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4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4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4及答案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 4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60 分钟)一、概念题(总题数:4,分数:20.00)1.大公报(分数:5.00)_2.“竖三民”(分数:5.00)_3.大清报律(分数:5.00)_4.“苏报案”(分数:5.00)_二、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0.00)5.简要评述大公报之四不方针。(分数:5.00)_6.中国新闻史中“改良派”与“革命派”报刊论战的过程。(分数:5.00)_三、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7.简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分数:20.00)_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 4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60 分钟)一、概
2、念题(总题数:4,分数:20.00)1.大公报(分数:5.00)_正确答案:(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也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现在仍在香港继续出版。该报 1902 年 6 月创办于天津,时政性日报,由英敛之主持。该报的宗旨是“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1902 年至 1906 年,由英敛之主持,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第二阶段自 1906 年至 1 926 年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第三阶段,1 926 年到 1 94
3、9 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创办的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自”的办报方针。第四阶段,自 1 949 年至今,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解析:2.“竖三民”(分数:5.00)_正确答案:(竖三民”是于右任于 1909 年 5 月创办的民呼日报、1909 月年 10 月创办的民吁日报 和 1910 年10 月创办的民立报的合称。这三份报纸均在上海出版,创办时间互相衔接,又均 以“民”字打头,因此被称为“竖三民”。同盟会成立后,为了宣传革命思想,革命派在国内创办了 大批报刊,在上海影响较大的是于右任创办的几家报纸。1909 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
4、民呼日报,该报以“为民请会”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灾荒为重点,大量揭露清廷统治下 民不聊生的事实,出版 9 天后被封。后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内容与风格和前者一 脉相承,集中报道,并声援正在开展的抵制日货的运动,后因盛赞刺杀伊藤博文的爱国志士安重 根,出版一个月后被封。一年后,于右任创立民立报得到孙中山大力支持,成为同盟会中部总 会的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该报重点宣传“三民主义”,公开预言 革会胜利的到来。“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解析:3.大清报律(分数:5.00)_正确答案:(大清报律是 1908 年 1 月清廷商部、民
5、政部、法部等参考日本的新闻纸法拟订的专门适用 于新闻事业的法律。1908 年 3 月奉旨颁行。报律除了报刊禁载规定外,还新增了不少限制性 条款,进步之处是在报刊创办这一问题上,由批准制改为注册登记制加保证金制,办理这一手续 的部门也由巡警衙门改为行政部门。大清报律虽是资本主义的形式,但规定报刊样品须事先 送呈有关管理部门审查,内容含有大量的封建文化专制主义色彩。1911 年,大清报律改称为 钦定报律保存了原“报律”的主要内容。)解析:4.“苏报案”(分数:5.00)_正确答案:(这是中国著名报案。苏报创刊后开始转向革命立场,并逐渐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 要舆论阵地。1903 年 6 月,苏报
6、刊文对邹容撰写的宣传小册子革命军加以大力介绍和鼓 吹。6 月 29 日,苏报又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为题,摘登了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的部分文字。苏报公开大声呐喊革命为清政府所不能容忍。6 月 30 日,清政府经与上海领 事团多次密谋,决定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发出拘票对陈范、章太炎、部容等 7 人实行拘捕,当日章 太炎等被捕,部容闻讯后于翌日自动投案。在租界法庭上,章太炎、邹容驳斥清廷的指控,慨然 陈述革命观点,把法庭变为宣传革命的讲坛。1904 年 5 月,章太炎、部容分别被判监禁 3 年和 2 年。苏报永久停刊。苏报案经广泛报道,极大地扩大了革命的影响,推动革命发展。)解析:二、简答题(总题
7、数:2,分数:10.00)5.简要评述大公报之四不方针。(分数:5.00)_正确答案:(1926 年,张季鸾在大公报发刊词中写道“报纸的天职,应绝对拥护国民公共之利益,随时 为国民贡献正确实用之知识,以裨益国家,业言论者,宜不媚强梁,亦不阿群众”。20 年之后,他 在今后之大公报中重申:“使其事业永为中国公民之独立言论机关”、“在法律范围内,公开本 报为全国人讨论问题交换意见之用。”张季鸾在本社同人之志趣社评中提出的“不党、不卖、不 私、不盲”的办报方针,是张季鸾坚持报刊是独立的社会舆论机关的最好证明。(1) 不党“不党”思想的含义是指不依附于任何政党,等视各党;对各党保持中立,不成为党政的工
8、 具,从国家、公民的立场发表评论。从张季鸾对国共两党的态度上就可以反映出来。他坚持民 族资产阶级的理想,希望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共和国,在这一点上,国民党的政权相对而言 比较符合他的政治理想,而共产党的暴力革命之路,是他坚决反对的,所以,他把国民党的政权 当正统政府来拥护,他希望通过报纸的舆论影响,帮助政府,改革政治,使国家各项事业向着他 的理想模式迈进。而对于共产党的态度,虽然立场上基本反对,但在实际操作上比较客观公正, 在国民党的高压政策下他仍然称“共党”而不是“共匪”,把共产党和国民党放到平等的地位,他 并不反对两党的斗争,只是反对暴力革命;他反对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青年,大公报也刊登过
9、 不少肯定红军的一系列文章。在抗日期间,大公报与共产党机关报新华同报始终保持团结 友好的同业关系,互相支持。(2) 不卖“不卖”就是不以言论作交易。换言之,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人股投资。从本质上来说,大公报是一家私人经营的报纸,资金来源都是民族资本,从未 接受任何政治集团的津贴和资助。在抗战胜利前夕,为发展战后大公报事业,按当时官定牌价 购买到 20 万美元用来购置印刷设备,以填补在抗战时期转辗搬迁时的设备损失,这纯属商业行 为,完全不是接受国民党的津贴或资助。张季莺一直以新记大公报的经济独立为荣。(3) 不私“不私”就是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务外,并无私图,对于报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 新闻 传播 精选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