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四川省申论-4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四川省申论-4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四川省申论-4及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四川省申论-4 及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注意事项(总题数:1,分数:100.00)1新华网 2009 年 9 月 2 日消息:6 月中旬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了严重的夏伏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显示,截至 9 月 1 日,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 1.2 亿亩其中干枯 3764 万亩;701 万人和 379 万头大牲畜因旱灾发生饮水困难。重旱区主要为内蒙古、辽宁、河北、吉林、湖南、广西等 6 个省区,一些地区出现 50 年不遇甚至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经济损失严重。 50 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袭击了内蒙古乌拉特草原,3650 万亩草场严重受灾,连耐旱
2、植物白刺、霸王等灌木都旱死了!放眼望去,千里草原一片赤地。据内蒙占咱治区水利厅统计,全区受早面积 4727 万亩,其中,重旱 2050 万亩,干旱造成 189 万人、427 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20 多万头(只)牲畜死亡。 辽宁西部地区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农作物受旱面积达 766 万亩,其中,重旱 252.7 万亩,干枯 72.7 万亩。持续高温无雨天气直接导致全省 931.39 万亩各类林木中有害生物大面积生长,有害生物种类达 50 余种,部分严重有害的种类已造成一些地区的树木死亡。 湖南虽是“水乡泽国”,今年也遇到严重旱灾,年降水量不到 250 毫米。全省 10 个市(州)62 个
3、县(市)464 万亩农作物受旱,其中,重旱 155 万亩,绝收 68 万亩。干旱造成88 万农村人口、17 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 17 个县区 132 个乡镇3000 多个村屯受旱,受旱人口达 170 余万人。仅荔浦县就有 18 万亩农作物受灾,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一半。荔江防洪堤河段基本见底,几近断流。 据有关媒体报道,6 月份以来,广东、福建、浙江、江西、贵州、重庆、湖北、云南、山西、黑龙江、甘肃、新疆等 13 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受旱范围之广,历史上少见。 8 月 28 日至 29 日,温家宝总理到内蒙古检查指导抗旱减灾工作时指出,严重的
4、旱情,对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要尽快解决灾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确保今冬明春受灾群众有水喝、不挨饿;要多想办法,尽最大努力增加受灾群众收入。 2中国经济时报2009 年9 月 4 日报道,持续干旱已造成张家口、承德两市 473 万人受灾,受灾面积 1077.6 万亩,其中绝收 514.5万亩。张家口市旱情尤为严重,出现 50 年一遇的大旱。 9 月 3 日,记者随同河北省委领导到张家口坝上地区受灾最为严重的尚义县、康保县进行实地调研。在尚义县大青沟镇,发现往年这时过腰高的小麦有的才到脚踝,麦穗都已于枯;随机拔出几株马铃薯,大部分只有葡萄粒大小,偶尔发现一个如鸡蛋大小的都会引起在场人员
5、的一阵惊喜。 张家口市委领导介绍说,从 6 月 15 日到 8 月 17 日,全市 60 多天没有一次降雨过程,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少 50%,其中坝上和坝下中部偏少近 80%。7 月份以来,全市主要河道地表径流减少 62%,桑干河、清水河、南洋河等大部分河道断流。水利工程蓄水量比常年同期减少 30%,有46 座小水库干枯、2180 眼机井吊泵断水,干旱使 11 个县区绝收面积超过 50%,预计全市平均年景只有往年的三成左右。坝上部分地区树木成片枯死,受灾牲畜饲草短缺 108 万吨。全市有 280 多万人受灾,占农村人口的 89.8%。其中 68.1 万人、23.5 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3.53
6、 万人需出村十几公里拉水。因灾造成无粮、无钱、无自救能力的“三无户”达 16.9 万户,涉及 31.9 万人,缺口粮 4779 万公斤,坝上 7.05 万无自救能力户需要越冬取暖煤 3.5 万吨。 31997 年以来,河北省已连续 11 年少雨干旱,干旱又造成抗旱水源紧张。全省境内约 95%的地表水都控制在 1068 座大小水库之中,但是,可用水量只有 19 亿方,还不到总库容的 1/4。部分水库处于死水位以下,一些灌区基本无水可供。每年缺水达 3050 亿方,6800多万亩有效灌溉耕地,灌溉无法真正保障,至今仍有 2000 多万亩耕地靠天吃饭。 河北是我国的产粮大省,7000 万人口中有 5
7、000 多万是靠粮食为生的农业人口,全省 74%的水资源用在了粮食生产上。由于地表水量减少,为了满足工农业和生活需求,人们不得不过度超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一降再降,形成了地下漏斗区。“华北明珠”白洋淀近年来已干淀十余次,这个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历史上水草丰美的北方大湖,如今已经没有原水了。 干旱是由于自然原因出现的一种长期少雨的气候异常现象。降水量减少引发了干旱,干旱又使得水资源减少,没有水就不能缓解干旱水,成了矛盾的焦点。 有关水利专家说,由于地表水减少,地下水超采,在干旱面前,河北的抵御能力显得非常“渺小”,就是几场有效降雨也难改干旱局面,何况许多雨水还白白地流掉。因此,“集雨蓄水”
8、是河北水利唯一的“开源”手段,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应修建一批小水库、小塘坝、水池、水窖等小型设施,在汛期蓄水,增加抗旱水源。太行山区和燕山山区,应该继续建造梯田、鱼鳞坑等,用来拦截自然降水,使“洪水少下山,清水缓出川”。平原也是如此。蓄水应该成为河北人具有的一种本能意识。 4实际上,今年我国大规模受旱已经是第二次了。从 2008 年 10 月初到 2009 年 10 月这一年内,有的省旱灾整整闹了 7 个月,干旱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 2009 年 2 月 9 日 CCTV 报道:“旱!旱!旱!没有像地震那样的山崩地裂,没有像洪灾那样的惊涛骇浪,也没有像火灾那样的熊熊火势,
9、但它却直接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群众生活。这场无声无息的天灾已肆虐了 4 个多月!旱魔所到之处,秧苗枯死、土地龟裂、人畜干渴。灾害已经让全国近 43%的小麦产区受旱,393 万人、194 万头大牲畜饮水吃紧,大半个中国处在罕见的干旱威胁之中。” 据农业部介绍,截至 2 月 6 日,全国 15 个省、市出现不同程度的秋冬连旱,耕地受旱面积 2.74亿亩,农作物受旱面积 1.6 亿亩,其中重旱 3761 万亩,干枯 416 万亩。河北平均降水量为 4.2 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 76%;全省平均最长连续无雨日为 69.4 天,中南部旱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多达 80 天,部分地区达百天以上。 旱情牵动中南
10、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全面部署,紧急拨付抗旱补助经费4 亿元,提前发放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 867 亿元,将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 0.1 元。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 2 月 5 日召开了“全国冬麦主产区 8 省抗旱会商会议”,并宣布启动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启动级抗旱应急响应。说明干旱指数已达到特大干旱(“三年自然灾害”以来 50 年一遇),不仅使农业受灾,还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2009 年 2 月下旬,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普遍降雨,驱散了数月来笼罩在国人心头的焦虑。然而
11、,旱魔没有丝毫怜悯之心,时隔 4 个月又卷土重来! 5我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以上称为成灾,因干旱造成的灾害称为旱灾。 河北农业大学 H 教授说,河北在各种类型的农业自然灾害中,以旱灾最为突出。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年均自然灾害成灾面积约为 1753.95 万亩,其中旱灾成灾面积约占总成灾面积的58.0%,风雹灾占 18.4%,水灾占 8.8%,病虫害占 7.5%,霜冻占 5.3%,其他灾害占 2.0%。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年降水量、客水入境量及地表水储蓄量都在不断减少,而水资源需求量却大量增加,潜在的旱灾威胁日益严重。 人文学家 B 认为
12、,干旱就是无雨,是气候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会增加降水极端情况(暴雨和干旱)发生。部分地区发生强降雨的同时,其他地区变得更为干燥。天不下雨,你有啥 法?即便是下点雨,也由于气温高,土壤水分很快被蒸发。干旱是“天意”,“人定胜天”只不过是一句口号。 社会学家 F 也给出了答案:自然灾害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不仅仅是自然因素,还有社会因素。虽然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此次的灾情与生态环境恶化有必然联系,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植被遭受破坏、自然蓄水能力差、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也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追逐眼前的经济利益助长了人们的短视行为,客观上“促成”了旱灾的频繁发生。我有一个比方,比如我们想发财卖一个肾
13、,一下子家里就富了。能不能用卖肾发的财,重新买个肾给自己装上?我认为绝不可能。人类应该以科学发展作为指引,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区域气候条件,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真正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北京林业大学 C 教授引用了巴西生态科学家的观念,表明植物病虫害实际上是生态显示器,这地方有虫害了,说明这一块的生态环境不好。我们这块土地发生了旱灾,也是整个大环境存在问题的反映。水本来是属于生态的,河流是与土地结盟的,是一体的。无论是山川、平原还是草原,本来水都是缓慢流淌的,浸润着周围的土地,低洼一些的地方,蓄水成湖,或成了湿地。可惜,人类农业活动既是排水运动也是吸水运动,水多的地
14、方,就挖深沟排水,水少的地方,就打深井抽水。我们没有采取符合生态规律的办法来设计我们的活动。 6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 109 位。旱情越是严重,越凸显出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意识的重要性,毕竟合理、科学地使用水资源,才是治理旱灾的长久之计。没有忧患意识,忧患或许就离我们不远了。如今,风调雨顺已经不是正常年景,十年九旱已经不是罕见词汇。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条件,当务之急是节约用水,精种细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 Q 教授介绍说,以色列是世界上气候非常干旱、淡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国家,2.09 万公顷国土面积中 90%以上的地区是山丘和沙漠,年降水量不足 200 毫米,而以色
15、列人用 50 年时间,在这样一块贫瘠的土地上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片绿洲。高度发达的农业不仅养活了自己国家的人口,每年还出口大量农产品,为其国民经济带来十多亿美元的纯利润。我国华北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 400 毫米以上,比以色列条件优越得多,却经常发生旱灾。问题的关键是以色列人民依靠先进技术和节水措施,解决了严重缺水问题。以色列的农业滴灌是把很少一点水放到植物的要部进行喷滴灌溉,同时在沙漠地区搞了大量地膜覆盖和温室农业,用水施肥都通过计算机来精确计量。 同样也是大旱,在张家口市张北县沙海村,张大嫂面对满目枯黄的庄稼并不焦急:“大田是旱了点儿,可我家不怕,就算全绝收了,咱不有一栋七分地的暖棚,比那 2
16、0 多亩田来钱还多。” 中国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80%以上,浪费水的严重程度,与旱灾灾情同样惊人。在宁夏北部的黄灌区,农民大水漫灌稻田,生产 1 斤米要用掉 1 吨水。 我国水资源本来就严重短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加剧了水资源严重短缺程度。目前,我国田打机井正从以前的应急抗旱手段变成一项长期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由于开采过量,井越打越深,出水量越来越少。我们不是缺水,而是缺少对于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合理调度。Q 教授认为:“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国内外经验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开发,相互调剂,同时利用洪水对地下水进行人工调蓄,是解决地下水过量开采的有效途径。” 7水利是农业
17、的命脉。严重的干旱迫使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农村的水利建设。不难发现,灾情之所以如此严重,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年我们对农业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水利建设欠账太多,在不少地方,农业已经回归靠天吃饭的老路,以至于一旱就灾。根据水利部网站提供的数字,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设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由于多年来管理维护较差,全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建筑完好率不足40%,工程失效和报废的占 26%;全国 19.5 亿亩耕地中,仅有 9.1 亿亩具备灌溉条件,10.4 亿亩为“望天田”,旱涝保收面积仅有 5.92 亿亩。水浇地大部分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5,实际上已经无法满足
18、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农村小型水利设施退化更加严重。不少地方的农民把这些工程形容为“堰塘像碟子、渠道像筛子、水库像池子”,致使许多灌溉面积徒有虚名。 2008 年 11 月18 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指出,目前全国有一半多(53%)的耕地靠天吃饭,缺少基本灌排条件;很多灌区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还十分薄弱,每年水旱灾害造成粮食损失约为 500 亿公斤。他说:“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既能增加机械、建材等的需求,拉动当前的经济增长,义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论对当前还是长远,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大幅度增加
19、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政府主要投入大型工程和公益性设施,同时对农民建设小型农田设施进行补助与奖励。” 2009 年 2 月 13 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旱情如此严重,其直接元凶固然是天灾,但幕后黑手却是人祸。透视旱灾,缺的不仅是水,也暴露出背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抗旱意识不强、水资源的粗放利用等问题。很多地方重工轻农、重商轻农,农业水利建设基本没有投入。 虽然中央决定投入 4 亿元解决目前的旱灾问题,但这只能是权宜之计,不能解决长远问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一旦遇到大旱,只能靠临时调动大量的抽水机来抽水灌溉,或靠肩担车拉浇地,常常是“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杯水车薪”、
20、收效甚微。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要如同修建铁路、机场、图书馆等公共基础设施一样,加大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抗击旱涝灾害的能力,做到未雨绸缪、心中有数。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没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要狠抓农田水利建设,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薄弱的局面。 2009 年 2 月 8 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南农村视察明确指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21、是提高农业抗旱能力的固本之策,要加强控制性水源工程和应急性水源工程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灌区配套改造,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所谓机制就是为了达到一个确定的目标形成一系列科学、规范、配套、可行的制度和方法),需要统筹考虑各种因素:首先,需要国家的支持,通过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建立合作经济社等方式进行政策性辅助;其次,还需要市场的高效调节,市场的效率和竞争机制可以调节价格也可以保证农民的用水效率;最后,也需要农民合作起来,实现乡村社会基础的重建和共同维持,把乡村水利供给的社会基础筑牢。 抗旱减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克服靠天等
22、雨的意识和松懈麻痹的思想,实行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才能提高长效应急抗旱减灾能力。 9L 教授把由于农田水利设施荒废引起的水资源短缺称为体制型缺水,这是一种体制问题而引起的缺水。他指出,对于资源型缺水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加大资源供给、兴修水利、开发先进的节水设备等手段和措施来解决;而解决体制缺水问题还得从水的分配和管理人手,处理水资源供需矛盾,不仅在于水资源本身的稀缺性,更在于我们自身在水的利用和分配上存在一定缺陷,现行的“大而公”的水资源开发管理体制,自然会导致人们对水的过度使用和浪费。L 教授认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方式和市场方式和市场方式是将公共资源变成私有资源,在这方面甘肃张掖的试验值
23、得其他缺水的地方效仿。张掖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农业生产区,但是通过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构,把缺水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具体的做法是鼓励农户自己或合作出资打机井,通过用水成本来核算个体农户用水需要支付的费用,充分发挥农民和合作组织在工程建设、使用维修、水费计收等方面作用,以农民的自主性来解决农田用水问题,以市场方式建立了用水价值的概念和水权交易制度。农民有了水资源商品观念后,就会考虑改进技术来提高灌溉效率或者选择水量更少的作物进行播种,进而刺激农业产品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L 教授说,大旱还在继续恶化和扩大,就长期而言,如果不能解决造成缺水的体制因素。不能在全国尤其缺水地区建立一套有效的水资源分配
24、方式,进而形成一个节水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话,很难解决当前水资源短缺问题。 10中国人民大学 T 教授认为,提高抗旱救灾能力最关键的是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低成本、低代价的粮食安全战略,种粮几乎没有什么效益,所以为粮食生产服务的“农水”也不可能让市场来解决,农水一涨价,农民觉得不合算,就干脆不浇灌了,如果有太多的农民不浇灌,国家粮食安全就成大问题了。因此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不宜进行市场化。 作为一种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资产,农田水利设施并不完全适合私人经营,计划方式仍然有效,政府管理不仅应该而且必要。当前我国不少地方进行的农田水利建设片面市场化的做法应该予以调整。近年来我国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四川省 申论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