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一第二编第3讲文言文翻译学案(含解析).doc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一第二编第3讲文言文翻译学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一第二编第3讲文言文翻译学案(含解析).doc(5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3 讲 文言文翻译学案(一) 品悟 5 年高考真题明考查点和采分点品悟 5 年真题(遮住铺灰影的右栏,先自主试译,再与右栏比对,为后面的针对突破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年份 原 句 译 文 考查点和采分点(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5 分)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以” ,凭借;“率” ,带领、率领;“以为” ,古今异义词,作为;“先驱” ,古今异义词,先锋。(每点各 1分,共 4 分)译对语句大意,1 分。卷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5分)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
2、五十间房屋。“以” ,因为;“履正” ,行为端正;“素” ,一向,平素;“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属省略句和定语后置句,应该为“为(之)作五十间屋” 。(每点各 1 分,共 4 分) 译对语句大意,1 分。(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5分)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弦歌” ,名词用作动词,奏乐歌咏;“荐” ,祭祀;“为立祠安阳亭西”为状语后置句和省略句,应该为“为(之)(于)安阳亭西立祠” 。(每点各 1 分,共 3 分)译对语句大意,2 分。卷(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5分)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
3、件,声威超过王涣,但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狱” ,案件;“威风猛于涣”为状语后置句,应该为“威风于涣猛” ;“文理”为古今异义,条理。(每点各 1 分,共 3 分) 译对语句大意,2 分。(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5 分)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方” ,正;“务” ,致力,尽力;“苛” ,苛严;“犹” ,尚且。(每点各 1 分,共 4 分) 译对语句大意,1 分。2018年卷(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村野” ,古今异义词,粗暴,鲁莽;“若” ,如果;“蔽罪” ,定罪,2辜好生之德。(5
4、 分) 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蔽” ,判决案件。(每点各 1 分,共3 分) 译对语句大意,2 分。(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5分)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超过常礼。“循” ,遵守;“事” ,服侍,侍奉;“党” ,亲族,族人。(每点各 1 分,共 3 分)译对语句大意,2 分。卷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5 分)但是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经常用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臧否” ,褒贬;“以” ,介词,用;“乱” ,形容词用作动词,扰乱。(每点各 1 分,共 3 分) 译对语句大意,2
5、分。(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5 分)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 ”赵王没有再说话。“律不可枉也”为判断句;“枉” ,违犯;“道” ,说;“欲” ,要求。(每点各 1 分,共 4 分) 译对语句大意,1 分。卷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5 分)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蝗” ,名词用作动词,出现蝗灾;“有年” ,丰收;“歌” ,歌颂。(每点各 1 分,共 3 分) 译对语句大意,2 分。(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5 分)许
6、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申饬” ,指示;“何以为” ,固定句式,其中“何以”为宾语前置,应该为“以何” ;“对” ,回答。(每点各 1 分,共 3 分) 译对语句大意,2 分。2017年卷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5 分)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肆” ,恣意;“贬谪” ,贬斥;“发” ,挖掘、开挖。(每点各 1 分,共 3 分) 译对语句大意,2 分。2016卷(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5 分)(君主)赐宴不到场
7、,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尊重。我们的国君有病,(您)如果一定要“锡”通“赐” ,赏赐;“是不虔君命也” ,判断句及状语后置句,对国君的命令不尊重;“而”为转折连词, “而必使亲临”为省略句,应为3他亲自参加,您能安然处之吗?“而必使(之)亲临” ;“处之安乎”译为“能安然处之吗” 。 (每点各 1分,共 4 分) 译对语句大意,1 分。(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5分)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从容” ,郑重、严肃;“救正” ,纠正、弥补时政的过错;“世” ,当时的人;“固宠” ,巩固受宠的地位。(每点各 1 分
8、,共 4 分) 译对语句大意,1 分。(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5分)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只是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没有安身的地方。“弗胜” ,禁不住;“龃龉” ,抵触不合;“安” ,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每点各 1 分,共 3 分) 译对语句大意,2 分。卷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5 分)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屎,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啖” ,吃;“矢”通“屎” ,粪便;“囊” ,名词作状语,用口袋装。(每点各 1 分,共 3 分) 译对语句大意,2 分。(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
9、嫉之。(5 分)极力奏陈当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陈” ,陈述;“权幸” ,受帝王宠幸、有权势的人;“嫉” ,痛恨。(每点各 1 分,共 3 分)译对语句大意,2 分。年卷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5 分)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忠谠” ,忠诚正直;“如” ,按照;“报” ,回复,答复。(每点各 1 分,共 3 分) 译对语句大意,2 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5 分)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原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帝”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10、做皇帝,称帝;“中国” ,古今异义词,中原;“苟” ,如果;“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每点各 1 分,共 4 分) 译对语句大意,1 分。2015年卷(2)金人虽不吾索,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 “不吾索”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4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5 分)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宾语前置, “不吾索”即“不索吾” ;“面” ,名词作状语,当面;“庶或” ,差不多,或许;“济” ,成功。(每点各 1 分,共 4 分)译对语句大意,1 分。(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5分)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
11、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军旅” ,军队;“咨怨” ,叹息怨恨;“游幸” ,指皇帝外出巡游。(每点各 1 分,共 3 分)译对语句大意,2 分。卷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5 分)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2)“凶逆” ,凶恶悖逆;“王室” ,王朝,朝廷;“泉壤” ,黄泉之下,地下。(每点各 1 分,共 3 分)译对语句大意,2 分。(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5 分)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罪
12、” ,名词用为动词,归罪;“也” ,句中提示停顿作用,无实义;“规过” ,改正过错。(每点各 1 分,共 3 分) 译对语句大意,2 分。卷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5分)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竟然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亲贤” ,亲近贤才;“推毂” ,荐举、推举;“曾” ,竟然。(每点各 1分,共 3 分) 译对语句大意,2 分。(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5 分)淳安公主被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为被动句;“夺” ,强夺;“乃” ,副词,才。(每点
13、各 1 分,共 3 分) 译对语句大意,2 分。2014年卷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5 分)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偕” ,一起;“伏阙” ,拜伏宫阙;“疏” ,奏章。(每点各 1 分,共 3 分)译对语句大意,2 分。把握命题规律5(一)全国卷 5 年考情统计明确侧重点实 词 虚 词 文言句式1.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 弦歌、蝗、帝、罪名词作状语:囊、面形容词用作动词:乱、安为动用法:死2.多义实词2018 年:率、作、食、荐、狱、去、虑、知、好2017 年:度、事、党、过、好、言、论、枉、道、复、歌、对、
14、肆、发2016 年:命、疾、处、固、间、胜、见、示、陈、益、当、如、报2015 年:知、俱、行、责、济、兴、易、游、宜、逆、恨、复、言2014 年:罪、兴、规、过、胜、曾、复、夺、即、疏、阙3.通假字2016 年:锡、矢4.古今异义词2018 年:以为、先驱、文理、村野2015 年:中国20182017201620152014之(15次)4次3次4次3次1次于(2次)1次1次为(5次)3次2次以(5次)3次2次其(4次)1次2次1次而(6次)2次1次2次1次也(4次)1次1次1次1次所(2次)1次1次乎(1次)1次何(1次)1次焉(1次)1次乃(1次)1次必须译出的情况:近五年高考翻译句子中对
15、虚词的考查,多涉及有实际意义、在句中起到一定的语法作用的具有动词、代词、介词、连词等词性的1.倒装句2018 年 3 次:“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为立祠安阳亭西”“威风猛于涣”2016 年 1 次:“是不虔君命也”2015 年 1 次:“金人虽不吾索”2.省略句2018 年 2 次:“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为立祠安阳亭西”2016 年 1 次:“而必使亲临”3.被动句2014 年 1 次:“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4.判断句2017 年 1 次:“律不可枉也”2016 年 1 次:“是不虔君命也”5.固定句式2017 年 1 次:“何以使为?”6虚词,这类虚词在翻译中皆需要译出。可不翻译的情况:近
16、五年高考翻译句子中出现的虚词仅有几处是不需要译出的,涉及面非常小,这也提示我们遇到虚词时要慎重推断其“义” 。(二)翻译题考情归纳定位着眼点命题人在选择翻译句子时,都是精心考量的,所翻译的句子一般都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特殊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上。这些特殊的点位就是翻译的重点,评分的赋分点,答题的着眼点。着眼点一 实词 着眼点二 虚词 着眼点三 句式思考是否为 4 种特殊实词 思考译或不译 思考是否有特殊句式作为采分点的实词,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重点还是 120 个常用实词和次常用实词(课本中出作为采分点的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1)必须译
17、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审出译句中的特7现的)。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和借助语境推断词义的多义词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实义,如作代词的“之” “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 “而”“以” “于”等。(2)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 、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关键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殊句式,考生要灵活运用学过的文言句式的判断和翻译格
18、式,重点把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三)明晰评分细则找准采分点1实词、虚词。实词、虚词翻译准确,确定翻译语句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实词看语境中的意义,虚词看用法。每个重点实词和虚词各 1 分,译错扣 1 分。2文言句式。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评分细则。省略句不能补出省略成分的,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不能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调整语序翻译的,固定句式不能合理翻译的,都要扣 1 分。3语句语意。细致看每个语句翻译的是否正确,若正确,可得语句大意分 12 分。句法格式方面正确,但词义错误,仍然不能算对,不能得大意分。词义理解不能太拘泥于参考答案,意义
19、相近,在句子中也通顺,就可以按正确计算,得相应的分数,如果意思反了,就不能得分。学案(二) 字字对译,用准“留、删、换”保基本分技法初感知一、细致观察下面的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中的语句翻译,你有怎样的感悟?二、细致观察下面的 2017 年山东高考第 13 题第(1)题语句翻译,你有怎样的感悟?通过以上的示例来看,文言文翻译重在“字字落实” ,这是翻译的基本原则,而“字字落实”主要采用“留” “删” “换”3 种翻译手段。一、字字对译用好“3 手段”(一) 留“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8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
20、),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特殊称谓(如“陛下”)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例 1 (2017全国卷,改编)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绍圣初,(许将)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译文: 提示 句中的“章惇、蔡卞、元祐、将”是人名, “哲宗、司马光墓”是特定称谓的专有名词, “颍昌府、大名”是地名,翻译时都应该保留。参考答案 章惇担任
21、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墓。哲宗用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坟墓,不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做的事。 ”(后来被降职)任颍昌知府,调任大名知府。参考译文绍圣初年,(许将)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墓。哲宗用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坟墓,不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做的事。 ”(后来被降职)任颍昌知府,调任大名知府。在大名六年,多次以年老请求辞官,被召为佑神观使。应用体验1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孙策定丹阳,吕范 注 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
22、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 ”策从之。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节选自容斋随笔)注 吕范:字子衡。(1)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译文: 9(2)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译文: 解析:(1)翻译时,需保留的词语有“孙策” “丹阳” “吕范” “都督”等。(2)翻译时,“诸葛亮” “襄阳” “刘表” “刘备”等词语需保留。参考答案:(1)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
23、求暂时兼任丹阳的都督一职。孙策说:“你已有了大批人马,怎么适宜再屈任小职位呢?”(2)诸葛亮在襄阳时,刘表不能够任用他,诸葛亮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侍奉他。参考译文: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时兼任丹阳的都督一职。孙策说:“你已有了大批人马,怎么适宜再屈任小职位呢?”吕范说:“我现在舍弃故土而投靠您的原因,是要拯救时世,譬如同坐一条船过海,一件事没做好,就都会受到它的危害。这也是为我考虑,不完全只是为将军考虑。 ”孙策依从了他。周瑜听说了孙策的声誉,便与他推诚相交,等到孙策死了,孙权即位,周瑜认为孙权是可以与之共同成就大业的人,于是就一心侍奉他了。诸葛亮在襄阳时,刘表不能够任用他,诸葛亮一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20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第四 模块 专题 第二 文言文 翻译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