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二第二编第2讲诗歌形象学案(含解析).doc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二第二编第2讲诗歌形象学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二第二编第2讲诗歌形象学案(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 讲 诗歌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题型一 事物形象(意象)名师点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事物形象主要分为两类:1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
2、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骆宾王咏蝉中的“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 咏梅中“梅”的形象。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 ,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鉴赏事物形象要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回答时,要先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题组练1(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9 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 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
3、,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2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解析:选 D D 项,第三联应理解为“在端砚中浓浓地研好了墨,烛光映射着我纵情挥毫泼墨” ,这是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 ,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答: 解析:
4、由诗意可知,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前,第二个“酒”出现在作书后。作书前,诗人把“酒”比作进军的旗鼓,把“笔”比作杀敌的刀槊,以书前喻战前,是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作书后,诗人以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心情,表现出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参考答案: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 ,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白话诗歌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练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举起酒
5、杯,好似举起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在端砚中浓浓地研好了墨,烛光映射着我纵情挥毫泼墨。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赠蜀府将 注温庭筠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注 公元 829 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3(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B诗中使用“
6、汉节”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C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D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的处境。解析:选 B B 项, “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说法错误,不是“诗人”而应是“蜀府将”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 ,与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6 分)答: 解析:回答此题,需要先分析“吴钩”这一意象,再通过对这两首诗歌中这一意象的比较,分析其异同。辛弃疾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
7、心亭是教材中的篇目,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而赠蜀府将表达的是对有赫赫战功却不得封赏滞居下位的将领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出“吴钩”这一意象表面上泛指利剑,其实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之后再来分析这一意象所抒发的不同情感就水到渠成了。参考答案:吴钩,泛指利剑,二者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2 分)辛弃疾借“吴钩”表达自己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悲愤。(2 分)而温庭筠表达的是对蜀将虽战功赫赫但却不得封赏滞居下位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2 分)白话诗歌十年前的秋天在剑关分别,十年间万事都随着锦水流逝了。将军早已用实际行动证明效
8、忠国家的志节,但功名不立仍滞居下位。将军在高寒的塞上过戎马生活,那里悲凉幽怨的胡笳声起,塞草亦为之发愁。今日与君相逢倍感惆怅,昔日出身、功业不如将军的人如今居然都已封侯,而将军一直得不到封赏。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9 分)4虞 美 人 秦 观 注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 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大家面前。B
9、 “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 ,雨是“细雨” ,词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C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 “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D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古琴曲名,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解析:选 B B 项, “以动衬静”错, “轻寒” “细雨”无动静相衬。(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 分)答: 解析:对诗歌中自然意象的理解,不仅要抓住其自然属性,还要从自然意象的社会属性出发,知人论世,找出作者写自然意象的深层目的。本词开
10、头两句赞咏碧桃天生丽质、幽独不凡的高雅品格。 “乱山深处”表现碧桃地处荒僻之所,显示这仙品托身非所。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说尽管它具有仙品高格,却没有人来欣赏,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联系注释,这正是词人“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的写照。由此可见,其用意是以花自喻,借物抒情。参考答案:特点:“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2 分)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谁开” ,表现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2 分)用意: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2 分)白话诗歌5天上碧桃有和露滋养,不同于俗卉与凡花。盛开在乱山之中、潆回盘绕的溪水之畔,可
11、惜这一枝盈盈如画的花为谁开?轻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为君大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已断肠。技法通 鉴赏事物形象 3 方面(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3)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有关时代背景,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作深入分析。模板现特别提示准确分析意象
12、作用的 4 个思考角度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是一种新的考查形式,属于低频考点,这种题型的思考角度主要有以下 4 个:(1)营造意境。意象的作用之一是造境,众多意象组合在一起,渲染了某种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思考的着力点在于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如冷清的意象营造的是凄清的氛围,奠定的是伤感的情调。(2)表情达意。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 “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 , “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 “一腔的爱国情” 。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由具体诗歌而定。(3)衬托人物。一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和背景,二是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4)结构作用。
13、或为前后照应,或为全诗线索。 题型二 人物形象6名师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另一类是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 ,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
14、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题组练4(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6 分)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 ,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 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 分)答: 解析:分析诗人的性格,除知人论世外,须从理解诗句传达的情感入手。首联诗人
15、明显是化用王勃的名句抒情,王勃原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苏轼化用这两句,显然也有此意。根据以上分析,概括诗人性格,并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7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 分)画 堂 春张 先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 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 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 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 归。注 霁山:雨后山色。画桡:有画饰的船桨。桃叶:晋王
16、献之有妾名“桃叶” ,善歌,此处借指歌女。翠阴:指绿荷的阴凉。(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一、二句的描写既有近景和静景,也有远景和动景;三、四句的描写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写出了景色的优美。B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呈现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景观。下阕转景入人,描写一派静谧逍遥的人文景观,自然与美人并举,融天地于人情,杂人景于自然,天人合一。C “人影鉴中移” ,写出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里移动。一个“移”字写出人随船动的情状,悠然自得于此尽现。D “小荷障面避斜晖” ,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以至于遮住了人的视线,为人挡住阳光,带来绿荷的
17、阴凉。解析:选 D D 项, “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以至于遮住了人的视线,为人挡住阳光”错, “小荷障面避斜晖”指的是歌女用荷叶遮面以躲避斜晖,获得绿荷的阴凉。(2)后人评价这首词将自然美与女性美融为一境,下阕描写歌女,尽现鲜明的形象。请试着分析词中歌女的形象。(6 分)答: 解析:先总体概括歌女的形象特征,然后结合“桃叶浅声双唱” “杏红深色轻衣” “小荷障面避斜晖”具体分析。词人将女性的美放置于天地之美中,使自然景色更通透,使人物的美更纯净。参考答案:下阕描写了歌声优美,穿着杏红色衣服,拿着荷叶遮面挡阳光的聪慧、天8真、可爱、美丽的歌女形象。“浅声”写出歌女轻柔婉转的歌声;“杏红深色”
18、写出歌女的衣着,杏红色的衣服在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显得格外深(显眼),也写出诗人印象之深;“小荷障面”写出歌女在暑天聪明地用荷叶遮面,躲避斜晖,显得活泼可爱。白话诗歌外湖长满了莲蓬,望去参差错落,颇有韵致。天已放晴,雨后青山格外翠绿,在湖山掩映的绿荫深处,有点点雪白的鸥鸟儿在蓝天碧水间飞翔,极其鲜明悦目。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见水天相连,蓝天荡漾于碧波之中,绿水漾入云天之上,广袤天际,蔚为奇观。游人为饱览湖光山色,听任画船在水上缓缓行进。湖水明澈,波平如镜,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镜中移动,别是一番幽美的境界。船上歌女双双唱起歌来,轻柔婉转的歌声,久久在空间回荡。歌女所着的杏红衫
19、子,在青山、绿水、蓝天的交相映衬下,更加深了它的鲜艳色彩。偏西的阳光照射到游船上面,歌女们都采了一枝荷叶用来遮面,以躲避斜晖,直到游船归去时,自己还感到分得了一份绿荷扇子带来的凉意呢。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古 剑 篇郭 震君不见昆吾 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注 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
20、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零落”句:晋书张华传载,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华使焕寻剑,焕掘丰城县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前六句化用典故写龙泉剑的来历,据传是良匠用昆吾所产的精矿,锻炼多年精工铸造而成。它锃亮如雪寒光凛然,连剑工自己也得意地惊叹奇绝。B本诗赞美古剑器形优雅质地精良:古剑像琉璃玉匣里的白莲,剑柄上失误雕镂的金9环却也辉映明月;剑芒耀眼像青蛇游动,鞘上花纹如绿色龟鳞。C本诗通过写古剑幸运的际遇,侧面凸显其卓越风采:正逢天下太平无战争,庆幸被君子佩带以防身;不只游侠们十分珍
21、爱,英雄豪杰亦格外钟情。D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歌咏龙泉宝剑抒发人生不遇的感慨,吐露愤懑不平之气,表达渴望能有所用的理想和抱负,暗含讽劝当权者惜才用才之意。解析:选 B B 项, “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错, “错彩镂金”是一种工艺。(2)全诗句句写剑,实则以剑喻人,请赏析诗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6 分)答: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人物形象的题目,首先概括特征,然后用诗歌中的人物的言行等作解释,注意根据宝剑的“出自名山、良工铸造” “优雅的形质” “君子所配、助英雄行侠”“遭弃、尘埋” “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的特点概括其经历、风采、遭遇和品格。参考答案:经受磨砺,素质优异:以出自名山、良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20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第四 模块 专题 第二 诗歌 形象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