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3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2,分数:4.00)1.“开窗”实验(分数:2.00)_2.安慰剂效应(分数:2.00)_二、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2.00)3.有人发现那些整天为家庭幸福而奔波的人未必能够得到幸福,而有些整天安闲自在的人反而家庭很幸福,于是他认为:“焦虑水平会影响家庭幸福。”请问这个结论是否科学?假如要你来研究这一问题,你会怎么做?(分数:2.00)_4.美国一家周刊特别请 22岁的女明星莎莉穆莲丝以不同的社会形象在高速公路边举起“停车”提示牌,并在路边停着掀起前盖的抛锚汽车
2、。结果表明,当着装为一新潮浪漫少女时(贴身背心加迷你裙),最易于得到驾车人的注意。不到 30s,即有热心人将车停到路边试图提供帮助,而且帮助者还加速来到,唯恐别人捷足先登。当莎莉的打扮换成女行政人员套装,架上眼镜,手提公文包时,直到时间过了 15min,过去了 62辆车才得到帮助。同样是莎莉,换成孕妇打扮时,等了 25rain,过去 100多辆车才有一对身为救护人员的夫妇从对面行车线掉头过来试图提供帮助。莎莉再扮成笨拙的老年妇女,等候时间为 5min,汽车开过 20多辆。而当莎莉打扮成嬉皮士,穿破牛仔裤、花 T恤衫,额头环绕一道丝巾时,等候了 15min,过去 350辆各类车辆,也仍然没有人愿
3、意将车停下来。问题:(1)请指出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 (2)该研究能得出什么结论?(分数:2.00)_5.某研究者想了解不同的数学计算过程(加、减、乘、除)所需要的运算时间是否有显著差异,同时还想考察不同年龄段在这一问题上的差异。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要求详述实验设计、变量安排、统计方法)。(分数:2.00)_6.刘芳想要了解紧张氛围是否会对解决问题产生影响。一天,她在同宿舍的 5位室友做作业时,故意播放紧张的音乐,结果室友们当次作业的得分比平时的得分等级都要低一级,于是刘芳认为紧张气氛会降低解决问题的能力。请问她的结论对吗?为什么?如果你要验证这个问题,会怎样做?(分数:2.00
4、)_7.人们发现,大脑两半球对情绪性信息的加工是不对称的,在脑功能指标上存在着偏侧化现象。有两个理论对此加以解释:半球优势假说认为,只有右半球负责对情绪的加工;效价假说认为,不同效价的情绪是由不同的大脑半球进行加工的,右半球主要加工消极情绪,左半球主要加工积极情绪。 (1)请设计一个混合实验检验这两种假说,并简要说明需控制哪些主要额外变量。 (2)什么样的实验结果支持半球优势假说? (3)什么样的实验结果支持效价假说?(分数:2.00)_8.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情绪对注意的影响。(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理论解释等)(分数:2.00)_三、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9.单项选
5、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分数:2.00)_10.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 )(分数:2.00)A.相减法B.相乘法C.相加因素法D.开窗实验11.波斯纳(1970)用实验证明了,在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中,有视觉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他所用的实验是( )。(分数:2.00)A.加法反应时实验B.减法反应时实验C.心理物理学实验D.感觉剥夺实验12.不同感觉通道的简单反应时是不同的,按照反应时由短到长,下面排序正确的是( )。(分数:2.00)A.痛温冷B.听触视C.温冷痛D.触听视13.根据唐德斯的减数法,选择时间是( )。(分数:2.00)A.辨
6、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B.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C.辨别反应时减去选择反应时D.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14.下列字母或数字中,不能作为心理旋转实验材料的是( )。(分数:2.00)A.HB.2C.GD.715.在字母转换实验中,给被试呈现“EGBK+3”,则被试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分数:2.00)A.EAJBB.HJENC.GCIDD.EAGD16.库泊的“心理旋转实验”所运用的反应时技术是( )。(分数:2.00)A.加因素法B.减数法C.开窗实验D.内隐联想法17.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技术中,反应分为 A、B、C 三类反应,其中辨别时间是( )。(分数:2.00)A.B反应时一
7、C反应时B.C反应时一 A反应时C.B反应时一 A反应时D.C反应时四、多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18.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分数:2.00)_19.田径场上的“抢跑”技术源于人类的反应时,下列有关反应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反应时起源于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的人差方程B.赫尔姆霍茨实施了第一个反应时实验,并将反应时正式引入心理学C.唐德斯提出了减数法,斯腾伯格提出了加因素法D.冯特最早将反应时直接作为心理学研究课题20.为了防止在反应时实验中出现“假反应”,常采取的措施有( )。(分数:2.
8、00)A.随机变化预备信号与刺激呈现间的时距B.与被试签订实验诚信守则C.运用统计方法事后检验D.呈现“空白刺激”21.下列有关反应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反应时常常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B.简单反应过程不存在感觉通道差异,是大脑的功能C.反应时与选择数目的对数成正比D.选择反应时中,选择反应的数目必须要与辨别的刺激数目相等22.打羽毛球时,当球从左上方或右上方飞来,反应速度最慢,这与刺激的呈现方式有关。有关反应时中刺激变量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刺激类型不同,反应时间不同B.刺激强度增大,反应时减少C.刺激越复杂,反应时间越长D.刺激呈现时间
9、越长,反应时间越长23.以下心理学家中,运用减数法证明自己实验的是( )。(分数:2.00)A.格林沃尔德B.汉密尔顿和霍克基C.库伯和谢波德D.克拉克和蔡斯24.斯腾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独立加工阶段为( )。(分数:2.00)A.刺激编码阶段B.识记项目阶段C.二择一决策阶段D.反应组织阶段25.字母转换实验是开窗技术的典型实验,不同加工阶段一览无遗,其加工阶段包括( )。(分数:2.00)A.编码阶段B.转换阶段C.构造阶段D.存储阶段26.内隐联想测验是格林沃德等人提出的一种对内隐社会认知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是反应时在社会认知中的应用。内隐联想测验有两种变式,这两种变式
10、是( )。(分数:2.00)A.GoNoCo 联想测验B.斯特鲁普实验C.外在情感性西蒙任务D.提取诱发遗忘现象五、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4.00)27.什么是操作定义?举例说明。(分数:2.00)_28.什么是内部效度?如何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分数:2.00)_29.简述实验的外部效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数:2.00)_30.拉丁方设计有什么特点?(分数:2.00)_31.什么是匹配法?(分数:2.00)_32.实验内部效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数:2.00)_33.具体说明影响反应时的主要因素。(分数:2.00)_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3答案解析(总分:66.
11、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2,分数:4.00)1.“开窗”实验(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个实验技术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这种实验技术叫“开窗”实验。)解析:2.安慰剂效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安慰剂效应是实验额外变量的一种来源,属于被试方面产生的要求特征。安慰剂效应来自于医学研究,又称为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病人虽然接受的是无效治疗,但却“相信”治疗有效,而让患者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可以用双盲控制法消除额外变量。)解析:二、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2.
12、00)3.有人发现那些整天为家庭幸福而奔波的人未必能够得到幸福,而有些整天安闲自在的人反而家庭很幸福,于是他认为:“焦虑水平会影响家庭幸福。”请问这个结论是否科学?假如要你来研究这一问题,你会怎么做?(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该结论是通过观察总结得到的,未经过科学的验证,因此并不科学。应该通过实验验证的方法来探究该现象。 (2)不同的心理学派对幸福的看法并不相同: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幸福来源于压抑的解除,行为认知学派认为幸福是对积极思维的现实奖励,人本主义则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 (3)焦虑的测量: 焦虑情绪的反应一般都伴有情绪、运动指标的改变,因此
13、生理指标可间接反映焦虑水平。常用的指标包括皮肤电反应、皮肤温度、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掌心出汗等。 量表评定法。常用的有:焦虑自评量表、贝克焦虑量表、显性焦虑量表等。 他人评价。根据身边家人和朋友的了解,对被试做出从 1到 7(1为完全不焦虑,7 为非常焦虑)的评价。 (4)幸福感的测量: 自评:主观幸福感测量量表。 家庭幸福感:家庭成员对家庭是否幸福作出自己的评价(1 为非常不幸福,7 为非常幸福)。 (5)实验过程: 被试的选择:在奔波忙碌的人群和安闲自在的人群中选择大致相等的被试(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岗位尽量匹配)。 测量过程: 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以上三种测量焦虑的方法之一,看差异是否
14、显著,并确定被试属于焦虑人群还是非焦虑人群。 通过自评和家庭成员对家庭幸福的评价,计算焦虑组和非焦虑组的幸福感,并比较差异是否显著。 做出结论。分析结论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其他影响因素,以及衍生出的其他研究问题。)解析:4.美国一家周刊特别请 22岁的女明星莎莉穆莲丝以不同的社会形象在高速公路边举起“停车”提示牌,并在路边停着掀起前盖的抛锚汽车。结果表明,当着装为一新潮浪漫少女时(贴身背心加迷你裙),最易于得到驾车人的注意。不到 30s,即有热心人将车停到路边试图提供帮助,而且帮助者还加速来到,唯恐别人捷足先登。当莎莉的打扮换成女行政人员套装,架上眼镜,手提公文包时,直到时间过了 1
15、5min,过去了 62辆车才得到帮助。同样是莎莉,换成孕妇打扮时,等了 25rain,过去 100多辆车才有一对身为救护人员的夫妇从对面行车线掉头过来试图提供帮助。莎莉再扮成笨拙的老年妇女,等候时间为 5min,汽车开过 20多辆。而当莎莉打扮成嬉皮士,穿破牛仔裤、花 T恤衫,额头环绕一道丝巾时,等候了 15min,过去 350辆各类车辆,也仍然没有人愿意将车停下来。问题:(1)请指出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 (2)该研究能得出什么结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自变量为不同的社会形象,因变量为得到路人帮助所需的等待时间。 (2)该实验是研究不同社会形象的人在遇到困难(汽
16、车抛锚)时,等待帮助的时间是否有差异,从而探究不同的社会形象是否成为影响帮助的因素,是对助人行为的进一步探讨。 其结果表明,同样作为女士,新潮浪漫的少女、笨拙的老年妇女、严肃的行政人员、迟钝的孕妇代表负面形象的嬉皮士等待帮助的时间是不同的,依次为由短到长(30 秒到 25分钟以上)。 再次验证了影响助人行为的诸多因素中,除了助人者的个性特点、情境因素以外,受助者的特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该结论的研究,在需要帮助时,可适当地改变外部特征、装扮,用适当的社会形象来获得帮助。)解析:5.某研究者想了解不同的数学计算过程(加、减、乘、除)所需要的运算时间是否有显著差异,同时还想考察不同年龄段在这一
17、问题上的差异。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要求详述实验设计、变量安排、统计方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自变量有两个。一个为不同的数学计算过程(加、减、乘、除),各找 100道题作为题库,难易程度匹配,比如都找两位数的加减乘除。另一个为不同年龄,可选不同年级的学生。 因变量为答题时间,可采用答题器,答完按铃,来记录做题时间。每种类型计算题正确率均在 90以上的被试作为有效被试,其余被试作为无效被试而剔除。 整个实验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选择 40个 9岁的被试(性别、学习成绩或数学成绩等匹配),分 4个组分别进行各 20道不同类型的数学题的计算,并记录时间(可能存在组间
18、差异)。或所有被试都完成所有 4种类型的题目,每组被试所做题目的题型顺序不同(排除顺序效应)。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的计算,看差异是否显著。 第二部分:先选取不同年龄(或不同年级)的被试(11 岁组,13 岁组),性别、数学成绩等尽量匹配,再进行上述实验,并记录结果。看 11岁组的差异情况,13 岁组的差异情况是否同 9岁组一致,并做出结论。)解析:6.刘芳想要了解紧张氛围是否会对解决问题产生影响。一天,她在同宿舍的 5位室友做作业时,故意播放紧张的音乐,结果室友们当次作业的得分比平时的得分等级都要低一级,于是刘芳认为紧张气氛会降低解决问题的能力。请问她的结论对吗?为什么?如果
19、你要验证这个问题,会怎样做?(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该实验的被试少,实验的次数少,或许受其他条件影响,有偶然因素,因此不一定正确。 (2)分析紧张和解决问题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往研究中影响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3)被试的选择要匹配,人数不宜太少。 (4)创设问题解决的情境。可以是计算题、证明题、空间排列或实际问题的解决等。 (5)实验包括前测和后测。前测是在轻松氛围(可以放舒缓音乐,或看轻松电影,或讲一个轻松的故事)中测解决问题的时间。后测是在紧张氛围中测解决时间。比较前测和后测时间的差异显著性,做出结论,并进行分析。 (6)如果再细化一下,不同的人受紧张氛围的影
20、响是不一样的。可以在实验之前,对被试做一次紧张氛围是否能引起紧张情绪的测试,然后根据结果选择相似的被试进入实验。 (7)进一步思考:被试可以改为在作业同时可以接受背景音乐的学生。因为有的学生在问题解决时不能接受背景音乐的干扰,这样的群体,无论轻松音乐还是紧张音乐下都会降低解决能力,这里影响他们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就不是紧张氛围,而是背景音乐干扰。)解析:7.人们发现,大脑两半球对情绪性信息的加工是不对称的,在脑功能指标上存在着偏侧化现象。有两个理论对此加以解释:半球优势假说认为,只有右半球负责对情绪的加工;效价假说认为,不同效价的情绪是由不同的大脑半球进行加工的,右半球主要加工消极情绪,左半球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应用 心理 硕士 心理学 专业 综合 实验心理学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