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赣榆县罗阳中学九年级4月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赣榆县罗阳中学九年级4月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赣榆县罗阳中学九年级4月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赣榆县罗阳中学九年级 4月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中国的楹联起原于古代的桃符 。是古人用来驱邪避鬼、护卫安全的一种图腾。传说中的黄帝制定了一种礼仪,在除夕或元日那天,让人们在门上树立大桃人,上面画两个神 xing( ),以求避鬼驱邪。后来逐渐形成一种风俗,在每年春节时把桃符悬挂在门上。对联与古典诗歌有着千丝万 l( )的联系,它的艺术特点也就跟古典诗歌一样, 要讲求工整、对丈、讲求平仄起伏 。 它所显示的是一种整齐对称的形式美和抑扬顿错的韵律美 ,写景状物还要有意境美,抒怀吟志还要有哲理美。连云港市书法家每年都会举行义务写春联文化惠民活动,书法家们现场泼墨
2、挥毫 ,为市民送出福字和春联, hng( )扬传统文化。 【小题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 【小题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分) 【小题 3】对联是一朵小花,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一朵精巧别致的小花。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2分) 上联: ,弃之可惜; 下联:杯 里 酒 口 口 都 香 甜,量力而行。 答案: 【 小题 1】像、缕、弘 【小题 2】原 /源 丈 /仗 错 /措 【小题 3】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这是一段介绍楹联的起源的一段文字。
3、“神 xing( ) ”应为 “神像 ”, “像 ”不能误写成 “象 ”;“ 千丝万 l( ) ”应为 “千丝万缕 ”, “缕 ”不能误写成 “屡、褛、楼 ”; “ hng( )扬 ”应为 “弘扬 ”, “弘 ”不能误写成 “泓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同时 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小题 2】试题分析: “中国的楹联起原于古代的桃符 ”中的错别字 “原 ” 字错误很明显,应为 “源 ”; “ 要讲求工整、对丈、讲求平仄起伏 。 它所显示的是一种整
4、齐对称的形式美和抑扬顿错的韵律美 ”中的错别字 “丈 ”字错误很明显,应为 “仗 ”;“抑扬顿错 ”中的 “错 ”不易看出来,应为 “抑扬顿挫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 点评:这类修改错别字题,关键结合词语的意思和具体的语境。注意同音字和形似字。 【小题 3】试题分析:题干中 “餐馆 ”、 “悯农诗 ”及上联中 “弃之可惜 ”是审题的关键,根据这些信息,结合对联的特点: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可以从 “悯农诗 ”中筛选出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点评:拟写对联要注意: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
5、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 “联 ”起来 (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伯牙、子期堪称 高山流水 ,是我们交友的典范。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 随波逐流 ,表示赞同。 C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 不以为然 ,我行我素。 D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 大相径庭 ,它其实是块冰冷的 “大石头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B、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含
6、贬义,用于人。 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轻视的意思。 D、大相径庭:两者大不相同;相差很远甚至完全相反。多用来形容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 同。根据各项划线成语的意思, B项中的 “随波逐流 ”含贬义与语境不相吻合,所以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常用成语以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为准,新生成语则以当前流行的一些热词为准,试题材料兼顾课内课外,以时事材料为主。解题时务须看清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冷静答题。这里的关键,是要在积累上下工夫,掌握课后常用成语,同时也要了解当下流行的并经国家语委认可的一些新生成语。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
7、病的一项是( 3分) A学校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B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C在 “建设书香校园 ”活动中,校刊开通了 “诗韵玲珑 ” “思想芦苇 ”等小栏目。 D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结构混乱,两种不同句式杂糅。去掉 “都有光荣 ”:学校把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B、主谓搭配不当, “舞姿 不能萦绕在 耳畔 ,可改为: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那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C、动宾搭
8、配不 当, “开通了 ”与后面的 “栏目 ”不搭配,应改为 “开设了 小栏目 ”。本题应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以改正确、改通顺为原则,不作语言修饰,不变句子原意,正确地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四个方面的语病。 现代文阅读 泥泞 (迟子建)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源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 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 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
9、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缄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客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撤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蔓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弭 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农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
10、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已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混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弦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采 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饿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走、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
11、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唐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 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丸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八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采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艰难的背
12、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 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 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选自知识窗 )2012年第 3期,选文有改动 ) 【小题 1】文章重在写泥泞,但第 段却从北方漫长冬季里的雪着笔,为什么 ( 3分) 【小题 2】阅读文章 两段,说说雪的 “美丽 ”和 “丑陋 ”的含义是什么 ( 4分) 【小题 3】对文章第 段划线句
13、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 4分) 【小题 4】文章第 段说作者在融雪的季节,走在农贸市场久违的泥 泞路上为什么会陷人另一种怀想 ( 3分) 【小题 5】有人说,春日雪后的泥泞脏乱不堪,我讨厌它;有人说,春日雪后的泥泞浑然天成,我喜欢它。你赞成哪一个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案: 【小题 1】 (3分 )从雪着笔是为了写初春雪后的泥泞,为后文写泥泞作铺垫。 紧扣 “铺垫 ”或 “引出下文 ”方可得分。 【小题 2】 (4 分 )美丽:冰清玉洁或 “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2 分 );丑陋:雪融化后呈现出来的乡村自然景象 (2分 )。 【小题 3】 (4分 ) 泥泞带来了质朴自然的乡村
14、信息; 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 一个民族经过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 (答对二点得 3分,答对三点得 4分。 )。 【小题 4】 (3分 ) 在作者看来,远离了泥泞,就如无根的浮萍,虽然惬意,却倍感失落 (1分 ); 泥泞虽然 “肮脏 ”,即使跋涉艰难,却显得厚重 (1分 ); 泥泞让我们记住了历史和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 (1分 )。 【小题 5】 (4分 )开放题,有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得分。 【小题 1】试 题分析:作品的标题是 “泥泞 ”,表明其抒写的主体是 “泥泞 ”。在抒写主体
15、出现之前先写次要的东西(雪),往往就有 “铺垫 ”、 “渲染 ”、 “引起下文 ”等作用。可见,在写 “泥泞 ”之前,先写 “雪 ”,是要为 “泥泞 ”作好铺垫。然而,仅仅说 “先写 雪 ,是要为 泥泞 作好铺垫 ”是不全面的,因为文章第一段写 “雪 ”之美,第二段又写了 “雪 ”之丑。文章作者认为,既然爱雪,就不仅要爱雪之美,也应同时爱雪之丑,并由此引出了本文的主旨: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因此可见,文章开头描写雪,是为了突出雪那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把握行文思路和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其实还涉及对作品表现手法的分析。 点评:文中的每一句每一
16、段都是有其用途和作用的,我们在理解文章内容时,要整体把握文章,注意文中的铺垫、伏笔、照应、对比等语句,多思考,这样不仅理解了其内容,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甚至是构思上的精妙之处,也可以领会到了。 【小题 2】试题分析:文章第 段写雪 “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 ”“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可以分析出 “雪 ”的美丽指冰清玉洁或 “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第 段雪融化后呈现出来的乡村自然景象可以看出雪的 “丑陋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词语的理解要与句子相结合,有时还要根
17、据上下文内容进行揣摩。我们常说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放到语境中揣摩出来的意思才会是正确的全面的。 【小题 3】试题分析:文章围绕着 “我热爱泥泞 ”这一思想情感来铺写行文的。因此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一句显然是本文的主旨句。从篇章结构上看,文章的第二段末作者抒写了 “(我)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 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的思想情感,接着第三段描写了早春时光泥泞不堪的山村生活场景,然后,再展开联想(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 ” 。综观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一句在篇章结构上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如果说 “山村的泥泞 ”是实
18、写的话,那么接下来的 “联想 ”则是虚写, “泥泞 ”则是抽象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为什么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呢?第五段开头一句就作了回答: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 ”,联想到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等踏着 “泥泞 ”前进的跋涉者。这一段的最基本内容就是,泥泞使我联想到了跋涉者。 考点:本题考查品味重要句子和赏析作品丰富内涵的能力。 点评:作者情感的表达,往往要借助于一些精彩的语句,这些语句又要借助于一些表现手法来流淌作者的感情。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时,要联系文章内容来分析,有时候可以用文中原句来解释,有时候则需要归纳概括
19、。 【小题 4】试题分析:从文章第 段中 “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可以看出历史带给人的深重 感受,而不忘历史,就能使人警醒。因为从文章内容上看 “泥泞 ”可以象征着 “困难 ”、 “挫折 ”、“逆境 ”等方面的意思。泥泞虽然 “肮脏 ”,即使跋涉艰难,却显得厚重;泥泞让我们记住了历史和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的能力。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小题 5】试题分析:这道
20、开放性的题目,无论学生赞成哪种观点,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如赞成 “春日雪后的泥泞脏乱不堪,我讨厌它 ”可从雪融化后呈现出来 的乡村自然景象等角度去组织答案:;如赞成 “春日雪后的泥泞浑然天成,我喜欢它 ”可以从 “泥泞 ”的象征意思,结合文章中心句“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去思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点评:这类开放性的语言表达题,文章中没有直接解读的句子,全靠学生个人思考能力。解答此类感想题,要根据文章内容、主题等来整体感知的。整体感知的时候,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的语段和语句是很重要的,这些地方往往是文章情感的触发点,是画龙点睛之笔,
21、也是我们阐述理由的出发点。 天外飞来准晶体 巴雅尔 2011年诺贝 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 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 ,他于 1982年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正常的晶体中 ,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规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大范围可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 自然界中形成的准晶体是在 2008年发现的,在一块来自俄罗斯东部的奇怪岩石内,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知的准晶体类型 AL 63CU24FE13。更惊人的事情还在后 面,最近意
22、大利和美国科学家对这块岩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定,发现岩石里的氧同位素的特征与某些碳质陨石类似,换句话说,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 该陨石很可能是 45亿年前太阳系早期动荡环境的产物。 含有准晶体的陨石是如何形成的?这依然是个谜,太阳系中绝大部分陨石都是小行星带中没有形成大天体的物质,但这块陨石中的铝的形式很古怪,不可能是在小行星带的环境中产生的,在其他的陨石中也没有发现这种铝的形式,既然陨石来自地球之外,那么这种含有准晶体的陨石的起源一定不寻常。研究人员猜测,也许这块陨石所在的前身星球上曾经发生过高速的 撞击事件,在极端的环境中产生了这种陨石。 这块陨石告诉我们,罕见的准晶体其实可以在自然界中产
23、生,并且在几十亿年中保持稳定。 【小题 1】准晶体有什么突出特征?( 4分) 【小题 2】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3】第二段画线句中的 “很可能 ”能否删去?为什么?( 4分) 答案: 【小题 1】( 4分) 结构很特殊 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很差,易破碎。(每要点 2分;摘录原文语句 “而准晶体的结构 破裂 ”的可得 4分) 【小题 2】( 4分)作比较( 2分)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分) 【小题 3】( 4分)不能删。( 1分) “很可能 ”表示推测,删后就变成了肯定,语意表达就不够准确了。( 3分) 【小题 1】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赣榆县 中学 九年级 质量 检测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