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705-2007 黑鲪放流增殖技术规范.pdf
《DB37 T 705-2007 黑鲪放流增殖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705-2007 黑鲪放流增殖技术规范.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150 B 5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705 2007 黑鲪放流增殖技术规范 2007-10-09 发布 2007-11-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7/T7052007 前 言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四杰、李作朕、王云中、张本成、王熙杰、王树田 I DB37/T7052007 黑鲪放流增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鲪人工放流增殖的海域环境和供苗单位条件以及苗种的培育、质量、规格、检验方 法与规则、计数方法、包装运
2、输、放流操作、资源保护监测、回捕效果评估等技术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近海黑鲪人工放流增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 GB 12763.6-19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生物调查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
3、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DB37/T 461-2004 牙鲆亲鱼和苗种 3 术语与定义 3.1 全长 自吻端至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3.2 体重 黑鲪个体的重量。 3.3 人工放流 将人工繁育的水产苗种或亲体放回自然水域以增加其种群数量的活动。 3.4 渔业资源增殖 向自然水域中人工放流原有经济水生生物种群或移入新种群,增加其数量,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活 动。 4 放流海域环境条件 4.1 地理环境 潮流畅通、水清流大,曾是黑鲪天然种群产卵、索饵、越冬的岛礁附近海域。 4.2 底质环境 底质为岩礁、砂砾、沙或沙泥,无还原层污泥。 4.3 水文环境 盐度 2832;水温 528。 1 DB37/T 7
4、05 2007 4.4 生物环境 小型低值鱼、虾类等饵料生物资源丰富。 4.5 水质环境 符合 GB 11607-1989 的要求。 5 供苗单位条件 5.1 具有充足的育苗水体。 5.2 持有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苗种生产许可证。 5.3 交通、通讯便利。 5.4 苗种培育场距放流海域近。 6 苗种培育 6.1 亲鱼要求 6.1.1 来源 4 月下旬在我省沿海用定置网捕获的怀仔亲鱼或是黑鲪原种场人工培育的怀仔亲鱼。 6.1.2 条件 亲鱼外表特征符合鱼类分类学的表述,体型完整,色泽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型。 6.1.3 规格 亲鱼体重为:1kg3kg;年龄为:3 龄5 龄。 6.2
5、 苗种培育 6.2.1 水质 应符合 NY 5052 的规定。 6.2.2 水温 水温 1116。 6.2.3 盐度 盐度 3033。 6.2.4 光照 光照 200lx1000lx,光线均匀、柔和,避免直射光。 6.2.5 育苗室 育苗室内应配有遮光幕,使室内光线可调,保温性能好。 6.2.6 育苗池 池面积 10m 2 40m 2 ,水深 1.4m1.6m,有独立进、排水口。 6.2.7 培育密度 初产出的仔鱼溢流入 0.5m 3 的聚酯水槽收集。初孵仔鱼布池密度 3000 尾/m 3 7000 尾/m 3 ,前 4 天静 水培育,第五天开始换水培育,第 21 天开始流水培育。 6.2.8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705-2007 黑鲪放流增殖技术规范 705 2007 黑鲪放流 增殖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