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2004年公卫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真题(第一单元)(暂缺答案)及答案解析.doc
《【医学类职业资格】2004年公卫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真题(第一单元)(暂缺答案)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职业资格】2004年公卫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真题(第一单元)(暂缺答案)及答案解析.doc(4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04 年公卫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真题(第一单元)(暂缺答案)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12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00,分数:100.00)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分数:1.00)A.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B.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季节分布C.季节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D.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E.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地区分布2.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的临床试验和现场试验的主要区别是 (分数:1.00)A.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是以个体为单位,现场试验的研究对象是以群体为单位B.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现场试验的研究对象是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为
2、研究对象C.临床试验因医德问题可不设对照组,实验研究一定要设对照组D.临床试验一定要在住院病人中进行,现场试验研究一定在现场的疑似病人中进行E.临床试验不可能进行双盲法试验,而现场试验可进行双盲法试验3.不属于信息偏倚的是 (分数:1.00)A.诊断怀疑偏倚B.暴露怀疑偏倚C.测量偏倚D.无应答偏倚E.报告偏倚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是 (分数:1.00)A.Na内流B.K内流C.Ca2内流D.Cl内流E.K外流5.心指数等于 (分数:1.00)A.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C.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D.心输出量体表面积E.心率每搏心输出量体表面积6.治疗脑水肿的首
3、选药是 (分数:1.00)A.甘露醇B.螺内酯C.呋塞米D.氯噻嗪E.氢氯噻嗪7.关于胃肠内在神经丛的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包括粘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B.含大量神经纤维,但神经元不多C.递质仅是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素D.仅有运动功能,而无感觉功能E.不受外来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8.最常见的蛋白质化学修饰是 (分数:1.00)A.脂酰化和去脂酰化B.乙酰化和去乙酰化C.甲基化和去甲基化D.腺苷化和去腺苷化E.磷酸化和去磷酸化9.病因判定标准中应该放弃的是 (分数:1.00)A.关联的时间顺序B.关联的强度C.关联的特异性D.关联的合理性E.关联的可重复性10.ACEI 的作用机制
4、不包括 (分数:1.00)A.减少血液缓激肽水平B.减少血液血管紧张素水平C.减少血液儿茶酚胺水平D.减少血液加压素水平E.增加细胞内 cAMP 水平11.关于胃排空的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食物入胃后 30 分钟开始B.大块食物排空快于小颗粒C.糖类最快,蛋白质最慢D.高渗溶液快于等渗液E.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 46 小时12.反映筛检试验阴性者患某病可能的比例所用的指标是 (分数:1.00)A.阴性预测值B.阳性预测值C.误诊率D.漏诊率E.特异度13.评价筛检收益的主要指标是 (分数:1.00)A.灵敏度B.特异度C.正确指数D.预测值E.阳性预测值14.一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
5、为 (分数:1.00)A.药物的半衰期不是恒定值B.为一种少数药物的消除方式C.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随时间递减D.为一种恒速消除动力学E.其消除速度与初始血药浓度高低有关15.关于酶的正确叙述是 (分数:1.00)A.不能在胞外发挥作用B.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核酸C.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D.能大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E.与底物结合都具有绝对特异性16.主要用于表面麻醉的药物是 (分数:1.00)A.丁卡因B.普鲁卡因C.苯妥英钠D.利多卡因E.奎尼丁17.关于原核 RNA 聚合酶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原核 RNA 聚合酶有 3 种B.由 4 个亚基组成的复合物C.全酶中包括一个笠蜃
6、 D.全酶中包括两个庖蜃 E.全酶中包括一个嵋蜃 18.相对危险度是 (分数:1.00)A.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B.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C.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比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差E.以上都不是19.下列措施中,属于针对非传染病的第一级预防措施的是 (分数:1.00)A.定期体检B.对症治疗C.康复治疗D.社区疾病普查E.健康教育20.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突然停药所产生的反跳现象是由于病人 (分数:1.00)A.对糖皮质激素产生耐药性B.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了依赖或病情未能完全控制C.
7、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D.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E.ACTH 分泌减少21.下列为含有 B 族维生素的辅酶,例外的是 (分数:1.00)A.磷酸吡多醛B.辅酶 AC.细胞色素 bD.四氢叶酸E.硫胺素焦磷酸22.为了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情况,开展普查工作最适合于 (分数:1.00)A.患病率高的疾病B.患病率低的疾病C.不易发现的隐性疾病D.病死率较高的疾病E.检查方法操作技术复杂的病种23.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 (分数:1.00)A.在患病人群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B.在患病人群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未患病人群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C.在未患病人群中选择有某种暴露
8、因素的为一组,在患病人群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D.在未患病人群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两组E.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24.病例对照研究之所以需要对照是因为 (分数:1.00)A.某些研究因素在两组可比B.可追踪观察以确定是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C.可增加样本量,以达到统计学要求D.可以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某因素暴露率的差别,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研究E.以对照组的暴露作为人群暴露的估计25.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相比,其优点是 (分数:1.00)A.更容易避免系统误差B.更容易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先后顺序C.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D.更容易验证病因假设E.容易得到发病率指标26.在普种麻疹疫苗前我国儿童
9、麻疹发病每隔一定年限发生一次较明显上升,这种现象是 (分数:1.00)A.大流行B.爆发C.长期变异D.周期性E.季节性升高27.对脑血管具有较强扩张作用的钙拮抗药是 (分数:1.00)A.维拉帕米B.硝苯地平C.尼莫地平D.地尔硫卓E.加洛帕米28.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特征是 (分数:1.00)A.群体特征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对比的特征D.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特征E.社会医学和预防为主的特征29.对儿童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实验研究,为评价其流行病学预防效果,应选用的指标是 (分数:1.00)A.发病率B.死亡率C.效果指数D.病死率E.感染率30.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 (分数:
10、1.00)A.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B.通过丘脑特异投射而发挥作用的系统C.单突触接替的系统D.阻止巴比妥类药物发挥作用的系统E.与感觉无关的中枢神经系统31.糖尿出现时的血糖浓度至少应高于 (分数:1.00)A.83.33mmol/L(1500mg/dl)B.66.67mmol/L(1200mg/dl)C.27.78mmol/L(500mg/dl)D.11.11mmol/L(200mg/dl)E.8.89mmol/L(160mg/dl)32.Dane 颗粒是 (分数:1.00)A.甲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丙型肝炎病毒D.丁型肝炎病毒E.戊型肝炎病毒33.消毒并不是为了 (分数:1
11、.00)A.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外环境中B.切断传播途径C.阻断传染病播散D.杀灭所有微生物E.控制医院感染34.流行病学中的偏倚是指 (分数:1.00)A.随机误差B.抽样误差C.系统误差D.信息误差E.分类误差35.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的主要激素是 (分数:1.00)A.糖皮质激素B.肾上腺素C.雌激素D.甲状腺激素E.甲状旁腺激素36.利尿药初期的降压机制为 (分数:1.00)A.降低血管壁细胞内 Ca2的含量B.降低血管壁细胞内 Na的含量C.降低血管壁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D.排 Na利尿、降低细胞外液和血容量E.诱导动脉壁产生扩张血管物质37.不属于我国计划免疫范畴的传染病是 (分数:1.
12、00)A.乙肝B.风疹C.麻疹D.脊髓灰质炎E.结核病38.夫妻不和的男外科大夫事故发生率较高,如果用病例对照研究来验证此假设,合适的对照为 (分数:1.00)A.未出事故的男外科大夫B.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C.夫妻和睦的男外科大夫D.夫妻和睦的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E.未出事故的外科大夫之妻39.评价怀孕早期病毒感染与儿童出生缺陷之间的关系,最适用的研究方法是 (分数:1.00)A.临床试验B.历史性队列研究C.前瞻性队列研究D.病例对照研究E.横断面研究40.不属子硝酸甘油作用机制的是 (分数:1.00)A.降低室壁肌张力B.降低心肌氧耗量C.扩张心外膜血管D.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E.降低交感神经
13、活性41.不属子苯二氮卓类药物作用特点的是 (分数:1.00)A.具有抗焦虑作用B.具有外周性肌松作用C.具有镇静作用D.具有催眠作用E.用于癫痫持续状态42.病例对照研究中关于选择病例的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应符合公认、统一、明确的诊断标准B.为保证病例诊断一致,应从同一医院选择全部对象C.最好是现患病例D.应尽量选择具有某种可疑危险因素的病例E.最好选择较典型的重病例43.DNA 变性时其结构变化表现为 (分数:1.00)A.磷酸二酯键断裂B.N-C 糖苷键断裂C.戊糖内 C-C 键断裂D.碱基内 C-C 键断裂E.对应碱基间氢键断裂44.HIV 与感染细胞膜上 CD4
14、 分子结合的病毒刺突是 (分数:1.00)A.gp120B.gp41C.P24D.P17E.gp16045.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分数:1.00)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C.肺的弹性回缩D.呼吸肌的舒缩运动E.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46.属于第二级预防措施的是 (分数:1.00)A.接种疫苗B.健康促进C.遗传咨询D.早期诊断E.病后恢复47.目前在全世界已消灭的传染病是 (分数:1.00)A.麻疹B.鼠疫C.霍乱D.天花E.血吸虫48.去甲肾上腺素激活 受体后引起舒张效应的部位是 D (分数:1.00)A.冠状血管B.皮肤粘膜血管C.脑血管D.小肠平滑肌E.竖毛肌49.流
15、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相同点是 (分数:1.00)A.均是分析性研究B.均是前瞻性研究C.均是回顾性研究D.均是实验性研究E.均是描述性研究50.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描述是 (分数:1.00)A.灭菌效果最可靠B.适用于对耐高温和耐湿物品的灭菌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D.通常灭菌压力为 2.05kg/cm2E.通常灭菌温度为 121.351.形成 Na、K在细胞内外不均衡分布的原因是 (分数:1.00)A.安静时 K比 Na更易透过细胞膜B.兴奋时 Na比 K更易透过细胞膜C.K的不断外流和 Na的不断内流D.膜上载体和通道蛋白的共同作用E.膜上 Na-K依赖式
16、ATP 酶的活动52.关于我国预防控制策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策略是指导全局的总体方针B.疾病预防要贯彻现代医学模式为指导的策略C.要从医学预防走向社会预防D.为人民健康服务E.以治疗为主53.下列哪项不是前瞻性研究的特点 (分数:1.00)A.可直接计算发病率B.多数情况下要计算人年发病(死亡)率C.多用于罕见疾病D.每次调查能同时研究几种疾病E.因素可分为几个等级,便于分析剂量反应关系54.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病原体是 (分数:1.00)A.流感病毒B.衣原体C.冠状病毒D.禽流感病毒E.嗜肺军团菌55.兴奋在心脏内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分数:1.00)
17、A.心室B.房室束C.心房D.房室交界E.浦肯野纤维网56.当低温、缺氧或代谢障碍等因素影响 Na-K泵活动时,可使细胞的 (分数:1.00)A.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B.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C.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D.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E.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幅度均不变57.进行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 (分数:1.00)A.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B.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C.3-磷酸甘油醛1,3-磷酸甘油酸D.琥珀酰 CoA琥珀酸E.丙酮酸乙酰 CoA58.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包括 (分数:1.00)A.病毒性肝炎、痢疾B.艾滋病、狂
18、犬病C.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D.鼠疫、天花E.天花、霍乱59.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分数:1.00)A.肽聚糖B.蛋白质C.脂蛋白D.核酸E.脂多糖60.一昼夜人体血液中生长素水平最高是在 (分数:1.00)A.觉醒时B.困倦时C.饥饿时D.寒冷时E.熟睡时61.临床试验的效果评价指标不包括 (分数:1.00)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好转率62.能增强抗凝血酶抗凝作用的物质是 (分数:1.00)A.肝素B.蛋白质 CC.凝血酶调制素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E.2-巨球蛋白63.卡介苗(BCG)适宜的接种对象主要是 (分数:1.00)A.结核性脑膜炎患者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
19、C.严重的结核病患者D.新生儿以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E.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64.一种新的简便快速、费用低的早期直肠癌的筛检方法,为了再评价该方法的效果,对 100 名非直肠癌病人用该方法进行再测试。结果有 5 名筛检试验阳性。提示该方法的 (分数:1.00)A.灵敏度为 95%B.特异度为 95%C.假阴性率为 5%D.真阳性率为 5%E.阳性预测值为 5%65.WHO 规定的国际监测的传染病为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回归热、流行性斑疹伤寒,我国根据情况又增加了 (分数:1.00)A.登革热B.乙型肝炎C.结核病D.HIVE.SARS66.核酸中含量相对恒定的元素是 (分数:1.00)A.
20、氧B.氮C.氢D.碳E.磷67.放线菌素抗肿瘤作用机制是 (分数:1.00)A.引起 DNA 链间交联,妨碍双链拆开B.插入 DNA 双链,破坏模板作用C.抑制细胞 DNA 聚合酶活性D.抑制细胞 RNA 聚合酶活性E.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68.下列有关氧化磷酸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1.00)A.物质在氧化时伴有 ADP 磷酸化生成 ATPB.氧化磷酸化过程存在于线粒体内C.氧化与磷酸化过程有三个偶联部位D.氧化磷酸化过程涉及两种呼吸链E.经两种呼吸链均产生 3 分子 ATP69.关于某病病死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前者用于医院人群,后者用于社区人群B.某病的病死
21、率和死亡率都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C.某病死亡率和病死率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D.某病死亡率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而病死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E.两者计算的分子分母都不同70.关于疾病年龄分布分析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横断面分析不能反映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B.出生队列是对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群在同时期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进行分析C.致病因子在不同时期强度不同时,出生队列分析能反映疾病与年龄的关系D.出生队列研究实质是多组队列研究的综合应用E.对突发的新急性传染病也应该用出生队列研究,反映病原因素与年龄的关系71. 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是其抑制了细菌的 (分数:1.00)A
22、.DNA 螺旋酶B.细胞壁合成C.二氢叶酸合成酶D.核酸合成E.蛋白质合成72.关于酶竞争性抑制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1.00)A.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B.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底物结合部位C.增加底物浓度也不能达到最大反应速度D.当抑制剂存在时 Km 值变大E.抑制剂与酶非共价结合73.卡介苗属于 (分数:1.00)A.灭活疫苗B.减毒活疫苗C.类毒素D.免疫血清E.免疫球蛋白74.流行病学的病因是指 (分数:1.00)A.存在时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B.对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疾病发生机制中的生物因素D.使得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E.引起疾病发生的诸多因素75.脂肪酸合成过程中,脂酰基的
23、载体是 (分数:1.00)A.CoAB.肉碱C.ACPD.丙二酰 CoAE.草酰乙酸76.爆发调查中常用的测量指标是 (分数:1.00)A.发病率B.患病率C.病死率D.死亡率E.罹患率77.存在于核酸分子中的碱基有 (分数:1.00)A.2 种B.3 种C.4 种D.5 种E.6 种78.乳酸循环所需的 NADH 主要来自 (分数:1.00)A.三羧酸循环过程中产生的 NADHB.脂酸 -氧化过程中产生的 NADHC.糖酵解过程中 3-磷酸甘油醛脱氢产生的 NADHD.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 NADPH 经转氢生成的 NADHE.谷氨酸脱氢产生的 NADH79.评价预防接种群体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职业资格 2004 年公卫 医师 执业 资格考试 第一 单元 暂缺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