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兰溪八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兰溪八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浙江省兰溪八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浙江省兰溪八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蹂 躏 (ln)蜕 变 (tu)凝 视 (nng)枯 涸 (g) B繁 弦 急管 (xin)卖 弄 (lng)玷 污 (zhn)头晕目 眩 (xun) C玲珑 剔 透 (t)澄 清 (chng)擎天 撼 地 (hn)雏 形 (ch) D 扒 窃 (p)猝 然长逝 (z)忍俊不 禁 (jn)栖 息 (x)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蜕变( tu),枯涸( h)。 B、卖弄( nong),玷污( din)。D、猝然长逝( c),栖息( q)。 考点:本
2、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拼音不仅是我们学习汉字、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更是我们的一项语言技能。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3分) A居里夫人是波兰人,著名科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B落难的王子是一则寓言,它告诉人们:厄运能使人由脆弱变得坚强。 C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 D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论的一部书,共 20篇,作者是孔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D、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3、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表述能力。 点评: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 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找出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3分) A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B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C山那边的山啊
4、,铁青着脸。 D因为我听见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比喻。 B、拟人。 C、拟人。 D、拟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点评:正确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关键在于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比如: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拟人,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3分) A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 C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
5、了。 D小李和小王赛跑,他比他跑得快。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前后矛盾,去掉 “肯定 ”; C、搭配不当, “优美的舞姿 ”不能和“听 ”搭配; D、指代不明,改为 “小李比小王跑的快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病句修改题考点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4.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修改病句以通顺、正确为原则,不作修饰,不改变原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
6、配 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语病。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智利 33名矿工被困井下 69天后终于安全获救,让我们 忍俊不禁 地流下了激动的 泪水。 B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 惊心动魄 ;我绝对没法爬下去的,我会滑倒摔死的。 C我 小心翼翼 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D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 招蜂引蝶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 B、惊心动魄: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C、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D、招蜂引蝶:比喻吸 引别人的注意 。经分析, C项使用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
7、语的能力。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找出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3分) A问心无愧 阴晴圆缺 B突如其来瘦骨嶙峋 C多恣多彩 明察秋豪 D可望不可即气象万千 答案: c 试题分析: C、多姿多彩,明察秋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 点评:修改词语的错别字,关键在于词语的
8、意思。比如: “多姿多彩 ”中的 “姿 ”是 “姿态 ”的意思,不能写成 “恣情 ”的 “恣 ”; “明察秋毫 ”中的 “毫 ”是 “细小 ”的意思,不能写成 “豪爽 ”的 “豪 ”。 现代文阅读 挫折( 11分) 一对农村夫妻四十得子,因而宠爱有加,在蜜罐中长大的儿子养成了一意孤行的脾性,做事毛毛糙糙,就连走路也走不好,时常跌进水田里,很是让望子成龙的父母焦心。 儿子 7岁那年,顺理成章上了小学。顽皮的他走路喜欢东张西望,不是弄湿了鞋子,就是弄脏了裤子,哭鼻子成了家常便饭。做母亲的整日跟在他后面洗,也无法让他能穿得干净。 一天,孩子的父亲带一把铁锹去儿子上学必经的田埂上,在上面断断续续地挖了
9、十几道缺口,然后用棍棒搭成一座座小桥,只有小心走上去才能通过。那天放学,儿子走在田埂上,看面前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多小桥,很是诧异。是走过去,还是停下来哭泣?四顾无人,哭也没有观众啊。最终他选择了走过去。当背着书包的他晃晃悠悠地通过小桥时,惊出一身冷汗。他第一次没有哭鼻子。 吃饭的时候, 儿子跟爸爸讲了今天走过一座座小桥的经历,脸上满是神气。做父亲的坐在一旁,夸他勇敢。以后,他上学的路上再也没惹过麻烦。 妻子对丈夫的举措有些不解,丈夫解释道: “平坦的道上,他左顾右盼,当然走不好路;坎坷的路途,他的双眼必须盯着路,因而走得平稳。 ” 如果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设置一些障碍,一味地给他们提供顺境,让其想
10、法不经过努力就能实现,等长大后,一旦遭遇挫折,他们必然会经受不住打击,而立刻产生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拖一把铁锹,在孩子前进的道路上设置沟壑,把平坦的大道变成窄道,让孩子勇敢地走上去,这样,他们就 会专注于脚下的路,才不至误入岐途。 挖断孩子前进的路,培养他们脚踏实地的习惯,他们今后的人生就会少些失败多些成功。 【小题 1】请从文中找出成语,找出四个即可。( 4分) _ _ _ _ 【小题 2】面对田埂上的 “障碍 ”,儿子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小题 3】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小题 4】父亲的做法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3分) 答案: 【小题
11、 1】一意孤行,望子成龙,顺理成章, 东张西望,家常便饭,左顾右盼,误入歧途,脚踏实地 【小题 1】儿子一开始很诧异,很害怕,他在犹豫是走过去还是停下来哭,但后来发现周围没有人,哭是没有用的,最终选择了走过去。( 2分) 【小题 1】人生道路是坎坷的,能经受磨练才能成功。(意思相近即可,或用文中第 段的句子回答) 【小题 1】略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的语言很精练,在于运用了很多的成语。如:第一段中的 “一意孤行、望子成龙 ”,第二段的 “顺理成章、东张西望、家常便饭 ”,第五段中的 “左顾右盼 ”,第六段的 “误入歧途 ”,第七段的 “脚踏实地 ”。 考点:本题考查学 生从文章中筛选成语
12、的能力。 点评:从文章中筛选成语,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因为只有你了解这个成语,在文章中才能筛选出来,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积累。 【小题 1】试题分析:由于儿子在家受到父母的宠爱,养成了做事不认真、依赖别人等许多不好的习惯,父亲为了帮儿子改掉这些坏毛病,在他上学的路上设置了许多障碍。按照儿子之前的表现,心理定然很害怕,可是在那空荡荡的田间小路上,没有一个人会来帮助他,他意识到必须得靠自己才能越过障碍,所以,鼓起勇气,顺利的走了过去。 考点:本土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 :概括文章的内容,首先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相应的段落概括出相应的内容。如本道题目,在了解文
13、章大意的基础之上,锁定文章的第1-3 段,概括出父亲给儿子设置障碍的原因以及儿子面对障碍时的想法、做法。 【小题 1】试题分析:儿子在没人帮助的情况下顺利的越过了障碍,说明孩子是有能力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的,希望做父母的应该适当的放手,因为人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坎坷荆棘的,只有在平时锻炼孩子,让孩子经常的接受磨练,才会在失败面前泰然处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点评:文章主旨是作者在 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 (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
14、态是有差异。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小题 1】试题分析:文中的父亲看到儿子由于自己过于溺爱,在儿子身上有许多的缺陷,他没有过多的指责,而是用特别的方式来锻炼儿子,这种做法比简单、粗暴的 责骂效果要好的多,在感受父亲良苦用心的同时,也能看出他是一个教子有方的父亲。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父亲的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
15、相应的理由。 一顿午餐 ( 13分) 我收到了婶婶的信: “亲爱的孩子,我将于下周四抵达你那里,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你的婶婶:诺拉。 ” 自从我母亲得病以来,婶婶诺拉一直照料我的生活。 当时我在大学里每月只靠父亲给的 5英镑维持生 活,接到婶婶的来信时,我只剩下 20先令了。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拒绝她的要求! 我知道一个比较好的餐馆,那里一顿午餐每位只需 3个先令,那样的话,我还可以有 14先令维持到月末。 当我带她到那家小餐馆门前时,她指着街对面的 “亲属大厦 ”说: “我们为什么不去那儿?那儿也许更好一些。 ” “噢,的确挺好 -如果你喜欢的话。 ”我说。我不能说: “
16、亲爱的婶婶,我实在没足够的钱请你去 亲属大厦 用餐,那儿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 ” 侍者递上一份菜单。 “噢, ”婶婶说, “我们可以要一盘这个。 ”这是一道法式鸡块,是菜单上最贵的一道 菜 -7先令。我为自己点了一道 1先令的小菜,因为我希望能留下点儿钱维持生活。现在大约用去了 8 先令,不! 应当是 9 先令,因为我还将付给侍者 1先令的小费。 “这位女士还需要点儿什么吗? ”侍者说, “我们有上好的鱼子酱。 ” “鱼子酱! ”诺拉婶婶忍不住喊道, “太妙了,我能要一碟鱼子酱吗? ” 我不能对她说: “不,您不能,因为那会让我只剩下 5 先令维持到这个月末的。 ”我没出声,所以她要
17、了一大碟鱼子酱 -外加一杯葡萄酒。现在我只剩下 5先令了。 4先令可以买足够的的面包和干酪,熬过这个礼拜。但是她吃完了鸡块,又看见侍者手里拿着几块奶油蛋糕。 “噢! ”她说, “这些蛋糕看上去可爱极了,我只要一小块! ” 于是,我仅剩下 3 个先令了,然而侍者又报上了一些水果 -她肯定还会要一些。最后,经过如此丰盛的午餐,我们是一定得要两杯咖啡的,那么我将一无所有,甚至连付给侍者的小费也没有了! 侍者递上清单: 20 先令。我把仅有的 20 先令放在盘子里,没有小费付给侍者。 诺拉婶婶看看盘子里的钱,又看看我。 “这是你所有的钱了吧? ”她问。 “是的,婶婶。 ” “你将你所有的生活费都花在
18、这顿午餐上是吗?你太善良了 但这实在很愚蠢。 ” “不,婶婶。 ” “那么,这么多的语言中哪个单词最难讲? ” “我不知道,婶婶。 ” “不 。当你长成了一个大人,有时候你不得不对别人说 不 ,甚至对一个女士。我早看出来你没有足够的钱来应付这顿午餐,但是我还是想给你上这生动的一课 所以我点了最贵的一道菜,并且偷偷地看了你的眼色 可怜的孩子! ”她付了账,并且将 5英镑作为礼物送给了我。 “噢,上帝! ”,她说, “这顿午餐几乎撑惨了你可怜的婶婶!我平时的午餐仅仅是一小杯牛奶而已。 ” 【小题 1】文中说 “我无法拒绝 ”的 原因是什么?( 2分) 【小题 2】诺拉姨妈说 “太善良了 ”, “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浙江省 兰溪 八中七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