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3课记念刘和珍君讲义苏教版必修5.doc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3课记念刘和珍君讲义苏教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3课记念刘和珍君讲义苏教版必修5.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记念刘和珍君(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1898 年就读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902 年到日本留学,1906 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1918 年 5 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授课。1936 年因积劳患肺病在上海逝世,终年 55 岁。作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热风 而已集 三闲集 华盖集且介亭杂文 坟 南腔北调集等。评价中国文
2、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毛泽东说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 “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是“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二)人物轶事“三到”书签与辣椒驱寒鲁迅少年时在私塾读书。那时先生教书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不讲解大意。鲁迅对于这种读书法深恶痛绝,他认为读书不应只是口到读和背,还需眼到看清字的笔画,掌握字的写法,更为重要的是要心到专心致志,力求其意。因此,他亲手制作了一张别致的书签,上面写着“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十个清秀工整的毛笔字,夹在书中,当作自己读书时遵循的原则,并且身体力行。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
3、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个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 -(一)背景链接1926 年 3 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同时又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 ,向段祺瑞执政府提出种种无理条件
4、,并且在天津附近集结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 月 18 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二百余人,制造了屠杀爱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害,年仅 22 岁。惨案发生后,为军阀帮闲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北洋军阀政府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 。噩耗传来时,鲁迅正在西三条寓所写无花的蔷薇之二 ,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 49 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4 月 1 日,他饱蘸着血泪,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 ,
5、深切哀悼革命青年。(二)博览悦读于细微处见真情记念刘和珍君细节描写赏析记念刘和珍君通篇燃烧着悲与愤的火焰悲爱国青年之惨死,愤杀人者及其帮凶的残暴无耻。如何将这两种情感最充分地传达出来,起到抒发悲愤之情、打动读者的目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于细微处见真情。一处是“反复细节” 。在三、四、五部分中,一向惜墨如金的鲁迅先生居然四次用几近雷同的笔法写道“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 “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 。 “微笑、温和、和蔼”的刘和珍君何以是暴徒?更何至于无端在执政府门前喋血呢?作者精心设
6、计的这个反复细节如同电影特写镜头在读者的脑海里缓慢地滚动放映,感情密度大,冲击力强,将悲愤之情最大限度地传递出来,使反动文人的所谓“暴徒”之说不攻自破,使刘和珍的形象更加鲜明感人。另一处是“再现细节” 。在第五部分中,作者极尽细腻刻画之能事,生动而又细致入微地再现了三位女性的死状。文章不厌其细地说“(子弹)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 , “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 , “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 , “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这些语句读来真如现场的目击,刽子手杀人的全过程乃至每一个动作,鲁迅先生都根据后
7、来的尸检再现得毫发毕现,精确之至。这些“再现细节”虽是“血淋淋的残酷” ,但却将作者心中的万丈怒火熊熊地点燃起来,炙烤着读者的心灵和情感,令人如鲠在喉,忍不住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杀人者,直斥残酷无情的反动派。- 3 -以上两处细节描写,绝非偶然为之,显然是鲁迅先生精思附会的结晶。尤令人赞叹不已的是作者虽有如此高超的妙手点染,却毫无斧凿痕迹,正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于细微处见真情。(一)读准字音.单音字(1)寥落(lio) (2)洗涤(d)(3)踌躇(chu ch) (4)桀骜(ji)(5)赁屋(ln) (6)黯然(n)(7)噩耗() (8)不惮(dn)(9)下劣(li) (10)尸骸
8、(hi)(11)屠戮(l) (12)浸渍(z)(13)绯红(fi) (14)殒身不恤(yn).多音字1组词辨音法(1)落Error! (2)恶Error!(3)创Error! (4)仆Error!(5)攒Error! (6)当Error!2语境辨析法(7)这个血(xu)案是谁制造的呢?眼前血(xi)淋淋的现场让人惊恐。(8)不要因为吃不上这薄(b)荷味的薄(bo)饼而妄自菲薄(b)。(二)写准字形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5.Error! 6.Error!(三)用准词语.明确词义1有始无终:指事情有开始而没有结尾。指做事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2长歌当
9、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之情。3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羽翼,鸟的翅膀,这里指帮凶。- 4 -4桀骜锋利:倔强而又锋芒毕露。s5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6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7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语境运用(辨析正误)(1)经过百折不回的艰难努力,巴黎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公布了被称为巴黎协议的最终案文。(2)非洲角马在渡河的过程中,受到鳄鱼捕杀,上演了一出让人惊心动魄的画面。(3)亚投行的成立与运行标志着中国成功组建了金融领域的“朋友圈” ,亚洲甚至西欧发达国家有始无终地高度重视中国倡议,高度重视中国机遇。辨析:“百折不回”
10、“惊心动魄”使用正确;“有始无终”使用错误,属望文生义,可改为“自始至终” 。.易混辨析1爆发 vs 暴发课本原句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辨析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突然发作。爆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即境活用国家流感中心表示,3 月份暴发流感的可能性不大。春节刚刚过去,由于饮食不当、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等引起的“节日后遗症”集中爆发了。2.干练 vs 熟练课本原句 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辨析干练:人既有才能又有经验,侧重于“才能” 。 熟练:指工作、动作因常做而有经验,侧重于“做得纯熟” 。即境活
11、用在青年医生剧中,实力派演员史可饰演独立干练的护士长林思,她经验丰富,业务熟练,是急诊室中的大家长之一,带领青年医生一起应对急诊百态。第一步Error! 快读课文明大意1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 5 -明确:写作缘起,纪念死者。唤醒庸人,牢记血债。刘和珍概况。刘和珍遇害。刘和珍遇害经过。“三一八惨案”教训。惨案的意义。2从本文结构看,全文七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在思路是:目的回忆总结。明确:(1)第一、二部分反复说明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就是交代写作本文的三个目的:悼念先烈,揭露敌人,唤醒庸人。(2)第三、四、五部分是记念的主体,记述了刘和珍在学潮中的事迹和在“三一八
12、”惨案中遇害的经过,愤怒地控诉反动派的暴行,驳斥他们的无耻谰言,呼唤庸人们从沉默中爆发。 (3)第六、七部分总结“三一八”惨案的历史教训,探讨它对于将来的意义。第二步Error! 精读课文细揣摩1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体会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2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3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4分析刘和珍这一人物的思想性格,学习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怀有高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 学 习 目 标 一、研读课文第三、四、五节,完成下面的问题。1三、四、五节是按怎样的
13、思路布局的?答: 明确: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思路的,先回忆自己与刘和珍的最初相识,再详细叙述她遇难的经过。遇难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 2第三节第二段中,记叙了刘和珍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答: 明确:记叙了“初见姓名” “反抗校长” “听课交谈” “黯然泣下”四件事,突出了她性格的三个侧面:一是“不为势利所屈” “桀骜锋利”的个性;二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善良可爱;三是“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的深远广大的胸襟。3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虚词有什么表达效果?卫队居然开枪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
14、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答: 明确:- 6 -词语 表达效果居然指出乎人们的意料,人们没有想到执政府竟如此残忍地杀害“请愿群众” 。但、竟表现了作者的诧异,作者不相信“噩耗” ,怀疑它只是传说,突出反动派的凶残。向来、然而、也写出了统治者卑劣凶残的程度令人闻所未闻。况且、更写出了善良谦和的刘和珍无端遭遇毒手,反衬反动派的凶残。这些虚词一气贯下,表达了作者的无比悲愤的心情。4.理解下面语段的含意。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答
15、: 明确:(1)“惨象”指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流言”指御用文人的无耻诬蔑。这两个词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2)为唤醒民众,作者在最后指出“沉默”的两种前途:一种是爆发,即举行革命,沉默的过程是积蓄力量的过程,是爆发的前兆;一种是灭亡,即民众悲观失望,意志消沉,民族衰亡。作者用“不在就在”选择复句的形式意在启发人们,必须和中外反动派斗争。这表明了作者的斗争意志和对新生活的殷切期望。5第五节第二段中,作者详写三个女子的受害经过,有什么用意?答: 明确:作者具体记述刘和珍等三个女子前仆后继,在枪林弹雨中互相救助的壮烈情景,既是对她们英勇精神的赞叹,也是对反动派凶恶残忍的
16、痛斥。6第五节第三段中“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 明确:(1)“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是互文,意思是“中国军人和八国联军的屠戮妇婴惩创学生的武功伟绩” 。这一互文是说:“三一八”惨案实质上是一次帝国主义同段祺瑞政府互相勾结、合谋屠杀中国人民的大惨案。(2)“伟绩” “武功”是反语,表现了中外杀人者的凶残,借以讽刺中外反动派的暴行。二、研读第六、七节,完成下面的问题。7第六节第一段中“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加点短语的
17、比喻分别是什么?答: - 7 -明确:(1)“煤的形成”比喻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2)“大量的木材”比喻残酷的流血斗争。(3)“一小块”比喻前进一小步。8第六节第二段中引用陶潜的诗句,有什么作用?答: 明确:作者引用这句话,有青山埋忠骨之意,说明尽管徒手请愿牺牲不值得,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会有影响,寄托了作者愿死者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9第七节中的“中国人” “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分别指代的是什么人?答: 明确:(1)“中国人”指所有的中国人。(2)“苟活者”指有一定的是非观念但还没有行动起来(觉醒)的人们。(3)“真的猛士”指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人。 10第七节第三段中说
18、“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如何理解这句话?答: 明确: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这是从烈士死难对于将来影响的角度高度评价其牺牲的意义的,具有激励革命者奋然前行的巨大作用,充满着感奋之情。巧用反复表深意写法领悟作者在塑造刘和珍形象时,反复写她的“微笑”和“温和” ,一是表明对年轻美丽生命消殒的无比痛惜,这“微笑”和“温和”是刘和珍留给作者永远的印象;二是揭露执政府的残暴和流言家的无耻,执政府诬蔑她们是“暴徒” ,流言家说她们是“受人利
19、用” ,有了“微笑”和“温和” ,谎言便不攻自破,而执政府和流言家的丑恶嘴脸更暴露无遗。写 法 指 导 反复手法在文章结构形式和内容情感上均有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使用反复手法来行文呢?1明确其内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2知晓其种类反复从呈现的方式上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 8 -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从重复的内容上可分为词语反复、词组或句子反复、语段反复。(1)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
20、刘和珍君)(2)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内容表达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例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3)语段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例如: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头的一大段。3深谙其用法写作时运用反复手法的句子,一般是用于凸显主旨或强调某种感情,不能为反复而反复,成为某些内容的机械重复。针 对 练 笔 运用本文所学习的修辞方法,仿照下列例句,再写几句话。要求:所仿写的句子中至少要运用反复、排比两种修辞手法。例句: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21、,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答: 参考答案: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拥有一片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 爱 国1从教材中积累1926 年 3 月 12 日,日本军舰驶入我大沽口挑衅,既而纠集各国列强向中国政府发出最- 9 -后通牒,进行无理要挟。北京各界无比愤慨,3 月 18 日,北京两千多群众开始游行示威,反对日本政府侵犯中国主权,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刘和珍等热血青年倒在了执政府的枪口下。鲁迅先生不惧反动势
22、力和白色恐怖,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 ,喊出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宣言。2从历史中积累爱国就是苏武的持节南望。当大漠的风将他的手吹得皲裂,当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他依然手握节毛尽落的旄节,眼睛跨越千山万水,寻找着回家的方向。叛将卫律的威胁不能让他容色稍变,匈奴千金封侯的许诺不能让他动摇片刻,因为他心中装着两个字祖国。为了这两个字,他把“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魂”的信条铭记心间。于是我知道了,爱国需要一种坚毅的品格,它使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背叛自己的祖国。3从现实中积累刘德华日本演唱中国人刘德华一行来到日本,举办了小型歌友会。歌友会一开始,歌迷欢呼。但是刘德华拒绝用
23、日语向大家问好。接着又拒绝了主办方安排的日语歌曲,并把所有曲目都改为普通话,原定的粤语歌曲也全部取消。 刘德华用普通话一字一句说道:“本来我是不想来日本的,但是因为合约在身,不得不来日本。但是你(指记者)不要以为是一纸合约把我牵住的,如果我不来,没人可以把我怎么样。我只是觉得这样对我的歌迷不公平,因为歌迷是无辜的。我不想做的事,谁也无法逼我做;而且,你逼我,我也不会做。 ”刘德华接着说:“引用一句话,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艺术家是有国界的。我想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但是音乐家是有国界的。 ”他对着主办方说:“以后介绍我时,不要说我是香港歌手,因为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 ”然后,他当着几百名日本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第三 专题 13 课记念刘 讲义 苏教版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