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试卷211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试卷21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试卷211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升本(政治)-试卷 211 及答案解析(总分:90.00,做题时间:90 分钟)单选1.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分数:2.00)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17 世纪英国哲学D.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3.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 )(分数:2.00)A.客观存在的物体B.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D.一切自然现象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分数:2.00)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因果关系规定5.偶然性对事
2、物发展的作用是 ( )(分数:2.00)A.决定性的支配作用B.可有可无的作用C.促进或延缓的作用D.破坏性的作用6.量变是指事物 ( )(分数:2.00)A.渐进过程的中断B.矛盾双方的分解C.平衡、静止状态的破坏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7.认识的本质在于 ( )(分数:2.00)A.能动反映B.自由选择C.科学评价D.主观创造8.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 )(分数:2.00)A.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B.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思维认识世界C.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D.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9.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对经济基础的 ( )(分数:2.00)A.决定作用B
3、.支配作用C.服务作用D.促进作用10.社会意识结构的核心是 ( )(分数:2.00)A.意识形态B.上层建筑C.政治制度D.国家政权1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分数:2.00)A.人们需要的不断增长B.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2.下列选项中关于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B.改革就是改革社会不合理的经济体制C.改革属于社会的质变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3.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 )(分数:2.00)A.辛亥革命中B.新文化运动中C.五四运动中D.五卅运动中14.中国
4、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 ( )(分数:2.00)A.武装斗争B.工人斗争C.农民斗争D.经济斗争15.在 1956 年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表述是 ( )(分数:2.00)A.知识分子是一个独立的阶级B.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C.知识分子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D.知识分子不属于工人阶级16.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 ( )(分数:2.00)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洛川会议17.毛泽东在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工程”是指 ( )(分数:2.00)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建立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建设广大
5、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D.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国家、新社会18.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 ( )(分数:2.00)A.工农武装问题B.领导权问题C.政策和策略问题D.政治纲领与路线问题19.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 )(分数:2.00)A.是否以爱国主义为内容B.是否以民族形式出现C.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D.是否为人民大众服务20.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的文章是 ( )(分数:2.00)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D.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21.邓小
6、平在恢复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方面,不仅恢复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还突出强调了 ( )(分数:2.00)A.开拓创新B.与时俱进C.解放思想D.勇于变革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 )(分数:2.00)A.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科学制定党的历史任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C.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D.科学判断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 ( )(分数:2.00)A.大城市B.农村C.中小城市D.小城镇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 )(分数:2.00)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25.中
7、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 )(分数:2.00)A.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改革开放2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分数:2.00)A.发展生产力B.提高综合国力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实现现代化27.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 )(分数:2.00)A.劳动者共同富裕B.生产资料公有制C.社会化大生产D.市场经济体制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分数:2.00)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计划和市场相结
8、合29.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 ( )(分数:2.00)A.按资分配收入B.劳动收人C.按劳分配收人D.风险收入30.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 ( )(分数:2.00)A.权宜之计B.必然造成两极分化C.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D.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3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 ( )(分数:2.00)A.基本政策B.基本方针C.基本路线D.基本国策3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 ( )(分数:2.00)A.民主B.集中C.民主集中制D.人民当家作主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是 ( )(分数:2.00)A.坚持科学发展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以人为
9、本D.坚持民主法治34.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是 ( )(分数:2.00)A.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C.彻底扫除文盲半文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D.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合格的专门人才35.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 ( )(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D.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36.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 )(分数:2.00)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B.提高中国国际地位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简答37.简答
10、题(分数:2.00)_38.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及其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关系。(分数:2.00)_39.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分数:2.00)_4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分数:2.00)_辨析41.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42.物质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分数:2.00)_43.“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必问姓“资”姓“社”,只要为我所用即可。(分数:2.00)_论述44.论述题(分数:2.00)_45.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并说明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分数:2.00)_专升
11、本(政治)-试卷 211 答案解析(总分:90.00,做题时间:90 分钟)单选1.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分数:2.00)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 C.17 世纪英国哲学D.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解析:解析: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故选“B”。3.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 )(分数:2.00)A.客观存在的物体B.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D.一切自然
12、现象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哲学范畴中的物质的理解。要注意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物质概念的区别。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分数:2.00)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 D.因果关系规定解析: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且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所以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5.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 ( )(分数:2.00)A.决定性的支配作用B.可有可无的作用C.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D.破坏性的作用解析:解析:偶然性是指事物
13、联系和发展过程中非必然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起加速或延缓作用,故选“C”。6.量变是指事物 ( )(分数:2.00)A.渐进过程的中断B.矛盾双方的分解C.平衡、静止状态的破坏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解析:7.认识的本质在于 ( )(分数:2.00)A.能动反映 B.自由选择C.科学评价D.主观创造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认识本质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于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所以选“A”。8.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 )(分数:2.00)A.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B.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思维认识世界C.
14、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D.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解析:解析: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强调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而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故选“D”。9.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对经济基础的 ( )(分数:2.00)A.决定作用B.支配作用C.服务作用 D.促进作用解析:解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上层建筑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故选“C”。“D”说法错误,如果上层建筑维护的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的经济基础,则该
15、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进步的,反之亦然。10.社会意识结构的核心是 ( )(分数:2.00)A.意识形态 B.上层建筑C.政治制度D.国家政权解析:解析:政治制度属于社会的政治结构,“C”排除。“D”是社会政治结构亦即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排除。社会意识形态也称思想上层建筑,是整个社会意识的核心,“A”正确。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只有思想上层建筑才是整个社会意识的核心,故“B”排除。1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分数:2.00)A.人们需要的不断增长B.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解析:解析: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
16、矛盾性。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交互作用构成的社会基本矛盾则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B”不符合题意;“C”中的阶级斗争则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也不合题意。12.下列选项中关于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 B.改革就是改革社会不合理的经济体制C.改革属于社会的质变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析:解析:社会改革是指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持续存在与发展或自我完善,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革与革新,故“A”正确,“B”错误;社会革
17、命是社会的质变,“C”错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错误。故选“A”。13.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 )(分数:2.00)A.辛亥革命中B.新文化运动中C.五四运动中 D.五卅运动中解析:解析: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摆脱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追随者的地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发挥了主力军和领导阶级的作用,使斗争取得了伟大胜利。14.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 ( )(分数:2.00)A.武装斗争 B.工人斗争C.农民斗争D.经济斗争解析:解析:中国革命的斗争形式各种各样,但不管有何种形式,最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政治 试卷 21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