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3468-2018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与验收指南.pdf
《DB37 T 3468-2018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与验收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3468-2018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与验收指南.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1 A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 准 DB 37/T 34682018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与验收指南 Guidelin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standardization experiment unit 2018-12-29发布 2019-01-29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468 2018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原则 .1 4.1 以人为本 .1 4.2 科学统筹 .1 4.3
2、 目标导向 .1 4.4 因地制宜 .2 5 建设程序及内容 .2 5.1 组织机构及职责 .2 5.2 标准体系建设 .3 5.3 标准体系实施 .3 5.4 其他要求 .4 6 试点效果 .4 6.1 标准相关方满意度测评 .4 6.2 经验推广 .4 6.3 综合效果 .4 7 验收评价 .5 7.1 评价方式 .5 7.2 评价程序 .5 7.3 评价方法及指标 .6 7.4 验收评价材料 .6 7.5 验收结果处置 .6 8 后续管理 .6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 .7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申请表 .12
3、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工作总结报告(提纲) .14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评价报告 .15 DB37/T 3468 2018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村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蓬莱马家沟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淄博市技术标准情报 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安洁、张杰、孟露露、吕楚岫、梁静、王爽、张军芬、王纯良、万恩
4、超、张惠 东。 DB37/T 3468 2018 1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与验收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程序及内容、试点效果、验收评价、后 续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省级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与验收工作, 其他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可参 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
5、通用符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 new-type urbanizati on standardization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而开展的包括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研究、标准制(修)订、标准宣贯实施、 标准化试点等一系列活动。 4 基本原则 4.1 以人为本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引导群众积极 参与,使全体居民共享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成果。 4.2 科学统筹 依据试点地区新型城镇化具体目标和经济水平,统筹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的各领域进行标准化建 设,开发与保护并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3 目
6、标导向 应以试点建设目标为导向,针对目标开展影响试点建设的相关要素分析,实现标准体系建设、标准 制(修)订、标准宣贯实施等一系列标准化活动。 DB37/T 3468 2018 2 4.4 因地制宜 综合考虑当地人文地理、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环境资源等因素,合理确定试点建设工作对象、目 标与内容等,体现地方特色。 5 建设程序及内容 5.1 组织机构及职责 5.1.1 建立协调机构 5.1.1.1 应根据确定的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对象的范围和特点,建立由管理部门、科研部门、标准化部 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等组成的、有权威性的协调机构。 5.1.1.2 协调机构负责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
7、的准备、规划、制定、实施、评价、总结改进等全部活 动的协调工作。 5.1.1.3 协调机构应根据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对象的特点和工作要求,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激励和 反馈等机制。 5.1.2 成立领导机构 5.1.2.1 应根据工作需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 5.1.2.2 领导机构应负责组织项目的整体运行和监管,包括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人员安排、 工作督导、实施保障提供以及效果评价等工作。 5.1.3 成立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5.1.3.1 领导机构应下设新型城镇化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5.1.3.2 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处理试点工作的日常事务,维护试点建设正常运行。 5.1.3.3 管
8、理办公室应按新型城镇化基础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资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农业 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基础通用等领域分别成立相应的标准化小组,实现精准细致的工作分配。 5.1.4 成立技术小组 5.1.4.1 应成立试点标准制定、标准宣贯等技术小组,负责总体计划的落实工作,包括标准化宣传和 培训、标准制(修)订、标准整体实施等工作。 5.1.4.2 技术小组工作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具备一定的与其工作相适应的标准化知识和意识、专 业技术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人员组成结构合理。 5.1.5 形成制度文件 应根据需要形成以下制度和文件: 组织机构相关文件,包括协调机构、领导机构、标准化管理办公室、技术小
9、组等成立文件,内 容宜包括成员名单、工作职责、组织机构图等; 试点建设的标准化方针和目标发布文件;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内容应包括目的意义;现状与工作基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试点内容 与进度安排;考核指标;组织管理、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参加单位说明;投资总预算、年度 预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 试点建设的标准化管理办法; DB37/T 3468 2018 3 试点沟通协调、监督检查与激励制度等; 试点建设政策制度、配套经费落实与资金管理办法等保障措施; 试点建设的其它必要制度和文件。 5.2 标准体系建设 5.2.1 资料收集及需求报告 5.2.1.1 应收集与试点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
10、及标准化法规、管理规定、城镇化规划等,并整 理汇总。 5.2.1.2 应深入调查研究,搜集与分析试点现有的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科研成果、规章制度等,并 整理汇总。 5.2.1.3 总结分析相关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和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内容,对影响试点内容的流程、 关键环节、影响要素等进行梳理分析,形成相应的标准化需求分析报告。 5.2.2 标准体系建立 5.2.2.1 构建涵盖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资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 化基础通用等领域,以人为核心,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结合的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 5.2.2.2 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文件应包含标准体系框架
11、图和标准明细表。 5.2.2.3 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具体的社会、经济、人文环境建立与本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标 准体系。 5.2.2.4 标准体系的编制应贯彻实施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将其纳入标准体系中。 5.2.3 标准制(修)订 5.2.3.1 应由技术小组在进行标准化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标准明细表中缺失标准的名单,确保标 准实施覆盖率,制定标准制(修)订计划,确定标准制(修)订顺序和工作进度。 5.2.3.2 标准的制(修)订应按照 GB/T 1.1 的规定执行。 5.3 标准体系实施 5.3.1 制定实施计划 应根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标准整体实施具体要求,科学
12、合理地明确实施进度,落实标准实施 所需的各项条件,实施计划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人员安排,包括实施人员和监督人员等; 实施过程管理控制,包括实施范围、实施进度、监督控制等; 实施措施保障,包括组织领导、管理制度、资金落实等。 5.3.2 标准宣贯 按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的标准宣贯计划,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相关标准化的宣传活动,做好标 准宣传记录,其组织开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印制标准宣传资料(如:明白纸、解读手册、图解等); 运用广播、报纸、电视、光盘、互联网等媒体; 标准化专题讲座、宣传画、专题报道等方式。 5.3.3 标准应用培训 DB37/T 3468 2018 4 5.
13、3.3.1 应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内容。 5.3.3.2 应配备充足的培训师资,师资人员结构应合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 5.3.3.3 培训材料应紧密围绕拟实施的标准,并及时发放至相关人员。 5.3.3.4 应做好培训记录,培训结束应及时进行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的考核与调查。 5.3.3.5 应用性标准的培训,应层层签订培训任务书,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具体到户,培训过程中, 把讲解、现场观摩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使受训人员能够应用标准进行操作。 5.3.4 标准实施过程控制 5.3.4.1 项目的实施主体与监督主体应相互分离。 5.3.4.2 实施主体应全面实施纳入标
14、准体系的标准,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做好标准实施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3.4.3 监督主体应做好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应督促实施主体及时整改,不断修订 完善标准体系。 5.4 其他要求 5.4.1 试点标识 试点应在交通便利、近邻公路的醒目位置设置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相关标志牌、标语或横幅,向 社会展示,营造标准化建设氛围。公共标识应符合GB/T 10001.1的相关要求。 5.4.2 工作总结 项目承担单位每年或每个实施阶段,应进行一次试点阶段性工作总结,包括项目进展、资金使用情 况、阶段目标实现情况等,并制定下一年度或阶段的工作计划,必要时于每年年底或阶段前上报标
15、准化 行政主管部门。 5.4.3 标准化管理服务信息平台 根据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试点应分阶段将试点建设材料上传至标准化管理服务信息平台。 6 试点效果 6.1 标准相关方满意度测评 针对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的开展和实施,对不同领域标准相关方,包括试点建设参与者、试点成 果使用者、试点效果监督评估者等,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采访、当面交流等方式,进行相应的满意度测 评,方便了解试点工作的效果以及进行必要的修正。 6.2 经验推广 围绕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的目标、重点领域和标准体系内容,总结分析试点工作的经验、成果和 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和机制。 6.3 综合效果 6.3.1 社会
16、效果 社会效果的总结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DB37/T 3468 2018 5 居民标准化意识、品牌意识; 标准化人才队伍培养; 文化活动和文化保护; 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的完善; 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就业机会等服务水平的提高; 管理制度的完善; 试点建设的社会声誉、社会影响等。 6.3.2 经济效果 经济效果的总结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对试点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或经济收入的推动作用,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幅;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 农业活动比重,试点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 标准化生产与服务覆盖率等。 6.3.3 生态效果 生态效果的总结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试
17、点城乡卫生的维护、生活生态环境的改善等; 试点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试点农业投入品、工业排放物等与试点建设之前的比较; 试点绿地覆盖率变化情况; 试点城乡污水排放与处理、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的对比和完善。 7 验收评价 7.1 评价方式 7.1.1 项目评价宜采取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7.1.2 试点工作期满后,应由试点领导机构组织各有关单位和人员按照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目 标考核评价表(见附录 A)进行项目内部评价,形成自查报告并附自查表。 7.1.3 自我评价合格后,应将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申请表(见附录 B)和工作总结报告(参 见附录 C)等材料提交至当地标
18、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报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外部评价。 7.1.4 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对报送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受理,并组织成立专家组按验收 程序进行外部评价;对不符合条件的,责成限期整改后方可实施验收。 7.1.5 专家组由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行业协会等单位人员和专家组成,专家应具有高级 专业技术职称或者与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相对应的职务,一般为 35 人。 7.2 评价程序 7.2.1 专家组对自评合格的试点单位按照书面自评材料逐条评估,并提出咨询提纲,报省级标准化行 政主管部门备案。 7.2.2 在书面审核的基础上,由专家组组织召开首次会议,试点单位进行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3468-2018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与验收指南 3468 2018 新型 城镇 标准化 试点 建设 验收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