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1 简要论述你对在华外报的认识和评价。(中国传媒大学,2011 年)2 梁启超的“ 时务文体” 和办报思想。 (复旦大学,2010 年;南京大学,2011 年;广州大学,2011 年;中国政法大学,2013 年;广西大学,2014 年;南京大学,2014年;清华大学,2014 年;河北大学,2014 年;广西大学,2015 年;中央民族大学,2015 年;山东大学,2015 年)3 简要评述新青年的创办经过及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华中师范大学,2010 年;陕西师范大学,2011 年;复旦大学,2012 年;山
2、东大学,2013 年)4 五四时期新闻学发轫的具体体现。5 新华社在 19571966 年的发展变化主要有哪些特点?6 通过了解“ 左叶事件” 分析 19571966 年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背景。7 简述邓拓的新闻事业和新闻思想。(厦门大学,2010 年)8 简述王韬的新闻思想(中央民族大学,2010 年)9 洪仁玕的办报思想10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复旦大学,2010 年;南京大学,2011 年;广州大学,2011 年;中国政法大学,2013 年;清华大学,2014 年;河北大学,2014 年;广西大学,2014 年;南京大学,2014 年;广西大学,2015 年;中央民族大学,2015 年;
3、山东大学,2015 年)11 简述“癸丑报灾 ”。(重庆大学, 2011 年;西南政法大学,2011 年;湖南大学,2011 年;汕头大学,2011 年)12 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诞生的,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刊物?13 中国青年出版后立即成为进步青年的良师益友,在广大青年中产生了极大影响。简要叙述其影响。14 简述恽代英、萧楚女的报刊活动与贡献。15 国共合作后,革命报刊有哪些重要发展?16 简要评述新记大公报的办报方针。(中国传媒大学,2013 年;中央民族大学,2014 年)17 简述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主要内容。18 “文革小报 ”具有哪些特点 ?它为什么会兴起,又
4、为什么会迅速退出历史舞台?19 “开元杂报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年)20 “敦煌进奏院状 ”(中国传媒大学, 2013 年)21 定本制度(中国传媒大学,2011 年)22 邸报(大连理工大学,2012 年;中国人民大学,2010 年)23 小报(中国传媒大学,2008 年)24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山东大学,2010 年;复旦大学,2015 年)25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重庆大学,2010 年;山东大学,2010 年;陕西师范大学,2012 年;复旦大学,2015 年)26 蜜蜂华报27 遐迩贯珍(复旦大学,2013 年;湖南大学,2014 年)28 六合丛谈(华中师范大学,2010
5、 年)29 万国公报(中国传媒大学,2011 年;中国人民大学,2011 年;中国传媒大学,2012 年)30 申报(四川大学,2010 年;暨南大学,20lO 年;西南政法大学,2011 年;北京工商大学,2012 年;南京大学,2012 年;湖南大学,2014 年;广西大学,2015 年)31 循环日报(南开大学,2011 年;北京工商大学,2012 年;华中科技大学,2014 年;大连理工大学,2015 年;中国传媒大学,2015 年)32 “苏报案”(重庆大学, 2012 年;湖南大学,2012 年;广西大学,2013 年;国际关系学院,2013 年)33 “竖三民”(华中科技大学,
6、2012 年;华中科技大学,2013 年;河北大学,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2015 年)34 “横三民”(暨南大学, 2014 年)35 张季鸾(清华大学,2013 年)36 黄远生(重庆大学,2011 年;南京大学,2011 年;中央民族大学,2012 年;湖南大学,2012 年;中国传媒大学,2013 年;华中师范大学,2014 年;广西大学,2015 年;中国人民大学,2015 年)37 每周评论(复旦大学,2010 年、2011 年;湖南大学,2012 年)38 劳动周刊39 中央通讯社(中国传媒大学,2010 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 年)40 红色中华通讯社(华中科技大学
7、,2014 年)41 史量才(中国人民大学,2010 年;中国传媒大学,2014 年;清华大学,2014 年;四川大学,2015 年)42 新生周刊与“ 新生事件 ”(南京大学,2011 年)43 中国新闻学研究会44 解放日报(山东大学,2010 年;华中科技大学,2011 年;陕西师范大学,2012 年;中央民族大学,2012 年;中国人民大学,2012 年;重庆大学,2012 年;山东大学,2014 年;华中师范大学,2014 年;陕西师范大学,2015 年;西北大学,2015 年)45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46 文萃周刊47 反“客里空 ”运动(中国农业大学, 2011 年;重庆大
8、学,2012 年;安徽大学,2014 年;北京师范大学,2015 年)48 中国新闻社(中央民族大学,2013 年)49 邮发合一(中国人民大学,2004 年)50 海瑞罢官(南开大学,2010 年)51 联合报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1)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在华外报的出现以及由东南沿海向中原腹地步步深入,是与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和扩张同步进行的。许多在华外报的主办人更是直接投入侵华活动中。(2)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当闭关政策被打破时,中西文化交流得以恢复,这对中国来说并
9、非坏事。在华外报对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介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进程,改变了中国的固有文化。随着新科学、新技术的引进,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宣扬英、美等国政治开明、社会繁荣,介绍西方的富强之道,断断续续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它对长期处于封建思想禁锢下的中国读者具有深刻的启蒙作用。(3)外报的实践经验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近代报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它与邸报的不同之处在于记者和编辑有独立撰稿权,可以自行采写新闻,发表评论。这一点体现了近代报刊的民主主义观念。若不是西方殖民者强行把近代报刊带到中国,在封建统治下是不可能产生近代报刊的。中国人逐渐掌握
10、了西方的新闻采访与编辑业务、管理方法,以及发行、广告、印刷等技术。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为中国报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捷径。外报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闻工作者。石印和铅印技术也是随着外国人的办报活动传入中国的。【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2 【正确答案】 (1)论梁启超的“ 时务文体”的特点: 文体解放“纵笔所至,略不简束”,即打破写作上的清规戒律,实行文体大解放,无拘无束,灵活自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文风自由 “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所谓平易畅达,就是用浅近的文字,时杂以俚语、韵语来论证问题;用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骈散结合,善用排比以烘托气氛;弓 l 用西方科学知识和外国词汇等。这样的文
11、章既文字通俗,又道理明白。结构清晰 “条理明晰”,逻辑性强。梁启超的文章看似纵笔所至,无拘无束,但实际上有一种潜在的逻辑力量。读者随着他的思路读下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他征服。情感充沛“ 笔锋常带感情”。梁启超的文章感情充沛,富有煽动性,感人至深。(2)梁启超的办报思想:注重选题组稿,体现时代潮流。梁启超认为报刊文章的内容要反映时代的特点与要求,要为救亡图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革新报刊文体,满足读者需要。新文体的运用使一般民众也能看懂报刊上的文章,从而拉近了读者与报刊的距离,扩大了读者面,使报刊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梁启超新型报章文体的成功,吸引了许多报刊竞相模仿,极大地促进了
12、报刊业的发展。直到今天,梁启超那种面向广大读者、服务读者的报刊从业态度,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认清报刊职责,明确出版原则。梁启超认为报刊影响巨大,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3 【正确答案】 1)创办经过(1)陈独秀主撰阶段 (1915 年 9 月一 1917 年 12 月)。该刊于 1915 年 9 月 15 日创刊于上海。其创办人为陈独秀。出满 1 卷后,休整半年。1916 年 9 月 1 日重新出版第二卷第一号,后被改名为新青年。1917 年主编陈独秀应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任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从 1917 年 8 月 1日出版了第三卷第六号后,停刊 4 个月,然后迁往北京
13、。(1)编辑部同人轮流主编阶段(1918 年 1 月一 1920 年 5 月)。1918 年新青年在北京出版,被改为同人刊物,由陈独秀、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周作人、李大钊等轮流主编。1920 年 2 月,从第七卷第四号起,迁回上海,由陈独秀继续担任主编。(3)中共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阶段(1920 年 9 月一 1922 年 7 月)。1922 年 7 月停刊,共出版 9 卷 54 期。2)贡献新青年前期对民主与科学的宣传,没有超出旧民主主义思想的范畴,但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巨大的,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它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磅礴的气势
14、,向封建势力发动猛烈的进攻,给阻碍社会进步的旧势力以狂风暴雨般的冲击,启发了人们特别是青年们的民主主义觉悟,把世人从封建牢笼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同时它提倡新文学,提倡白话文,提倡科学,为外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想流派涌入中国打开了闸门。这些都为中国的先进分子迅速接受马列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舆论方面的准备。【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4 【正确答案】 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对新闻学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18 年 10 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这是中国将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的开端。该研究会由北大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徐宝璜任副会长。
15、徐宝璜与邵飘萍是专任导师。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还出版新闻周刊,它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但仅出版了 3 期。新闻学专著的出版,是这一时期新闻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徐宝璜的新闻学于 1919 年 12 月出版,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专著。随着新闻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的新闻学教育也应运而生。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教育团体就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该研究会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为新闻界输送了优秀人才。徐宝璜的新闻学和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都是由讲课时的讲义整理而成的。他们为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5 【正确答案】 1956 年
16、,刘少奇对新华社的工作做过具体指示,为新华社的发展明确了方向。这一时期,新华社明确提出要使自己成为“消息总汇” ,成为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1)新华社在国内外事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新华社用 10 年的时间基本建成了国内和国际的广播通讯网,为成为世界级的通讯社奠定了基础。到 1966 年年初,新华社的国外分社达到 51 个,形成了以亚、非、拉地区为主的国际报道网。在“大跃进 ”中,新华社与 人民日报一样,犯了同样严重的错误,从 1960 年起开始纠正国内宣传报道中的“左” 倾错误。(2)参考消息 的改版和扩大发行。参考消息是新华社编印的一份内部刊物,创办于革命战争年代,选载当天收到
17、的各国通讯社和国民党中央社播发的消息,以及编发各国报刊、中国台湾和香港报刊发表的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文章,仅供党内外高级干部阅读。1956 年,中共中央决定把阅读范围扩大到县委委员以上或相当于其级别的党内外干部。1958 年年底,它的读者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机关团体、企业的干部和高等院校的学生。(3)电讯建设的加强。 1956 年以后,新华社为适应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需要,开始有计划地更新、改进技术设备,建立并完善国内和国际电讯网络。【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6 【正确答案】 左叶时任农业部部长助理。1957 年在刘少奇陪同苏联友人参观农业展览会上,他与记者发生争执,引起各报记者的反感,并由此引发了全国新
18、闻界关于新闻工作者地位和反官僚主义的大讨论。中国青年报在场参加摄影采访的记者洪克写了一篇题为“ 部长助理与摄影师 ”的小品文,不点名地批评了左叶。 文汇报发表该报记者的北京专电新闻记者的苦恼,报道了此事件。1957 年 8 月,人民日报发表了“左叶事件” 报道事实一文以及社论对新闻工作的一个教训。“左叶事件” 被说成“新闻界的右派分子向党的新闻事业发动进攻”,是 “反党反社会主义 ”的。8 月 15 日文汇报发表了“左叶事件” 的沉痛教训。中国青年报文艺部主任因编发部长助理与摄影师一文被打成“右派分子”,含冤而死。一大批有经验的新闻工作者被迫离开了自己热爱的新闻工作岗位。一些正直的新闻工作者的
19、思想观念经过一番“洗礼” ,不敢讲真话,人人自危。【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7 【正确答案】 1949 年起邓拓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主持了 1956 年人民日报的改版工作,为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专栏,主编前线杂志。他的新闻思想:重视的是报纸的社论工作,认为社论是报纸的旗帜; 注重报纸的理论宣传,提出报纸应当“经常就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和实际生活的各项问题进行马列主义的解释” ; 对办报的任务与目的也有着独特的见解,认为全国性报纸与地方性报纸是有区别的;对于群众办报与全党办报的方针也十分赞同,认为我们党报的基本特点是不仅有专业的记者,还有与群众关系密切的通讯员;重视改革新闻报道。【知识模块】 中国
20、新闻史8 【正确答案】 王韬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发表了比较系统的办报主张。论述了办报的目的和意义,即办报立言,通过报纸宣传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论述了报纸的文风,认为报纸应该直抒胸臆;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即他们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才。【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9 【正确答案】 在资政新篇中,洪仁歼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等主张。洪仁歼的主要新闻观点: 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报纸“禁朋党之弊” 及消除种种
21、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实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沟通;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 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10 【正确答案】 (1)梁启超早期的新闻思想:指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 。所谓通,包括“通上下 ”和“通中外”两个方面。关于“去塞求通”,梁启超提出了 4 点要求: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2)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改良派流亡。之后,他提出新的观点:第一,报纸的“ 两大天职 ”说: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第二,衡量报纸好坏的 4 条标准:宗旨定而高
22、; 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道确而速。第三,健全舆论的主张:在清廷预备立宪后,他对如何造成健全的舆论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他认为舆论是天地间最大的社会制裁力,而报馆则是体现舆论最有力的机关。报刊要造成健全舆论,就必须具备 5 本:持论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要有不畏强暴的精神;要以维护国家的利益为目的;要出自公心,不能怀挟党派思想和以个人的好恶判断是非;要导之以真理,不能拔之以感情,作偏执之论。第四,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浸润的方法就是使读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接受论者的观点;煽动的方法,就是故作惊人之语,使读者猛醒。【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11 【正确答案】 袁
23、世凯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刺杀宋教仁并企图通过钳制新闻界封锁消息。为了推翻袁世凯的统治,再造共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于 1913 年 7月发起“二次革命 ”,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之后,袁政府借军事胜利之淫威,对国民党系及其他有碍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报刊进行查封、剿灭。至 1913 年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从民国元年的 500 多家锐减到 139 家,报刊减少 13;同时,报人大批被捕被害。在中国新闻史上,“二次革命” 失败后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被称为“癸丑报灾 ”。【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12 【正确答案】 (1)俄国十月革命后,特别是我国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列宁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
24、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新型的报刊与通讯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报刊与通讯社在我国的出现,既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宣传新思潮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筹建无产阶级政党的直接需要。(2)代表性刊物有改组后的新青年共产党劳动界劳动音劳动与妇女等第一批工人刊物。【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13 【正确答案】 (1)中国青年以青年为读者对象,把教育、指导青年摆脱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作为办刊的主要目的。(2)创刊时,社会上正盛行不健康的文学风气和恋爱观。中国青年连续发表文章,展开热烈的讨论,指导青年正确对待文学和恋爱这两个他们关心的问题,帮助青年消除消极思想,培养并引导青年树立革命的人生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新闻 传播 硕士 专业 基础 中国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