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455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455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455及答案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西医综合-45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能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的是(分数:2.00)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D.肾小囊内静水压降低2.下述关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的描述,恰当的是(分数:2.00)A.当出球小动脉舒张时升高B.当入球小动脉收缩时升高C.比出球小动脉血压低D.比体内其他毛细血管血压高3.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 A.浓缩或稀释尿液 B.重吸收 Na+和分泌 H+ C.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 D.释放肾素(分数:2.00)A.B.C.D.4.给家兔静脉注射
2、25%葡萄糖 10ml 后尿量增加,其原因是(分数:2.00)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肾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D.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5.正常时,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分数:2.00)A.不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B.不随重吸收物质的不同而异C.随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而增加D.随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而减少6.根据球-管平衡现象,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约为肾小球滤过率的(分数:2.00)A.1/2B.2/3C.4/5D.3/47.肾小球滤过分数是指(分数:2.00)A.肾小球滤过率和体表面积的比值B.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C.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比值D.肾血浆流量和体表面积的比值8.
3、与肾小球滤过无关的因素是(分数:2.00)A.血浆晶体渗透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C.滤过膜的面积D.肾血流量9.肾小管超滤液中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的部位是(分数:2.00)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C.远端小管D.髓袢升支10.肾血流量的绝大部分供应(分数:2.00)A.肾被膜B.肾皮质层C.肾内髓部D.肾外髓部11.对于近端小管重吸收的叙述,恰当的是 A.Na+为主动或被动重吸收 B.Cl-为主动重吸收 C.HCO3-为主动重吸收 D.K+为被动重吸收(分数:2.00)A.B.C.D.12.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特点是(分数:2.00)A.小管液与上皮细胞内液保持等渗B.各种物质重吸收的量少C.受神经和
4、体液因素调节D.小管上皮腔面膜两侧电位差大13.肾小管超滤液中氨基酸全部被重吸收的部位是(分数:2.00)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C.远端小管D.髓袢升支14.下述哪种物质的肾清除率能准确代表肾小球滤过率(分数:2.00)A.菊粉B.酚红C.对氨基马尿酸D.葡萄糖15.肾球旁细胞的功能是(分数:2.00)A.释放肾素B.感受小管液 NaCl 浓度的变化C.释放血管紧张素原D.参与球-管平衡16.对于 HCO 3 - 在近端小管重吸收的描述,恰当的是 A.以 HCO3-的形式重吸收 B.重吸收率约为 67% C.与小管分泌 H+相偶联 D.滞后于 Cl-的重吸收(分数:2.00)A.B.C.D.
5、17.对于肾小管泌 H + 的描述,恰当的是 A.分泌 1H+必有 1Na+被重吸收 B.碳酸酐酶活性受抑时泌 H+增加 C.分泌 1H+必有 1K+被重吸收 D.肾小管泌 NH3有碍于泌 H+(分数:2.00)A.B.C.D.18.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肾小囊内压升高C.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D.醛固酮分泌增多19.近端小管对 Na + 的重吸收量经常是 Na + 滤过量的(分数:2.00)A.55%65%B.65%70%C.85%90%D.75%80%20.促使从小管液中重吸收的 Na + 和水进入血液的主要原因是 A.管周液 Na+
6、浓度高于管周毛细血管内 Na+浓度 B.管周毛细血管的静水压较低而胶体渗透压较高 C.管周毛细血管对钠和水的通透性较高 D.管周液晶体渗透压高于管周毛细血管内晶体渗透压(分数:2.00)A.B.C.D.21.下述哪种情况会使尿 Na + 排出增加(分数:2.00)A.渗透性利尿B.急性代谢性碱中毒C.小管液流速降低D.高醛固酮血症22.髓袢升支粗段对 NaCl 的继发性主动转运可造成(分数:2.00)A.内髓质间质渗透压梯度B.髓质渗透浓度由内向外逐渐升高C.外髓质间质渗透压梯度D.远端小管始段小管液高渗23.腰骶部脊髓受损时,排尿功能障碍表现为(分数:2.00)A.尿频B.尿失禁C.尿潴留D
7、.多尿24.皮质肾单位的结构特点之一是(分数:2.00)A.分布于内皮质层B.入球小动脉口径比出球小动脉粗C.含肾素颗粒较少D.髓袢很长25.建立肾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主要溶质是(分数:2.00)A.尿素和 NaClB.KCl 和尿素C.NaCl 和 KClD.尿素和葡萄糖26.肾维持机体水平衡的功能主要通过对哪一过程的调节而实现(分数:2.00)A.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量B.肾小球的滤过量C.髓袢降支对水的重吸收量D.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27.正常成人每天须排出 900mmol/L 溶质。如果某人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尿液最大渗透浓度为300mmoL/L,那么,他每天至少需饮多少水才能
8、防止体液的渗透浓度升高(假定不显汗丧失水为 1.5L/d)(分数:2.00)A.3.0L/dB.1.5L/dC.4.5L/dD.6.0L/d28.主要调节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水重吸收的内源性物质是(分数:2.00)A.肾上腺素B.醛固酮C.抗利尿激素D.血管紧张素29.关于水分容易通透而对钠不容易通透的肾小管是(分数:2.00)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细段C.髓袢升支粗段D.髓袢升支细段30.下述哪项能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分数:2.00)A.循环血量增加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C.心房钠尿肽分泌增多D.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31.下述哪项可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分数:2.00)A.大量失血B.大量出汗
9、C.大量饮清水D.疼痛、焦虑或手术应激32.下述哪种激素可直接促进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 Na + 和 Cl - 的重吸收(分数:2.00)A.血管升压素B.血管紧张素C.心房钠尿肽D.醛固酮33.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分数:2.00)A.每分钟每侧肾生成的尿量B.每分钟两侧肾生成的超滤液量C.每分钟两侧肾生成的尿量D.每分钟每侧肾生成的超滤液量34.正常成人的肾小球滤过率约为(分数:2.00)A.100ml/minB.125ml/minC.1L/minD.250ml/min35.降低细胞外液的容量,将导致(分数:2.00)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血管紧张素浓度升高C.自由水的清除率增加D.心房钠尿肽
10、血浓度升高36.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维持依靠(分数:2.00)A.小叶间动脉B.弓形动脉C.管周毛细血管网D.直小血管37.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醛固酮分泌减少B.肾血流量增加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38.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动脉血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血容量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减少C.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39.建立起肾外髓部渗透压梯度的物质基础是(分数:2.00)A.NaClB.尿素C.KClD.NaCl 和尿素40.肾小管所分泌的 H
11、+ 在上皮细胞内哪种酶的催化下生成(分数:2.00)A.磷酸化酶B.过氧化物酶C.脱羧酶D.碳酸酐酶41.在肾小管中既不被重吸收也不被分泌的物质是(分数:2.00)A.肌酐B.对氨基马尿酸C.菊粉D.葡萄糖42.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所分泌的 NH 3 主要来自(分数:2.00)A.精氨酸B.谷氨酰胺C.甘氨酸D.丙氨酸43.小管液中水的等渗性重吸收发生于(分数:2.00)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细段C.髓袢升支粗段D.髓袢升支细段44.下述哪种情况可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分数:2.00)A.静脉注射 1L 高张 NaCl 溶液B.静脉注射 1L 等渗尿素溶液C.增加细胞外液量D.静脉注射 1L5
12、%葡萄糖溶液45.下述哪种情况下肾血流量最多(分数:2.00)A.卧位时B.立位时C.剧烈运动时D.环境温度升高时46.毁损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将导致(分数:2.00)A.尿量增加,尿液高度稀释B.尿量增加,尿液高度浓缩C.尿量减少,尿液高度浓缩D.尿量减少,尿液高度稀释47.在病理情况下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分数:2.00)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C.肾小管重吸收蛋白质减少D.血浆蛋白含量增多48.营养不良患者常出现肾的浓缩功能减弱,这是由于(分数:2.00)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D.尿素生成减少49.动脉血压在 8018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西医 综合 45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