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刑法学)-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刑法学)-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刑法学)-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刑法学)-试卷 7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下列行为,可以判处死刑的有( )。(分数:2.00)A.故意伤害他人造成伤害结果的B.以残忍的手段故意伤害他人但是没有造成他人残疾的C.过失伤害他人,并致人残疾的D.以特别残忍的手段故意伤害他人并造成严重残疾的3.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 )。(分数:2.00)A.
2、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B.以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C.构成伪证罪D.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保险诈骗罪两罪4.刑法规定,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处 3年以上 10年以下有期徒刑。对此追诉期限为( )。(分数:2.00)A.5年B.10年C.15年D.20年5.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 )之日起计算。(分数:2.00)A.判决确定B.判决公布C.死刑缓期执行期满D.判决执行6.犯罪分子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 )判处刑罚。(分数:2.00)A.法定刑幅度内按照最低刑B.法定最高刑以下C.法定刑以内D.法定刑以下7.在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 )。(分数:2.00)A.都是主犯B.
3、都是从犯C.主犯或者是从犯D.可以分别是主犯、从犯、胁从犯8.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某抓住汽车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分数:2.00)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9.当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了我国公民乙价值 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于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 )。(分数:2.00)A.属人管辖B.保护管辖C.普遍管辖D.属地管辖10.刑讯逼供罪只能由( )构成。(分数:
4、2.00)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司法工作人员C.行政执法人员D.法院审判人员11.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号码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应构成( )。(分数:2.00)A.非法经营罪B.侵占罪C.盗窃罪D.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12.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 )。(分数:2.00)A.1年以上 5年以下B.3年以上 5年以下C.3年以上 10年以下D.1年以上 10年以下13.下列刑罚属于财产刑的有( )。(分数:2.00)A.罚款B.罚金C.剥夺政治权利D.吊销营业执照14.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行
5、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分数:2.00)A.简单的共同犯罪B.复杂的共同犯罪C.必要的共同犯罪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15.客观上不可能完成的某种犯罪,犯罪分子却自认为能够完成而自动停止犯罪的,属于( )。(分数:2.00)A.犯罪未遂B.犯罪预备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16.仅仅揭示犯罪的法律特征、界定犯罪外延的犯罪概念是( )。(分数:2.00)A.实质概念B.形式概念C.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概念D.社会特征概念17.依照刑法的规定,行贿罪的构成在主观方面必须是( )。(分数:2.00)A.具有谋求非法利益的目的B.具有谋求个人利益的目的C.具有谋求不正当
6、利益的目的D.具有谋求利益的目的18.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构成( )。(分数:2.00)A.非法拘禁罪B.绑架罪C.敲诈勒索罪D.抢劫罪二、多选题(总题数:9,分数:18.00)19.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0.关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了虚假的爆炸性、危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行为B.本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C.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D.如果投放了真实的爆炸性、危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并
7、造成了严重后果,则按照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结果加重犯处罚21.对下列犯罪可以行使“特殊防卫权”的有( )。(分数:2.00)A.故意杀人罪B.诬告陷害罪C.绑架罪D.投放危险物质罪22.我国刑法第 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的“特别规定”包括( )。(分数:2.00)A.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B.自治区人大针对刑法所作的变通规定C.自治州人大针对刑法所作的补充规定D.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23.关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正确说法是( )。(分数:2.00)A.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毒品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计算,不以纯度折算B.走私
8、、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构成犯罪没有数量上的要求C.因犯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罪的,从重处罚D.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加重处罚24.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罪分子应当遵守的规定包括( )。(分数:2.00)A.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B.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C.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D.未经考察机关的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25.对于( )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分数:2.00)A.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B.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累犯26.下列选项所列情形,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是( )。(
9、分数:2.00)A.甲指使未满 16周岁但已满 14周岁的刘某使用麻醉方法绑架某私营企业主 10岁的儿子,以勒索该私营企业主的钱财B.事先无通谋的两抢劫犯在抢劫过程中因单个人力量薄弱而互相配合抢劫C.甲在一隐蔽处向丙开枪,乙同时也向丙开了枪,但据查,甲、乙并无通谋D.甲在境外购买了毒品,乙在境外购买了大量彩电,都想将各自的上述物品运往境内。二人共同雇请一辆走私船将这些物品运往境内27.下列关于传播性病罪的说法错误的有( )。(分数:2.00)A.某甲明知自己患有梅毒而多次卖淫的,构成传播性病罪B.某乙明知自己患有淋病而强奸他人的,构成传播性病罪C.某丙为了报复将与自己分手的情人张某,明知自己患
10、有艾滋病而与张某发生性关系的,并导致张某被感染艾滋病,构成传播性病罪D.某丁明知自己患有严重性病而多次容留他人卖淫的,构成传播性病罪三、案例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28.三、案例分析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6.00)_冉某,男,29 岁,小学文化,某工厂工人。冉某于 2000年 3月因聚众斗殴罪被判刑 3年,刑满释放后,经常夜间携带三棱刮刀到处游荡。2003 年 9月上旬,冉嫌这把三棱刮刀不锋利,又购买一把 030 米长的三棱刮刀带在身上,9 月 16日晚 9时许,冉与其朋友陈某在当地人民路人民饭店饮食部门前闲逛,遇见相识的周某、匡某、吴某等人。周、匡、吴等先后
11、来向冉要香烟,冉给匡、吴各一支,未给周,周抓住冉的衣服与之纠缠。冉将周的手拨开,发生拖拉,周打冉面部两拳。冉受伤后退几步,随即拔出携带的三棱刮刀由上而下对周的左肋骨刺一刀,伤及心脏,周倒地死亡。冉见状后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但是在法院审理期间否认了犯罪事实。问:(分数:6.00)(1).冉某的主观罪过是什么?(分数:2.00)_(2).对于冉某有何量刑情节?(分数:2.00)_(3).如果冉某在法院审理案件期间没有否认自己的犯罪事实,但是提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又应当如何处理?(分数:2.00)_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刑法学)-试卷 7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
12、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下列行为,可以判处死刑的有( )。(分数:2.00)A.故意伤害他人造成伤害结果的B.以残忍的手段故意伤害他人但是没有造成他人残疾的C.过失伤害他人,并致人残疾的D.以特别残忍的手段故意伤害他人并造成严重残疾的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 235条的规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 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故排除 C项。根据我国刑法第 234条第 2款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
13、疾的,处 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选 D项,排除 A项和 B项。3.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 )。(分数:2.00)A.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B.以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 C.构成伪证罪D.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保险诈骗罪两罪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 198条的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按照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故选 B项。与之相似的是刑法第 156条关于走私罪的规定。4.刑法规定,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处 3年以上 10年以下有期徒刑。对此追诉期限
14、为( )。(分数:2.00)A.5年B.10年C.15年 D.20年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法定最高刑为 5年以上不满 10年的,追诉时效是 10年。法定最高刑是10年以上的,追诉时效是 15年。由于“不满”不包括本数,而“以上”包括本数,所以本题的追诉时效应当是 15年。故选 C项。5.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 )之日起计算。(分数:2.00)A.判决确定B.判决公布C.死刑缓期执行期满 D.判决执行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即两年考验期期满了,就开始计算。故选 C项。6.犯罪分子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
15、当在( )判处刑罚。(分数:2.00)A.法定刑幅度内按照最低刑B.法定最高刑以下C.法定刑以内D.法定刑以下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 63条的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故选 D项。7.在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 )。(分数:2.00)A.都是主犯B.都是从犯C.主犯或者是从犯D.可以分别是主犯、从犯、胁从犯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教唆犯应当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所以,教唆犯可以是主犯,也可以是从犯,还可以是胁从犯。故选 D项。8.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
16、逃,朱某抓住汽车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分数:2.00)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解析:解析:主观罪过中间接故意的区分和辨别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历年考试均有涉及。所谓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一般有三种情形: (1)行为人追求某种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发生; (2)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的目的而放任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3)突发性的犯罪,不计后果,放任严重结果的发生。故选 B项。9.当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在职 法律硕士 专业 综合 刑法学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