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A)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材料-4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A)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材料-4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A)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材料-4及答案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A)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材料-4 及答案解析(总分:14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采用维卡仪测定水泥初凝时间,以试针距底板的距离为_作为水泥净浆达到初凝状态的判定标准。 A.3mm1mm B.4mm1mm C.5mm1mm D.6mm1mm(分数:2.00)A.B.C.D.2.水泥抗折强度以一组三个试件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强度中有超出平均值_的,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 A.5% B.10% C.15% D.20%(分数:2.00)A.B.C.D.3.坍落度试验适用于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 31
2、.5mm,坍落度不小于_mm 的混凝土。 A.5 B.10 C.15 D.20(分数:2.00)A.B.C.D.4.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以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的,其含义即为具有_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A.85% B.90% C.95% D.98%(分数:2.00)A.B.C.D.5.桥用 C40的混凝土,经设计配合比为水泥:水:砂:碎石=380:175:610:1300,采用相对用量可表示为_。 A.1:1.61:3.42:W/C=0.46 B.1:0.46:1.61:3.42 C.1:1.6:3.4:W/C=0.46 D.1:0.5:1.6:3.4(分数:2.00)A.B.C.D.6.沥青
3、25条件下针入度试验,要求标准针及附件总质量为_。 A.50g B.100g C.150g D.200g(分数:2.00)A.B.C.D.7.沥青环球法软化点试验,要求加热起始温度为_。 A.0 B.5 C.10 D.15(分数:2.00)A.B.C.D.8.气候分区为 1-3-2的地区,数字 3代表_。 A.高温气候区 B.低温气候区 C.雨量气候区 D.温度气候区(分数:2.00)A.B.C.D.9.工程中常用的_是典型的密实悬浮结构。 A.沥青混凝土 B.沥青碎石 C.排水沥青碎石 D.沥青玛蹄脂碎石(分数:2.00)A.B.C.D.10.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评价指标为_。 A.稳定度
4、B.残留稳定度 C.动稳定度 D.残留强度比(分数:2.00)A.B.C.D.11.沥青混合料标准马歇尔试件的高度要求为_。 A.63.5mm1.3mm B.65.5mm1.5mm C.95.3mm1.3mm D.95.32.5mm(分数:2.00)A.B.C.D.12.水泥稳定细粒土基层集中厂拌法施工时,水泥最小剂量为_%。 A.3 B.4 C.5 D.6(分数:2.00)A.B.C.D.13.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每组试件,对大试件至少需要_。 A.6个 B.13个 C.9个 D.15个(分数:2.00)A.B.C.D.14.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每批数量不大于_t,取一组
5、试样进行钢筋试验。 A.30 B.50 C.60 D.100(分数:2.00)A.B.C.D.15.能反映钢筋内部组织缺陷,同时又能反映其塑性的试验是_。 A.拉伸试验 B.冷弯试验 C.冲击试验 D.疲劳试验(分数:2.00)A.B.C.D.二、B判断题/B(总题数:15,分数:28.00)16.评价水泥质量时,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凝结时间的任一项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时,则该水泥为不合格品。(分数:2.00)A.正确B.错误17.水泥抗压强度试验,以一组三个试件得到的 6个抗压强度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 6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 6个平均值的15%,舍去该结果,而以剩下 5个的平均数为结果,如
6、 5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 5个结果平均数的15%,则该次试验结果作废。(分数:2.00)A.正确B.错误18.对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大小起决定作用的是用水量的大小。(分数:2.00)A.正确B.错误19.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中,应始终缓慢匀速加荷,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时的极限荷载。(分数:2.00)A.正确B.错误20.水泥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是通过贯入阻力试验方法测定的。(分数:2.00)A.正确B.错误21.DSR试验测得沥青的复合剪切模量 G*和相位角 ,通过计算 G*/sin 和 G*sin 可以评价沥青的弹、黏性,并确定沥青性能 PG分级等级。A.正确B.错误22.对于最大粒径大于 13.2
7、mm的集料应采用水浸法试验评价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分数:2.00)A.正确B.错误23.测定沥青环球软化点,要求起始温度为 50.5,杯中水温在 5min内调节至升温速度维持在 5/min0.5/min。(分数:2.00)A.正确B.错误24.我国现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中,控制高温稳定性的指标有稳定度和流值。(分数:2.00)A.正确B.错误25.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指标是指试件浸水 7d后的稳定度。(分数:2.00)A.正确B.错误26.对同一沥青混合料或同一路段路面,车辙试验应至少平行试验 3个试件。当 3个试件动稳定度变异系数20%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变异系数2
8、0%时应分析原因,并追加试验。如计算动稳定度值大于 6000次/mm,记作6000 次/mm。(分数:2.00)A.正确B.错误27.水泥稳定土可以采用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但宜选用终凝时间在 6h以上的水泥,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分数:2.00)A.正确B.错误28.无机结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养生期间,对试件质量损失所作规定为:小试件不得超过 2g,中试件不得超过 5g,大试件不得超过 10g。(分数:2.00)A.正确B.错误29.钢材的牌号是按其抗拉强度值划分的。(分数:2.00)A.正确B.错误30.钢材拉伸与冷弯试验,一般在室温 1035范围内
9、进行。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235)。(分数:2.00)A.正确B.错误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40.00)31.水泥细度的表征指标可采用_。 A.80m 方孔筛的筛余百分率 B.45m 方孔筛的筛余百分率 C.细度模数 D.比表面积(分数:4.00)A.B.C.D.32.根据 3d强度,水泥可以分为_类型。 A.早强型 B.低热型 C.专用型 D.普通型(分数:4.00)A.B.C.D.33.测得混凝土坍落度值后,应进一步观察黏聚性。具体做法是用捣棒轻轻敲击拌和物,若混凝土试体出现_,说明混凝土黏聚性差。 A.突然折断 B.崩解、石子散落 C.底部明显有水流出
10、 D.表面泌水(分数:4.00)A.B.C.D.34.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 3个基本参数是_。 A.水灰比 B.砂率 C.单位用水量 D.单位水泥用量(分数:4.00)A.B.C.D.35.沥青针入度作为条件黏度,在测定时采用了_的规定条件。 A.温度 B.标准针质量 C.贯入时间 D.沥青试样深度(分数:4.00)A.B.C.D.36.采用旋转薄膜烘箱加热试验评价沥青的抗老化能力的指标有_。 A.质量变化 B.残留针入度比 C.残留 10延度 D.残留 15蔓(分数:4.00)A.B.C.D.37.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可以测定_指标。 A.稳定度 B.流值 C.动稳定度 D.马歇尔模数(分数:
11、4.00)A.B.C.D.38.测定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可采取_方法成型试件。 A.击实 B.轮碾 C.SGC D.GTM(分数:4.00)A.B.C.D.39.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施工前,应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下列试验_。 A.石料压碎值试验 B.土的颗粒分析 C.石灰有效钙镁含量 D.碎石含泥量试验(分数:4.00)A.B.C.D.40.表示钢筋拉伸性能的指标有_。 A.屈服强度 B.抗拉强度 C.伸长率 D.断面收缩率(分数:4.00)A.B.C.D.四、B综合题/B(总题数:3,分数:50.00)某工地试验室对其道路工程选用的沥青进行性能检测,其实测结果和真实值列于下表: 技术指标
12、 实测结果 真实值针入度(0.1mm) 78 85软化点() 50 45延度(cm) 三个平行结果:90,105,103 100质量变化(%) -1.1 薄膜烘箱试验针入度比(%) 85 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下列有关沥青性能方面的问题:(分数:15.00)(1).根据针入度检测结果,描述正确的选项是_。 A.该沥青属于 90号沥青 B.实测结果与真实结果相差的原因在于检测室温度偏低或针贯入时间偏长造成 C.如以实测结果确定的标号作为沥青选择的依据,配制的沥青混合料有可能引起高温稳定性不良的问题 D.按照实测结果所表示的沥青黏稠度要大于实际沥青的黏稠度(分数:3.00)A.B.C.D.(2).根据
13、软化点检测结果,描述正确的选项是_。 A.造成软化点试验结果与真实值的偏差可能在于试验过程中升温速率偏高 B.软化点不仅表示沥青在加热时的稳定性,还与沥青的黏稠性有关 C.如果软化点超出 100,则试验时杯中应采用甘油进行加热,同时升温起点温度从 32开始 D.软化点高,将有利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分数:3.00)A.B.C.D.(3).根据延度试验结果,延度结果应表示为_。 A.99cm B.104cm C.100cm D.均有可能(分数:3.00)A.B.C.D.(4).针对薄膜烘箱试验,认为_。 A.薄膜烘箱试验即可评价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也可评价沥青的抗老化性 B.根据试验得到的质量
14、变化率,认为该沥青具有较好的抗老化性 C.薄膜烘箱试验结果中质量变化可负可正 D.针入度比结果意味着经过薄膜烘箱试验,沥青的针入度降低(分数:3.00)A.B.C.D.(5).对上述四项指标,表述正确的是_。 A.在我国,南方地区采用的沥青标号要比北方地区低一些 B.软化点加热升温速率要控制在 50.5的范围,如超出该范围,试验结果将会偏高 C.沥青高低温与延度值大小有关 D.薄膜烘箱试验可用旋转薄膜烘箱代替(分数:3.00)A.B.C.D.请回答实验室测定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的毛体积密度的相关问题。(分数:15.00)(1).关于采用哪种方法测定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说法正确的是_。 A.
15、表于法与水中重法原理相同 B.试验测得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的吸水率为 1.5%,应采用表干法 C.采用表干法的适用条件为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的吸水率小于 0.5% D.当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的吸水率大于 2%时,应采用蜡封法或体积法(分数:3.00)A.B.C.D.(2).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密度的试验步骤如下,顺序正确的是_。对从工程现场钻取的非干燥试件,可先称取水中质量和表干质量,然后用电风扇将试件吹干至恒重,再称取在空气中的质量。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称取干燥试件在空气中的质量。选择适宜的浸水天平(或电子秤),最大称量应满足试件质量的要求。将溢流水箱水温保持在 250.5。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
16、箱的水中,调节水位,将天平调平并复零,把试件置于网篮中(注意不要使水晃动),浸水约 35min,称取水中质量。结果计算。从水中取出试件,用洁净柔软的拧干湿毛巾轻轻擦去试件的表面水(不得吸走空隙内的水),称取试件的表干质量。 A. B. C. D.(分数:3.00)A.B.C.D.(3).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试验,应注意_。 A.选择浸水天平或电子天平,当最大称量在 3kg以下时,感量不大于 0.1g;当最大称量在 3kg以上时,感量不大于 0.5g。因此,称量试件质量应根据天平的感量读数,准确至 0.1g或 0.5g B.对从路上钻取的非干燥试件,用电风扇将其吹干至恒重的时间一般不少于 12
17、h;当不需要进行其他试验时,也可用 60%:5的烘箱烘干至恒重 C.称取试件的水中质量时,若天平读数持续变化,不能很快达到稳定时,应延长试件吸水稳定的时间 D.称取试件的表干质量,要求从试件拿出水面到用擦拭结束不宜超过 5s,且应擦去称量过程中流出的水(分数:3.00)A.B.C.D.(4).关于结果计算,下列_选项正确。A试件的毛体积密度 ,式中 w为常温水的密度,取 1g/cm3B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与毛体积密度可以相互换算, f= f wC毛体积相对密度与毛体积密度的计算结果,均取 3位小数。D试件的吸水率,按公式 (分数:3.00)A.B.C.D.(5).关于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
18、密度,_说法合理。 A表干法可测定密级配沥青昆凝土(AC)、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沥青稳定碎石(ATB)等吸水率不大的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密度 B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与油石比按抛物线的规律变化 C已知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理论最大密度,可以计算其各项体积参数 D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可按公式 (分数:3.00)A.B.C.D.某试验室按质量法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40,强度标准差为 4.5MPa,设计坍落度为 3050mm。选用 42.5硅酸盐水泥,富裕系数 c=1.16;中砂;石灰岩碎石,最大粒径为 20mm。混凝土的假定密度采用2450kg/m3
19、,碎石的回归系数 a=0.53, b=0.20,砂率取用 32%,单位用水量选用 190kg。该混凝土工程处于一般环境,要求最大水灰比限定值为 0.60,最小水泥用量限定值为 280kg/m3。(分数:20.00)(1).计算初步配合比,下列正确的结论为_。 A.水泥实际强度为 49.3MPa;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为 47.4MPa B.水泥实际强度为 42.5MPa;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为 44.5MPa C.W/C=0.50;初步配合比为水泥:水:砂:碎石=380:190:602:1279 D.W/C=0.46;初步配合比为水泥:水:砂:碎石=413:190:591:1256(分数:4.00)A.
20、B.C.D.(2).试拌初步配合比,实测坍落度为 25mm。确定混凝土基准配合比的正确说法是_。 A.可采取增加水泥浆的措施提高坍落度 B.可采用机械强制搅拌的措施提高坍落度 C.若增加普通减水剂,减水率 10%,掺量 0.2%,则基准配合比为水泥:水:砂:碎石=380:190:602:1279 D.若增加普通减水剂,减水率 10%,掺量 0.2%,则基准配合比为水泥:水:砂:碎石=413:171:597:1269(分数:4.00)A.B.C.D.(3).试拌基准配合比检验强度满足要求,且混凝土拌和物的实测密度为 2416kg/m3,则下列正确的说法是_。 A.混凝土的计算密度为 2451kg
21、/m3 B.因混凝土的实测密度与计算密度的相对误差较小,无需进行密度校正 C.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水:砂:碎石=380:190:602:1279 D.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水:砂:碎石=413:171:597:1269(分数:4.00)A.B.C.D.(4).实测施工现场砂的含水率为 25%,碎石的含水率为 1.5%,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为_。 A.水泥:水:砂:碎石=380:156:617:1298 B.水泥:水:砂:碎石=380:136:623:131l C.水泥:水:砂:碎石=413:137:612:1288 D.水泥:水:砂:碎石=413:130:610:1275(分数:4.00)A.B.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公路工程 试验 检测 人员 业务 考试 材料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