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天津市武清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天津市武清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天津市武清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天津市武清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冬天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使人中毒,造成中毒的气体是 A N2 B CH4 C CO2 D CO 答案: D 试题分析:室内使用燃气取暖或者烧热水时容易因室内氧气不充足产生一氧化碳,吸入体内可以和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或者降低运输氧气的能力,从而造成中毒。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考察生活中常见现象里的化学知识,较简单,但是确实中考中的必考题,平时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选填合理选项的字母序号,答案:并非唯一 )。 A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检验气体产物,结束时先将导管从石
2、灰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B硫、红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先往瓶中装适量的水,后引燃可燃物 C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先向锥形瓶内添加石灰石,再向长颈漏斗内注入适量稀盐酸 D制取氧气时,先将导管伸入倒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口再加热盛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试管 答案: ABC 试题分析: A结束时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否则装置内气体冷却体积收缩,气压减小,水流倒进试管中可能会引发试管炸裂; B红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会产生灼热的固体物质,掉落至集气瓶底部可能会使集气瓶炸裂; C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总是先加固体药品再加入液体药品; D制取氧气时,应该在产生的气体均匀排出时再收集,原装置中原本含有空
3、气,须排尽才可以收集。 考点:实验室气体的制取 点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和装置比较有限,属于基础知识,但是在中考中却属于重点,每年必考,可以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出现。 将一定质量的 a、 b、 c、 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2.56 7.2 0.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和 b是反应物, d一定是催化剂。 B反应后 a物质的质量为 4.64g C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 a、 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若物质 a与物
4、质 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2: 1,则反应中 a与 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 1 答案: A、 B 试题分析: b反应后质量减小 3.2g-2.56g=0.64g, c反应后质量增大 7.2g-4.0g=3.2g, d反应后质量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增加和减少的质量相等,所以反应后 a的质量应减小 3.2g-0.64g=2.56g,所以待测处质量应为 6.4g-2.56g=3.84g,所以 a和 b是反应物, d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反应的方程式可以写为 a+b=c,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 a、 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项可通过化学方程式的
5、计算得来。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这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的题目,较难,得分率较低,要读懂表格,联系题干,写出各种量之间的关系,仔细分析才可以。 下列各物质燃烧,产物都是白色固体的是 A硫、木炭 B白磷、镁带 C煤、石油 D蜡烛、细铁丝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硫、木炭燃烧产物均为气体; B白磷燃烧产生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体,镁带燃烧产生白色的氧化镁固体; C 煤、石油燃烧均产生水和二氧化碳;D蜡烛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细铁丝燃烧产生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考点:常见物质燃烧产物 点评:其实考察的是常见的化学反应,属于必考题型,但是考察形式比较多样,选择题中出现近年也比较多见,注意
6、总结,记忆时注意细心。 下列灭火方法及其原理分析错误的是 火灾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油锅着火 迅速盖上锅盖 隔绝氧气 B 森林火灾 砍去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 移走可燃物 C 电源短路引起的火灾 用水浇灭 降温 D 实验室酒精灯中酒精洒出着火 用湿布盖灭 降温同时隔绝氧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凡是电源短路引起火灾或者电器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再进行其他操作,否则容易造成漏电,造成更大的伤害。 考点:灭火方法及其原理 点评:关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较为简单,属于常识类的题目,平时注意多多总结。 不能用降低温度方法使大量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是 A KNO3溶液 B NaCl溶
7、液 C Ca(OH)2溶液 D NH4Cl溶液 答案: B、 C 试题分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可以分为三类: 1. Ca(OH)2溶液,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 NaCl溶液,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3.前两者以外只要不特别说明,物质的溶解度都是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所以降低温度 NaCl溶液析出晶体太少,而 Ca(OH)2溶液由于溶解度增大不会有固体析出,这两者都不能通过用降低温度方法使大量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 考点: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关系 点评:溶解度随温 度变化关系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在选择题中出现,通常较难,常和图像结合,考察变化规律,注意仔细分析。 水是宝贵
8、的自然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使用下列物质,能达到净化水质目的的是 A活性炭 B高锰酸钾 C明矾 D澄清石灰水 答案: A、 C 试题分析:活性炭疏松多孔,可以吸附水中细小的杂质,明矾溶于水可以产生胶体,吸附悬浮于水中的不易沉降的杂质,使之聚集沉降,高锰酸钾、澄清石灰水会引入新杂质,通常不用来净水。 考点:水的净化 点评:关于净化水的考题近几年有越来越热的趋势,并不是每年都考,但 是相关知识点和常识却非常重要。 有 X、 Y、 Z三种金属,其中 Y能与稀硫酸反应,而 X、 Z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将 Z浸入 X的化合物的溶液中,在 Z的表面有 X析出。则 X、 Y、 Z的金属活动
9、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X、 Y、 Z B Y、 Z 、 X C Y、 X、 Z D Z、 X、 Y 答案: B 试题分析: Y能与稀硫酸反应,而 X、 Z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 Y活动性比氢强,而 X、 Z比氢弱,将 Z浸入 X的化合物的溶液中,在 Z的表面有 X析出,说明 Z 的活动性比 X 强,综上所述,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Y、 Z 、 X。 考点:金属活动性判别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较为简单,应注意细心审题,另外金属活动性顺序要熟记于心。 下列关于 Fe、 Fe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C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
10、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C Fe失去两个电子形成 Fe2+,所以核外电子数不相等,最外层电子数也不相等; B Fe、 Fe2+都是由铁元素组成,质子数相同; D 两者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化学性质也就不相等,因为原子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考点:原子结构 点评:原子结构类型的题目属于中考的必考点,可以直接考查基础知识,也可以联系结构图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较为灵活,注意细心审题。 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硬水、软水的区分方法是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泡沫的多少 B食品袋内充入氮气能延缓食品变质 C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但铝制品比铁具有更强的抗
11、腐蚀性能 D煤气泄露时向室内洒水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往硬水、软水中加肥皂水搅拌,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且有浮渣的是硬水; B 食品袋内充入氮气会防止细菌虫害 的滋生,同时隔绝了氧气也防止了食物因氧化而变质; C 铝制品比铁具有更强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表面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铝和空气中的水、氧气接触而变质; D 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所以不能洒水除去一氧化碳。 考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应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通电
12、发光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湿衣服晾干 D食盐水的蒸发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灯泡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由液态变为气态,仅运动方式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 食盐水的蒸发过程中水被蒸发成气态离开溶液,氯化钠析出称为晶体。 考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判断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13、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子无论以何种状态存在都是不断运动的,在固态和液态中是在小范围不断震动,变为气态则运动范围较大,可以扩散到周围空气中。 考点:分子运动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煮沸的方法把硬水变成软水 B观察蜡烛燃烧的火焰 C用观察的方法区分白酒和白醋 D收集一玻璃杯的呼出气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用煮沸的方法可以将硬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变为沉淀沉降下来;B 蜡烛焰心、内焰、外焰燃烧的程度是不同的,颜色也不相同,可以观察到; C 白酒主要是乙醇的水溶
14、液,白醋主要是醋酸的水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无法用观察的方法区分; D 对着集气瓶呼出气体,然后用玻璃板盖住瓶口即可。 考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 “2”的含义叙述 不正确 的是 A 2K 中的 “2”表示钾离子的个数是 2 B Cu2 中的 “2”表 示铜的化合价是 2价 C H2O 中的 “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数是 2 D 3CO2中的 “2”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是 2 答案: B 试题分析: Cu2 中的 “2”表示一个铜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
15、电荷, “铜的化合价是 2价 ”的表示方法是 。 考点:常见化学用语的含义 点评:常见化学用语的含义属于比较重要的考点,虽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考查形式,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注意审题。 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 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带正电荷 不显电性 不能再分 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 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原子核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显正电,原子核几乎占有了整个原子的质量,但是其体积和整个原子相比几乎可以忽略。 考点:原子结构 点评:原子结构属于中考中的热点题型,出现率较高,但是并不难,注意仔细
16、审题,另外元素周期表中前二十号元素排列要会背诵。 下列有关溶液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析出晶 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变成溶液,容易被人体吸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一定温度下溶液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在这个温度下已经饱和;B 溶液由于含有已经溶解的各种离子,分布较为广泛,接触面积较大,反应较快; C 没有交代温度,所以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 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变成溶液后,其中的粒子更加细小,更容易被消化系统吸收。 考点:关于溶液的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天津市 武清区 九年级 上学 期期 质量 调查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