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1045-2008 花生茎蔓栽培金针菇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pdf
《DB37 T 1045-2008 花生茎蔓栽培金针菇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1045-2008 花生茎蔓栽培金针菇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20 B 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10452008 花生茎蔓栽培金针菇安全优质生产 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Safety and High Quality Flammulina velutipes Cultivation with Peanut Stems 2008-12-02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2009-01-01 实施 DB37/T 1045 2008 前 言 本标准附录 A、附录 B 为资料性附录,附录 C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
2、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邹城市常生源菌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万书波、张 正、赵海军、贾 曦、黄春燕、吴 修、单洪涛、郭洪海、 常 猛。 I DB37/T 1045 2008 花生茎蔓栽培金针菇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优质金针菇(Flammulina ve lutipes)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要求、病虫害防 治、质量安全控制和生产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以菌糠作为家畜饲料前提下利用花生茎蔓为主料栽培金针菇的安全优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
3、(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7096 食用菌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749 绿色食品 食用菌 NY/T 1098 食用菌品种描述技术规范 NY 5095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
4、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294 无公害食品 设施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T 5333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DB35/T 523.2 金针菇菌种 3 术语和定义 GB 12728 和 NY/T 1098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优质金针菇 security a nd high quality Flammulina velutipes 指产地环境条件符合 NY 5294 要求,按照 NY/T 5333 技术规范生产,生产投入品执行 NY 5099 规定, 并限定限量限时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 NY 5095 标准范围内,经专门机构认
5、定 并许可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的金针菇产品。 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 NY 5294 的规定。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无有毒有害污染源、环境要素综 合指标较好的场所作为生产场地,应远离工矿业的“三废”及微生物、粉尘等污染源。生产区与生活区 应分离,且生产区的堆料场、制种、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及出菇区、产品加工区、仓库区合 理分区。每季栽培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废菌料,对菇场进行消毒,并开展菌糠生物质资源的无害化循环 利用。 5 生产技术要求 1 DB37/T 1045 2008 本章没有说明的栽培管理措施,按常规方法实施。 5.1 栽培设施 栽培设施建在地势平坦、通风良好、便于排水
6、的地方,应利于控温、控湿、控光和防治病虫害。可 采用简易栽培棚、地沟菇棚、冷库菇房及人防工程设施栽培。所选用的建筑材料、构件制品及配套设备 等,不应对环境和金针菇产品造成污染。 5.1.1 简易栽培棚建造 采用南北长 30m50m、内宽 5m7m 的塑料弓棚,棚内地面下挖 0.2m0.3m,四周墙体厚 0.8m 1.2m,东西墙高出地面 1.5m,棚顶高 2.7m,南北两端设门,棚内立体出菇菌墙、菇畦或出菇床架设为 东西向,操作道宽 0.6m。棚顶覆盖无滴膜,上覆草苫,棚顶上方架空搭盖遮阳网,保持棚内光线均匀。 5.1.2 地沟菇棚建造 选择地势平坦、高燥、朝阳的地方,采取南北向建造地沟菇棚,
7、地沟上口宽 2.5m,底宽 1.5m,深 1.2m,地沟两沿筑高 0.3m,上搭建弓棚,弓高 0.7m,菇棚长度一般为 25m 左右。棚顶先覆盖一层塑料 薄膜,再覆盖一层草苫,草苫的厚度以棚内基本无光线为准,然后再覆上一层薄膜以防雨雪,南北两端 留进出门,挂封草苫。棚与棚之间留好排水沟。 5.1.3 冷库菇房建造 冷库菇房应根据生产规模大小建造,单库房容积应根据栽培袋存放数量来定。2 万袋库房大小为 11m 6m4m,中间床架宽 1.2m,边床架宽 0.98m,床层间距 0.5m,底床离地面 0.2m,顶床距库房顶 1m 以上,床间走道 0.7m。按冷库标准要求进行实施。制冷设施:与冷库大小相
8、匹配,配置制冷机及制冷 系统、风机及通风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消防设施:应有健全的消防安全设施,备足消防器材。 5.2 栽培季节 利用简易菇棚和地沟弓棚栽培金针菇,应安排在 911 月份栽培,至次年 34 月份结束生产。若 采用冷库菇房及人防工程设施栽培,则可进行周年生产。 5.3 品种选择、菌种培养贮存及质量要求 5.3.1 品种选用 按照农业部颁布的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有关要求,选用经过出菇试验、适于山东省气候及原料 特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金针菇品种。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不同色型的品种。新引进 菌株应通过出菇试验,观察其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生产菌种所用品种(菌株)应符合 NY/T
9、 5333 中 3.1.2 的要求。使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育成的金针菇菌种,应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 全评价管理办法中有关转基因微生物安全管理的规定执行。 5.3.2 菌种培养贮存 金针菇菌种的扩繁制作按照 NY/T 528 的要求进行。成品母种存放于消毒的 46的冷藏箱内, 控制传代次数在 3 代以内;成品原种和栽培种存放于洁净阴凉干燥避光的保藏室内,应及时使用,尤其 是麦粒菌种,不宜长期贮存。贮存期以不产生金针菇原基和老化菌皮为宜。 5.3.3 菌种质量要求 金针菇成品菌种质量要求,按 DB35/T 523.2 的规定执行。母种要求菌丝健壮、整齐、生长旺盛、 粉孢子少、菌落均匀,
10、在适温下 10d 左右菌丝长满斜面;原种应菌丝粗壮、洁白、有浓密的细粉状菌丝; 生产种要求生活力强,不带病、虫和杂菌,菌龄适宜,无老化现象。 5.4 原辅材料 5.4.1 主辅原料 栽培金针菇可利用的原料丰富,花生茎蔓、棉籽壳、玉米芯、麦麸、玉米粉、饼粉等,要求干燥、 洁净、无霉、无虫、无有害污染物和残留物。花生在收获前 1 个月不能施高残毒农药。主辅原料在使用 前经日光曝晒 2d3d,花生茎蔓粉碎细度为 0.1cm0.3cm80%,其中地膜碎片含量在 0.1%以下。主 辅原料应符合 NY 5099 的要求。 2 DB37/T 1045 2008 5.4.2 用水管理 用水包括培养料配制用水和
11、出菇管理用水,可用清洁的自来水、泉水、井水、湖水等。喷水中不能 随意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物质。应符合 NY/T 5333 的规定。 5.4.3 培养料添加剂 栽培基质中不得随意或超量加入化学添加剂,可选用的添加剂主要有: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 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石膏粉、轻质碳酸钙等,不允许添加含有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明的 混合型添加剂。培养料添加剂应符合 NY 5099 的要求。 5.5 培养料配方和制袋 5.5.1 培养料配方 配方 1:花生茎蔓 65%,棉籽壳 15%,麦麸 12%,玉米粉 3%,棉籽饼粉 3%,石膏粉 1%,轻质碳酸钙 0.5%,生石灰 0.5%。 配
12、方 2:花生茎蔓 50%,玉米芯 20%,麦麸 18%,玉米粉 5%,棉籽饼粉 5%,石膏粉 1%,轻质碳酸钙 0.5%,生石灰 0.5%。 各地可根据当地原料资源,选用其它配方,但需做栽培试验。 5.5.2 拌料 一次拌料量根据灭菌灶的容量而定,不要剩余,以防酸败。 拌料时应先将秸秆主料平摊于地面,然后再将麦麸、饼粉、玉米粉、石膏粉等辅料拌匀后均匀撒于 主料上,经翻堆或搅拌,使主料与辅料充分混合,然后再加水拌和均匀。若气温高,拌料时应加入适量 的石灰粉,以免酸料。料水比在 11.2511.40 之间,以手紧握培养料时指缝间渗出 12 滴水珠为 宜。拌好的培养料 pH 在 6.87.2 之间。
13、 5.5.3 装袋 培养料拌好后经堆闷或发酵处理应及时装袋。栽培袋规格一般为 17cm33cm 的低压聚乙烯或聚丙 烯筒膜,应提前将一端袋口折封,装袋时边提袋边压实,另一端袋口多留长 2cm3cm,扎口系活扣, 每袋可装干科 400g450g,装袋要松紧适宜,过紧透气不良,影响菌丝生长,过松则薄膜间有空隙, 容易污染杂菌,且不利于出菇。一批装袋须当天完成。 5.5.4 灭菌 装袋完毕及时进行灭菌,防止培养料酸败,在 0.15Mpa 蒸汽压力下灭菌 3h,焖 3h 以后将菌袋取出, 或常压 100蒸汽灭菌 12h,焖 8h10h 以后将菌袋取出。 5.5.5 接种 当菌袋温度冷却至 25左右时接
14、种。将菌袋及接种用具放入接种室内进行消毒。接种工具必须用 75%酒精擦拭和酒精灯火焰灭菌,菌种瓶及封口用 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接种时一般 34 人一组, 1 人接种,23 人扎口,接种人员穿戴要干净卫生,手、工具要用 75%的酒精擦洗消毒,一般 500mL 瓶 装菌种接 2530 袋,每袋接入栽培种 20g 左右,用颈圈和消毒棉塞封口。接种时按照无菌操作规程, 做到规范、准确、迅速。同一批灭菌的菌袋要一次性接完,接种后及时将菌袋移入培养室发菌。 5.5.6 发菌管理 培养室应清洁、干燥、通风、遮光,门、窗应安装防虫纱网,并能防鼠。培养室在菌袋移入之前要 彻底消毒。发菌时将菌袋摆放到床架
15、上遮光培养。培养室自然温度在 2025时,经 35d40d 菌丝 可长满菌袋。若接种时间偏早,温度高菌丝生长弱,易污染杂菌,应采取降温发菌,室内温度超过 27 ,应立即通风并倒袋;若接种时间晚,室内温度低,可将菌袋堆码发菌,或采取升温措施。发菌过程 中要经常检查菌丝长势及杂菌发生情况,每隔 7d10d 将菌袋上、下互换位置,发现杂菌污染袋要及时 集中处理。 5.6 出菇期管理 5.6.1 出菇前管理 3 DB37/T 1045 2008 根据品种特性和市场情况及菇房温度条件分批开袋。早熟品种先开袋,晚熟品种后开袋,市场形势 好早开袋,温度适宜时早开袋。开袋时先松口而不直接撑口。 搔菌时间应视菌
16、袋发育情况而定,当菌丝体表面有黄色水珠出现时为最适宜。搔菌时用搔菌耙或铁 丝钩先将老菌种扒净,再轻轻把表面菌丝划破,但不要划得太深。搔菌后要把塑料膜筒拉直,整齐排放 在床架上,应及时遮盖薄膜,防止菌料表面干燥。 5.6.2 催蕾 搔菌和盖膜后,控制菇房内温度在 1215,空气相对湿度 85%90%,每天揭膜通风 12 次, 每次通风时间 20min,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经 7d 左右菇蕾即可形成。菇蕾出现后每天通风最少 2 次, 每次 20min30min,揭膜通风时要将膜上水珠抖掉,以免滴在菇蕾上引起病害。 5.6.3 抑菌 抑菌的时间在现蕾后 3d5d,菌柄长至 1cm2cm 时及时进行抑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1045-2008 花生茎蔓栽培金针菇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1045 2008 花生 栽培 金针菇 安全 优质 生产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