慢性毒性与致癌性联合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1788-2008 化学品.慢性毒性与致癌性联合试验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300; 11. 100 A 80 GB 中华人民主K-、和国国家标准化学晶GB/T 21788-2008 慢性毒性与致癌性联合试验方法Chemicals-Test method of combined chronic toxicity / carcinogenici ty study 2008-0:1-12发布2008-09-01实施事。嘟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班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21788-2008 目U昌本标准等同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测试指南No.453(1981年)(慢性毒性与致癌性联合试验)(英文版)。本标准作了以
2、下编辑性修改:一一一一-叶量单位统一改为我国法定计量单位F一I删刑除OECD的参考文献部分。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金秀、崔海容、林铮、胡小钟、郭坚、叶诚、陈建军、徐家文。I GB/T 21788-2008 OECD前言1. OECD已经发布了很多文件用于慢性、致癌性毒理学或安全性评价;对这些文件的综合表明除了在操作和试验设计上有些差别两个方面是共同通用的。在编写这些指南时参考并引用了很多国家的指南
3、草案。加上组内许多国家的专家努力,感谢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ARC)除了提供这些组织的专家的意见外,还提供的重要的文件。2.检测哺乳动物的大部分生命期内或终生接触受试物后所引起的各种毒效应,包括主要的慢性毒性、致癌性和相应的剂量-反应关系。3.该试验设计和操作除检测一般性毒性(包括对神经、生理、生化、血液系统以及与接触相关的病理形态学方面的作用)外,还应检测受试物诱发肿瘤的作用和潜在的致癌作用。H 1 范围化学品慢性毒性与致癌性联合试验方法GBjT 21788-2008 本标准规定了啃齿类动物慢性毒性与致癌性联合试验的范围、试验基本原则、试验方法、试验报告。本标准适用于化
4、学品的慢性毒性与致癌性联合试验。2 试验基本原则在实验动物的大部分生命期间内以一定方式长期接触受试物,观察动物的中毒症状,并进行生化指标、血液学指标、病理组织学等检查,以评价受试物的慢性毒性;同时观察动物的肿瘤出现的数量、类型、发生部位及发生时间,评价受试物的潜在致癌性。3 试验方法3. 1 经口染毒对试验受试物的基本要求3. 1. 1 受民物为固体或液体等;3.1.2 受民物化学识别性特征;3. 1.3 受试物的纯度(杂质和含量); 3. 1. 4 受试物溶解度;3. 1.5 受i式物稳定性(包括在与饲料、饮水氓合后的制备物中的稳定性); 3. 1. 6 水解与pH值的关系;3. 1.7 形
5、成复合体的能力;3. 1. 8 熔点/沸点。3.2 眼入染毒试验对受试物的基本要求3.2. 1 气体、挥发性物质或气溶胶/颗粒物;3.2.2 受试物化学识别性特征;3.2.3 受试物纯度及杂质;3.2.4 液体受试物:饱和蒸气压,沸点;3.2.5 气珞胶/颗粒物受试物:颗粒大小,形状和分散度;3.2.6 受试物闪点;3.2.7 受试物爆炸性。3.3 实验动物和饲养环境3.3.1 动物的选择在前期所进行的试验所提供的有关急性、亚急性、亚慢性与毒代动力学资料可为选择适当的动物(种属和且l系)提供有力的依据。与其他实验指南所讨论的一样,小鼠和大鼠是评价受试物潜在致癌性应用最为广泛的动物,而大鼠和犬在
6、慢性毒性试验中使用最多。在慢性毒性/致癌结合评价试验中常规应选用大鼠,但也不排除使用其他动物。原则上,所选动物种属和品茶对受试物的致癌作用和毒性作用应很敏感,但其肿瘤自发背景不应太高而影响对致癌作用进行有意义的评价。3.3.2 饲养环境实验动物的饲养、饲料和饮水为了得到有意义的试验结果,必须严格控制饲养环境和动物管理操作技术。除严格控制外,对动物GB/T 21788-2008 的操作管理和观察要有监视设备,以减少出入动物室的频率。饲养室环境条件、试验期间发生疾病、对动物应用药物治疗、饲料中的杂质、空气、水、垫料的质量以及对动物操作的熟练程度等因素都会对动物试验的结果有明显的影响。如果啃齿动物饲
7、养在无特殊致病生物的环境(SPF)中,那么,控制试验期间的患传染病和寄生虫就较容易。长期试验中作用的垫料应消毒。动物饲养室应该安静,通风条件良好,有可控制的照明、温度及湿度。动物应该在环境适应一定时间后再开始试验。对从外面来源的动物应有足够长的检疫期方能技人使用。应该避免在一个饲养室内饲养不同种属的动物。为了防止染毒受试物造成相互暴露的交叉,一个饲养室内仅能饲养接触一种受试物的动物。对照动物应饲养在试验动物的饲养室内,如饲养在别的地方,会给资料的评价带来额外的问题。试验笼、笼架和其他设备必须摆放有序和易于定期清洗,应避免使用消毒剂和农药,特别是动物有可能接触的地方,因为实验动物接触这些有生物活
8、性的物质会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详细的动物饲养的操作和管理可在科学文献、动物福利期刊和OECD规定的良好的实验室(GLP)的文件中查找到。动物饲料应能满足所选择动物种属的营养需求,不应含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杂质。因为饲料中的污染物和各种营养素的水平会改变实验动物的生理过程。应让啃齿类动物自由进食和饮水。对喂饲器内剩余的饲料每周至少要更新替换一次。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的饲料:常规饲料(标准饲料)、综合性饲料和各种任意配制的饲料。其中,前两种饲料被广泛的用于致癌性动物试验中。不论选择哪种类型的饲料,供应者必须定期检测基础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与杂质含量。最好能知道动物这样的饮食方式对代谢、动物的寿命及肿瘤
9、的发展的影响。当受试物本身是一种营养类物质,如工业制造的蛋白或淀粉、单细胞蛋白、辐照食物等,应特别注意饲料的配方,因为这些产品加入饲料的水平可高达饲料的20%60%(如改良的淀粉与未改良的比较、单细胞蛋白与大豆比较),从而损害了相应的营养物(素)。OECD对在全世界范围内工农业各种使用方式使用造成的化学品在饮食中化学污染物列出了名单。虽然如此,对通用的已知会影响致癌的饮食成分(如抗氧化剂、不饱和脂肪酸和晒)应不会达到干扰致癌作用的浓度。几种常见对致癌作用评价可能造成潜在影响的的饮食污染物应进行检测以确定其在饲料中是否存在,这些包括农药的残留、有机氯、多环芳娃、雌激素、重金属、亚硝股和霉菌毒素。
10、此外,实验室应定期对基础饲料测定营养素、意外的污染物,包括致癌物质。应保留这些检查结果并在每个受试物的最终报告中列出。如果受试物掺于水和饮食中时,受试物必需在其配制物中均匀稳定。在开始慢性实验之前测定受试物的在配制物中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可用来估计饲料制备和抽样监测的次数。对饲料进行消毒时应该知道消毒操作对受试物和营养成分的影响,根据影响的程度,应对饲料的营养水平进行适当调整。使用化学消毒剂时,要知道化学消毒剂(如氧化乙烯)对生物测试的影响。致癌试验期间研究者必须知道对所用饮水中有元潜在污染物。虽然达到人体饮用水标准动物饮水的水质已能满足动物实验的要求,研究者也应该有对所供动物饮水中成分的检测报告
11、资料。3.3.3 动物的性别和开始试验的时间应当使用两种性别的动物。进行慢性毒性和致癌性试验通常是使用断乳的动物作为起始试验的年龄。这样的操作程序能使动物在生命的绝大部分时间内接触受试物的对诱发的肿瘤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啃齿类动物应当在断乳后和检疫后尽早开始染毒,可能时最好在6周龄前就开始试验。3.3.4 动物数量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满足统计学处理的要求,试验要征求统计学家的意见。十分重要的是动物进入试验组还是对照组应严格按照随机操作程序进行。所设计的动物数要保证试验结束时每组都有足够的动物数满足进行生物学和统计学分析的要求。一般要求每一剂量组和同步对照组至少有50只雄性和50只雌性的动
12、物;如果设计不同阶段需要2 GB/T 21788一2008处死部分功物,应适当增加动物数量。如设高剂量附加组,该组是为了评价毒性组织病理学改变,而不是为了评价肿瘤发生率的。该组雌雄动物各20只,同时增设附加组的对照组,雌雄动物各10只。需注意,在上述设计下,每组动物数量中等程度的增加不会对试验统计学强度有明显的增强作用。3.4 剂量水平和染毒操作为了达到致癌危险性评价的目的,至少要设三个剂量组的染毒组及一个同步对照组。最高剂量组可以引起轻微的毒性反应,如血清酶水平改变或体重减轻等(减少程度低于10%).但不能明显缩短动物寿命(因肿瘤引起的除外)。对混于饲料内染毒,最高的浓度不能超过5%。最低剂
13、量组在不影响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寿命的同时,不能引起任何毒性反应,其剂量一般不应低于上一高剂量的10%。中剂量应介于高剂量和低剂量之间,也可参照受试物的毒代动力学资料进行设计。进行慢性毒性毒理学评价时,应增设高剂量附加染毒组和该附加组的同步对照。高剂量附加染毒组的染毒剂量应能产生明显毒性,用于显示受试物的毒理学作用特征。剂量的设定应当根据已有的资料,首选是亚慢性毒性试验的资料。通常每天均应染毒,但根据染毒途径可有不同。受试物加入饲料或饮水中进行经口试验时应当是连续染毒。染毒频率可根据毒物代谢动力学资料而调整。3.5 对照组必须设立对照组。对照组动物除了不接触受试物外其他条件均与染毒组相同。在
14、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吸人染毒以及或经口染毒受试物的制备应用了生物活性不明的乳化剂等赋形剂.应增设赋形剂对照组。3.6 染毒途径经口、经皮和经呼吸道吸人是三种主要染毒途径。选择何种途径要根据受试样品的理化特性和人体有代表性的接触方式。3.6. 1 经口染毒己有证据表明受试物能经胃肠道吸收,首选经口染毒。经口染毒可以有多种方式,氓于饲料或珞于饮水中,或采取灌胃饲养的方式。如果受试物混于饲料或溶于饮水中染毒,动物接触受试物是连续性的。喂养;染毒时混于饲料中受试物的浓度不能高于5%(受试物如为营养素除外)。灌胃染毒时,理想的染毒次故是每周灌胃7次。虽然每周染毒5次,在未染毒的期间内可能存在恢复过程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1788 2008 化学品 慢性 毒性 致癌 联合 试验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