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1050-2018 农垦绿色生态家园规划建设规范.pdf
《DB36 T 1050-2018 农垦绿色生态家园规划建设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 T 1050-2018 农垦绿色生态家园规划建设规范.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40.99 P 35 DB36 江西省 地方标准 DB 36/T 1050-2018 农垦绿色生态家园规划建设规范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s for green ecological home 2018 - 07 - 03发布 2019 - 01 - 04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T 1050-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1 5 目标体系 . 1 6 土地生态利用 . 2 7 公共服务设施 . 3 8 绿色市政设施 .
2、5 9 绿色交通 . 6 10 建筑控制 . 7 11 绿地系统与景观环境 . 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指标和名词解释 . 10 DB36/T 1050-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垦事业管理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垦建筑管理站、江西省建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 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曹平贵、 王晓明、 杨崇珍、 罗奇、 江九长、洪滔、徐协强、王大力、周健、周 向民、季强、孙澍、江峰、孙杰、吴招锋、华国辉、倪绍敏、卢俊、毛筱锐、温子涵。 DB36/T 1050-2018 1 农垦绿
3、色生态家园规划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垦场绿色生态家园的术语和定义、 总则、 目标体系、土地生态利用、公共服务设施、 绿色市政设施、绿色交通、建筑控制、绿地系统与景观环境等 内容 。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域范围内农垦场绿色生态家园的规划、建设、评估和管理;绿色生态家园的规 划可分为生态家园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50188 镇
4、规划标准 GB 5022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3.1 绿色生态家园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开发建设对环境的低影响,产业发展、降低 能耗、社会和谐、文化 传承、宜居宜业宜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区域。 4 总则 4.1 绿色生态家园的建设,应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塑造特色,统一规划、分期建设, 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的原则。 4.2 江西省农垦绿色生态家园的规划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江西省的其他相关法律 法规、规范和设计标准。 5 目标体系 农
5、垦绿色生态家园 目标体系 应符合表 1的规定 。 DB36/T 1050-2018 2 表 1 农垦绿色生态家园目标体系 目标类别 子目标名称 标准 土地生态利用 1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 120 /人 2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2 /人 公共服务设施 3 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 4 /人 绿色交通 4 绿色出行比例 60% 5 道路面积率 15% 6 场区道路网密度 6km/km 8km/km 7 绿道密度 1.5km/km 8 非机动车停车场比例 10 20% 绿色环境生态 9 地表水环境质量 达到环境功能区或环境规划要 求 10 空气环境质量 11 声环境质量 绿色市政设施 12 集中式饮用
6、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13 自来水普及率 100% 14 雨污分流覆盖率 60% 15 生活污 水处理率 60% 16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0% 17 卫生厕所普及率 80% 18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5% 19 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 80% 6 土地生态利用 6.1 划定开发边界 绿色生态家园应围绕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目标,应按照城 镇、农业、生态空间管控措施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进一步优化空 间格局和土地利用,建立统一的全场域国土空间布局体系。 6.2 节约集约用地 绿色生态家园的用地布局应按照节约土地,
7、集约发展的原 则,因地制宜,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充分利用现状建成条件,减少重复建设,节约场区资源,保护和提高土地的生态价值。 6.3 土地混合利用 在充分保障各类设施建设规模和使用功能的基础上,鼓励公共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工程设施 用地与其他各类用地的混合使用;鼓励项目环境影响小、具有产业升级能力的生产设施用地、仓储用地 与各类用地的混合使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常用土地用途混合使用指引 见表 2。 DB36/T 1050-2018 3 表 2 常用土地用途混合使用指引 用地性质 鼓励混合使用的用地性质 可混合使用的用地性质 大类 中类 R 居住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 - C5 R2
8、 二类居住用地 C5 C3 C 公共设施用地 C3 文体科技用地 C5 R2 C5 商业金融用地 C3 R2 M 生产设施用地 M1 一类工业用地 W1 - M2 二类工业用地 W1 - W 仓储用地 W1 普通仓储用地 M1 M2 6.4 控制开发强度 6.4.1 依据场区不同的空间区位及交通设施供应能力,鼓励采用分区引导方式控制场区的开发强度。 6.4.2 各类用地的容积率应设置容积率上下限值。 土地开发强度指引见表 3。 表 3 土地开发强度指引 用地性质 类型 容积率 建筑密度( %) 居住用地 1.0 1.6 45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2.0 40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行政办
9、公 2.0 30 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5 35 6.5 选址要求 6.5.1 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用地的选址宜优先选择已开发用地及废弃地,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 6.5.2 应避开地质灾害影响及生态敏感的地段,应避免重大基础设施的影响,应避开污染源。 7 公共服务设施 7.1 布局原则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应根据其规模、等级和相应的规范标准,采用分级配置,均衡布局的原则,并 结合现状及发展需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 7.2 布置要求 7.2.1 公共服务设施宜结合场区交 通方便、人口聚集处进行集中布置,形成公共活动中心,满足居民 使用和交往的需求;应保证公共服务性设施均衡合理布局,提升
10、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 7.2.2 绿色生态家园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不应低于 4 /人。 7.3 组织复合 DB36/T 1050-2018 4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在符合相关规范、满足功能和互不干扰的前提下,鼓励公共设施混合设置,在 打造公共中心的同时实现土地集约利用。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求 见表 4。 公共服务设施规模 要求见表 5。 表 4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求 设施种类 设施名称 场区 分场 4000 人 4000 8000 人 8000 人 200 人 200 600 人 600 人 医疗 卫生院(所) 养老院 教育 幼儿园 小学 初级中学 高级中学 商业 商业点 中小型超市 农贸市场
11、文化活动 综合文化站 游乐健身场 场史展馆 注: 为建议配置,为必须配置, 为不需配置 表 5 公共服务设施规模要求 设施种类 设施名称 场区 分场 医疗 卫生院(所) 每千服务人口宜设置 0.6 张 1.2 张床位。 独立占地的分场卫生室(所), 占地面积不低于 115 。 养老院 应满足老人的日常护理、照料、康复等。 教育 幼儿园 1) 幼儿园办学规模宜为 6 班 12班,不超过 18班; 2) 幼儿园应有独立占地的室外游戏场地,每班的游戏场 地面积不应小于 60。 小学 1) 学校办学规模宜为 6 班 36 班,不超过 48班; 2) 运动场应至少设 置一组 100m 直跑道; 3) 人
12、均校园用地总面积应不小于 20 /人。 1) 办学规模宜为 6 班 12 班; 2) 学校运动场应至少设置一组 60m 直跑道。 初级中学 1)学校办学规模宜为 12 班 30 班,不超过 48 班; 2)运动场应至少设置一组 100m 的直跑道; 3)人均校园用地总面积应不小于 25 /人。 高级中学 1) 学校办学规模宜为 24班 48班,班额不超过 50人。 普通高中应根据规划服务人口规模均衡布置; 2) 运动场宜设置 200m 400m 标准环形跑道(其中含不 小于 100m 的直跑道); 3) 人均校园用地总面积应不小于 25 /人 。 商业 农贸市场 应配置 1 处公共厕所、 1
13、处垃圾收集站(点),以及一定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地。 文化活动 综合文化站 包括:文化体育活动用房,书刊阅览用房,教育培训用房,网络信息服务用房,管理与辅助用房。 每个分场应配置一处,应包括科 技服务、图书阅览等功能。 DB36/T 1050-2018 5 表 5 公共服务设施规模要求 (续) 设施种类 设施名称 场区 分场 文化活动 游乐健身场 至少应设 2 个 3 个篮球场, 2个 3 个排球场(兼羽毛 球场), 150 200 体育器械场地。 每处居民体育健身设施应包括 1 个标准篮球场, 1 副标准篮球架 和 2 张室外乒乓球台。 场史展馆 有条件的进行建设 注: 公共服务设施应按
14、照人口规模选配,经济条件较好的农垦场,标准可适当提高。 8 绿色市政设施 8.1 地表径流控制 绿色生态家园建设宜对地表径流进行控制,通过采用雨水花园、绿化面积、下凹式绿地,铺设透水 地砖,增设调蓄池等措施降低地表径流系数峰值,减少雨洪灾害的发生。 8.2 河渠改造 绿色生态家园的河渠进行改造时,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宜采用自然生态驳岸的方式;有条件的农 垦场宜打造亲水滨河景观,满足居民的亲水需求。 8.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绿色生态家园的应按照 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分级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绿色生态家园的集中式饮用水
15、水源地水 质达标率达到 10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100%。 8.4 雨水收集 8.4.1 绿色生态家园可通过屋顶及地面进行雨水收集,做到节能减排、减少雨水的排放量,使干旱或 紧急情况(如火灾)时有水可取,并减少水处理的成本。 8.4.2 绿色生态家园鼓励农垦场的建筑、小区、街道建设雨水收集储存系统。 8.5 雨污分流 绿色生态家园应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方式,场区的雨污分流覆盖率达到 60%。 8.6 污水处理 8.6.1 绿 色生态家园应高标准建设污水排放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城郊型农垦场可依托城镇污水 处理系统进行集中处理。 8.6.2 绿色生态家园的工业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 GB
16、8978的要求后排放,生活污水宜采用生物处理 工艺集中处理,达到 GB 8978的要求后排放。绿色生态家园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60%。 8.7 生活垃圾处理 8.7.1 绿色生态家园应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生活垃圾按“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 圾”两类进行分类收集。 8.7.2 绿色生态家园应合理配置生活垃圾收集点、建筑垃圾堆放点、垃圾箱、垃圾清运工具等。 DB36/T 1050-2018 6 8.7.3 绿色生态家园生活垃圾宜结合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进行无害化处理。绿色生态家园垃圾无 害化处理率不应低于 80%。 8.8 环卫设施 绿色生态家园应因地制宜地确定环卫设施规划建
17、设标准, 配置要求 见表 6。 表 6 环卫设施配置 环卫设施名称 配置要求 公厕 建筑面积每处不宜低于 30 ,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500m,服务人口宜按每 600 人设置 1 座,采用水冲式公厕,宜与公共活动中心、市场设施或公交站配套设置。 垃圾箱 每 100m 150m 设置一个。 垃圾收集点 服务半径不大于 70m。 8.9 清洁能源 8.9.1 绿色生态家园推行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 化和原料化利用,严控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 8.9.2 绿色生态家园应结合地区特点,充分合理利用电能、太阳能、风能、沼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不低于 70%。 8.10 智慧家园
18、绿色生态家园鼓励以网络信息为基础,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宽带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对家园 内的公共服务及市政配套设施、交通流量等进行信息采集、动态监管和辅助决策。 9 绿色交通 9.1 绿色交通规划 绿色交通规划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为方向,提倡无污染能源的交通工具,制定绿色交通出 行宣传方案,鼓励和引导居民选择“步行 +公交”、“自行车 +公交”的 绿色出行方式。 9.2 绿色出行 绿色交通的实施应充分结合自然条件与场区现状,重点放在恢复或改善农垦道路的交通功能,实现 绿色出行方式。绿色出行比例应达到 60%,其中公共交通出行(常规公交、城乡公交)比例达到 20%,慢 行交通出行(自行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 1050-2018 农垦绿色生态家园规划建设规范 1050 2018 农垦 绿色生态 家园 规划 建设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