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docx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 一、( 12 分) 1.下列词语中 划线 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 A.惬 ( qi)意 撕 ( s)杀 狩 ( shu)猎 金榜 题 ( t)名 B.折 ( zh)本 角 ( ju)逐 按 ( n)装 舐 ( sh)犊情深 C.筵 ( yn)席 偌 ( ru)大 着 ( zho)陆 前 倨 ( j)后恭 D.岿 ( ku)然 毗 ( p)邻 装 帧 ( zhn) 噤 ( jn)若寒蝉 解析 : 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A 项,撕 厮 。 B 项折 ( sh) 本 。 C 项着 ( zhu) 陆。 答案 : D 2.依
2、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 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 _,或者 _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 _,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 _过纸面,这样就是懂得草书了。 A.抑扬顿挫 凝重 波动 淌 B.顿挫缓急 凝重 波澜 涌 C.抑扬顿挫 厚重 波澜 淌 D.顿挫缓急 厚重 波动 涌 解析 : 本题考查词 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文段话题是关于书法的,第一处根据 “ 墨迹浓淡枯腴 ”“” 选用 “ 顿挫缓急 ” 。第二空 “ 如山 ” ,可见是墨迹书写给人的感觉,选 “ 疑重 ” 。第三处根据 “ 抚摸得
3、到搏动 ”“ 跌宕错落,奔走踊跃 ” ,而且对象是 “ 内心 ” ,情绪变动,所以搭配 “ 波澜 ” 。第四处根据 “ 蓬勃之势潮水般地 ” 选用 “ 涌 ” 。 答案 : B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日前,来自京津翼的近千名鸟类摄影爱好者相聚在北大港湿地,在与可爱的飞翔精灵亲密接触并拍摄了大量照片的同时,还无形中上了一堂爱鸟护鸟知识课。 B.“ 双创特区 ” 以围绕聚集青年大 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C.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 D
4、.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解析 : 本题考查病句。 B 项 “ 围绕以 为重点 ” 句式杂揉。 C 项 “ 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了 ”“ 形成最终方案 ” 中途易辙。 D 项 “ 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 ”“ 是 ”“ 奇葩 ” 主宾搭配不当。 答案 : A 4.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 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豆蔻梢头二月初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 A. B. C. D. 解析 :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 “ 束发 ” 清朝以
5、前汉族男孩 15 岁时束发为髻,成童, 20 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止佣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 15 至 20 岁。 豆蔻梢头二月初 : “ 豆蔻 ” 豆蔻年华 : 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 加冠 ” 男子二十。 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 “ 知天命 ” 五十左右 ; 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 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夭,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 : “ 不惑 ” 论语 为政 “ 四十而不惑 ” 。以后
6、用 “ 不惑 ” 作 40 岁的代称。选择 D。 答案 : D 二、(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问 题。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 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文化
7、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 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
8、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 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 形成还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选自资树荣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有删改)
9、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3 分) A.文化消费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的过程,是消费者获得精神享受的过程。 B.消费者支付货币消耗文化产品和免费观赏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展演,都属于文化消费。 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D.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相对应,是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解析: C 项 “ 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 说法错误,原文第一段 “ 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
10、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 ” ,可见文化消费只是文化活动的一种,在概念范围上前者小于后者,而选项把两者范围等同了。 答案 : C 6.下面对 “ 文化消费品位 ” 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3 分) A.消费者乐于为文化产品消费,经过多次消费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就是该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 B.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C.消费者能够欣赏鉴别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其文化消费品位起了很大作用。 D.文化消费品位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消费者文化底蕴、消费能
11、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 : B 项 “ 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 说法错误,根据文章第四段 “ 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 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 费品位的形成还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可见选项内涵不准。 答案 : B 7.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 3 分) A.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 B.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 C.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消费群体,中
12、学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姐姐家,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 D.文化消费有利于文 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 解析: A 项 “ 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 ” 说法错误,根据第一段 “ 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 : 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 ; 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 ” 推断。 B 项 “ 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 ” 说法欠妥。原文第三段 “ 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
13、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 ” ,推断 选项“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判断错误。 C 项“ 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 ” 说法 错误,可根据原文第二段 “ 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 ” 推断。 答案: D 三、(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 字,完成 问 题。 李台州传 ( 宋 ) 杨万里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 _? ” 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
14、,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警之, _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得 。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 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 ,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怒火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 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
15、“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 _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 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规姻家也,规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 _,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
16、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 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 ?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 8.对下列各句中 划线 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生宗质而 罹 靖康之乱 罹:遭遇 B.愿 霁 怒 霁:停止 C.除 知台州 除:罢免 D.终身 饮 恨 饮:含着 解析: 解析 :除:授予官职。 答案 : C 9.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前当的一项是 ( 3 分) 东南无之,必也蜀 _ 必宽譬之, _饮泣强食 宗质负其母 _归 予一见
17、不敢再 _ A.焉 乃 于 者 B.乎 其 以 者 C.乎 乃 以 也 D.焉 其 于 也 解析: 此题中 前面是 “ 负 ” 后面是 “ 归 ” ,是两个动词,应是表承接的词语, “ 焉 ” 做语气词一般放到句首,由此排除 AD, 中前后句应该是条件关系,用 “ 其 ” 无法衔接前后文,由此排除 B。 答案 : C 10.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3 分) A.彼有未尝失母 /而有母不待 /求母而母存 /或忽而不敬 /或悖而不爱者 /独何心欤? B.彼有未尝失母 /而有母不待求母 /而母存或忽而不敬 /或悖而不爱者 /独何心欤? C.彼有未尝 /失母而有母 /不待求母 /而
18、母存或忽而不敬 /或悖而不爱者 /独何心欤? D.彼有未尝 /失母而有母不待 /求母而母存 /或忽而不敬 /或悖而不爱者 /独何心欤? 解析 :注意 前 后句的语意关系,重点注意 “ 失母 ”“ 求母 ” 和 “ 母存 “ 的三个层次,同时注意 “ 而 ”“ 或 ” 的并列结构。 答案 : B 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出李台州 “ 至孝 ” 的一组是 ( 3 分) 既长,仕所至必求母 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 某倒囊钱为阿婆寿 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 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 规无子,子台州之子 A. B. C. D. 解析 : 不能反应 “ 至孝 ”
19、, 与 “ 李台州 ” 无关。 答案 : A 1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达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C.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D.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解析 : “ 素来 ” 错误。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文中有 “ 亦未知其孝 ” 。 答案 : B 13.把文言文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天津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