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 T 2212-2019 粤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pdf
《DB44 T 2212-2019 粤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4 T 2212-2019 粤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20 B 16 DB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 22122019 粤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major pests affecting high quality rice in Guangdong 2019 - 12 - 03发布 2020 - 03 - 03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T 2212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
2、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 验研究院、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惠州市惠城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本标准起草人:杨祁云、孙大元、林壁润、郭龙祥、陈荣朴、黄海坤、宋祚锟、沈会芳、张景欣、 蒲小明、朱小丽。 DB44/T 22122019 1 粤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东省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综合 防控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优质稻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3、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 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DB44/T 969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规程 3 防控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践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重大病虫害 为主要防控对象,遵循病虫害综合治理基本原则,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 物防治措施,辅助以安全合 理的化学农药防治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 4 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4.1 农业防治措施 4.1.1 选用抗病虫优良品种 选用种植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及稻飞虱等 主要病虫害 ,且已审定或已引种备
4、案的适合该区域种植的 优质水稻品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的规定,品种合理布局、定期轮换,避免抗病虫性丧失。 4.1.2 合理轮作 因地制宜采用合理耕作制度,与蔬菜、马铃薯、花生等非禾本科经济作物水旱轮作, 减少水稻各种 主要病虫害的发生。 4.1.3 调整水稻播、栽期 因地制宜,适当调整播、栽期,避开一代二化螟、三化螟及台湾稻螟等水稻 钻蛀性螟虫 蛾、卵高峰 期。 4.1.4 肥水管理 采用DB44/T 969中“ 控肥、控苗、控病虫”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合理选择缓(控)释肥、配方肥, 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晒田,增强植株抗病力及抗倒伏能力。 DB44/T 22122019 2 4
5、.1.5 田园清理 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或使用 秸秆腐熟剂 处理稻田秸秆,并结合农田翻耕灌水、中耕除草及化学 除草等方法,及时清除病虫源,处理稻田病虫株残体,消灭病虫孳生场所。 4.2 物理防治措施 4.2.1 防虫网或无纺布阻隔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重发区,可选用 40目左右的防虫网或 15 g/m 2 20 g/m 2 规格的白色透 明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 阻隔稻飞虱。防虫网覆盖时要于四周设立支架,支架顶端与秧苗保持30 cm以 上高度,以利于通风透光。 4.2.2 性诱剂诱捕 在水稻钻蛀性螟虫、稻纵卷叶螟等越冬代和主害代始蛾期至终蛾期,可集中连片使用性诱剂诱杀螟 蛾,平均每 66
6、7m 2 放置 1个 2个,放置高度以诱捕器底端刚好在水稻植株顶部为宜。 4.2.3 灌溉水渠设网拦截 在灌溉水渠的进水和出水口设置纱网并建立高田埂,阻止福寿螺随着水流在水田和水沟之间迁移与 传播,同时也可以收集福寿螺,集中灭杀。 4.3 生物防治措施 4.3.1 为天敌提供栖息地 秧苗移栽大田后,可在田埂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等显花植物, 为寄生蜂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提 供栖息地,诱集天敌昆虫。 4.3.2 种植诱虫植物 在稻田田埂或田边种植香根草等 诱虫植物,可诱集二化螟、大螟等水稻钻蛀性螟虫,集中处理,减 少田间发生量。香根草推荐种植布局为丛间距 3 m5 m ,行间距 50 m60 m。
7、 4.3.3 释放稻螟赤眼蜂 依据预测预报情况,在钻蛀性螟虫、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集中连片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世代放蜂2 次3 次,间隔3 d 5 d,每次放蜂 3000头 10000头 /667m 2 ,每6 67m 2 均匀放置5 个10 个点,根据风向 在上风头放蜂。 4.3.4 稻鸭共作 水稻分蘖初期,将 15 d 20 d龄的雏鸭放入稻田,每667m 2 放鸭 10只 15只,减轻稻飞虱、福寿螺 和杂草等发生为害。 4.4 药剂防治措施 在落实非化学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时期实施药剂防治。农药使用应严格执行GB/T 8321 ( 所 有部分) 及NY/T 1276 , 并遵循农药管理
8、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677号) , 禁止使用剧毒、 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安全间隔期禁止使用化学农药。优 质稻主要病虫害见附录A,相关病虫害 综合 安 全药剂及施药方法参见附录B。 DB44/T 22122019 3 4.4.1 种子处理 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减少种子带菌,减少初次侵染源。 晒种后,选用 咪鲜胺、春雷霉素或 三氯异氰尿酸 浸种,预防恶苗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和稻 瘟病;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常发区,选用吡虫啉或噻虫嗪等种子处理剂拌种,预防秧苗期飞 虱、叶蝉等介体昆虫传毒。 4.4.2 移栽前施用送嫁药 秧苗移栽前 2 d 3 d,施用苯甲嘧菌酯、稻瘟灵
9、和 氯虫 噻虫嗪 等送嫁药,带药移栽,预防稻瘟 病、钻蛀性螟虫、稻飞虱。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常发区可选用三氯异氰尿酸做为送嫁药。 4.4.3 大田防治 此时期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 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 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 病等,主要虫害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水稻钻蛀性螟虫及福寿螺等,应根据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情况 适时施药防治。 4.4.3.1 稻瘟病防治 叶瘟防治应在田间初见急性病斑或出现发病中心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或封锁发病中心 ,可选用三 环唑等;而破口抽穗初期则 选用春雷霉素 、咪鲜胺或 稻瘟灵等 预防穗瘟,齐穗期如遇天气适宜病害流行 时应再补防 1次 。 4.4.3
10、.2 纹枯病防治 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丛发病率 达到20% 以上的田块,选用 丙环 嘧菌酯 、苯甲 丙环唑 或 井冈霉 素等及时喷药防治 。 4.4.3.3 白叶枯病防治 在台风暴雨到来之前 2 d 3 d施用药剂预防,选用三氯异氰尿酸 或氯溴异氰尿酸 等。 4.4.3.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 台风暴雨到来之前2 d3 d施用药剂预防,选用三氯异氰尿酸 或氯溴异氰尿酸等。 4.4.3.5 稻曲病防治 水稻破口前 10 d15 d可施用 井冈霉素 、戊唑醇 或春雷王铜等预防,如遇多雨天气,破口期再补 施1次。 4.4.3.6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 本田初期(移栽后7 d10 d)重点防治白背
11、飞虱,药剂选用参考稻飞虱防治。 4.4.3.7 稻飞虱防治 依据预测预报情况, 当 分蘖期 百丛 虫量 达 1000头, 或抽穗期百丛 虫量达 1500头,或齐穗以后百丛 虫 量达2000头时, 可选用 呋虫胺、 烯啶虫胺、 三氟苯嘧啶或 吡蚜酮等对准稻株中、下部进行喷雾防治。 4.4.3.8 稻纵卷叶螟防治 DB44/T 22122019 4 依据预测预报情况,当分蘖期 百丛 虫量 达100 头,或孕穗抽穗期 百丛 虫量 虫达 50头时, 可选用苏云 金杆菌 、氯 虫苯甲酰胺、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虫酰胺、 乙基多杀菌素等喷雾防治。 4.4.3.9 钻蛀性螟虫防治 依据预测预报情况,
12、分蘖期枯鞘丛率达到8% 10% 或枯鞘株率 3%时施药, 穗期于幼虫孵化高峰期施 药,可选用苏云金杆菌、 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多杀 甲维盐、甲氧虫酰肼 等药剂 。 4.4.3.10 福寿螺防治 在田边水沟等福寿螺主要越冬场所集中施药,减少冬后残螺量,可选用 杀螺胺乙醇胺盐、 四聚乙 醛等药剂。大田防治可选用茶麸、生石灰及杀螺胺乙 醇胺盐 等药剂。 DB44/T 22122019 5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优质稻主要病虫害 A.1 主要病害 A.1.1 稻瘟病 A.1.1.1 病原菌 由半知菌亚门真菌( P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 称灰梨孢, P
13、yricularia oryzae Cav. 称稻梨孢),有性态为 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nov. 所引起的水稻病害。 A.1.1.2 为害症状 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其中叶瘟和穗颈瘟最为严重(如 图A.1所示)。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节瘟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 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 茎秆弯曲。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扩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 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 图A.1 稻瘟病田间
14、症状 A.1.1.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 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 病情扩展迅速。 A.1.1.4 防治关键要点 DB44/T 22122019 6 A.1.1.4.1 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优质品种。 A.1.1.4.2 种子消毒处理。 A.1.1.4.3 药剂防治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轮换用药。早抓叶瘟,狠治穗瘟。 A.1.2 水稻纹枯病 A.1.2.1 病原菌 由担子菌亚门真菌瓜亡革菌 ( Thanatephorus cuc
15、umeris Frank Donk) , 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 ( Rhizoctonia solani J.G. Khn)所引起的以叶部症状为主的水稻病害。 A.1.2.2 为害症状 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 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 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如图A.2 所示)。 图A.2 水稻纹枯病田间症状 A.1.2.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
16、。翌春春 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它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 侵入叶鞘组织为害,气生菌丝又侵染邻近植株。水稻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和流行。生长 前期雨日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情扩展缓 慢,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 A.1.2.4 防治关键要点 A.1.2.4.1 采用 “控肥、控苗、控病虫”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 A.1.2.4.2 打涝菌核,减少菌源。 A.1.2.4.3 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A.1.2.4.4 抓住药剂防治适期,分蘖后期病穴率达 15即施药防治。 A.1.3 水稻白叶枯病 A.1.3.1 病原菌 D
17、B44/T 22122019 7 由黄单胞杆菌属细菌稻生黄单胞菌( 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 Ishiyama)所引起的以叶部 症状为主的水稻病害。 A.1.3.2 为害症状 白叶枯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起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叶缘一侧或两侧或沿 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 远望一片枯槁色,故称白叶枯病(如图A.3 所示)。 图A.3 水稻白叶枯病田间症状 A.1.3.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带菌种子、带病稻草和残留田间的病株稻桩是主要初侵染源。细菌在种子内越冬,播后由叶片水孔、 伤
18、口侵入,形成中心病株,病株上分泌带菌的黄色小球,借风雨、露水、灌水、昆虫、人为等因素传播。 高温高湿、多露、台风、暴雨是病害流行条件,稻区长期积水、氮肥过多、生长过旺、土壤酸性都有利 于病害发生。 A.1.3.4 防治关键要点 A.1.3.4.1 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主栽抗病优质品种。 A.1.3.4.2 种子消毒处理。 A.1.3.4.3 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轮换用药,重视送嫁药预防。 A.1.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A.1.4.1 病原菌 由黄单胞杆菌属细菌(稻生黄单胞菌条斑致病变种 Xanthomonas oryzae pvO ryzicola Fang)所 引起的以叶部症状为主的水稻病
19、害。 A.1.4.2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很快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大小 约 1 10 mm,病斑 两端呈浸润型绿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呈胶状小粒。发病严重 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块,外观与白叶枯病有些相似,但对光观察,病斑呈半透 明状。病害流行时,叶片卷曲,完全呈一片白色(如图A.4 所示)。 DB44/T 22122019 8 图A.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田间症状 A.1.4.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由稻种、稻草和自生稻带菌传染,成为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菌脓可借风、雨、 露等传播后进行再侵染。高
20、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台风暴雨造成伤口,病害容易流行。偏施氮肥,灌 水过深加重发病。 A.1.4.4 防治关键要点 A.1.4.4.1 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主栽抗病优质品种。 A.1.4.4.2 种子消毒处理。 A.1.4.4.3 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轮换用药,重视送嫁药预防。 A.1.5 稻曲病 A.1.5.1 病原菌 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稻绿核菌 Ustilaginoidea oryzae (Patou.) Bref = U. virens (Cooke) Tak 所引起的只为害 穗部 的水稻病害。 A.1.5.2 为害症状 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
21、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 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 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如图 A.5所示)。 A.1.5.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落入土中菌核或附于种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生厚垣孢子,由厚垣孢子再生 小孢子及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抽穗扬花期遇雨及低温则发病重。施氮过量或穗肥过重加重病害发生。 连作地块发病重。 A.1.5.4 防治关键要点 A.1.5.4.1 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主栽抗病优质品种。 A.1.5.4.2 种子消毒处理。 DB44/T 22122019 9 A.1.5.4.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4 2212-2019 粤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212 2019 优质 主要 病虫害 综合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