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讲义新人教必修1.doc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讲义新人教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讲义新人教必修1.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沁园春长沙(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毛泽东(1893 年 12月 26日1976 年 9月 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作品文章:实践论 矛盾论 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等。诗词:七律 长征 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 雪 念奴娇 昆仑 清平乐 六盘山 采桑子 重阳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等。评价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
2、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二)人物轶事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献身革命。他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同学们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他在离家求学前夕改写了日本西乡隆盛的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4年,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习期间,全部费用只有 169元钱,而且其中三分之一花在订报上,铺盖和衣服则非常简陋单薄。但他从不以此为念,常常和朋友互相勉励说,读书要有理想,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他还与朋友们提出“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学习期间不谈男女恋爱问题。他
3、认为,改造国家,改造社会,对学问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一)背景链接这首词写于 1925年深秋。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也迅猛发展,势如破竹。毛泽东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秋天,毛泽2东秘密离开韶山,前往广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毛泽东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怀着极大的革命激情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二)常识整理词1概念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发
4、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2分类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认为:58 字以内为小令,59 至 90字为中调,91 字以上(含 91字)为长调。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 。3词牌与词题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如沁园春长沙的词牌是“沁园春” ,词题是“长沙” 。“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
5、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 “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三)博览悦读意象壮美意境高远“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沁园春 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 ,有江中的“百舸”
6、 ,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而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 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于立意的,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 “伤秋”“叹秋”等诗文就正是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的。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3将“意”立在“断肠人在天涯” ,所选之“象”便自然是“枯藤” “老树” “昏鸦” “瘦马”等;杜甫的登高将“意”立在“万里悲秋” “艰难苦恨”上,所取之“象”也自然离不开那“哀猿” “落木”等。毛泽东的立意积极向上,昂扬奋进,他所取的“象” ,就自然是那些
7、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景物了,如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沁园春 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还表现在意象的表达上。意象的选择固然很重要,但意象的表达则更应别具匠心。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 ,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为了给选取的客观物象“灌注”更多的生气,很注重意象的表达,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其中“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中的“万” “层” “漫”以及“遍” “尽” “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诗人除了表现山红水绿的静景的优美外,还着意描写事物动态的壮美, “百舸争流”中
8、的“争”字,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中, “击” “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如果把“击” “翔”换作“飞”“游” ,就表达不出雄鹰展翅飞翔时矫健有力的姿态,表达不出鱼游水中那轻快自在的情趣。诗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则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沁园春 长沙一词的意象美更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诗词中的意境内涵不仅包蕴在一个个意象之中,更体现在意象的组
9、合关系之中。诗人们写诗,往往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按照美的规律,组成有机的、有时空距离的、有层次的画面,使其产生连贯、对比、烘托、暗示等作用,向读者展示绚丽多彩的生活图景,传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诗人们常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意象的组合,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主要采用并置式和辐射式两种方式。诗词意象的并置,如同电影镜头的蒙太奇组接,主要将单个的意象以并列的形式相互并置在一起,从而形成全词整体的“复象美” ,亦即组合美。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从整体上看都是并列关系,诗人以并置的手法将意象组合在一起,并且注意动静搭配、远近结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 。又如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
10、生活,也是两两并置,突出了年轻的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 。 诗词意象的辐射,即在群体意象中以一意象为中心并由此向四周“辐射”而形成一个意象群。仍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七句为例, “万山” “层林” “百舸” “雄鹰” “游鱼”等意象则是在中心意象“万类霜天”的辐射下形成的,下阕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两个并置的复合意象也是在“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的辐射下形成的。而从全词看,中心意象应该是“独立寒秋”的“我” ,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射”下形成的。在这里,胸怀博大的看风景人也便成了“风景” ,这是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图”呵!
11、4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由于选取物象典型,表达意象生动,组合意象巧妙,创造出了高远的意境,形成了一幅幅壮阔的画面,使得这首词具有很强的审美效应。(一)读准字音.单音字(1)沁园春(qn) (2)橘子洲头(J)(3)百舸(g) (4)鱼翔浅底(xing)(5)寥廓(lio ku) (6)峥嵘(zhng rng)(7)挥斥方遒(qi) (8)浪遏飞舟().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看Error! (2)尽Error!(3)空Error! (4)中Error!2语境辨析法(5)当(dng)“钱荒”来袭时,游离于金融监管系统之外的典当(dng)行却“火”了一把。(6)你还曾(cn)记得曾(zn)祖父的
12、嘱咐吗?你完成了多少?(7)金融地产能否(fu)咸鱼翻身,股指走势会不会否(p)极泰来,人们拭目以待。(二)写准字形(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三)用准词语.明确词义(1)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2)挥斥方遒: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3)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4)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语境运用(辨析正误)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书生意气,很后悔当年没有听从父母的教诲。辨析:“书生意气” ,一般指年轻人意气奔放。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意气用事” 。5.易混辨析1寥廓 vs辽阔课本原句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辨
13、析“寥廓”和“辽阔”都有“广阔”的意思。但二者适用对象不同:“寥廓”多用于空间范围,如“太空寥廓” ;“辽阔”多用于平面范围,如“地域辽阔” 。即境活用在飞机上,我仰望天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俯视大地,它是那样的苍茫而辽阔。2.意气 vs义气课本原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辨析“意气”和“义气”音同义不同:“意气”指意志与气概,偏激、任性的情绪,多指主观上刻意表现出来的感情;“义气”是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做自我牺牲的气度。即境活用本应意气风发的湖南某重点大学学生邓某为讲义气抢劫,被长沙火车站派出所民警查获。第一步 快读课文明大意1本词以词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
14、词线索的动词。答: 明确:立、看、怅、问、忆。2这首词上下两阕各描写了两幅画面,你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答: 明确:上阕:“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下阕:“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3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答: 明确:上阕“看”字;领起七句。下阕“忆”字;领起八句。(“恰”领起七句。)第二步 精读课文细揣摩学 习 目 标 1理解词中景与情的关系。2赏析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其炼字的艺术。 (一)阅读上阕,回答下面的问题。1在上阕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这些意象都有什么特点?请用词中的三个字概括其特点。
15、6答: 明确: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意象,这些意象都有“竞自由”的特点。2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眼前这大好的“湘江秋景图”的?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写景语句 观察角度 写景分析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远景、静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近景、动景鹰击长空 仰视 高景、动景鱼翔浅底 俯视 低景、动景3.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上阕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并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相关语句 关键词 效果分析万山红遍 万、遍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重叠之态;遍红之广,写出了红得广阔,红得彻底层林尽染 层、染层林之密染拟人手法,写出了秋景红色
16、之深漫江碧透 漫、透漫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透写出了湘江之水清澈见底的特征百舸争流 争争给碧绿清澈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呈现在读者面前鹰击长空 击飞之矫健,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展翅翱翔,迅猛有力的矫健身姿鱼翔浅底 翔游之轻快,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万类霜天竞自由 竞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的生命力4.上阕最后三句以“大地”为意象,写出其“苍茫” “寥廓” “沉浮”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 明确:诗人发出了谁来主宰这沉浮未定的苍茫大地(即世界)的追问,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改造旧中国的豪情。(二)阅读下阕,回答下
17、面的问题。5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词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7答: 明确:在词中起承接过渡的作用。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前同学携手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中,在此过渡非常自然,衔接也是非常巧妙的。6 “同学少年”有着什么样的形象呢?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相关词句 形象特点风华正茂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粪土当年万户侯 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7.“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三句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18、?这一问句与上阕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答: 明确:(1)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2)这一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问句再次抒发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技巧写法领悟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 “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语),而不是写景和抒情“两张皮” 。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词人眼中景,打上了词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上面的树
19、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 ,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还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词人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词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 ,不是“愁” ,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词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写 法 指 导 1抓准景物特点要完成一篇优质的情景交融的文章,就必须抓准景物的特点,从景物的本身出发,抓住景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神韵,并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合点,将内外巧妙结合。2选准词语,巧用修辞最优美的写景往往是在语言的使用上下功夫,或是借助词语准确地写出景物的特征,8或借助修辞营造绝妙意境。如天净沙 秋
20、思写了藤、树、鸦、道、风、马等景,为突出它们的特征用了“枯、老、昏、古、西、瘦”等词语,呈现出一种冷落暗淡、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3处理好情与景的关系写景不是为单纯写景,写景是为了抒情,是为了表现情感。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写景的同时要注重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中。再如天净沙 秋思 ,作者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借助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针 对 练 笔 用“微霜” “红叶” “秋色”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00 字左右。参考答案:暮秋的天空,初寒薄透,冰蓝色迷离着渺远的苍穹。隐隐微霜如同透明的花朵,兀自开放,又兀自消亡
21、。红叶翩翩,秋色萧萧。若说西风有情,那满山摇曳的鲜红便是随它起舞的蝶,演绎着一场绚烂的季节。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 立 志1从教材中积累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一扫古诗词表现的秋天肃杀、感伤的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蓬勃向上,充满生命活力。面对如此壮丽寥廓的景象,不仅表现出心系天下的博大胸襟,也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官僚、军阀,改造旧世界的凌云壮志。“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彰显的是青年毛泽东面对风云变幻的动荡时局而生发的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体现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意气风发,敢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2从历史中积
22、累王夫之明月照人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明朝灭亡后,他在家乡湖南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他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笔纸都要靠朋友周济。每日著述,以9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在他 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下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清是清廷,明是明朝,王夫之就这样借这副对子表现了晚节的大忠。这正像宋韩琦所说, “保初节易,保晚节难” ,“莫差老圃秋容淡,要看黄花晚节
23、香” 。3从现实中积累黄莽:一位志向远大的北漂诗人他是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 80后,但他却是从莽莽大别山走出的真正传奇人物。1993年春,未满 13岁的他跟随老乡前往江苏盛泽打工,而后辗转颠沛于江浙、广东、深圳等 20多个省市,先后干过油漆工、饭店服务员、门童、广告业务员、网管、理发师、保险推销员等。走在充满荆棘、坎坷艰辛的路上,他被欺负过、被嘲笑过、被看不起过,伤过、苦过、泪流过正如他在浪淘沙学诗中写到:“莫负少年时,谁料霜催。江湖惆怅窃神医,一本天书吟昼夜,平仄相随。 山水最多诗,欲把心知。邻家子弟笑余痴。漫道沧桑应壮志,不屑横眉。 ”他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但他始终志存高远,从没放弃过
24、对生活的追求,正如他说:“英雄莫问出处,成功属于那些执着而有梦想的人。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二十余年的坚忍奋发终于铸就了今日的文学辉煌。他就是当代诗坛的一颗璀璨之星黄莽。4从名言中积累(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4)志当存高远。诸葛亮(5)有志者事竟成也。范晔(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7)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孟郊(8)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程颢(9)青年应立志作大事,不可立志作大官。孙中山(10)人不论志气大小,只要尽力而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愿以偿。乔赫伯特(二)这样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第一 单元 课沁园春 长沙 讲义 新人 必修 DOC
