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湖南龙山县第二中学八年级普通班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2013-2014学年湖南龙山县第二中学八年级普通班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湖南龙山县第二中学八年级普通班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湖南龙山县第二中学八年级普通班 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其他 2014年马年,请写出有关于 “马 ”的两个成语( 2分) _ _ 答案:一马当先、马到成功、万马奔腾等。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在课下,积累关于十二生肖的成语。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完全正确 的一项一是( ) A轮 廓 ( ku)琐 屑 ( xio) 解 放( ji)左 腮 ( si) B 踌 躇( chu) 颓 唐( tu)体 贴 ( ti) 差 使( chi) C狼 藉 ( j) 唾 手可得( tu) 懵 懵( mng) 陨 落( yn) D 骚 乱( so
2、) 讪 笑( shn) 鄙 视( b)淹 没 ( mi) 答案: B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 A。解题方法: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A、琐 屑 ( xi) C、 唾 手可得( tu) D、淹 没 ( m)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输盘不 说 /子墨子起,再拜,曰: “请 说 之。 ” B吾与徐公 孰 美 /徐公来, 孰 视之,自以为不如。 C宋何罪 之 有 /已而 之 细柳军。 D 请 献十金 /子墨子起,再拜,曰
3、: “请 说之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中的 “说 ”分别解释为:同悦,高兴;说话。 B项中的 “孰 ”分别解释为:哪一个;仔细。 C项中的 “之 ”分别解释为:宾语前置的的标志;到、进入 D项中的 “请 ”解释为:请允许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面句子 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在学习 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答案: B 试题分析: 识记 常见的 语病类型,
4、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A结构混乱, “通过 ”或 “让 ”去掉一个, C两面对一面,把 “成败 ”改为 “成功 ”。 D不合逻辑,把 “不 ”字去掉。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面对课文 文学常识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 A背影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 B永久的悔是季羡林对母亲往事的回忆。 C铁骑兵是现代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具有传奇色彩的散文有别于其他的散文风格。 D苏珊 安东尼是英国作家记述英国女权运动第一人的散文。 答案: D 试题分析: “英国 ”改为 “美国 ”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
5、记 A。 下列加点的 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 ) A晚饭后,在湘鄂路上散步的人 俯拾皆是 。 B王大妈嫁女儿要亲家用轿子接,这思想真是 顽固不化 。 C我们家由于姊妹多,加之我身体很差,所以过着 寄人篱 下的生活。 D刚才吓唬她的那个大个子现在 呆若木鸡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俯拾皆是: 只要低下头来捡取 ,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用在这里形容人多不合适。 B顽固不化: 是一个成语,表示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形容人十分固执。 C寄人篱下:是指寄居在别人屋下 ,用以比喻寄居他人屋下生活 ,依附别人生活 ,不能自立。 考点:理解常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加点字释义不正确
6、的一项( ) A不能自 己 (停止) 背 井离乡(离开) 讪 笑(讥讽) B变卖典 质 (抵押) 籁 籁(纷纷落下的样子)有 恃 无恐(依靠) C俯拾 皆 是(都)盈眶(充满) 唾 手可得(吐唾沫) D 望 九(接近)大声 疾 呼(痛恨)触目伤 怀 (心) 答案: D 试题分析:大声 疾 呼的疾:快 考点:理解常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现代文阅读 ( 12分)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写下这题止,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着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
7、傍黑,薄暮冥冥。父亲还在四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 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 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是 “饭 ”而已。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仓。在这段 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盯紧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 “挂角 ”(方桌的四角)
8、的位置上。 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每当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一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 年过节。因为,他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 “开饭 蹦鞘保 盖鬃苁呛苌俣 辏 悄 盼颐牵 炖镟 担 担骸罢嫦胩焯於寄苷庋 br终于能够天天都这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也烧火做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
9、总要亲自下厨忙乎。 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然和讪然。 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没。 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说看啥时能回来,她做给你们吃。 “又见炊烟升起 ” 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潮湿,依稀看见,我苍老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 【小题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
10、的主要内容。( 3分) 【小题 2】文中对 母亲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认从两个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小题 3】文中多处使用修辞方法,请你用 “ ”线在原文上画出两处,并在其右侧空白处写出对应的修辞手法。( 3分) 【小题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 答案: 【小题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以一缕炊烟为线索,生动记叙了母亲一生为儿女们的 “吃 ”的忧与乐,表现了母亲无私、善良、仁爱的优秀品质。 【小题 2】 本句是对母亲动作(细节)描写, “慢腾腾 ”并非母亲天性的动作缓慢, “似乎品尝 ”“难以下咽 ”也是母亲并非挑吃,不想吃,而是在生活困 难的时期想让给
11、儿女吃,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无私与慈爱,隐忍。也反映出当时农村生活困难,给母亲带来的一份忧伤。 【小题 3】画对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准确地写出其修辞格。 【小题 4】是全文的主旨句,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的作用。 【小题 1】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章,揣摩文章包含的情感,本文通过炊烟作为线索,回忆了母亲的为儿女任劳任怨的故事,赞美了母亲。 考点:概括作品抒发的感情。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划出一句,然后从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方面分析赏析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 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
1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点:分析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开头相照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 12分) 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 “兰 ”字作名,干吗要用 “兰 ”字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 “兰 ”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贤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
13、想见兰草的愿望。 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 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止荒凉
14、,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就在我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 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 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 (qin)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 5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两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 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
15、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美 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份,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威武不屈,奋斗不止,争得了自己的生存,获得了发展的先机。 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小题 1】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 _特性,文中有两个短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 两个短语是:_(小时候) ; _(救灾时见了兰草)
16、。( 3分) 【小题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富有表现力。请你指出其中一种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3分) 【小题 3】文章结尾说: “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 这句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3分)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分 答案: 【小题 1】生命力极强(或具有超强生命力)、想见兰草、萧然起敬。 【小题 2】修辞方法有排比 、拟人,能正确指出一种即可,表达作用合情合理就行。 【小题 3】 1)揭示(表现、突出等)主旨(中心、主题等) 2)要点:两者同样具有超强的生命力或顽强的拼搏精神。 【小题 1】 试题分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湖南 龙山县 第二 中学 年级 普通 月考 语文试题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