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题十五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讲义(含解析).doc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题十五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讲义(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题十五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讲义(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背术语规范答题用语(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和国家政治发展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经过拨乱反正、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时期,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新时期的治国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基本形成。(3)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台湾问
2、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 “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4)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5)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周边和平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2(6)新时代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课题十五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2筹备:1949 年 9
3、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筹建新的国家政权事宜。3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意义(1)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3)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形成: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作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
4、了准备。,辩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2)职能转变: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主要职能转变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新阶段: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标志: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了人民民主
5、与社会主义两大原则。3(2)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目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确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 年宪法正式确认其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实施:1947 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相继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 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三)“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法律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2社会
6、秩序: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从中央到地方掀起夺权风暴。3民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4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四)新时期民主法制的重建与完善1法制建设(1)措施法制建设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方针。加紧全面立法: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 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2民主制度(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
7、治协商会议。(2)1982 年,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3)1984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998 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二、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1949 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4(2)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
8、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二)“一国两制”的实践1背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2香港回归: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3澳门回归: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注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辩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拓依法治国
9、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拓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价值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辩基层民主选举不等于村民自治。基层民主选举是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而村民自治应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内容。拓“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国
10、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5(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打破两岸隔绝关系(20 世纪 80 年代)(1)1979 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 30 年来的真正停火。(2)1987 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2海峡两岸关系的新突破(20 世纪 90 年代)(1)1990 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2)1992 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 ,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3两岸关系
11、的新发展(2000 年以来)(1)2005 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2008 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拓“九二共识” ,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 ,这为 1993年的“汪辜会谈”铺平了道路。 “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与“交流、对话、搁置争议” 。重难点一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一 )读 图 明 史 建 国 初 期 我 国 政 权 组 织 结 构 特 点解读 注意图片中的两处信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处于最顶端;没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
12、代表大会召开之前,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之后作为统一战线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二 )史 料 探 史 中 国 特 色 的 民 主 政 治史料 新中国初创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是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6的确立。摘编自张荆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探
13、究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史料主要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反映的是政治制度的建设 反映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建设 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结合所获取的信息,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提示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团结在一起。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
14、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系统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色1本质: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2特色(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3)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民主化、法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三)唯物史观中国不采取西
15、方民主制度的原因(1)从历史看:西方民主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在中国行不通(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教训)。(2)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实行三权分立的西方民主制度。(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西方民主制度同广大劳动者的利益要求相抵触,而人民代表大7会制度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从经济基础看:西方民主制度与私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5)从历史发展规律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比西方民主制度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重难点二 祖国统一大业(一 )史 料 探 史 “一 国 两 制 ”的 理 论 与 实 践史料一 要
16、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史料二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反分裂国家法探究 根据史料一、二,说明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分析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主要目的。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适当的方式”实际上是指以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指出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问题,绝
17、不容许外国插手 表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 任何分裂台湾的方式都是绝不允许的(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说明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根据获取的信息分析反国家分裂法制定的目的。提示 立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台湾问题为中国内政问题,绝不容许外国插手;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 。主要目的: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系统认知“一国两制”构想的特点(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
18、成部分。8(2)实行“两种制度” 。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5)实行“一国两制”政策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二 )读 图 明 史 祖 国 统 一 是 历 史 的 必 然少了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解读 无论是“国”中右下方的一点,还是“China”的“i”上的一点,两则漫画都把台湾
19、看做是中国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领土,少了台湾,中国领土就不完整了,所以漫画充分表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系统认知推动和阻碍祖国统一大业的因素(1)阻碍因素国际反华势力推行“以华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全球化战略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台独”势力采取“公投制宪” 、渐进式“台独” 、去中国化等。两岸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分歧。(2)有利因素两岸人民同宗同祖、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结束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20、,为我们的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了条件。切实可行的“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历史依据自古以来,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关系的缓和,经济合作的交流等。9随堂巩固训练一、高考题变客观为主观,思维更广更透1(2014江苏高考)1953 年 6 月 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读懂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省份 专用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四 单元 现代 中国 政治 建设 祖国统一 对外 关系 课题 十五 讲义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9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