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天津市武清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天津市武清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天津市武清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天津市武清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以下估测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 10m/s B一个红橙的直径约 8mm C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 50N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 50g 答案: D 试题分析: 1s最多走两步,一步不可能有 5m那么大, A错。 8mm连 1cm都不到,一个橙不可能不到 1cm。 50N 等于 5kg乘以 g,相当于一个中学生就 5公斤,不可能, C错。一个鸡蛋 50g符合估测值,答案: D 考点:国际单位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对生活常识的认识,然后结合正确的单位使用,难度不大,主要是弄清各单位的大小和使用范围。 很多动
2、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 .对此,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 B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虫子 C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 “吸盘 ”,从而利用大气压使其在天花板上也不会掉下来 D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主要原因是水面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 答案: BCD 试题分析: A骆驼脚很大,但是脚板不大,压强看得是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所以 A 错, B 嘴尖接触面积变小,增大压强,所以 B 对, C 吸盘每次与表面接触,可以抽空脚掌上吸盘内空气,造成压强差,所以能稳定在天花板。 D
3、深海鱼已经适应了深海的压强,被捕上岸后外部压强小于体内压强,涨死了。所以答案:是 BCD 考点:压强 点评:本题学生要熟悉压强的概念定义等,包括大气压,压强公式 p=F/S,还有液体压强和深度有关就容易解很多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B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当物体的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它一定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D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答案: ABD 试题分析:没受外力的物体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所以 ABD错,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收到外力,如果颠倒语序就不一定正确了。 考点:物体的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一
4、般,记得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是没受外力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或者静止的,掌握这两点就很容易解出此题 如图所示,是光滑碗的截面图,先将一光滑小球从碗边一侧静止释放则 A小球滑至碗底后静止不动 B小球有可能滑到另一侧边缘 C小球将从另一侧边缘滑出 D小球到达另一侧边缘时,瞬时速度为零 答案: BD 试题分析:因为碗是光滑的,所以没有摩擦力等阻力的影响,只考虑势能和动能的转换,在最高的,重力势能最大,速度为零,在最低点,重力势能最小,速度最大,期间没有能的损失,所以小球可以到达的高度不变。 考点:能的转换 点评:本题学生要注意,只要看到光滑就是不受阻力,没有能量损耗,所以只要考虑动能势能的转换就行
5、。 在水平面上一辆匀速行驶的洒水车正在洒水。下列对它的分析正确的是 A洒水车对路面的压强逐渐减小 B以洒水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 C洒水车的动能始终保持不变 D洒水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 答案: ABD 试题分析: A压强公式 p=F/S,不断洒水的过程中,重力变小,故压强变小, B以某物为参照物就当某物是静止的,洒水车在运动,那当洒水车是参照物的时候,静止的树木就是运动的, C 根据动能定理 E=1/2mv2 动能和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不变,但是质量变小了,故动能变小, D比热是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所以选择比热大的可以延长散热时间,节约能源
6、。故答案:是 ABD 考点:压强,运动,能,热 点评:本题涉及考点较多,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每一样东西都涉及很多知识点的,学生要掌握各知识点,才能有助于答案:正确率。 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漏进了一点空气,那么大气压的测量值将比实际值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托里拆利实验之所以汞柱不下降,是因为外部有大气压而内部没有,但漏进了一点空气后,内部有了大气压,所以汞柱会下降,大气压测量值会偏小。所以答案:是 B。 考点:托里拆利实验 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对一些重要的实验要记住他们的实 验过程和原理,便于在做题时能够比较快速的得出答案:。 冬天,室内取暖的暖
7、气,很多都采用让流动的热水慢慢地流过散热器,其原因是 A水比较便宜 B水的密度小 C水的比热大 D水的沸点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比热是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所以选择比热大的可以延长散热时间,节约能源。故答案:是 C,并不是其他原因。 考点:比热 点评:本题一拿到手,学生可以用排除法,明显便宜和密度不关温度的事,沸点的话明显油的沸点会更高,所以答案:排除后就只剩下答案:了 初二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功率知识后,进行了 “比一比谁上楼功率大 ”的比赛其中某同学从一楼跑到三楼用了 10s,则他上楼过程中的功率大约是 A 3W B 30W C 300W D 3000 W
8、答案: C 试题分析:假设一个正常学生体重 50kg 相当于 500N,1 楼到 3 楼相当于两层楼,大概 6米,根据 W=FS=Gh。可知 W=3000,再根据 P=W/t,可知 P=300W左右。故答案:是 C 考点:功率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的灵活应用,刚一看条件不够,但其实是要我们估算,要代入一些日常生活大概值,根据功率公式和功的 定义式就能算出答案: “嫦娥一号 ”返回舱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时,需要打开降落伞减速,以便安全着陆,在返回舱减速下降的过程中 A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C动能减小,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D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9、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动能定理 可见,动能与速度相关,返回舱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动能变小,同时,高度下降,重力势能变小,势能变小,动能和势能都变小,故机械能变小。故答案:选 C. 考点:物体的能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同学容易被混淆,但只要谨记,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相关,而势能一般就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此题明显不关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只与高度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上浮过程中受到浮力作用,在下沉时不受浮力作用 B轮船无论是在海面上航行还是在码头处静止,都受到水的浮力 C热气球内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球升空时不受浮力作用 D潜水艇在 150m的深海中潜行时所受到浮力在不断变小 答案: B
10、 试题分析:物体不论在上升,下沉,静止,运动,只要他在气体中或者液体中就受浮力的作用,除非物体底面和地面紧密接触并形成真空就可能不受浮力。所以 AC 错, B对。 F 浮 可见浮力与液体密度和体积有关,和在海中的什么位置没有关系。所以 D错。 考点:浮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要知道悬浮,漂浮,上升,下沉时的受力情况,要知道浮力的大小和深度没关,压强才和深度有关。 在称量物体质量前 , 调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横梁平衡 , 正确的做法是 A移动放在标尺左端 “0”点上的游码 B在某个秤盘上放小砝码 C调整天平 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 D在天平座的某一端下面垫纸片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是关
11、于实验托盘天平的操作步骤,调节平衡的方法是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这一点是实验要求,谨记。游码和砝码只有在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时候用到。 考点:天平的使用 点评:本题没难度,学生要记住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步骤就行,记住使用前要调节平衡,而调节平衡只能用平衡螺母一种方法。 图甲所示的杠杆是平衡的。若如图乙所示,在支点两侧的物体下方分别加挂一个等重的物体,杠杆 A仍能平衡 B不能平衡, A端上升 C不能平衡, B端上升 D无 法判断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杠杆定理 F1L1=F2L2,甲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比是 1比 2.所以物体的重量应该是 2比 1,当加上一个等重物体在两侧物体下方时,重量比明显小于
12、2比 1,所以右侧会向下沉,即 A端会向上升。所以答案:是 B。 考点:杠杆 点评:本题有一点难度,学生根据杠杆定理灵活应用,杠杆定理一般都会涉及比例,所以遇到杠杆题目在没有头绪的时候最好都往比例方面想。 刘翔在上海田径 l10m栏比赛中,勇夺冠军在他比赛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起跑时,他用力蹬地,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他的跑鞋底有凹凸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他超过其他运动员时,相对于该运动员是运动的 D冲过终点后,他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有用力就一定有受力,所以 A正确,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加大
13、表面压力;改滑动为滚动;凹凸不平的花纹明显是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 B正确, C用了其他运动员做参照物,两者存在速度差,故他相对于其他运动员是运动的 C正确, D是由于惯性的作用,并没有惯性力这一说法,答案: D 考点:物体的运动 点评: 学生要掌握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参照物选取,惯性的定义,记住没有惯性力这一说法,要知道只要有用力施力就一定是有相互作用。 分别由不同物质 a、 b、 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a物质的密度最大 B c物质的密度最大 C b物质的密度是 2103kg/m3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 A 试题分析:密度公式 , m和
14、 v成正比,所以图中斜率大的密度大, a的斜率最大,所以 a物质的密度最大,所以答案:是 A, b的斜率计算得 1,所以 b的密度是 1103kg/m3 考点:密度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掌握密度公式,从密度公式中再联系数学知识可以用较快的速度得出答案:。 填空题 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 “呵气 ”,手也会感到暖和。前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答案:做功 热传递 试题分析:双手摩擦,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用嘴对着双手 “呵气 ”,嘴里呼出的气比手暖和,形成温度差,利用热传递。 考点:内能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知道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天津市 武清区 九年级 上学 期期 质量 调查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