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天津市河北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天津市河北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天津市河北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天津市河北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各项应用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石墨做电极 B用金属钨做灯丝 C用一氧化碳作燃料 D用沙土或水灭火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用石墨做电极,利用的是其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B、用金属钨做灯丝,利用的是钨的熔点高,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C、用一氧化碳作燃料,利用的是一氧化碳的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这个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化学性质; D、用沙土
2、或水灭火,是利用其能阻隔氧气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故选 C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CaCO3 CaO+CO2,将 100 g含CaCO3质量分数为 80 %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发生反应,也不含钙元素),高温煅烧一段时间 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1%,则生成的 CaO 的质量约为 A 28.0 g B 44.8 g C 56.0 g D 78.0 g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质
3、量守恒定律可知,钙元素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根据已知的条件可以求出反应前钙元素的质量,然后再根据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1%,求出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总质量,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求出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最后求出氧化钙的质量。 解:钙元素的质量 =100g80% 100%=32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钙元素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总质量 =32g41%7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100g-78g=22g 设生成的氧化钙的质量为 x CaCO3 CaO + CO2 56 44 x 22g 56: 44=x: 22g 解得,
4、x=28g。 故选 A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后物质质量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再根据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 下面是某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与安全知识 B环境保护与物质使用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 先做 “灯火试验 ”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 要验纯 使用燃煤炉子取暖 要注意室内通风 减少水污染 使用无磷洗衣粉 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使用乙醇汽油 减 少酸雨的发生 使用新型能源 C微观粒子与物质的构
5、成 D元素与物质的组成 金属铜 由铜原子构成 氧气 由氧分子构成 氯化钠 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组成水的元素 氢元素和氧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铝元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氮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 A、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贸然进入会发生危险,故要先做灯火实验;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使用燃煤炉子容易引起煤气中毒,所以要注意室内通风,故 A正确; B、含磷洗衣粉容易使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和赤潮现象,所以使用无磷洗衣粉能减少水污染;汽油燃烧能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而乙醇汽油减少了
6、汽油成分,减少了汽车尾气污染;酸雨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造成的,所以使用新能源能减少这些物质的排放,减少了酸雨的发生,故 B正 确; C、金属铜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 C正确;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不是铝元素,由于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故 D错误。故选 D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物质的元素组成,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点评:此类题难度一
7、般,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 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此题适合用排除法来解答,只要选项中有明显的错误说法,可排除该选项。 如右图所示,滴管中有液体甲,小试管中盛放着固体乙(足量),广口瓶中有少量饱和的澄清石灰水(试管底部浸没在澄清石灰水中)。当把甲溶液滴加到乙中后,过一会儿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了,同时 U形管中的 a液面降低, b液面升高了。根据以上现象请你分析,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一定分别是稀盐酸和碳酸钙固体 B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硝酸铵固体 C石灰水变浑浊有可能是发生了物理变化 D一定是 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
8、现象分析,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甲、乙两物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也可能是温度升高,导致溶解度变小,而有溶质析出; U 型管的变化,说明容器内温度升高或者是生成了气体。 A、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有很多,如碳酸钠和稀硫酸等,不一定是稀盐酸和碳酸钙固体,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解吸热,温度降低,则氢氧化钙溶解度升高,不会有溶质析出,也不会使容器内压强变大,错误; C、当因温度升高,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小,石灰水中析出溶质氢氧化钙时,溶液也会混浊,发生 的就是物理变化,正确; D、据上可知,生成沉淀的原因,也可能是有溶质析出导致的,错误。故选 C 考点:物质发
9、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点评:这是一道实验综合分析题,解题的关键是对产生现象原因的分析,即: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生成了沉淀,也可能是温度升高导致的溶质析出, U型管的变化,说明容器内温度升高或者是生成了气体。 往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A滤渣中一定有 Fe B滤渣中一定有 Ag C滤液中一定有 Fe(NO3)2 D滤液中一定有 Cu(NO3) 2 答案: BC 试题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铜银,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能与硝
10、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反应生成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故在硝酸银和硝酸铜同时存在时,铁首先与硝酸银反应,把硝酸银全部反应完,再与硝酸铜反应。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铁,故 A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和铜都在银的前面,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故滤渣中一定含有银,故 B正确; C、铁与硝酸铜和硝酸银反应都生成硝酸亚铁,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故 C正确; D、如果铁加入的适量,铁与硝酸铜恰好全部反应,则滤液中不含有硝酸铜,故 D错误。故选 B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是解题的关键,在金属活动
11、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 30g硝酸钾溶解到 70 g水中恰好饱和,则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0 g C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温度一定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答案: AD 试题分析:根据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有关知识分析。 A、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且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故当其它条件不变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正确; B、根据溶解度的四要素 “温度、 100g溶剂
12、,饱和状态,单位是克 ”分析,溶解度与温度有关,选项中没说明温度,且溶解度对应溶剂质量为 100g,错误; C、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不一定增大,如通过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溶剂都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D、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知,温度一定时,溶液析出晶体,即说明该种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则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正确。故选 AD 考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点评:了解气体、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熟练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
13、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由于他们的含碳量不同 B金属钠和镁的性质不同,是由于他们的原子结构不同 C CO和 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所含元素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给物质的组成、结构分析判断。 A、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由于生铁的含碳量比钢高,故生铁的硬度比钢大,正确;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于金属镁原子最外层有 2个电子,而钠原子最外层有 1个电子,因此,这两种金属的性质不同,正确; C、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
14、子构成的,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者分子不同,故这两种气体的性质不同,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 C元素组成的,但由于金刚石的碳原子呈正八面体结构排列,故金刚石硬度大;而石墨中的碳原子为平面层状结构,因而较软,错误。故选 D 考点:生铁和钢,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物质的多样性及其原因,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点评: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因此,理解和熟练掌握物质的结构和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 的氯化钠溶液,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观察操作图,分析每个操作的作用,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对操作进行排
15、序: 图 为把称量的氯化钠倒入烧杯; 图 为量取一定量的水并倒入烧杯中; 图 则是搅拌加速溶解; 图 为用药匙取出固体氯化钠准备进行称量; 图 为定量称取氯化钠固体。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故选 D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步骤 的探究 点评:熟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解题的关键,配制溶液时,一般要先称取固体药品倒入烧杯,然后再量取水倒入烧杯,最后进行搅拌溶解。 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砖的主要
16、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稳定,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而使燃烧熄灭。故选 B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理解和熟记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灭火的方法有: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 CO2中混有少量的 CO,除去 CO可将混合气体 A通过灼热的 CuO B在空气中点燃 C通过红热的木炭 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一氧
17、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A、由于杂质一氧化碳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并生成主要物质二氧化碳,故正确; B、一氧化碳虽然具有可燃性,但在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能够被点燃的,故错误; C、由于主要物质二氧化碳能与红热的木炭反应,生成杂质一氧化碳,故错误; D、石灰水能吸收主要物质二氧化碳,却不能吸收杂质一氧化碳,故错误。故选 A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点评:进行物质除杂时,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要求所选的除杂试剂只与杂 质反应,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且反应后不能生成新的杂质。 下列一些事故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厨房油锅
18、起火,立即盖上锅盖 B发现重大火情,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119” C图书馆的书籍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家用液化气起火,首先关闭阀门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安全常识进行分析判断。 A、厨房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能起到隔绝空气而灭火的作用,正确; B、发现重大火情,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119”,请消防警察来灭火,正确; C、图书馆的书籍着火,如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会使大量图书被残留液损坏,错误; D、家用液化气起火,首先要关闭阀门,防止发生爆炸,正确。故选 C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点评:关注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
19、的知识;要知道当意外发生时,合理的救护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盲目乱动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损失更大。 实验室制取 O2、 H2、 CO2都需要选用的仪器是 A酒精灯 B水槽 C集气瓶 D广口瓶 答案: C 试题分析: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取,需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如果是用固体或固体混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气体,那么就要选择 “固体加热型 ”的装置(所用仪器有试管、酒精灯和带导管的橡皮塞);如果是用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在常温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气体,那么就要选择 “固液常温型 ”的装置(所用仪器有试管或广口瓶和带导管的橡皮塞),由于实验室一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锌粒和稀
20、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都使用的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故不需要酒精灯;实验室一般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 取氧气,故不需要广口瓶。 常用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取,依据的是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等;如果气体是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并且不与水发生反应,那么该气体可选取 “排水法 ”来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可选取 “向下排空气法 ”来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可选取 “向上排空气法 ”来收集,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不需要水槽;由于不论哪
21、种方法都需要集气瓶来收集气体,故选 C。 考点:常用气 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点评:理解和熟记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及其依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不锈钢 B石灰石 C二氧化碳 D天然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不锈钢中含有铁和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B、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和杂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正确; D、天然气中含有甲烷和气体杂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 C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
22、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 B食盐水 C澄清石灰水 D碘酒 答案: A 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A、蒸馏水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不是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错误; B、食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 C、澄清石灰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 D、碘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故选 A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点评:解答本题就要充分理解溶液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品标志,在
23、装运酒精的包装箱上应贴的标志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酒精是具有可燃性的液体,属于易燃品,故应该贴的标志是易燃液体。 A、图为腐蚀品的标志,酒精没有腐蚀性,错误; B、图为易燃液体的标志,正确; C、图为自燃物品的标志,酒精不是自燃物品,错误; D、图为有毒品的标志,酒精没有毒性,错误。故选 B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 签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然后根据所贴标志的物品的性质、环境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填空题 右图是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 ( 2)从右图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_(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天津市 河北区 九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