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三摸底考试语文.docx
《2016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三摸底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三摸底考试语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三摸底考试语文 本试题分第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共 4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问 题。 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它的产生,承沿了“诗六义”之一“赋”的表现手法,是诗经基础上的发展。赋之名称由诗经而来,它与诗经有着密切关系。赋与楚辞也有承继关系,只要细读楚辞作品即可发现:楚辞中出现了铺陈现象,有些篇章显然已具备较多赋的成分。但是,楚辞毕竟又不同于赋。楚辞内容长于“言幽怨之情”,抒
2、情成分浓;而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抒情成分淡,咏物说理多。宋玉的风赋、钓赋,内容为咏物,以不带抒情成分的客观者口吻描述,符合“直书其事”、“体物写志”特征。严格说,楚辞也应是赋的近源。 赋在战国后期形成,秦时只 产生了一些杂赋。到汉朝,突发勃兴,涌现出大量的赋家及其赋作品。汉帝国的强盛,使帝王贵族奢侈淫逸之风滋长,伴之而成的,便是歌功颂德文学的畸形发展;汉代献赋制度的产生,促使文人竞相撰著赋作。但它们过于追求词藻、堆砌铺陈、多奇字僻字,又因长于铺陈,自不免失之繁琐、累赘、堆砌。而文学成就较高的如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也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它们对研究汉代社会的政治、历史、文化、风俗、地理、
3、艺术等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赋发展到魏晋,出现新趋势:篇幅减小,题材扩大,抒情成分增多。这种趋势,虽汉时已萌发,并出现了 一些抒情小赋,但整个文坛尚未形成风气,且数量不多,故而主宰汉文坛的仍是大赋;而到魏晋时,由于赋在风格特征上逐步趋向于诗歌化,因而在赋史上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建安以后文人作赋,大多旨在抒情,而不注重献赋媚上,这使赋成了抒情工具。这一时期的赋,多半产生于宴席、聚会场合,文人常常即席命题作赋,因而客观上限制了篇幅。赋的题材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登临、凭吊、悼亡、伤别、游仙、招隐等内容均出现在了作品中,它们不限于咏物,抒情、叙事、咏物并现,且抒情味增浓,文字趋向清丽,逐步摆脱了汉大赋
4、大段铺陈、堆砌辞藻的陋弊,作品中反 映现实、表现人生、追求理想、描画田园山水的内容占了主要地位。如曹植洛神赋、王粲登楼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等,它们感情真挚,清雅动人,展现了魏晋小赋的清新风貌。这主要是由于赋的作家继承恢复了楚辞的抒情传统,积极接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吸取了建安诗歌的比兴手法,使赋这一文学形式充分发挥了它的特长,减弱或避免了它本身的弊病,体现出了以文寓情、借文寄情的文学特性,从而提高了文学鉴赏性与审美性。 南北朝时期,赋走上了骈丽阶段,追求形式技巧,讲究韵律音节。这一阶段,赋的内容单薄,文学价值削弱。艺术形式的追求大大强 于思想内容,文辞的骈偶化,成了一种时尚,与文坛上崇尚骈丽的风气
5、紧相呼应。 赋从开始产生、发展,到南北朝,走过了包括从大赋到小赋到骈赋的历程,对一种文学形式来说,它已走向衰落。唐宋以后,形式上还存在的律赋,已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了。而文赋,从文学价值看,不少作品在文学史上很有地位与影响,如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等,但仔细辨之,它们已基本上接近散文,丧失了作为赋文体的基本特征,只是标以“赋”题而已,其价值与声誉似乎不能全记在赋的账上了。 (节选自徐志啸赋文体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有删 改) 1.下列关于“赋”这一文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赋是在“诗六义”之一“赋”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且赋之名称就是从诗经中来的,可以说诗经是赋的
6、远源。 B.在汉帝王贵族奢侈淫逸之风滋长和歌功颂德文学的畸形发展的背景下,又正好产生了献赋制度,文人竞相撰赋,因此汉涌现出大量的赋家及其赋作。 C.魏晋时期,出现了赋史上一个新趋势,那就是产生、发展并盛行了篇幅减小、题材扩大、抒情成分增多且风格特征趋向于诗歌化的抒情小赋。 D.南北朝时期,赋发展到了内容单薄、追求形式技巧、讲究韵律音节的骈赋样式,它呈现出形式的追求大大强于思想内容以及文辞的骈偶化的特点。 解析 : C 项错在“产生、发展并盛行于当时”,原文是“这种趋势,汉时已萌发”。 答案 : 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项是( ) A.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内容上
7、直书其事,抒情成分淡,咏物说理多。宋玉的风赋钓赋是以不带抒情成分的客观者口吻来描述事物的。 B.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文学成就较高,也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对研究汉代社会的政治、历史、文 化、风俗、地理、艺术具有一定意义。 C.建安之后赋的题材有了拓展,抒情叙事咏物相互结合,有的感情真挚,如曹植洛神赋、王粲登楼赋、陶渊明的感士不遇赋 展现了魏晋小赋的清新风貌。 D.唐宋以后的文赋,如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要归功于其作为散文文体而不是作为赋文体了。 解析 : D 项错在“要归功于其作为散文文体而不是作为赋文体了”,绝对化了,原文有“基本上”“似乎不能全”
8、相关内容。 答案 : 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楚辞中有些篇章出现的铺陈现象,已具备较多赋的成分,因而赋与楚辞应有承继关系,楚辞也应是赋的近源。战国后期赋形成了,秦时只产生了一些杂赋。 B.建安以后的文人作赋,大多重在抒情,使赋成为文人的抒情工具,并且赋的篇幅大受限制而成短篇,这些是与创作者的主观意识紧密关联的。 C.魏晋时期的赋吸收和继承了楚辞、乐府民歌和建安诗歌的优秀传统,减弱或避免了它本身的弊病,体现了借文寄情的文学特性,提高了鉴赏性与审美性。 D.赋到了南北朝时期,已走过了从大赋到小赋到骈赋的历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来说,已走向衰落。唐宋以后,形式上
9、还存在的律赋,就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了。 解析 : B 项曲解原意,错在“这些是与创作者的主观意识紧密关联”,原文“这一时期的赋,多半产生于宴席、聚会场合,文人常常即席命题作赋,因而客观上限制了篇幅”。 答案 : B 二、古代诗文阅读 ( 36 分 ) ( 一 ) 文言文阅读 ( 1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 成问 题 。 高允,字伯恭,勃海人也。司徒崔浩以国史之被收也,敕允为诏,自浩已下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允持疑不为,频诏催切。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允曰:“浩之所坐,若更有余衅,非臣敢知。直以犯触,罪不至死。”世祖曰:“无此人忿朕,当有数千口死矣。”浩竟族灭,余皆身死。 高宗践祚
10、,司徒等皆受重赏,允既不蒙褒异,又终身不言。其忠而不伐,皆此类也。 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 。礼敬甚重,晨入暮出,或积日居中。 有上事陈得失者,高宗省而谓群臣曰:“ 朕有是非,允常正言面论,至朕所不乐闻者,皆侃侃言说,无所避就 。朕闻其过,而天下不知其谏,岂不忠乎!汝等在侧,曾不闻一正言,不自愧乎?”遂拜允中书令。 有司 曰:“允虽蒙宠待,而家贫布衣,妻子不立。”高宗怒曰:“盍先言?今见用,方言其贫。”是日 幸 允第,惟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盐菜而已。 高宗重允,常不名之,恒呼为“令公”。“令公”之号,播于四远矣。高宗崩,显祖居
11、谅暗,乙浑专擅朝命,谋危社稷。太后诛之,引允禁中,参决大政。允曰:“臣闻经纶大业,必以教养为先。请制郡国 庠序 。立博士取博关经典、世履忠清、堪为人师者, 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显祖从之。郡国立学,自此始也。允秋月巡境,问民疾苦。至邵县,见邵公庙废毁不立, 乃曰:“邵公之德,阙而不礼,为善者何望。” 乃表闻修葺之。劝民学业,风化颇行。后允以老疾,频表 乞骸骨 ,诏不许。卒,年九十八,谥“文”。 (选自魏书 高允传,有删改) 注 : “谅暗”,指帝王居丧时所住的房子。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项是( ) ( 3 分) A.而允谏言帝 /从容 /听之或有触迕
12、/帝所不忍 /闻者命左右扶出 /事有不便允 /辄求见帝 /知允意 /逆屏左右以待之 B.而允谏言帝 /从容听之 /或有触迕 /帝所不忍闻者 /命左右扶 /出事有不便允 /辄求见帝 /知允意逆 /屏左右以待之 C.而允谏言 /帝从容听之 /或有触迕 /帝所不忍闻者 /命左右扶出 /事有不便 /允辄求见 /帝知允意 /逆屏左右以待之 D.而允谏言 /帝从容 /听之或有触迕 /帝所不忍 /闻者命左右扶 /出事有不便 /允辄求见帝 /知允意逆 /屏左右以待之 解析 : 文言断句首先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同时可以借助句中的一些标志词进行判断 。 答案 : C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13、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3 分) 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 司,故称“有司”。本文中的“有司”与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及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一样,均指专职官吏。 B.封建时代皇帝亲临某处,叫“幸”;受皇帝宠爱,也叫“幸”。本文“是日幸允第”的“幸”与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都含有这两个意思。 C.“庠序”,指古代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后泛指学校,如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庠序”就是指学校。 D.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称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本文的“乞骸骨”和张衡传“
14、上书乞骸骨”中的“乞骸骨”意思一样。 解析 : B 中“幸”,在本文“是日幸允第”的“幸”只有第一个意思。 答案 : 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3 分) A.高允为人正直,敢于直谏。司徒崔浩因国史案被判灭族,高允进谏,认为崔浩对朝廷虽有触犯,但判罪过重,宜轻判。世祖最终听从了高允的建议。 B.高允尽职忠君,受帝礼敬。高允忠诚而不自我夸耀,很多情形都如此,并且得到皇帝高级别礼遇和尊敬,有时早晨进宫晚上出来,有时几日居住在宫中。 C.高允一心为公,清贫廉洁。高允身为高官,可家里贫穷得如同百姓一样,妻儿都无以为生,家中只有几间草屋、粗布被子和破旧棉袍,厨房中
15、只有咸菜。 D.高允重视教育,劝民学业。高允认为治国大业必须以教育和培养为先导,建议在郡府设立学校;他巡视邵县时鼓励百姓学习问业,使风俗教化盛行起来。 解析 : A 项错在“世祖最终听从了高允的建议”。世祖只是听从了高允的部分建议,赦免了胁从者的连坐之罪 ,从原文“无此人忿朕,当有数千口死矣”“ 浩竟族灭,余皆身死”可以看出。 答案 : A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朕有是非,允常正言面论,至朕所不乐闻者,皆侃侃言说,无所避就。( 5 分) ( 2) 乃曰:“邵公之德,阙而不礼,为善者何望。”乃表闻修葺之。( 5 分) 解析 :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
16、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一般分值也最大。这一考查形式,兼考实词、虚词、句式、修辞、词类活用、文史常识等,带有较强的综合性。文言文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文如采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可采用意译,其他最好采用直译的方法,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用词(转换成双音节词)、语气与句式。 答案 :( 1) 我有过失,高允经常以正直之言当面辩论,说到我不乐意听的,都理直气壮地说,不加回避。 ( 2) 于是说:“邵公的贤德,使之受损毁又(不修复)对它不尊敬,行善的人还敬仰什么呢。”于是上表使皇帝知晓并(请求) 修复邵公庙。 ( 二 ) 古代诗歌阅读 ( 11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 成问 题 。 菩萨
17、蛮 韦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注:这首词创作于韦庄浪迹江南、思乡怀人之时。红楼:代指富豪家的楼阁。流苏帐:装饰着彩须花缕的帐子。金翠羽:本指美人的金钗,这里代指歌女。 8.请从虚与实的角度对词的下片进行赏析。( 6 分) 解析 : 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怅是五代十国时期韦庄所写的一首词,是一首流连缱绻,情感凄恻的离别词。词中所写的场景当是漂泊他乡的游子对从前离别场景的回忆。上片回忆别时情景,红楼香灯,流苏半卷的富丽环境,与残月出门,美人倾泪的愁苦离情形成强烈对比,愈发增添了离人的惆怅。下片写异乡怀人,悦耳动听
18、的琵琶声,宛若爱人的耳边叮咛,正劝我早日归家团聚。词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毫无滞碍,格调清丽疏淡,蕴藉风流,手法上则纯用白描,具有浓郁的民间词气息。 答案 :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两句,实写作者在他乡听歌女弹琵琶,弦上弹出黄莺般的音乐 声。“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这两句虚写,写词人由“黄莺语”联想到临别时爱人叮咛自己早日归家,又想到花容月貌的爱人此时正依窗远望,盼我归去。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怀人的惆怅之情。 9.清代张皋文认为此词是词人“留蜀后寄意之作”,看似思乡怀人,实际上借用了离骚中的“众芳之所在”和“美人譬于君”的比喻手法,流露出“惓惓君国之思”。请结合词的上片进行简要分析
19、。( 5 分) 解析 : 题目要求 我们 就诗歌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必须回到诗句中,开头两句极力铺张“红楼”之富之美,暗喻故国之美之富。接下两句,写美人依依不舍地与自己告别,以美人喻君王,表达君臣之眷恋。 答案 : 开头两句,描写红楼结彩下垂的罗帐和香料加工的红烛,极力铺张“红楼”之富之美,暗喻故国之美之富。“残月”两句,写美 人带着欲留不可、欲别不忍的无可奈何之情,依依不舍地与自己告别,以美人喻君王,表达君臣之眷恋。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 _。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
20、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_, _。 在论语十则中,孔子用“ _, _”两句话概括了学习的三个层次。 解析 :本题考查 常见名篇名句背诵。必须理解语境中给出的提示语,才能准确作答。注意“峨眉”字形的书写。 答案 :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乙 选考题( 2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25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 成问 题 。 背灵魂回家 曾晓文 回家的路,总是漫长。 从多伦多出发,经过十三个多小时的航程,再搭乘两个小时的长途汽车,终于抵达中原的一座小城。我已疲惫不堪,更不堪的是对别样重逢的期待。我走进
21、家门,迎面撞见照片上风华正茂的父亲:浓黑的发是青春见证,鼻梁挺直正如他的个性,而他的眼神穿越岁月的雾霾风尘,明亮坦诚。照片下是他留给我的全部遗产:大约三千册书。它们立在质地不同的书架上,却拥有同样静默等候的姿态。 上一次回家是在一年多以前,父亲在尝试了多种疗法后,仍勇士般地与肺癌对峙。谁料不到两个月,他竟在死神面前折戟沉沙。父亲的照片是黑白的,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他 正在读大学中文系,文采出众,担任学生刊物的副主编。他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甚至荣获省级文学奖。他毕业后自愿到东北边疆小城教中学语文。他在业余时间把艾子杂说等多篇文言文译成现代文,并寄给了史学家吴晗先生,得到了赞赏和推荐。文革伊始
22、,吴晗先生惨遭迫害,父亲因与他的书信往来被定成“黑帮分子”。他的新鲜出炉的小说集被送回印刷厂打成纸浆,同时被打碎的,还有他的文学梦。我出生那天,他正被关在“牛棚”里“反省罪行”。他请看守带一张纸条给我的母亲,上面写着给我取的名字。晓文,通晓文学,他是以我的名字寄托文学梦想啊。 我 慢慢地抚触一排排的书籍,书脊上似乎还有父亲的温热。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被发配到东北偏远的小山村劳改,年后才回城,仍被剥夺教书的权利,只能在学校的工厂里打杂。 1976 年夏天,他因涉嫌“右倾翻案风”蒙冤入狱。在他坐牢的那段日子里,我被邻居唾弃,被同学欺侮,一个人躲在小屋里读他的藏书,以文学的烛光抵抗了生命中的黑暗。
23、我决定从父亲的藏书中精选出几箱,海运到加拿大。 翻开每一本书,都有数不清的仓颉创造的精灵跳跃出来,使世界霎时变得不同寻常。在 2005 年回国时,我带走了二十四史的前 20 本,这一次把后面的 46 本装进了纸箱,从此至少拥有了历史的完整。我找到了罗曼 罗兰的约翰 克利斯朵夫。他知道这是我最喜欢的名著之一,居然一口气买下了三个译本。我看到了自己写的几本书。父亲在我出版第一部小说之后,兴奋地买下一百本,送给他的老学友们,似乎向他们宣告,我承继了他对文学的拜谒和对文字的热爱,他的文学梦如凤凰涅磐,死而复生。我慢慢地取下两部装帧朴素的高考文言文辅导书,那是父亲编 著的。几年前,当他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江西省 赣州市 摸底 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