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湖南省新化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湖南省新化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湖南省新化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湖南省新化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图中所示天体系统层次中的最低一级的是 ( ) A地月系 B总星系 C银河系 D太阳系 【小题 2】与地球相比,天体 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 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没有坚硬的地表 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体积和质量很小 A B C D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图,图中天体系统有太阳系、地月系,最低一级的是地月系, A对。没有总星系和银河系, B、 C、 D错。 【小题 2】天体 M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对
2、。天体都有坚硬的地表, 错。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对。属于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相差不大, 错。 C对。 考点:天体系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下列地点中既不会发生极昼和极夜现象,也没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 A 4N, 116E B 20S, 75W C 68S, 20E D 40N, 10W 答案: D 试题分析: 既不会发生极昼和极夜现象,也没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温带地区。根据纬度,回归线和极圈之间是温带, D对。 A、 B、 C错。 考点:温度带划分,各带的天文特征。 关于图中表示的地震波及判断理由都正确的是( ) A横波传播速度较慢 B纵波传播速度较慢 C纵波传播速度较快 D横波
3、传播速度较快 答案: C 试题分析: 图中地震波传播深度超过 33千米,应是纵波,传播速度较快, C对, B错。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在 2900千米处消失, A、 D错。 考点:地震波的特征。 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岩石圈指地壳部分 岩石圈是地壳加地幔 软流层之上部分为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在一起为岩石圈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软流层之上部分为岩石圈, 对。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在一起为岩石圈 , 对。 、 错。所以 D对。 考点:地壳、岩石圈概念。 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 A外地核 B内地核 C软流层 D上地幔 答案: C 试题分析: 地球上岩浆
4、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软流层, C对。软流层只是上地幔的一小部分, D错。 A、 B错。 考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软流层。 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 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大陆断层 答案: C 试题分析: 地壳中的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 33千米,大洋地壳约 6千米,平均厚度约 17千米,最薄的地方在海洋, C对。 考点:地壳的分类和厚度。 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是( ) A岩石 B矿物 C矿床 D矿产 答案: B 试题分析: 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是矿物, B对。矿物组成岩石,有用矿物富集形成矿床,达到一定的开采价值,成为矿产。 A、 C、 D错。 考点:化学元素,矿物、
5、矿床、矿产、岩石等概念。 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汞 D石英 答案: D 试题分析: 自然界中主要矿物各类是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 D对。矿物必须是均匀的固体,所以水银不属于矿物, C错。矿物必须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具有特定的结晶构造,矿物必须是无机物,所以石油、天然气不属于矿物, A、 B错。 考点:矿物的种类和特征。 下列事物在地球圈层结构中属同一圈层的是( ) A岩浆、地下泉水 B南极冰盖、黄山云雾 C岩石与表面的苔藓 D瀑布溪流、天山积雪 答案: D 试题分析: 岩浆位于上地幔软流层,地下泉水位于地壳蓄水岩层中, A错。南极冰盖属于
6、水圈,黄山云雾属于大气圈, B错。岩石是地壳,地面的苔藓属于生物圈, C错。瀑布溪流属于水圈,天山积雪属于水圈, D对。 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读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图中 段板块界线中,与其它三段板块界线类型不同的是( ) A B C D 【小题 2】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多火山活动,图中与此相关的板块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图,根据板块构造图分析,图中 、 、 处依次是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处是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对。 【小
7、题 2】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与图中的 b相关, B对。 A、 C、 D错。 考点:板块构造及分布。 下图所示地区的地形和地质构造分别是( ) A山地、背斜 B山地、向斜 C盆地、向斜 D谷地、断层 答案: B 试题分析: 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根据等高线判断,中部高,四周低,是山岭地形,所以是向斜山, B对。 考点:岩层新老关系,等值线图,地质构造的地貌。 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读图,图 是褶皱构造,内力作用形成。图 是干旱区风力侵蚀
8、形成,属外力作用。 是流水沉积形成,属于外力作用。 是断层,是内力作用形成。所以A对。 考点:地质构造,地质作用类型。 下列成语的本意与其所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 ) A积沙成滩 固结成岩 B水滴石穿 侵蚀作用 C泥沙俱下 搬运和堆积作用 D山崩地裂 风化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 积沙成滩是外力沉积作用,是沉积物堆积。固结成岩是沉积物固结成岩石的作用, A错。水滴石穿是流水侵蚀作用, B对。泥沙俱下是流水的搬运作用,没有堆积, C错。山崩地裂是内力作用,风化作用是外力作用, D错。 考点:地质作用类型,外力作用的主要外力。 6月 22日至 9月 23日:( ) A北京地区白昼变化为:短
9、 长 短 B汕头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变化为:低 高 低 C南极圈内极夜范围扩大 D地球经过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 6月 22日至 9月 23日,北京地区白昼变化为由长变短, A错。汕头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高 低 , B错。南极圈内极夜范围缩小, C错。地球经过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间约在 7月初, D对。 考点: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地球运动的特征。 当太阳直射某地时:( ) A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区时正好是正午 12点 B该日是全年中的白昼最长,气温最高的一天 C地球表面正午太阳高度等于 70的地点有两个 D地球表面太阳高度等于 60的地点只有一个 答案: C
10、 试题分析: 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地方时正好是正午 12点, A错。该日不一定是全年中的白昼最长,气温最高的一天, B错。地球表面正午太阳高度等于 70的地点有两个,关于直射点纬度对称的地方, C对。地球表面太阳高度等于 60的地点有两个, D错。 考点: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该比南方宽,理由是( ) A北方地形平坦开阔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 C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 D南方气候更温暖湿润 答案: C 试题分析: 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该比南方宽,主要是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物影长, C对。与地形平坦
11、无关, A错。北方冬季白昼时间短, B错。与气候湿润无关, D错。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 A日珥现象 B极光现象 C太阳风现象 D黑子和耀斑现象 答案: D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活动是太阳外部大气各种活动的现象。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现象, D对。日珥、太阳风是太阳活动,但不是主要标志, A、 C错 。极光现象不是太阳活动, B错。 考点:太阳活动的类型标志。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 A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 B使地面发生地震,发生磁暴现象 C使赤道上产生极光 D流星体进入地球的大气层 答案: A 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湖南省 新化 中高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