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 T 1643-2008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pdf
《DB21 T 1643-2008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1 T 1643-2008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pdf(4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DB21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1643-2008 JXXXXX-XXXX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 code for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2008-08-26 发布 2008-09-26 实施 辽 宁 省 建 设厅 联 合 发 布 辽 宁省 质 量技 术监 督局 2 辽宁省建设厅 辽建发 XXXXXX 号 关于发布辽宁省地方标准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的通知 各市建委、各有关单位: 由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的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业经审定,批准为辽宁省地方标准,编号为
2、DB21/T 1643-2008, 其中 3.1.1 条和 5.1.1 条为强制性条文, 现予以发布,自 2008 年 9 月 26 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辽宁省建设厅负责管理,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解释。 辽宁省建设厅 XXXX 年 XX 月 XX 日 3 前 言 为进一步 贯彻国家节能政策 ,保护环境, 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节约型社会的城乡建设,推动辽宁省建筑节能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根据辽宁省建设厅辽建 2007145 号文件的要求,在贯彻实施国家现行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66 2005)的基础上,结合辽宁地区的实际情况,由辽宁省建设厅组织,沈阳建筑大学建
3、筑设计研究院负责,会同有关单位,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在省内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专家论证,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有: 1、总则; 2、术语; 3、工程 勘察; 4、 地埋管换热系统 ; 5、 地下水换热系统 ; 6、 建筑物内系统 ; 7、 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本规程由辽宁省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到辽宁省建设厅或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沈阳市东陵区文化东路十七号,邮政编码 110015)。 主编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沈阳建筑大学空调热泵研究所 沈阳建筑大
4、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沈阳市地源热泵管理办公室 辽宁省建筑 设计研究院 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连理工大学 际高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地质工程勘察施工集团 沈阳第一冷冻机公司 海尔集团海尔中央空调 山东富尔达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沈阳华维空调工程公司 清华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江苏省第一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主 编:张晓明 副主编:林 豹 梁云发 参编人:王岳仁 张 云 马黎明 叶金华 陈凤君 端木林 晏可奇 刘忠昌 顾迎春 高亚民 冯国会 杨 光 高 翀 游善才 4 目 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工程 勘察 4 3.1 一般规定 4 3.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 4 3.3 地下水换热系
5、统勘察 5 4 地埋管换热系统 8 4.1 一般规定 8 4.2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8 4.3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 9 4.4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 10 5 地下水换热系统 11 5.1 一般规定 11 5.2 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 11 5.3 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 12 5.4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 12 5.5 管井的维护与管理 13 6 建筑物内系统 14 6.1 建筑物内系统设计 14 6.2 建筑物内系统施工、检验与验收 14 7 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15 附录 A 16 附录 B 17 本规程用词说明 19 条文说明 20 5 1 总 则 1.0.1为使地源热泵系统
6、工程 勘察、 设计、施工 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 1.0.2本规程 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 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汽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 勘察、 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 勘察、 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 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 2 术 语 2.0.1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 水源热泵机组、地热 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
7、换系统 形式 的 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2.0.2水源热泵机组 water-source heat pump unit 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温热源的热泵。通常有水 /水热泵、水 /空气热泵等形式。 2.0.3地热能交换系统 geothermal exchange system 将浅层地热能资源加以利用的热交换系统。 2.0.4浅层地热能资源 shallow geothermal resources 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 中 的热能资源。 2.0.5传热介质 heat-transfer fluid 地源热泵系统中
8、,通过换热管与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进行交换的一种液体。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 2.0.6地埋管换热系统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2.0.7地埋管换热器 ground heat exchanger 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用的, 由埋于地下的密闭循环管组 构成的换热器,又称土壤热交换器。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同,分为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2.0.8水平地埋管换 热器 horizont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
9、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水平土壤热交换器。 2.0.9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竖直土壤热交换器。 2.0.10地下水换热系统 groundwater system 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2.0.11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direct closed-loop groundwater system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2.0.12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indirect c
10、losed-loop groundwater system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2.0.13环路集管 circuit header 连接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流量相等。 2.0.14含水层 aquifer 导水的饱和岩土层。 2.0.15井身结构 well structure 构成钻孔柱状剖面技术要素的总称,包括钻孔结构、井壁管、过滤管、沉淀管、管外滤料及止水封井段的位置等。 2.0.16抽水井 production 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的井。 7 2.0.17回灌井 injection well 用于向含
11、水层灌注回水的井。 2.0.18热源井 heat source 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或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是抽水井和回灌井的统称。 2.0.19抽水试验 pumping test 一种在井中进行计时计量抽取地下水,并测量水位变化的过程,目的是了解含水 层富水性,并获取水文地质参数。 2.0.20回灌试验 injection test 一种向 井中连续注水,使井内保持一定水位,或计量注水、记录水位变化来测定含水层渗透性、注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的试验。 2.0.21岩土体 rock-soil body 岩石 和松散沉积物的集合体,如砂岩、砂 砾石、土壤等。 2.0.22异井回灌系统 d
12、ifferent well injection system 取水井与回灌井分别独立设置的水源热泵系统。 2.0.23同井回灌系统 same well injection system 取水 与回灌 处 于同一井内的水源热泵系统。 8 3 工程 勘察 3.1 一般规定 3.1.1 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应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 3.1.2 在工程场区内或附近有水井的地区 调查收集已有的工程 勘 察 及 水井资料,了解工程场区地貌、地下水分布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等 。 3.1.3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 2 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
13、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 3 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 架空输电线、电信电缆的分布; 4 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 5 场地 及其 附近已有水井的位置、结构、井深、出水量、水温、水质、动静水位等。 3.1.4 当需查明岩土的性质和分布,采取岩土试样或进行现场测试时,可采用钻探、井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勘探方法的选取应符合勘察的目的和岩土的特性。 3.1.5 布置勘察工作时应考虑勘察对工 程 场区自然环境的影响,防止对地下管线、地下工程和自然环境的破坏。钻孔、坑探、钎探和探槽完工后应妥善回填。 3.1.6 工程 勘察应 由具有 相应 资质的专业队
14、伍承担。 工程 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勘察报告 。3.1.7 水井凿井、地埋管施工前应由有设计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并经审图单位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 3.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 3.2.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内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 查明或 勘察。 3.2.2 地埋管换热系统 查明及 勘察应包括下列 主要工作内容: 1 查明场地岩土层的岩性、结构、埋藏深度 ; 2 查明地下水静水位、迳流方向、水流速度、水温、水质及分布, 且 宜分别给出冬季和夏季的数据 ; 3 对于 冻土地区,应查明冻土层厚度 ; 4 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热物性参数 , 确定岩土层换热能力,预
15、测浅层地热能换热量 ; 5 提出埋管方式、施工方案的建议 。 3.2.3 勘察现场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工程场地勘察采用钻探进行,钻孔深度应比设计的热交换器最大埋置深度至少深 5m;当采用竖向地埋管时,勘察钻孔数量应结合建筑面积确定,但不宜少于 2个 。 进行现场测试点的数量,应根据岩土层的结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 ; 2 勘探孔结构的设计,应根据勘察场区的地层特性、测试要求及钻探工艺等因素综合考虑,以能满足获取当地的热物性参 数为宜 。 3.2.4 岩土体的导热系数按以下方法进行现场测试: 1 在已钻好的钻孔中埋设导管,形成封闭回路,并按设计要求回填; 2 有条件情况下,应在勘探孔周围
16、布置观测孔 ; 3 在回路中充满水,让水在回路中循环流动; 4 现场测试一般应在测试埋管安装完毕 72h 后进行 ; 5 现场测试 的仪器设备在测试前应进行检验和标定 ; 9 6 现场测试前,应首先做没有加热的测试,获取地层初始温度 ; 7 加热测试时 间 应 使地埋管换热器进出口水温及温差达到稳定 ,并测量加热功率、回路中水的流量和水的温度及其所对应的时间 ; 8 现场测 试时,加热功率变化的次数根据试验目的确定,应 不 少 于 2 次;测试时间在60h 左右。每次加热测试应做停止加热的地温恢复测试; 9 分析原位测试成果资料时,应注意试验条件如温度等对试验的影响,剔除异常数据 ; 10 根
17、据已测定的数据 得 出钻孔周围岩土的导热系数。 3.2.5 采取土试样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取土试样点的数量应根据岩土层结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 ; 2 每一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不宜少于 1 件(组); 3 土试样质量应为 级以上 ; 4 岩石试样可利用钻探岩芯制作,采取的毛样尺寸应满足试块加工的 要求 ; 5 实验测试应保证试验块的原位值。 3.3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 3.3.1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对水量、水温和水质的要求,对工程场区进行水文地质勘察。 3.3.2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应完成下列工作内容 : 1 查明场区含水层的特征、分布范围、埋藏条件,
18、地下水的类型和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2 确定取水地段,建议取水构筑物的型式和布局; 3 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及其水质、水温,确定单井出水量; 4 查明工程场地在满足同层回灌原则下的回灌能力 ,提出回灌井形式和布局的建议 ; 5 研究地下水的动态变化,预测地下水取 水及回 灌 后对地下水可能产生的影响; 6 提供场区最大系统循环水量,确定抽水井的数量。 3.3.3 水文地质勘察前应进行勘察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 1 根据勘察场区的特点和勘察任务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资料搜集 工作; 2 进行现场踏勘、对搜集的有关资料实地考证; 3 编制勘察纲要 。 3.3.4 地下水换热系统的勘察应
19、进行水文地质试验。试验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抽水试验; 2 回灌试验 ; 3 测量出水水温; 4 区分层水样并化验分析分层水质; 5 水流方向试验 . 3.3.5 钻探工作量的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勘察试验井的数量,应根据场地情况水文地质条件、需水量、单井出水量、单井回水量等因素确定。勘察试验井的数量不应少于一组( 2眼, 1抽 1回); 2 试验观测孔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每组勘察试验井不宜少于 2个 ; 3 勘察试验井的距离视场地条件等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不宜 小于 60m. 3.3.6 勘察试验井的钻孔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勘察试验井的钻孔深度,应钻穿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 ; 2
20、勘察试验井的钻孔直径,应根据可能的出 水量或回灌量、准备采用的抽水设备、过滤器的类型 和直径等综合确定。 3.3.7 勘察试验井的钻探工艺应 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10 3.3.8 钻探中岩样的采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钻探中取出的岩样应正确反映岩层的颗粒组成, 土试样质量应为 级以上; 2 粘性土类、砂土类岩层应用取样器取样; 3 钻进中,非含水层宜每 3 5m取一个鉴别岩样。含水层宜每 2 3m取一个。变层时应加取一个; 4 含水层中应 对 取土试样进行筛分,土试料的重量宜满足 :砂 1.0kg,圆砾 3.0kg,卵石 5.0kg; 5 对 取出的岩样及时编录、保存。 3.3.9
21、试验观测孔的施工宜 采用冲击套管钻进工艺,其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 以勘察试验井为原点,宜布置 1 2 条观测线。当一条观测线时,观测线宜垂直地下水流向;当两条观测线时,另一条观测线宜平行地下水流向; 2 每条观测线上的观测孔宜为 2 3个; 3 靠近勘察试验井的观测孔,宜避开三维流的影响,最远观测孔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各个观测孔内有一定的水位下降值; 4 观测孔的深度应大于勘察试验抽水井最大水位降深位置 ; 5 观测孔的过滤器长度宜相同,且上部、下部皆有过滤器。 3.3.10 工程场地及其附近已有详细的水文地质资料,能够满足系统 建设运行所需的地质、水文地质回灌能力等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
22、况,直接引用现有资料进行系统设计。 3.3.11 勘察 抽水试验井的结构应根据地层、地下水埋深及钻进工艺进行设计,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井径应根据管井设计出水量、允 许井壁进水流速、含水层埋深、过滤器类型及钻进工艺等因素综合确定; 2 井深应根据拟开采含水层的埋深、厚度、水质、富水性、出水能力及地层的形成时代等因素综合确定; 3 井壁管及沉淀管的材料,应根据地下水水质、井深、管材强度、无污染和经济合理等因素综合确定; 4 过滤器应根据含水层的性质采用 钢筋骨架缠丝、钢管条缝缠丝、钢管穿孔、钢管穿孔缠丝、钢管穿孔贴砾、钢管桥式等类型 。 3.3.12 勘察 回灌试验井的结构与抽水试验井基本相同
23、,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地下水埋深以上部分,要安装适当长度的过滤器; 2 过滤器不宜选择钢筋骨架缠丝过滤器; 3 井口部位应 封闭止水。 3.3.13 勘察试验井的护筒埋设及钻进方式的选择 应符合下列 施工 要求: 1 护筒埋设深度宜穿过回填土进入原生土层 ; 2 护筒坑的开挖直径宜大于护筒外径 200mm 以上 ; 3 护筒外宜用粘土分层捣实,防止钻进时渗水,造成坍孔事故 ; 4 当地层为砂类土质时,钻进方式以冲击成孔方式为宜;当地层中含有较厚的粘土层时,钻进方式以回转反循环成孔方式为宜。 3.3.14 勘察试验井 井管安装应符合下列 施工 要求: 1 井管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1T16432008 源热泵 系统工程 技术规程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