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 50 cm B家用空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 5 A C两个鸡蛋重约 10 N D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 340 m/s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 200cm,故错误 B、正确,家用空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 5A C、错误,两个鸡蛋重约 1N D、错误,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 3108m/s 故选 B 考点:电流的大小;长度的估测;重力大小的估测;光的传播速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一些物理
2、量的数值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当观察身边的物理常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 三个实心球静止在某种液体的位置如图,球 1有一半体积浸在液面下,球 2和球 3的密度 23 =23,三球半径 r1r 2r3 = 321。球的体积公式为。则下列关于三球所受重力 G及浮力 F的关系正确的是 A F1F2F3 = 27162 B F1F2F3 = 582 C G1G2G3 = 27163 D G1G2G3 =583 答案: AC 试题分析:( 1)已知三个小球半径之比为 3: 2: 1,所以体积之比为 27: 8: 1;设丙球体积为 V 甲球受到的浮力为 ;乙球受到的浮力为 F 乙 =液
3、g8V;丙球受到的浮力为 F 丙 =液 gV所以甲乙丙三球所受浮力之比为 27: 16: 2。故 A正确, B错误; ( 2)乙球悬浮在液体中, ,甲球有一半体积在液面上,所以 ,即 ,又已知乙与丙的密度之比为 2: 3,所以甲乙丙三球密度比之为 1:2: 3; 已知金属球体积之比和密度之比, ; 所以三球重力之比为 27: 16: 3,故 C正确, D错误。 故选 AC。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重力的计算。 点评:物体悬浮和漂浮时,虽然浮力都等于重力,但悬浮时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漂浮时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注意题目所给条件的灵活运用。 如图所示,灯泡 L标有 “12 V 6 W”的
4、字样, R1是定值电阻, R2上标有 “24 1 A”,电源电压为 12 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灯泡 L的电阻不变) A灯泡 L的阻值为 24 B当灯泡 L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9 A C变阻器滑片在 b端时,同时闭合开关 S、 S1,则灯 泡 L正常发光 D当开关 S闭合、 S1断开时,灯泡 L消耗的最小功率是 1.5 W 答案: ACD 试题分析:( 1)灯泡的额定电流 , 电阻 ,故 A正确; ( 2)当开关 S闭合、 S1断开时: 若变阻器滑片在 b端,电路为灯泡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12V、灯泡正常发光,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即电流表的示数为
5、 0.5A,故 B不正确; ( 3)同时闭合开关 S、 S1,变阻器滑片在 b端时,灯泡与电阻 R1并联在电源的两端; 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所以此时灯泡正常发光,故 C正确; ( 4)滑片位于 a端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此时灯泡消耗的电功率最小, 电路中的电流 , 小灯泡消耗的最小功率 ,故 D正确。 故选 ACD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开关闭合、断开时和滑片位于不同位置时电路连接方式的辨别 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6、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A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 20cm处,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 0cm处,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 30cm处,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 30cm处,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 ABD 试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 u 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 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 f
7、u 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对应应用如幻灯机 当 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 u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物距等于 30cm,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15cm. A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 20cm处,物距 20cm, f u 2f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正确; B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 0cm处,物距 40cm, u 2f,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正确; C D、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 30cm处,物距 10cm, u f,成正立、放
8、大的虚像,所以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 C错误; D正确。 故选 ABD。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下列知识结构正确的是 A B C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D机械能的分类: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气态转变为固态为凝华,故 A错误; B、选项所描述的分子动理论的特征是正确的,故 B正确; C、因为压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只有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故 C错; D、机械能分为动能和势能,而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故 D正确 故选 BD 考点:物态变化;分子动理论;
9、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机械能 点评:本题考查对知识结构的总结梳理,通过本题的总结分析,了解进行系统归纳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在学习中要认真分析和比较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 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下列实验中也用到这放大思想的是 A将不同的电阻丝分别接到同一电路中,通过比较电流的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 B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显示音叉在振动 C让不同的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下落,通过落地的先后判断运动的快慢情况 D将小铁屑均匀洒在磁体周围,通过观察铁屑
10、的分布情况来认识磁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将不同的电阻丝分别接到同一电路中,通过比较电流的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采用的是 “控制变量法 ”,不符合题意; B、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通过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 叉在振动,把音叉的振动放大成乒乓球的在运动,采用的是 “转换法 ”,符合题意; C、让不同的纸锥从相同高度同时下落,通过落地的先后判断运动的快慢情况,采用的是 “控制变量法 ”,不符合题意; D、将小铁屑均匀洒在磁体周围,通过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来认识磁场的分布情况,虽然采用的也是 “转换法 ”,但没有把磁场的分布给进行试验现象的放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物理学方法 点评:本题
11、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转换法,培养学生用这种放大思想去解决有关微小变化的物理现象 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 是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由滑梯上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故 A错误; B、 C、搓手取暖,钻木取火,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故 B、 C错误; D、水蒸气顶开软木塞,是利用水蒸气的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符合题意,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能的转化;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内能的利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主要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的新理念 如图所示的作图中,错误的是答案:
12、B 试题分析: A、过支点 O作力 F作用线的垂线段,故 A正确 B、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得,螺线管的左端为 N极,右端为 S极,故 B错误 C、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过焦点的折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故 C正确; D、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两条光线,两条光线的反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 S即为 S点的像,故 D正确 故选 B 考点:力臂的画法;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点评:本题考查了通电螺线管的极性的判断、力臂的画法、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光的反射定律四个知识点,知识点较多,但考查的知识非常基础 图中的图象不正确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由第
13、一个图象可看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图象是晶体的凝固过程图象故 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 C 图表示角的大小不变,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D、该图表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图象故 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光的反射定律;匀速直线运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读解能力,以及凝固、光的反射和速度等物理量的特点 用力敲鼓会比轻轻敲鼓声音大,这二次 声音不同的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答案: C 试题分析:擂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即振幅越大,响度也
14、越大 故选 C 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点评:该题考查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考查的题目 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 光的反射 B路灯下人影相随 光的反射 C红外线夜视仪 光的反射 D水中的月亮 光的反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近视眼镜的镜片凹透镜,用来使光线延迟会聚,达到矫正近视眼的目的,是光的折射现象,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路灯下人影相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C、红外线夜视仪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特征及物体能发射红外线的特征,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我们看到水中的月亮是水面对光发生了反射,其
15、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光的直线传播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半导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B超导体是一种电阻很大的材料 C纳米技术是大尺度范围内的科学技术 D超导材料用于输送电力可以降低电能损耗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半导体是在特定外界条件改变时,其材料的导电性会发生明显变化,故 A说法错误; B超导体是在很低的温度下,导体的电阻变为零的现象,故 B错误; C纳米技术是加工精度到纳米级别的科学技术,故 C错误; D超导材料 由于没
16、有电阻,所以不会产生电热的损耗,用于输送电力可以降低电能损耗,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纳米技术及新材料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纳米技术及新材料的应用,体现了物理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特点,同时新材料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所以也是常考的内容之一,平时应多加了解。 图中的四幅实验装置图所反映的原理,对电动机的发明有直接影响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A、装置通电前,即电路中无电流时,小磁针指向南北方向不发生偏转,说明小磁针不受力;通电后,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说明小磁针受到力的作用,从而说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故 A错
17、B、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故 B错 C、该装置中没有电源,所以当转动线圈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故 C错; D、闭合开关前,导体中无电流通过,导体在磁场中静止不动;开关闭合后,当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在磁场中静止的导体运动起来,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 力的作用与电动机的制成原理相同故 B正确 故选 D 考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点评: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它在工作时要消耗电能,因此解题时观察图形中有无电源是此题的解题关键 如图,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分
18、析正确的是 A木块没有受到小车的摩擦力 B木块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当小车受到阻力突然停止运动时,如果木块与小车接触面光滑,木块将向右倾倒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由 于木块静止在小车上,不具备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所以它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 A符合题意 B、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影响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故 B不符合题意 C、一对平衡力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而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故 C不符合题意 D、小车突然停止运动,而木块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
19、的运动状态如果木块与小车接触面光滑,木块不会倾倒,由于木块具有惯性,会向前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惯性;平衡力的辨别;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点评:此类题考查二力平衡的条件、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等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实验题 叶子姐姐买了一瓶饮料,她想知道饮料的密度。但身边只有一根弹簧、一个重为 G0的小桶 、一把刻度尺、水。已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请你帮她测出这种饮料的密度。要求: 写出测量的步骤(以上配图说明,请将图画在方框内); 推导出测量饮料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答案:( 1)测量步骤: 将弹簧和刻度尺固定,记下弹簧末端位置;
20、将小桶挂在弹簧上,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伸长 l0,如案图 1; 桶中盛满水,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伸长 l1,如案图 2; 桶中盛满饮料,用尺测出弹簧的伸长 l2,如案图 3; ( 2) 试题分析: ( 2分) ( 1)测量步骤:( 2分) 将弹簧和刻度尺固定,记下弹簧末端位置; 将小桶挂在弹簧上,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伸长 l0,如案图 1; 桶中盛满水,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伸长 l1,如案图 2; 桶中盛满饮料,用尺测出弹簧的伸长 l2,如案图 3; ( 2)( 2分) 推导方法一: 推导方法二: 说明:有其他解法如正确,也给分。 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设计实验测饮料的密度,难度较大,
21、是一道难题;要根据实验密度、实验器材、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实验设计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平时应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长度的关系的电路如图所示,通过移动导线夹可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 (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实物图补充完整; ( 2)某次测量时 ,电压表的示数如图 15所示,则电压为 ; ( 3)请你设计实验步骤,以及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答案: ( 1) ( 2) 0.8V ( 3)实验步骤: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闭合开关; 将导线夹移到某一适当位置,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为某一适当值; 记录电流表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天津市 和平区 中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