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993-2010 《微灌工程技术规程》.pdf
《DB51 T 993-2010 《微灌工程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993-2010 《微灌工程技术规程》.pdf(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140 P57 DB51 备案号:27202-2010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 51/T 9932010 微灌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Micro irrigation engineering 2010 02 10 发布 2010 03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993-2010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微灌工程基本资料种类 1 4 系统类型的确定 2 5 微灌工程系统的总体布置 2 6 设计参数的确定与计算 2 7 微灌系统规划设计 4 8 运行控制和控制部件 8 9 微灌系统的施工安装要求
2、9 10 微灌工程安全技术要求 . 9 11 微灌工程竣工验收 . 9 12 微灌工程勘察、设计文件 . 9 DB51/T 993-2010 前 言 本规程由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提出。 本规程由四川省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机电灌溉处、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廖功磊、刘长树、刘从伟、刘泽生、高七一、周勇、潘荣萍、庞跃、周小波。 DB51/T 993-2010 微灌工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四川省微灌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区基本资料种类、微灌系统类型的确定,主要设计参数与计算、系统规划设计(首部控
3、制枢纽、水源工程、管网、微喷头及滴头选型、管材管径的确定、轮灌小区划分、水力计算、运行与控制)、工程验收、工程安全技术要求、微灌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等。 本规程适用于果树、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的微灌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及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226.1-2008 机械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 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 13663 给水用聚乙烯管(PE )管材 GB 13663
4、.2 给水用聚乙烯管(PE )管道系统 第 2 部分:管件 GB/T 50265 泵站设计规范 GB/T 50485-2009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3 微灌工程基本资料种类 3.1 地块面积、形状和地形资料 通过工程所在地原有资料获得或通过现场勘测获得,并在规划设计时对其用文字进行详细叙述,绘制具有工程地块形状(高程)、水源位置、道路、建筑物等工程平面规划图。 3.2 土壤资料 通过项目所在地专业部门(农业、国土、水文地质)调查,确定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土壤孔隙率、土壤厚度、肥率、pH 值和土壤入渗速度及土壤的水分常数 (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有效持水量、土壤凋萎系数),土壤允许微灌强度。 3.3
5、 作物资料 通过项目区所在地专业部门(农业、林业)调查了解作物种类、品种、栽培模式、耕作层深度、根系活动层深度、株距、行距、生育期、需求量与灌溉制度等资料。 3.4 工程水源资料 3.4.1 了解工程区水源(水源工程)现状、种类(河川、湖泊、水库、塘堰、地下水)可提供利用水量。 DB51/T 993-2010 3.4.2 水质应符合 GB 5084 的要求,并满足下列要求: a) 进入微灌管网的水应经过净化处理,不应含有泥沙、杂草、鱼卵、藻类等物质; b) pH 值一般应在 5.58.0 范围内; c) 总盐含量不应大于 2000mg/L; d) 含铁量不应大于 0.4mg/L; e) 总硫化
6、物含量不应大于 0.2mg/L。 3.4.3 用水量应根据设计水文年的降雨、蒸发、作物种类及种植面积等因素计算确定: a) 当有微灌试验资料时,应当由试验资料计算确定; b) 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按照彭曼或蒸发皿法求得需水量,然后再计算出微灌水量。也可参照临近相似地区的灌溉试验资料计算确定。 3.5 水量平衡资料 水量平衡资料,应符合GB/T 50485-2009 中 3.2的规定。 3.6 工程气候资料 通过工程所在地气象部门收集风向风速、降雨量、蒸发量、气温、湿度、日照等资料。 3.7 交通和动力资料 收集了解工程外部交通(道路)条件和工程内部道路情况,工程电力设施状况。
7、 4 系统类型的确定 4.1 微灌系统分为固定管道式微灌系统、半固定管道式微灌系统两类。 4.2 根据工程实施面积、各类已知资料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固定式或半固定式。 5 微灌工程系统的总体布置 5.1 确定水源工程位置 根据水源种类(河川、湖泊、水库、塘堰、地下水),确定水源工程(含引水和取水工程、控制房等)在总体布置图上的 位置 。 5.2 管道的初步布置 在工程平面图上进行布置,确定主管、干管的走向;同时确定田间等支管、毛管的布置方式。 6 设计参数的确定与计算 6.1 基本设计参数: a) 灌溉水保证率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取 8590%; b) 灌溉水利用系数, =0.
8、850.90 (微喷灌 0.85、滴灌 0.90); c) 微灌系统日工作时间, t 不宜大于 20h; d) 设计土壤湿润比,按表 1 选取; DB51/T 993-2010 e) 设计耗水强度,按表 2 选取。 表1 微灌设计土壤湿润比 单位为百分比 作 物 滴灌 微喷灌 作 物 滴灌 微喷灌 果 树 葡萄、瓜果 2540 3050 4060 4070 蔬 菜 粮、棉、油等作物 6090 6090 70100 100 注:干旱地区宜取上限值。 表2 微灌设计耗水强度 单位为毫米每天 作 物 滴灌 微喷灌 作 物 滴灌 微喷灌 果 树 葡萄、瓜果 蔬菜(保护地) 35 36 23 46 47
9、 蔬菜(露地) 粮、棉、油等作物 47 46 58 58 注:干旱地区宜取上限值。 6.2 计算参数 6.2.1 设计灌水定额: m=0.1zp(maxmin)/ . .(1 ) 或 m=0.1 zp(maxmin)/ . . . .(2 ) 式中: m 设计灌水定额,单位为毫米(mm); 土壤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z 计划湿润土层深度(根系活动层深度),单位为米(m ); p 微灌设计土壤湿润比,百分比(%); max、min适宜土壤含水量上、下限(占干土重量的百分比); max、min适宜土壤含水量上、下限(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比); 微灌水的利用系数。 6.2.2 设计灌
10、水周期: aEmT = . . . . .(3 ) 式中: T 设计灌水周期,单位为天(d); m 设计灌水定额,单位为毫米(mm); Ea 作物灌水临界期平均日需水量(设计耗水强度),单位为毫米每天(mm/d ); 6.2.3 设计系统日工作小时数应根据当地水源和农业技术条件确定,不宜大于 20h。 6.2.4 灌水器设计工作水头应取所选灌水器的额定工作水头。没有额定工作水头的灌水器,应由灌水器水头与流量关系曲线确定,但不宜低于 2m。 6.2.5 灌水器设计允许流量偏差率应不大于 10%。灌水小区内灌水器流量和工作水头偏差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00minmax=dvqqqq . . .
11、 . .(4 ) DB51/T 993-2010 %100minmax=dvhhhh . . . . .(5 ) 灌水器工作水头偏差率与流量偏差率之间的关系为: +=vvvqxxxqh115.01 . . . . .( 6) 式中: qv灌水器流量偏差率,百分比(%); qmax灌水器最大流量,单位为升每小时(L/h ); qmax灌水器最小流量,单位为升每小时(L/h ); qd灌水器设计流量,单位为升每小时(L/h ); hv灌水器工作水头偏差率,百分比(%); hmax灌水器最大工作水头,单位为米(m ); hmin灌水器最小工作水头,单位为米(m ); hd灌水器设计工作水头,单位为米
12、(m )。 x灌水器流态指数。 6.2.6 灌水次数与灌溉定额 有实验资料时,按其确定作物亩灌溉水总量(灌溉定额),并根据作物全发育期合理分配灌水次数。无实验资料可通过有关方法计算出总需水量,再根据作物各生育期的需水量,确定不同时期的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确定总的灌水次数,合理分配灌溉水量。 6.3 微灌灌水均匀度: 微灌均匀度 0.8。 uC7 微灌系统规划设计 7.1 首部加压系统 7.1.1 控制房 控制房砖混结构应有防震措施,控制房应设置通风、照明、排水、防盗等措施。 7.1.2 控制房内设备 控制房内安装供水加压水泵机组、进出水管路(管件)及控制部件(闸阀等)和量测设备(水表、压力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T9932010 工程 技术规程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