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908-2016 平菇栽培技术规程.pdf
《DB36 T 908-2016 平菇栽培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 T 908-2016 平菇栽培技术规程.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 B39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 T 9082016 平菇栽培技术规程 Technological Procedures for Pleurotus Ostreatus Cultiva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6 - 03 - 31 发布 2016 - 07 - 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 T 9082016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栽培场所 环境要求 . . 1 5 栽培容器 . . 2 6 栽培设施 . . 2 7 栽培原料 . .
2、 2 8 季节性栽培 . . 3 9 制袋与灭菌 . . 3 10 接种 . . 3 11 发菌培养 . . 4 12 出菇管理 . . 4 13 病虫害防治 . . 5 14 采收与加工 . . 6 15 生产档案管理 . . 7 附录 A(规范 性附录) 原材料使用质量要求 . 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平菇使用药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及农药使用量 . 9 附录 C(规范 性附录) 平菇生产档案管理记录 .10 附录 D(规范 性附录) 平菇产品分级标准 . 12 DB36/ T 908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
3、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远县天华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赣州市创新生物科技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阮时珍、阮晓东、陈强、黄巧珍、阮周禧、黄巧平、刘正德、熊艳、黄本素、 黄爱华、黄本应、梅跃明、刘正良、叶世青、刘菁、赖伟红。 DB36/ T 9082016 1 平菇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菇术语和定义、栽培场所环境要求、栽培场所与布局、栽培设施、栽培原料、栽培 季节、制袋与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生产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自然条件下季节性栽培平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
4、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0463 玉米粉 NY/T 119 饲料用小麦麸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2015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5年第1号修订)
5、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58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农办质20154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 4 栽培场所环境要求 4.1 平菇栽培产地环境 应符合NY 5358的要求。远离有毒有害污染源(工矿企业三废、禽畜舍、垃圾场等),距医院、学 校等3000m以上。 4.2 栽培场所布局 DB36/ T 9082016 2 生产区应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分隔。平菇栽培场的区域划分以方便操作,生产区和原料 仓库、成品仓库、生活区应严格分开。生产区中拌料区、装料区
6、、灭菌区、冷却区、接种区应各自独立, 又相互衔接,其中灭菌区、冷却区、接种区应紧密相连。原料仓库应设在下风口。 5 栽培容器 5.1 高压栽培的塑料袋,菌袋规格为(18cm20cm) (33cm36cm) 0.005cm 聚丙烯塑料袋,塑料 袋要求厚薄均匀、抗涨强度大、底部密封性好,应符合 GB 9688 的要求。 5.2 常压栽培塑料袋,菌袋规格为(20cm22cm) (40cm45cm) (0.004cm0.005cm),应符合 GB 9687 的要求。 6 栽培设施 6.1 菇房要求 宜坐北朝南,每间菇房占地面积以100 m 2 200 m 2 。具有防雨、遮阳、挡风等基础设施,有覆盖物
7、 和隔热性能;便于清洗 ,消毒;地面平整,有利于栽培管理。 6.2 栽培菇房(棚 ) 季节栽培时应由采光和保温维护结构组成,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主要依靠获取和蓄积太阳 辐射能进行平菇栽培生产的单栋温室。宽度为 7m10m,脊高度为 2.5m2.8m,长度 20m30m。 6.3 塑料大棚 6.3.1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菇房(棚), 其骨架常用竹、 木、 钢材等材料建造而成, 棚高 2 .5m 3.0m,宽度 8m12m,长度 20m40m。 6.3.2 菇房(棚) 采用塑料膜覆盖一层,遮阳网型号 SH3105-75,三针遮光率达到 90%,遮阳网覆盖 1 层2 层,用的塑料膜、遮阳
8、网长度、宽度等规格应根据实际而定。 将塑料膜、遮阳网盖在拱圆形架 上, 然后把塑料膜边压在轨道槽内扣好。 6.4 喷灌设施 在畦床上方,每距离500 cm的大棚中央拉一根外径为20 mm的喷灌专用P E塑管,并在PE管上间距300 cm处安装上35cm长倒挂三件套微喷头,喷头的晒水直径为 6 cm,在每个P E塑管的前端接上独立开关, 用PVC供水管把P E管进行连接。然后用水泵带动形成整体的自动喷灌系统。 7 栽培原料 7.1 栽培原辅材料 应符合NY/T 5099和附录 A要求。 7.2 栽培配方 a) 棉籽壳 60%,玉米芯 30%,麦麸 7%,轻质碳酸钙 1%,石灰 2%,含水量 62
9、%63%,pH 8.09.0。 b) 棉籽壳 78%,稻草 15%,轻质碳酸钙 2%,草木灰 3%,石灰 2%,含水量 62%63%, pH 8.09.0。 DB36/ T 9082016 3 c) 玉米芯40,棉籽壳50%,玉米粉5%,轻质碳酸钙1%,草木灰2%,石灰2%,含水量62%63%,pH8.0 9.0。 d) 杂木屑 10%,棉籽壳 74%,麦麸 15%,轻质碳酸钙 1%, 含水量 62%63%,pH 8.09.0。 7.3 化学药剂 使用化学药剂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或参见附录 B。 8 季节性栽培 8.1 应根据不同温型的品种选择适宜栽培期。分为春、秋两季
10、, 春季制袋期为 2 月5 月,出菇期为 4 月7 月适宜栽培高温型品种;秋季制袋期为 8 月次年 2 月,出菇期为 10 月次年 5 月。 8.2 气温低不利于菌丝生长,可通过加温或适当增加菌袋摆放量等方式,使温度控制在 1825, 每天要适当通风 3 次5 次,每次通风 15min30min。 8.3 气温较高,发菌室内应适当采取降温措施,将温度控制在 2026,超过 28以上,白天不通 风或少通风,夜间通风 100 min150 min。 9 制袋与灭菌 9.1 制袋 按配方中原材料,玉米芯、棉籽壳、玉米芯等应提前1d3d 进行预湿后,加入1%2%石灰粉,配 制时先将各种原辅材料混合均匀
11、,含水量控制在63%65 %,pH 8.09.0。用装袋机装袋,将培养基质 填装到栽培容器中,压实、密实适中,菌袋紧松一致, 及时放入灶(锅)。 9.2 袋口(套环) 装完料袋后,袋口及时套上套环和无棉盖,或者用纱线扎紧袋口。 9.3 常压灭菌 将料袋放入常压灶灭菌,温度上升达到100后,保持10h12h,再焖7h9h后出灶。 9.4 高压灭菌 将料袋放入高压锅灭菌,压力表升至0.05Mpa,排尽冷汽, 再加热压力到1.5 Mpa时,将(温度升至 126)时,维持2h2.5h,再焖2h3h 后出锅。 9.5 冷却 将菌袋趁热移入到已消毒的大棚、接种室、无菌室冷却室,袋温应冷却至27以下。 10
12、 接种 10.1 菌种要求 菌种应符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要求。 10.2 接种方法 DB36/ T 9082016 4 将接种工具等放入接菌室(接种箱)进行消毒。按种前接种操作人员的手、栽培种瓶(袋)外壁用70% 酒精或40%来苏儿或新洁尔灭的溶液擦拭消毒, 接种工具用酒精擦拭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接种时用 接种工具去掉表面老化种块,用镊子或者经过消毒的手指,来将种块取出放入料袋的料面上,部分菌种 块掉入料袋中间洞穴内,迅速盖好无棉盖体。一瓶栽培种(750ml)可接30袋35袋菌袋。接种方法可 选如下一种: a) 接种箱采用气雾消毒剂消毒每立方米用量 5g6g,消毒时间 40 min50 mi
13、n 后接种。 b) 菇房(大棚)内开放式接种,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用量 10g12g,消毒时间为 6h8h 后方 可接种。 c) 无菌室可采用紫外线、臭氧机消毒 8h10h,关闭后方可接种。 11 发菌培养 11.1 培养室(菇房)在使用前打扫、清洗干净,干燥,应提前 4d5d,喷洒杀虫剂,关闭门窗,用气 雾消毒剂熏蒸消毒 8 h10 h ;环境要求干燥、防潮、避光、通风、保温。使用杀虫剂应符合 GB 4285 的要求。 11.2 菇房应提前 3d5d 用漂白粉溶液(漂白粉 100g 加水 12kg)清洗消毒;或用新洁尔灭溶液(新 洁尔灭 500g 加水 15 kg)清洗消毒。 11.3 接
14、种后 5d7d 内发菌室温度控制在 2426,以促进菌种萌发定植,7 d 后应调至 2225 ,每天要适当通风 1 次3 次,每次通风 30min40min。 11.4 接种后就地发菌培养,前 2 d4d 微量通风,温度低可加温。待发菌时间 7d10d 开始笫一次检 查杂菌,及时处理污染菌袋。 11.5 采用遮阳网遮光,前期使发菌室黑暗,后期稍有散射光线。适时进行通风换气,发菌室保持空气 新鲜。温度控制 2226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 70%以下。 11.6 接种后的菌袋就地或移入培养室,以墙式叠放,高度应根据菇房室温情况而定,气温高于 27 以上,不超过 6 袋8 袋,以防高温烧菌。 11.7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 908-2016 平菇栽培技术规程 908 2016 栽培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