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九第二板块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九第二板块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九第二板块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一、字音识记1无情有思(s) 2.萦损(yn)3困酣(hn) 4.难缀(zhu)5缥缈(pio)(mio) 6.无人省(xn) 二、词语释义1也无人惜从教坠:任凭飘坠,指无人爱惜杨花,任其凋零飘落2抛家傍路:指杨花离开柳枝,飘落路旁3萦损柔肠:形容细长而宛转的柳条4困酣娇眼:形容柳叶5落红难缀:落红不能重新连缀到枝头6时见幽人独往来:隐居之人,隐士7缥缈孤鸿影:高远隐约的样子8有恨无人省:理解三、名句背诵1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2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对应学生用书 P73
2、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整体感知一、相关背景此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 44岁,正谪居黄州。苏轼与章质夫信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 ”这首词就是为和章质夫杨花词而作。二、内容提要这首词上片以花为人,以人写花,杨花美人,契合为一。下片抒发伤春惜花之愁。末2尾以点点杨花与离人珠泪浑融为一,融情于物,以物体情,神来之笔,令人叫绝。通过杨花随风飘荡的情景,刻画出一位梦绕魂牵、幽怨缠绵的思妇形象。三、写法借鉴1作为次韵和作,比原作立意更高章的原作构思新颖,对物象的刻画十分细腻、传神,栩
3、栩如生。苏轼则写物而不滞于物,赋予杨花生命,主观抒情色彩更浓,更为幽怨缠绵。全篇可谓以情感为统率,以奇思妙想为筋骨,将原作从“以形写神”提到了“离形神似”的地步。2刻画细致,咏物与拟人浑为一体上片惜杨花之飘坠,下片抒哀悼杨花委尘之悲恨,表现了思妇极其缠绵悱恻的情思,达到了借物传神的境界。本词自出新意,风神绵邈,情韵俱佳,为咏物妙作。全词用拟人化手法,亦物亦人,通过描写杨花随风飘转的情景,刻画出一位幽怨绵绵的思妇形象, 构思新颖,想像丰富。3借鉴前人,推陈出新化用韩愈、金昌绪诗意,不露痕迹。 “抛家”三句化用韩愈晚春诗中的“杨花榆荚无才思” ,苏轼这里反用其意,意思是说杨花离家(从树上飘下)而飘
4、落路旁,看似无情,却自有愁思。 “梦随”三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中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此处以杨花拟人,写了一场恼人春梦,以有形比无形。重点揣摩1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这一句写出了什么?参考答案:杨花像花又不像花。因为它“似花非花” ,所以就任凭它坠落,也没有人怜惜它。点明了杨花的性质和命运。2赏析本词是怎样咏杨花的?参考答案:作者没有正面形容杨花的形状动态,而是想像奇特地把杨花比作一个随风万里、梦寻情郎的女子。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形象比喻,又把杨花飘落同伤春之情交织起来。整首词以惜春、惜别的情感为统帅,以物拟人,比喻、构思,乃至数量词的使用都别
5、出心裁。3有人说苏词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写得最为精妙,请赏析它的妙处。参考答案:词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是离人的泪似的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虚中有实,实中见虚;情中景,景中情,总收上文,深化主旨,既干净利落,又余味无穷。卜算子(缺月挂疏桐)3整体感知一、相关背景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初居于定慧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苏轼灰心杜口,谢绝交往。而由于牵连甚广,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 ,因此词人深怀幽居离索之伤。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心情。二、内
6、容提要上片写幽居者在幽冷、孤寂的气氛中惆怅寂寞的心情,下片写孤鸿惊惧、彷徨而又执著的情形。全词借“幽人”和“孤鸿”暗示词人虽遭困厄、寂寞却孤芳自赏、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三、写法借鉴1托物言志,借孤鸿寄情思本词将人和孤鸿两个形象融为一体:上片写静夜时分,漏断人定,惟有“孤鸿”与“幽人”独处,暗示了词人以孤鸿咏人的匠心。下片写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展现了孤鸿心有余悸的悽惨景况和坚持操守的崇高气节。透过“孤鸿”的形象,可以看到词人诚惶诚恐的心境以及他充满自信、刚直不阿的个性。总之,词中明写孤鸿,喑喻自己,鸿与人合一,令读者从中体会到无穷的韵味。2运用比兴、象征等艺术
7、手法词人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他贬居黄州时孤苦伶仃、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处境。所咏之物与所寄之情,融洽和谐,既符合物的自然特征,又切合人的思想感情。重点揣摩1请从借景抒情这个角度,简要赏析此词上片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两句。参考答案:这两句用“缺月” “疏桐” “漏断”等意象写深秋夜深萧瑟、幽寂的情景,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 “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表达了作者孤独凄清的心情。2 “惊起却回头”一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作者借“孤鸿”表达了什么情感?参考答案:孤鸿被幽人惊动,飞起后又回头张望;寂寞忧愁,无人理解。3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
8、的心境?下片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被贬黄州时期孤寂的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下片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主观感情物象化;运用的是托物寓人(或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等)的手法。4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 “恨”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4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参考答案:“恨”的内容是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同意。本词上片描写“缺月” “疏桐” “漏断” “人静” “幽人” “孤鸿”这些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
9、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本词以鸿写人,整首词用一个“恨”字统辖,意境深邃,主旨鲜明)对应学生用书 P122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也无人惜从教坠(任凭杨花飘荡、坠落)B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凡和人诗、词,依照原作的韵脚叫次韵,也叫步韵)C缥缈孤鸿影(高远隐约的样子)D有恨无人省(无人反省)解析:选 D D 项,无人省:无人理解。2下列词句中不能体现苏轼词豪放高旷风格的一项是(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解析:选 C A 句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词人对
10、人世悲欢离合的理解,齐宠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表现了词人洒脱、旷达的襟怀;B 句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句,气势恢弘,把人们带入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C 句出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幽怨缠绵,耐人寻味;D 句出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3下面是苏轼的一首咏梨花的诗,填入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_,人生看得几清明!A惆怅东栏一株雪 B春心莫共花争发C只恐夜深花睡去 D昨风一吹无人会解析:选 A 解答此题,既要考虑诗
11、的内容,又要考虑整首诗的意境。首先排除的是C、D 两项,C 项写“夜深” ,与内容明显不符,D 项内容、意境都与下文不连贯。其次排除的是 B项,本诗写的是梨花,而“花争发”显然不合文意。而 A项的“一株雪”与全诗内5容一致,由此可确定答案为 A项。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二分尘土,_。细看来,_,_。(2)_,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_。(3)不恨此花飞尽,_。答案:(1)春色三分 一分流水 不是杨花点点 是离人泪 (2)惊起却回头 寂寞沙洲冷 (3)恨西园、落红难缀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 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
12、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 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 宋神宗熙宁七年十一月,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他命人修葺园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 ,这就是超然台。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故国:这里指四川眉山。(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阕首句即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以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状写出柳枝随风轻拂、婀娜动人的姿态。B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表现了密州城的满城春色,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色彩对比,明暗相衬。C “试上”二字直接点明作者登台望远的场景,其中“试”字
13、含蓄地透露作者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引起下阕的抒情。D全词意境清丽,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无华,但见其婉约之风。E词中斜柳、楼台、春水、春花、烟雨的暮春景象和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都围绕着“超然”二字展开。解析:选 AC A 项,没有用比喻的修辞手法;C 项, “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错,应是“思归而不得的忧愁” 。(2)作者酒醒后为何咨嗟?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_6_答案:因为寒食后,正是清明节,是为亲人扫墓的日子,然而此刻他远在密州,无法回乡祭祖,于是借酒消愁,酒醒后只得咨嗟。感情:思乡之情和超然达观之情,作者思归不得,姑且试煎新采的春茶,趁着人还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专题 第二 板块 水龙 似花还似非花 算子 缺月挂疏桐 学案苏教版 选修 唐诗宋词 选读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